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話

重慶話

重慶方言
重慶話,是漢語官話分支西南官話的一種。重慶話又稱重慶言子。重慶方言直白易懂,方言詞彙很多,方言評書诙諧幽默。重慶方言隸屬北方方言區的西南官話。雖與北方方言區的其它分支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點,在語音、詞彙、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體。狹義的重慶言子,專指重慶人的“展言子兒”,即歇後語或陷語,于諧趣幽默裡見智慧,為重慶方言的一大特殊現象。
    中文名:重慶話、重慶方言 外文名:Chongqing dialect 别名: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東部及周邊 方言系屬:西南官話川黔片成渝小片 代表地區:重慶主城九區

簡介

重慶話作為中國衆多地方語言中的一支,一直以來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和追捧。直轄以來,重慶在中國甚至亞洲的地位日漸突出,重慶話也日益成為中國各地,亞洲各國,乃至世界各地和重慶有淵源的男女老幼喜聞樂講的一種語言。

重慶在抗戰期間成為中華民國陪都,大量移民湧入重慶地區,重慶方言融合各家方言之長,以風趣、幽默等特點赢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

恢複中央直轄市以來,重慶在中國甚至亞洲的地位日漸突出。重慶話也日益成為中國各地,亞洲各國,乃至世界各地和重慶有淵源的男女老幼喜聞樂講的一種方言。

狹義的渝語是指通行于重慶主城九區(渝中區、江北區、渝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巴南區、大渡口區、北碚區等)的方言,而區别于行政區劃上重慶市的其他區、縣方言。 另外在重慶全市範圍内還存在萬州話、豐都話、江津話等各具特色的區縣方言,這裡的重慶話是指在主城區通行的口音及詞彙。n廣義的重慶方言,包含了重慶市管轄範圍内的所有西南官話方言。

曆史根源

重慶話隸屬西南官話,西南官話其内部“一緻性在現代漢語方言中是最高的”。重慶話雖與西南官話的其它分支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點,在語音、詞彙、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體,部分白讀音和聲調繼承了明朝官話的特征。狹義的重慶話,專指重慶人的“展言子兒”,即歇後語或陷語,于諧趣幽默裡見智慧,為重慶方言的一大特殊現象。

重慶話主體是湖廣話為基礎.自古受周邊地區方言影響,部分中古見系字不颚化(即仍舊保留唐宋聲母kh),入聲字弱化為喉塞音,這是比普通話存古的象征。例如重慶部分郊區說“去”為khek/qih(qi),同桂柳方言(西南官話桂柳片);江津區說“六”為[luh]為喉塞音,音同陸音上揚,同湘方言;而主城區大部份地方說“六”為[luh]音陸音沉降。另外,近代代大量安徽,江蘇,廣東籍移民大量湧入重。

由于重慶自古到今天都是一個移民城市,在重慶主城區中,祖輩為土生重慶人的比例隻有不到三分之一,大都是廣東、上海、江蘇、安徽籍移民的後代。在明代,大量湖南,廣東籍居民進入重慶,曾經一度占重慶市區人口的40%以上。渝西有大片客家話區和老湘語區(重慶話受粵方言和湘方言影響明顯,較西南官話其他方言硬,直,平。而渝東北還有閩方言區,所以在一些用發音上渝東北發音同市區反而不同.在抗戰時期,上海,江浙居民進入重慶,帶來了“格式”(标緻,新潮,源自上海話)、“轉來”(回來,源自蘇州話),“行式”(能力強,源自蘇州話)一類西南官話中沒有的吳語詞彙,并成為了重慶話的一部分。加上1950-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和三線建設内遷重慶的大量上海和江蘇重工企業帶來了數百萬的吳語區居民。在重慶市區,依然能在南岸,江北部分地區有小片的吳語語言島存在。

重慶方言的内部差異

1.主城片區:屬于成渝片。本片區包括重慶的大部分區縣。有重慶主城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璧山、銅梁、長壽、永川、合川、大足、榮昌、潼南、南川、武隆、涪陵、墊江、彭水、黔江、城口等。

主城片區具有西南官話成渝片的主要語音特點:合川、潼南、榮昌等地“花、發不分”,把“飛機”念成“灰雞”,“黃花”念成“房發”。

2.江綦片區:包括江津、綦江。屬于西南官話灌赤片。

入聲自成調類,因此有五個聲調,不過入聲已沒有塞音韻尾,有的隻略帶喉塞音;韻母ie與i相混,如“鐵”與“踢”同音,“姐、且、寫、也、野”等字韻母都是i;把主城片區的一些讀u韻母的古入聲字說成uo,例如:“律、綠、六、骨、哭、鹿、入、叔、出、讀、軸、熟、肉”等字的韻母都是uo;其它有的入聲字和主城讀音也不相同;綦江無韻母yu。

3.萬州片區:包括萬州、豐都、忠縣、梁平、石柱、開縣等區縣。屬于成渝片。n比主城多韻母əŋ,但僅限唇音聲母字,其他聲母的都說成ən,如“朋、抨、蒙”讀əŋ;“得、白、北、麥、墨”等古入聲字主城的韻母是ɛ,而在該片區派入不同的韻母,如“白”念成“别”;該片區有兩種變調:“去聲+去聲”變成“去+陰”、“陰+去”變成“陰+陰”。

渝北到長壽、豐都一線的方言,把“泥、你、尿、年”等鼻音字念成“移、以、要、言”。豐都話還有“煙、因不分”的問題,把“錢”念成“情”,“全”念成“群”等。

4.巫奉片區:雲陽、巫溪、奉節、巫山。屬于成渝片。主要特點是聲母[f]與[x]不分(f、h不分)。

5.酉陽縣和秀山縣:兩縣方言受少數民族語言和外省語言影響較大。

音系

重慶話有19個聲母,重慶話在輔音方面另一大特點就是n和l不分,确切地說是重慶話中沒有鼻音聲母n;重慶話無翹舌和平舌之分。

重慶方言隻有6個單韻母,沒有“ing”、“eng "這個兩個後鼻音韻母 。

方言隐語

展言子在重慶民間有悠久的曆史。老百姓們工作勞動之餘,常以幽默诙諧的展言子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感受。有些内容形式都很精彩的言子經過一代代口頭流傳,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句”,長盛不衰。同時,随着時代的發展和生活的變化,許多言子也被不斷修改着,新的言子也不斷被創造出來。

重慶言子的内容包羅萬象,天文地理,日常瑣事無所不涉。重慶言子的形式更是靈活多樣,短小精悍,形象生動。展言子習慣上叫歇後語、半截話,實際就是隐語。前半句是譬語或引子,後半句是解語或注語,是說話人的真意所在。這種語言形式類似“詩經”和陝北民歌信天遊常用的“比興手法”。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常隻說出前半句,而将後半句隐去不表,聽話人常會心領神會,十分默契,使語言交流不但幽默風趣,而且含蓄生動,顯現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例如:“瞎子戴眼境——多餘的圈圈”,這是一個完整的言子兒。但生活中常這麼說:“你也不怕麻煩。其實你做這些無用功完全是瞎子戴眼鏡。”再如:“半天空挂口袋——裝風(瘋)”,生活中常說:“他這人神經得很,半天空挂口袋。”

重慶言子

寫實型

半夜吃桃子——揀倒粑的捏

老太婆吃臘肉——扯皮

擀面棒吹火——竅不通

十五個駝子睡一床——七拱八

冬瓜皮做帽子——黴起灰(黴透頂)

細娃兒穿西裝——大套

菜園壩的老鸹——飛起來吃人

貓抓糍粑——脫不了爪爪

耗子鑽風箱——兩頭受氣

冠生園的麻餅——點子多

解放碑上的鐘——群衆觀點

麻子照鏡子——個人觀點

好吃街的闆栗——現炒現賣

叫花子守馬路——坐倒找錢

王二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

十字街口迷了路——不是(識)東西

雙關型

落雨天不帶傘——精靈(經淋)

駝子淋雨——背時(濕)

洋馬兒(自行車)下坡——不睬(踩)

菠菜煮豆腐——一清(青)二白

半天雲挂口袋——裝瘋(風)

對着窗口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老太婆打呵嗨——一望無涯(牙)

除以上二類常見言子外,尚有一些特殊情況。歸結起來有兩類。一是對姓氏的隐諱诙諧說法,很美。如将姓謝的叫老花(源于花謝花開),将姓餘的叫老擺(源自魚擺擺)。另一類是熟語隐語,即将說話時要表達的意思隐藏起來,隻說出熟語的蓁部分,機智諧趣。例如:将“喝酒”說成“喝點割肉打(酒)”,“眼”說成“輪睛鼓(眼)”或“擠眉眨(眼)”,“水”說成“鼻膿口(水)”或“流湯滴(水)”,等等。

諺語

諺語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是某一區域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言簡意赅,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它以口頭流傳的形式存大于民間。

日常用語

霸道:不得了,很了不起,有時候我們對某件事情感到很高興也會高呼‘霸道

嘎嘎:肉的意思。

行市(hangshi):就是拽,也指一個人特别有能力,特别讓人羨慕,用這個此的時候要根據情況來定它的感情色彩。

對頭:對,好,要得,沒問題的意思,在不想說話或想和稀泥的時候,别人說什麼都可以用這個詞對付。

巴心不得:就是正合心意,正想這樣的意思。

正南其北:說正經的,不扯閑的意思。這是某人像某人強調一件事情重要性或表達起誠懇态度的習語。

鋤脫:失業了,重慶人會說:“工作鋤脫了。”失戀了,重慶人會說“感情鋤脫了。”意思是指這些東西都沒有了,沒有希望了,從這個詞可以看到重慶人的自嘲強度與豁達精神。

卯:有矛盾了,大家相互較勁,互不相讓,非得争個輸赢。

暴挫:挫是很差,很醜,很笨的意思,暴是程度詞很的意思。一般我們說一個女的長得很醜就說:‘那個女的暴挫。’

和成都話的區分

“扯”字從重慶人的嘴巴頭冒出來,含義硬是豐富得很。

到布店頭去買布,重慶人不說買布,而是說扯布。因為人們買布時,賣布的人一般都是先用剪刀将布剪開一條小口子,然後用手把布撕開。這裡的“扯”就是撕的意思。

雙方(或多方)因某種原因(如互相推卸責任)而扯皮、發生糾紛,或發生矛盾而吵架等,重慶人就叫扯筋角逆。這裡的“扯”有吵鬧或糾纏的意思。

那種很善于說笑話和進行滑稽表演的人,重慶人就稱他為扯闆兒。比如說笑星李伯清,就說:“他長得扯眉扯眼的,是個十足的扯闆兒,硬是扯得很,硬是扯得不得了!”在這裡“扯”就成了滑稽的代名詞。

撒謊、說假話,重慶人就叫扯把子;話說遠了,就叫扯遠了;話說多了或離題了,就叫東拉西扯。這些“扯”就是說或講的意思。

辦某件事情辦到中途又變卦了,或又出現其它意外了,重慶人就叫扯拐了;另外,出故障也叫扯拐。比如看電視,一哈哈兒沒圖像,一哈哈兒又沒聲音,看的人就會說:“哎呀!氣人得很,光扯拐!”

形容大聲吼,重慶人就叫扯起喉嚨莽起吼;形容跑得快,就說扯伸腳杆莽起跑;形容打呼噜的聲音大,就說像扯風箱一樣;形容精神病人或像精神病人,就說瘋扯扯的;形容不嚴肅,就說笑扯扯的;為了争搶一張晚報看而互不相讓,結果把報紙撕壞了,就會說:“哦呵,扯爛了安逸了!”飯後打嗝,就叫扯嗝頓;打麻将打到中途突然不來了,拆了場合,就叫扯瘋;亂說一氣胡說一通叫扯蛋或瞎扯;跑江湖賣打藥的把人吆喝攏來叫扯圈子;蠻不講理又強詞奪理叫官山坡拉二胡──鬼扯!

重慶人硬是有點“扯”哈,光是一個“扯”字就扯了半天,還緊倒扯不完。

重慶方言中“戳”字組的詞雖不多,但嘿有味道。比如傻戳戳,意思是傻得不得了,傻起一砣;比如寶戳戳,意思是寶得不是一般,寶篩篩;神戳戳,意思是吊兒郎當,不務正業。

在字典裡,“戳”的意思有多種,其中有一項解釋是“圖章”。重慶人把圖章稱為“戳戳”。蓋圖章,就是蓋個戳戳。那黴戳戳呢?莫非是“長黴的圖章”?當然圖章久了不用是要生黴的。因為重慶潮濕。記得讀初中時去隊裡開證明,請求學校減免學費,大隊幹部翻了半天抽屜才把公章找出來,因屋子潮濕公章擱久了沒用,生了很多黴,真的成了“黴戳戳”!但就是這個“黴戳戳”幫我解決了一學期學費,我好感激!

“黴戳戳”其實與圖章無關。意思是運氣不好,倒黴,腦殼長了冬瓜灰──黴到了頂!鄰居陳師傅上街溜達,身後開來一輛長安車,車廂用油布遮着。駕駛員探出頭來,神秘兮兮對他說:“我在家具店給别個拉沙發,真皮沙發,批發價,嘿便宜,你要就先賣給你,要不要?”陳師傅心想,家裡正缺套沙發,就動了心。他掀開油布看了貨,以500塊錢成交。司機幫他把沙發卸下來,迅速鑽進駕駛室,一溜煙把車開走了。

陳師傅請“棒棒”把沙發擡回家,老婆過來摸了摸,頓時火冒三丈:“狗屁個真皮沙發,假的,裡面塞的全是爛貨!你這個方腦殼喲!”陳師傅不信,老婆一把撕開假皮子,露出散發着黴氣的爛棉絮和幹谷草。這下陳師傅傻眼了,半天才回過神來,不住用拳頭捶打自己的腦殼:“我硬是黴戳戳的喲!可惜了500塊錢哪!”

細想起來,黴戳戳的人還不少,報上電視上不是經常在講上當受騙的事麼?要想不黴戳戳的,遇事就得多動腦筋,不貪便宜不大意,就不得會黴戳戳。

目前的重慶方言,可指重慶直轄以後,所屬40個區縣的方言總和。

從方言種類講,重慶方言屬于北方方言大區的西南官話區。其中,又分為三個大的方言片,綦江、江津一線歸屬灌赤片,秀山等地歸屬黔北片,其餘區縣歸屬成渝片。所謂灌赤片,是指從四川省的灌縣,到貴州省的赤水,沿線包括以溫江、邛崃、樂山、自貢、宜賓、泸州、江津等地為中心的市縣的方言,俗稱川南話或川西話。

灌赤片方言的語音特點是保留了入聲音調,像"一、得、不、發"等字音就是念的入聲調,綦江、江津及其周邊地區的地方話聽起來口音很重,就是因為存在入聲音調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