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

火箭炮

炮兵裝備的火箭發射裝置
火箭炮是炮兵裝備的火箭發射裝置,發射管賦于火箭彈射向,由于通常為多發聯裝,又稱為多管火箭炮;火箭彈靠自身的火箭發動機動力飛抵目标區;火箭炮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烈,突襲性好,機動能力強,可在極短的時間裡發射大量火箭彈,向遠距離的大面積目标實施突然襲擊,用以殲滅、壓制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給敵人精神上以極大的震撼。[1]
    中文名:火箭炮 外文名:rockets 别名: 中文名稱:火箭炮 英文名稱:rockets 拼音:huǒ jiàn pào

主要作用

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彈的點火具和賦予火箭彈初始飛行方向。由于火箭靠本身發動機的推力飛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夠承受巨大膛壓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沒有後坐裝置。火箭炮能多發聯射和發射彈徑較大的火箭彈,它的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襲性好,但射彈散布大,因而多用于對目标實施面積射打擊。

火箭是中國一大發明,最早的多枚火箭連發裝置和齊射裝置也是中國發明的。在中國明朝人茅元儀于1621年完成了《武備志》一書中記載的火箭及其發射裝置有幾十種之多,其中有一次可發射32支和40支火箭的“一窩蜂”和“群豹橫奔箭”,有一發百矢的“百虎齊奔箭”和可連續兩次齊射的“群鷹逐兔箭”,這些都可看作是現代火箭的原始雛形。

發展曆程

公元969年,中國宋朝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藥火箭。975年,火箭作為武器首

次應用于宋滅南唐的戰争中。17世紀,歐洲國家相繼制造火箭。20世紀初,由于雙基推進劑的應用,火箭獲得長足發展,逐步形成了現代火箭炮。

世界上第一門現代火箭炮是1933年蘇聯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這種自行式火箭炮安裝在載重汽車的底盤上,裝有軌式定向器,可聯裝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彈,最大射程約8500米,1939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奧爾沙地區首次實戰應用。當時蘇聯紅軍的一個火箭炮連以一次齊射,摧毀了納粹德國軍隊的鐵路樞紐和大量軍用列車。火箭炮齊射時,像火山噴發熾熱岩漿,鋪天蓋地般傾瀉在敵目标上,聲似雷鳴虎嘯,熱若排山倒海之勢,不僅消滅敵人大量有生力量和軍事裝備,而且給敵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

以緻德軍士兵後來一聽到這種炮聲,就心膽俱裂。為了保密,當時蘇聯紅軍未給火箭炮定名,但在發射

架上标有表示沃羅涅日“共産國際”兵工廠的“K”字。可能由于這個緣故,蘇聯紅軍戰士便把這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親切地稱之為“卡秋莎”。它由汽車部分和發射部分組成。發射部分由滑軌床、炮架、回轉盤、底架、瞄準裝置、發射裝置等組成。在發射前,火箭彈是用定向鈕鉗在滑軌槽的定向溝内。火箭彈的戰鬥部分的彈體内是TNT炸藥。藥筒部分是由七根管狀發射藥筒組成,汽車駕駛室内裝有發射裝置的發火轉輪。主要諸元:彈徑132毫米,滑軌長5米,彈長1450毫米,彈重42.5千克,初速70米/秒,高低射界7°~45°,方向射界左右各10°,最大射程7900~8800米。

嚴格地說,“卡秋莎”是導軌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發射裝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國于1941年正式裝備部隊的158.5毫米6管牽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牽引式火箭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和戰後,各國都非常重視火箭炮的發展與應用。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火箭炮又有了新的進步,其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已成為現代炮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火箭炮出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當今的火箭炮基本采用多聯裝自行式,口

徑大多在200毫米以上,配用多種戰鬥部,并已開始配用以計算機為主體的火控系統,射程在20-70公裡之間,用于彌補戰術地地導彈與身管火炮之間的火力空白。

精度低、彈藥類型單一,一直是火箭炮的弱點。如今,我軍一種可發射多種彈藥的新型多管火箭炮研制成功。這種被譽為“鋼雹”的新型改裝遠程多管火箭炮已得到多部隊、多批次、多彈種、跨晝夜、持續性的實彈射擊驗證,均取得良好射擊成績。

二戰結束後,“喀秋莎”火箭炮繼續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53年夏,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以南地區發起了朝鮮戰争中最後一次進攻戰役,這就是“金城戰役”。7月13日21時,志願軍集中了1094門火炮對敵軍實施猛烈攻擊,其中包括5個火箭炮團,擁有近200門“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火力猛、射速快的優越性再次顯露出來。在10秒之内,約3000枚火箭彈射向敵方,形成一片火海,取得了良好的火力突擊效果。志願軍官兵在1小時内就全線突破了敵軍陣地,迅速取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為盡快簽署朝鮮停戰協定赢得了時間,從而結束了近3年的朝鮮戰争。

“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戰和朝鮮戰場上的出色表現,使它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50年代,蘇聯把火箭炮的發展推向了高潮,火箭炮的技術戰術性能如發射管數、射程、威力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德國、意大利、以色列、西班牙等國也均以“喀秋莎”火箭炮為樣闆,研制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火箭炮。

1980年代以後,火箭炮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世界各國研制出了一批性能更加優越的火箭炮。進入21世紀以後,火箭炮又有了新發展,其性能和威力不斷提高,已成為現代炮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組成部分

火箭炮通常為多管聯裝,是炮兵的主要火力壓制武器之一,具有結構簡單、火力猛、射速高、反應快和突襲性好的特點,多用于對地面目标實施射擊。用于壓制有生力量、技術兵器、集群坦克、裝甲車輛和待機地段的直升機群。

多管火箭炮可以分為火箭炮及火箭彈兩大部分。火箭炮由發射器、高低方向機回轉機構、瞄準裝置、電源(電池或發電機)、發射點火控制裝置及運載車輛組成。火箭彈由戰鬥部、引信、火箭發動機、電點火裝置及尾翼組成(渦輪彈除外)。如今外軍裝備和将要裝備的火箭炮有幾管、十幾管、幾十管,最多的有114管。發射器多裝在履帶車輛或輪式越野車輛上,比一般自行火炮行駛速度要快。不少火箭炮的發射器,從設計時就考慮了多種用途,因此有些發射器還可裝在單翼飛機、直升飛機和水面艦艇上,成為空對地、艦對地或艦對艦的火箭。

火箭彈為無控式,彈徑一般在100~200mm之間,少數在1OOmm以下和200mm以上。由于裝有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火箭彈的彈體都比較長,一般為1~3m左右,彈重15~1OOkg。火箭彈除配有爆破殺傷、燃燒、反裝甲戰鬥部外,外軍還裝備有子母彈、燃料空氣炸藥、煙幕、照明、電子幹擾及化學毒氣等多種戰鬥部,戰鬥部可以做到互換。戰鬥部重量一般為全彈重的30%~40%。引信除觸發式外,還配有時間引信和無線電近炸引信。1950年代研制的多為渦輪彈;1960年代以後多為尾翼穩定彈。尾翼穩定彈是在火箭彈的尾部,安裝有4~6片對稱的固定式或折疊式尾翼,使得火箭彈在飛行中保持穩定。也有的尾翼以一定的斜角安裝在彈體上,目的是使火箭彈在整個飛行段有一定的旋轉速度,以提高射擊精度。折疊式尾翼彈在發射管内呈折疊狀态,當火箭彈點火脫離發射器導管時,尾翼靠彈簧力、燃氣力和離心力等作用自動張開。

火箭炮是在有防護裝甲的駕駛室或專門的炮塔内進行操縱發射的,有單發發射、雙發發射、三發發射或齊射等不同發射方式。有的火箭炮發射操縱裝置可以移到車外,在安全距離外或掩體内操縱發射,甚至還可進行遙控發射。

火箭炮按運動方式可分為自行式、牽引式和便攜式三類。自行式又分為履帶式和輪式。按射程可分為中近程火箭炮和遠程火箭炮。

戰術用途

火箭炮是一種威力大、火力

猛、機動性好的高性能武器系統。在作戰中,要充分考慮任務、敵情、地形、時間等因素以及火箭炮自身的特點,才能使它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火箭炮主要擔負遠距離和縱深作戰任務。

遠距離作戰火箭炮複蓋面積大,可以打多個瞄準點,最适宜攻擊面積大、定位不太精确的目标,但不能用來攻擊距離己方部隊太近的目标,也不能用于己方部隊即将占領或通過的區域。

縱深作戰火箭炮可發射戰術導彈以支援縱深作戰,此時它的大部分射擊任務是預先有計劃的。在制定火力計劃時應考慮現有火箭炮的數量和位置、導彈庫存量和位置、目标偵察手段、c4網絡狀況等因素。一般來說導彈資源有限,要慎重計劃。

軍屬火箭炮營和師屬火箭炮連通常擔負全般支援任務,也可擔負全般支援兼加強任務,還可編組完成加強戰術任務。

全般支援任務擔負全般支援任務的多管火箭炮分隊為整個部隊提供野戰炮兵火力支援,對部隊指揮官來說,這是最集中控制的任務。多管火箭炮分隊主要提供預先計劃的火力和打擊高性能目标。指揮官可以為多管火箭炮分隊制定優先射擊順序,以便對特定戰鬥地域施加影響。

全般支援兼加強任務擔負此項任務時,多管火箭炮分隊首先要為整個被支援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其次是加強另一支炮兵分隊的火力。它仍由部隊炮兵司令部控制,并優先響應其需求。

加強任務擔負加強任務時,多管火箭炮分隊應加入被加強炮兵營的作戰/射擊通信網和指揮網,同時仍需保持與部隊野戰炮兵司令部的通信聯絡。多管火箭炮營編有聯絡分排,有助于實施和完成加強任務。多管火箭炮連沒有建制的聯絡能力,可由連長負責。給多管火箭炮分隊下達加強任務時,需要特别加以考慮的是彈藥消耗量問題。擔負加強任務時,彈藥消耗量可能會超過分隊的補給能力。

火箭炮分隊一般不擔負直接支援任務,原因是精度不夠高,複蓋面大,可能危及己方部隊,在其最大射程上,危險區為2km;彈藥保障不易;沒有配備直接支援彈藥,如照明彈、發煙彈等。并且多管火箭炮不适用于後方作戰。多管火箭炮作戰強調自主性,可以把戰術任務直接下達到連或排一級。連可以脫離營的控制,獨立作戰,排可在有限時間内單獨實施标準或非标準戰術任務,即半獨立作戰。

發展趨勢

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

發展。加強火箭炮系統對信息的收集和數字化處理能力是火箭炮發展的必然,實現火箭炮戰術指揮自動化成為關鍵。未來,火箭炮将配備性能更好的計算機系統,安裝高精度的定向定位系統、衛星定位接收系統和氣象雷達系統,使單門火箭炮變成以火箭炮為主體,集偵察、測地、指揮、通信和機動于一體的綜合體,火箭炮能自動調平、自動定位定向、自動收發計算諸元、自動裝填、自動瞄準、自動發射,操作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使火箭炮真正具有“停下就打,打了就跑”的能力。俄羅斯提出發展新一代“智能化”的武器系統是,一個火箭炮系統分為4個子系統,即信息系統、瞄準系統、控制系統和火力系統,‘實現偵察一火力綜合化。

提高精度,加強通用性。高技術條件

下的戰争中,火箭炮發射技術必然與制導技術融合,由火箭炮發射末敏制導火箭彈和導彈,以攻擊敵高價值目标。通用性也成為當前武器裝備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一炮多用使火箭炮既可發射作用不同、射程不同的普通火箭彈,又可發射末敏制導火箭彈和導彈,這樣既可使火箭炮的通用性、利用率提高,又可大大節約經費,同時保證了在數字化戰場上,彈藥系統供應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提高戰略,戰役機動性。未來的火箭炮将輕型化,以适應空運、空投,從而滿足數字化戰場對火箭炮機動性的基本要求。許多國家都廣泛采用非金屬複合材料研制新型火箭炮,以減輕火箭炮的重量。俄羅斯研制的BM-21B式122mm輕型火箭炮就是由BM-21式火箭炮改進而成的,可用直升機運輸。

提高射程,增大威力。火箭炮将發展成一個集多種武器于一體的發射平台,同時,還要求火箭炮具有快速反應能力,能在極短的時間内把大量的火箭彈投向目标,收到最佳的作戰效果。

加強防護,提高生存能力将隐身技術運用于火箭炮,可以降低武器裝備的特征信号,使敵人難以發現、識别、跟蹤和攻擊;采用隔艙技術、三防設備等技術設備,使乘員免受核、生、化和電磁脈沖的傷害。

型号

中外型号

■中國81式122毫米火箭炮

■中國A100-300mm輪式火箭炮

■中國新90式122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89式122mm履帶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85式130mm履帶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107毫米1985式單管火箭炮

■中國83式273mm履帶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82式130mm輪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81式122mm輪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81式107mm輪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WM-80式273毫米火箭炮■中國70式130mm履帶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63式130mm輪式自行火箭炮

■中國63式107mm牽引式火箭炮

■中國WS-2D425毫米輪式火箭炮

■俄羅斯BM-30300毫米龍卷風式輪式火箭炮

■俄羅斯BM-21122.4毫米式輪式火箭炮

■俄羅斯”飓風”220毫米火箭炮

■俄羅斯”旋風”300毫米火箭炮

■美國M270式227毫米火箭炮

■意大利”菲洛斯”30式122毫米火箭炮

■南斯拉夫M77式128毫米火箭炮

■巴西SBAT-70式70毫米火箭炮

■南非“瓦爾基裡”HKII式127毫米火箭炮

代表型号

衛士-2D

中國最新型号“衛士-2D”火箭炮射程可達400公裡。

由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和四川航天工業總公司聯合開發的“衛士”系列多管火箭炮系統此前主要有 “衛士”-1/1B以及 “衛士”-2三種型号,而目前最新改進型号就是世界射程最遠的“衛士”-2D多管火箭炮系統。

“衛士”-2D火箭炮系統由發射車、運輸裝彈車和指揮車、通訊車組成,一個作戰單元包括一輛射擊指揮車、6-9輛火箭發射車和6-9輛運輸裝彈車。和“衛士”-2早期型号相比,“衛士”-2D各項主要性能指标均有了明顯提高。

首先是射程加大。火箭炮的射程與火箭彈的口徑相關。“衛士”-2火箭彈長7150毫米,彈徑400毫米。而“衛士”-2D的火箭彈長8100毫米,彈徑425毫米。在射程上,“衛士”-2最大射程為200公裡,而“衛士”-2D的最大射程為400公裡。就其口徑和射程來說,“衛士”-2D堪稱中國目前口徑最大、世界上射程最遠的火箭炮系統。

其次是精度提高。為了保證必要的射擊精度,相比“衛士”-2早期型号,“衛士”-2D因為采用了簡易的制導和彈道修正措施,從而有效提高了射擊精度。據稱,“衛士”-2D使用了由低成本慣性器件組成的捷聯慣導系統提高控制精度,在末端甚至還可以采用全球衛星定位或激光作彈道修正等先進技術,當射程為400公裡時,射擊精度達到小于600米的水平。

多類型的戰鬥部是“衛士”-2D火箭炮又一亮點,除傳統高爆彈外,還可以根據不同戰略戰術要求,換用六種以上不同類型的戰鬥部。其中雙向末敏子母彈和尋的彈攻擊車輛的精确度非常之高,據稱可以直接命中目标。甚至還有一種在火箭彈内能攜帶三個小型無人機,這是一種在火箭彈抵達目标上空後投放攜帶的自殺彈藥的無人機,能搜索地面的雷達信号執行自殺攻擊。

另外,“衛士”-2D放棄了以往圓筒式發射箱,采用了一體化設計的六聯裝發射/儲存箱,這也是世界火箭炮發射箱最主流的設計樣式,因為火箭彈采用密封箱裝彈,儲存和發射均很方便。而且,配用的彈藥運載車上裝有自動裝填系統,一次齊射完成後可迅速再裝填。其發射車采用新型8×8高機動輪式越野車為運載底盤,具備良好的機動性。

對于火箭炮來說,提高射程、打擊精度以及毀傷威力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發展趨勢。“衛士”-2D火箭炮系統具備射程遠、齊射威力猛、作戰反應快、使用維護簡單等一系列優點,一定程度上幾乎可以替代價格昂貴的短程導彈,用來攻擊敵方軍事基地、集群裝甲部隊、機場、港口等目标。

“神鷹”-400(SY-400)火箭炮系統

第十七屆珠海航展上,中

國首次展出了SY400神鷹遠程制導火箭炮系統。這套系統一經擺出立刻引起了很多專業人士以及衆多媒體的注意。

SY400被擺放在1号展廳後部,這次展出是一輛真實作戰單位車輛,它後部搭載有一座8連發發射器這就是SY400.不過中國軍方公司并沒有給出很詳細的介紹,僅僅是簡單的說:這是一種用于裝備陸軍營級以上的遠程陸地打擊系統。

美國《防務新聞》不久前報道說,這是解放軍最新研制的陸地地對地遠程打擊可控火箭系統。它将會被應用于解放軍陸軍對此的直接打擊部隊。美方對此預測說,這種新型的遠程火箭炮系統因為其火箭彈采用了慣性導航+主動雷達制導系統因此射擊精度更高。其最大精确射程預計将會達到約350-420公裡。此外它還可以配置一種大面積殺傷戰鬥部,用于打擊大規模集結的敵方部隊。

航展中展示的SY400其載車是一輛中國仿制俄羅斯的馬茲系列。這種載車也經常應用于陸軍裝備的DF11,15等彈道導彈。不難看出其底盤通用性能非常好。非常便于解放軍部隊批量制造和裝備。美國預測說,這種遠程火箭炮系統實際上不同于前者的WS1型它更加具有中短程彈道導彈的某些特性。實際上解放軍如果可以成功研制并且批量裝備其部隊,這等于實際上增加了解放軍彈道導彈部隊的作戰能力。

此外根據中國方面簡單介紹,這種火箭炮最小編制單位為營即也就是說,解放軍部隊将會把它作為軍或者師旅一級的遠程打擊武器,而如果是這樣那麼這等于說中國解放軍陸軍部隊遠程打擊手段将會上升到更加低的部隊級别。這也是實際上大大增強了解放軍部隊整體的遠程作戰能力。

不過對此國内一些人士認為SY400應該是等于是在WS2基礎上加裝了火箭彈制導尋的系統的綜合而來。此外SY400彈道口徑應該也與WS2無二。因此這種所謂的“最新設計的Sy400”應該屬于WS2系列的制導演化型或者改進版。而WS2的彈道口徑恰好也是400mm。

不過從現場展示的一枚SY400火箭彈演示體(無裝藥展示彈)來看,它的推進階段也是同樣采用了固體燃料系統。即使用了固體火箭發動機。其最大雖然中國軍方如今還沒有很明确介紹,不過從外觀來看它也與WS2的體積十分近似。因此國内一些人士的“制導型升級版WS2彈”這個說法也是不無道理的。

不過我們将會在今後幾天能夠有機會與中國廠方人員詳細談判,這樣也有可能會進一步揭開SY400身世的神秘面紗。

但是無論SY400究竟源于何處,它就現實的矗立在我們面前。這也是一個毫無争議的事實。而如果解放軍真的批量裝備了這種制導遠程火箭系統。那麼可以說他可以直接緩解由于DF11,15等中進程導彈裝備的規模化所造成的中國陸軍遠程打擊能力的總體弱勢。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加強解放軍陸軍師/旅一級遠程打擊獨立化能力。将原來隻能歸屬于集團軍的陸軍軍/集團軍屬的地對地遠程打擊能力,提高到新的位置。這将會整體提高中國陸軍遠程打擊能力的尺度,至少可以達到從現有軍/集團軍一級的400-650公裡提升到,師/旅一級的400公裡。

中國江蘇網報道,在本次航展,惹起争議最多的就是科工集團的SY400(神鷹400)。在一些軍事網站,一些資深軍迷紛紛對該彈的标示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多數人都認為該彈不可能是地對地

紅旗16

火箭彈。有人甚至武斷地給予“定性”:這個就是紅旗16。紅旗16在一些論壇中被報道為用于國産054A護衛艦的艦載防空導彈。最大有效射程約20-30KM之間。根據展場展示的火箭彈體,在尾舵前的彈身上有長長的邊條翼。在人們的常識中,這種氣動布局是典型的對空導彈布局。而垂直發射的方式也必須采用燃氣舵或舵機。采用了燃氣舵或舵機的火箭彈還算是火箭彈嗎?于是,帶着疑問,我們走訪了國防科工集團。據介紹,這個發射車是新型遠程精确打擊武器系統,适合配置于營級陸軍使用。可執行各種戰術和戰役任務。該彈帶有8枚“火箭彈”,采用熱發射原理。能夠一次發射8枚“火箭彈”。可以一次對一個目标進行多次打擊,也可以依次對多個目标進行打擊。這個火箭彈車具有幾大特點:其一,自動化程度高,整個車是三人車組。撤收十分快捷(出于保密的要求,不能公布其具體數據)。其二,導航形式新穎。采用了INS加GPS全程複合制導,末端精度有保證。其三,熱發射的采用,尾部加燃氣舵,靠燃氣舵迅速偏轉“火箭彈”。可無死角全向發射。其四,戰鬥部類型多樣。

其五,載車躍野能力強大,越高可達半米以上。

經過對比分析,我們認為該車

總體使用成本應比軍迷的想象為低。該彈使用的導航系統是使用慣性導航加衛星信号修正。比之對空導彈的主動、半主動導引頭要有所降低。但燃氣舵、舵機的存在,決定了該彈的成本還是遠超普通火箭彈的。由營級部隊決策使用,這個費用在中國肯定無法推廣。在中國成熟的出口市場裡,也隻有少數的國家有可能拿到少量的采購。這個系統應該還是在成品對空導彈的基礎上做的對地改型。從發射箱到彈體上長長的邊條翼,都能看出濃濃的對空導彈的味道。邊條翼的存在,說明該彈彈道的主要部分應該在大氣層内,否則該彈翼不僅不能提高升力延長射程,還可能較之普通的火箭彈會增大阻力。這樣的構型必須采用新型發動機和特殊的彈道。因此,這也是該彈引起廣泛争論的原因。

在采訪即将結束時,我們還和集團的技術人員進行了概念探讨,我們認為火箭彈和導彈還是應該進行準确的定義,以防止以後産生混亂。本文所述的“火箭彈”有舵機、有尾舵,還有燃氣舵,彈體在制導系統的控制下,最終準确地落于目标之上。這樣的“火箭彈”還是以導彈命名為好。對此,科工集團也予以認可。

另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該展品已經在3日下午的保密審查中被悄然撤下。看來,種種猜測隻能等待日後該武器徹底公開的那一天才能有個結論。

運動名詞

小輪車源于70年代的美國。一開始

人們隻是在泥場地裡競速,但很快愛好者們覺得僅此過于簡單。後來有一個叫BOB HARO的年輕人就在前後輪的兩旁安裝了4根金屬管以滿足作出各種花樣動作的需求。這位年輕人後來成了世界知名自行車品牌HARO BIKES的老闆。那四根金屬管也變成了如今BMX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火箭炮(PEGS)。

火箭筒(PEGS):也稱"火箭炮"是BMX特有的"東東"之一,在其他自行車上一般是見不到了。火箭筒屬于BMX的一種輔助器,一般安置在BMX前後車輪的兩側,也就是車軸上。街式車的火箭筒一般為鋼質材料所制(如今也有钛質的)主要是用來做街式動作中滑杠,呲台等動作,較注重結實耐磨程度,相對平花車的要細些,表面較為平整無太多花紋。平花車的火箭筒主要是為車手用手握用腳踩等提供更多的抓點和支點從而做出更多動作所用,因此表面花紋較粗糙目的是更好的抓握和增大腳踩時的摩擦力,使之不易滑落,如今許多廠商也采用表面用滑闆沙紙或膠圈等設計做火箭筒也是出于此目的。平花火箭筒材質一般采用鋁質。當然如今也有一些年輕人将普通自行車後輪安裝火箭炮,主要目的是為了騎車帶人(被載者站在火箭炮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