崴腳

崴腳

踝關節扭傷
崴腳,醫學上稱做“足踝扭傷”。這種外傷是外力使足踝部超過其最大活動範圍,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囊被拉扯撕裂,出現疼痛、腫脹和跛行的一種損傷。人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樓時,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旋轉,重力失衡所緻。輕的可以自己處置,重的就必須到醫院請醫生診斷和治療。所以,分辨傷勢的輕重非常重要。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sprain of ankle joint
  • 别名: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喜好運動者
  • 常見發病部位:踝關節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崴腳
  • 其他外文名:wǎi jiǎo
  • 釋義:足踝扭傷
  • 治療:按揉、熱敷和冷敷
  • 病理: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

病情介紹

由于正常踝關節内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腳的時候,一般都是腳向内扭翻,受傷的部位在外踝部。不少人是先使勁揉搓疼痛的地方,接着用熱水洗腳,活血消腫,最後強忍着疼痛走路、活動,為的是别“存住筋”。但實踐證明,這樣處置崴傷的腳是不妥當的。

因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與滲出的組織液在一起會形成血腫,一般要經過24小時左右才能修複,停止出血和滲液。如果受傷後立即使勁揉搓,熱敷洗燙,強迫活動,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速出血和滲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緻形成更大的血腫,使受傷部位腫上加腫,痛上加痛。人們常說的“存住筋”,實際是損傷以後軟組織發生粘連,影響了功能活動。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損傷的中後期。所以,受傷後幾天内的活動受限,一般都是因為疼痛使活動受限,而不是粘連所緻的“存住筋”。

自我診療

日常生活中,受傷病人習慣用熱水或熱毛巾燙洗患處,或用酒精搓揉患部,有的人則認為是小毛病,堅持行走、作業,這樣不僅會使症狀加重,而且還會延誤治療時機。 

崴腳後用手按壓以下這些部位:内踝後緣6公分區域/足舟骨處,外踝後緣6公分區域,第五跖骨基底部,以上這些部位都是崴腳後特别容易發生骨折的壓痛點。崴腳後如果按壓有明顯的疼痛感,同時不能堅持行走一分鐘,則需要高度懷疑是足踝部骨折。

處理方式

1.分辨傷勢輕重。輕度崴腳隻是軟組織的損傷,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還可能是内、外踝的雙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輕的可以自己處置,重的就必須到醫院請醫生診斷和治療。所以,分辨傷勢的輕重非常重要。

2.正确使用熱敷和冷敷。熱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療法,作用卻截然不同。血得熱而活,得寒則凝。所以,在破裂的血管仍然出血的時候要冷敷,以控制傷勢發展。待出血停止以後方可熱敷,以消散傷處周圍的瘀血。

3.适當活動。在傷後腫脹和疼痛進行性發展的時候,不要支撐體重站立或走動,最好擡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動。

4.正确按揉。在出血停止前,以在血腫處做持續的按揉為宜,方法是用手掌大魚際按在局部,壓力以雖疼尚能忍受為宜。時間是持續按壓2~3分鐘再緩緩松開,稍停片刻再重複操作。

5.合理用藥。出血停止以前,不宜内服或外敷活血藥物,可用“好得快”噴灑傷處,内服雲南血藥。出血停止以後,則宜外敷五虎丹,内服跌打丸、活血止痛散等。後期可用中草藥熏洗。如果手邊沒有中成藥,也可以把面粉炒黃,用米醋調和敷在患處,來代替五虎丹,效果也比較理想。用一小撮花椒,一小把鹽煮水熏洗,代替中草藥效果也不錯。

為什麼崴腳時,踝關節總愛向内扭翻

踝關節由胫骨、腓骨、距骨三塊骨頭組成。外裸長,防治距骨外翻的力量大;内踝短,防止距骨内翻的力量弱。正常踝關節内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腳的時候,一般都是腳向内扭翻,受傷的部位在外踝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