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

漢語漢字
鈞(拼音:jū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西周金文,鈞是勻的分化字,本義指制作青銅器的原料重量單位。又指制陶器時,模子下面的轉輪。古籍中鈞常常和均通用,指平均、均勻。鈞也用作敬辭。  [1]
  • 中文名:鈞
  • 拼音:jūn
  • 繁體:鈞
  • 部首:钅
  • 五筆:QQUG(86、98)
  • 倉颉:OPPIM
  • 鄭碼:PRTD
  • 字級:一級(編号:1533)
  • 平水韻:上平十一真
  • 筆畫:9
  • UniCode:CJK統一漢字U 94A7
  • 注音字母:ㄐㄩㄣ
  • 總筆畫數:5 4
  • Unicode:CJK統一漢字U 94A7
  • 造字法:形聲字、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異體字:銁、銞、?
  • 四角碼:8712₀

文字源流

形聲兼會意字。鈞,西周金文以勻字為之,“勻”是“鈞”的初文。金文的“勻”作圖1,外部是“旬”的古字,本義是十天,于此作聲旁,表音;中間的兩點(“呂”)像鑄成餅形的金屬原料,表義。西周金文“賜金一勻”“  

“鈞”本義指重量單位,古代以一斤為一金,三十斤為一鈞。因為“鈞”是量詞,表示重量,而國家的政務是關乎全民的大事,是舉足輕重的,所以“鈞”用來比喻國家政務,執政稱為秉鈞。因為“鈞”與國家政務有關,所以舊時用于對上級或尊長的敬辭,如:鈞府、鈞啟。

“鈞”“均”同音假借,字義相通。“均”的本義為平均、均勻,進而有全、都的意思,所以“鈞”也有平等、同樣等意思。不過,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多見,用“均”字的時候更多。古人制作陶器時,依靠轉輪的轉動,使陶器的壁厚度均勻,所以用“鈞”來指制陶器的轉輪。  

詳細字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ūn

量詞

古代重量單位之一。三十斤為一鈞。

《尚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孔穎達疏:“《律曆志》雲:二十四铢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千鈞一發;雷霆萬鈞

名詞

制陶器所用的轉輪。

wheel

《墨子·非命上》:“言而毋儀,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禀群生。”

陶鈞

古代樂器的調律器,引申指調節樂音的标準。

《國語·周語下》:“是故先王之制鐘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

鈞天廣樂

調;樂調。

tune

《國語·周語下》:“細鈞有鐘無镈,昭其大也。”

《漢武帝内傳》:“範成君擊湘陰之聲,段安香作九天之鈞。”

比喻國家政權。

power

葛洪《抱樸子·漢過》:“當塗端右閹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國之鈞,廢正興邪,殘仁害義。”

馬緻遠《漢宮秋》第二摺:“調和鼎鼐理陰陽,秉軸持鈞政事堂。”

鈞樞

比喻自然天工。

《漢書 ·賈誼傳》:“大鈞播物,坱圠無垠。”

古代河流名。漢水支流之一。上、中遊即今河南淅河,下遊即彙合淅河以後的丹江。

《漢書·地理志上》:“丹水,水出上雒冢領山,東至析入鈞。”

姓氏用字。

形容詞

敬辭。用于有關尊長或上級的事物或行為。

鈞慈;鈞聽;鈞令

(Jūn) 通“均”。相等。

same;equal;

balanced

《禮記·投壺》:“奇則曰奇,均則曰左右鈞。”

《孟子·滕文公上》:“經界不正,井地不鈞。”

《呂氏春秋·古樂》:“取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

動詞

調節樂音。

《列子·湯問》:“文非弦之不能鈞,非章之不能成。”(鈞,一本作“鈎”。)

衡量輕重、數量等。

《呂氏春秋·仲春》:“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桶,正權概。”

《後漢書·陳蕃傳》:“鈞此二者,臣甯得禍,不敢欺天也。”

通“均”。相同。

《尚書·泰誓上》:“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

通“均”。使數量相等;均分。

《詩經·大雅·行葦》:“敦弓既堅,四鍭既鈞。”

副詞

通“均”。全,都。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論》:“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容貌。”

蘇轼《進單锷吳中水利狀》:“州縣憚其經營,百姓厭其出力,鈞曰:‘水之患,天數也。’”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居勻切(jūn)

三十斤也。從金勻聲。

銞,古文鈞從旬。  

說文解字注

三十斤也。

段注:斤者,十六兩也。三十斤為铢萬一千五百二十。為絫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八十。《漢志》曰:“鈞者,均也。陽施其氣,陰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按,古多叚鈞為均。

從金,勻聲。

段注:居勻切,十二部。

古文鈞,從旬。

段注:銞,古旬、勻多通用。  

廣韻

居勻切,平諄見 ‖勻聲真1部(jūn)

鈞,三十斤也。又姓,《風俗通》雲:“楚大夫元鈞之後。”漢有侍中鈞喜。

【校釋】三:原訛作“二”,據钜宋本、巾箱本等及《說文》、《玉篇》改。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鈞·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4

古文:銞。《唐韻》居勻切。《集韻》《韻會》規倫切。并音均。《說文》:三十斤也。孟康曰:萬一千五百二十铢。《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疏: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鈞石所以一天下之重輕,而立民信也。

又《集韻》:一曰陶旊輪。《正字通》:陶人模下圓轉者為鈞。《前漢·賈誼傳》師古注:陶家名轉者為鈞,蓋取周回調均之義。

又大鈞,天也。《前漢·賈誼傳》:大鈞播物,坱圠無垠。注:如淳曰:陶者作器于鈞上,此以造物為大鈞也。言造化為人,亦猶陶之造瓦耳。

又杜甫詩:八荒開壽域,一氣轉洪鈞。

又樂名。張衡《西京賦》:飨以鈞天廣樂,帝有醉焉。

又劒名。《淮南子·覽冥訓》:淳鈞之器成。注:淳鈞,古劒。

又地名。《左傳·昭四年》:夏啟有鈞台之享。注:河南陽翟縣南有鈞台陂。

又水名。《前漢·霍去病傳》:涉鈞者。注:鈞耆,水名。

又姓。《風俗通》:楚大夫元鈞之後,漢有侍中鈞喜。

又與均同。平也。《詩·大雅》:四鍭即鈞。注:矢镞重羽輕,必參亭而三分之,一在前,二在後,得平均也。

又等也,同也。《左傳·成六年》:善鈞從衆。注:鈞,等也。

又《襄二十六年》:多鼓鈞聲。注:鈞,同其聲。

《集韻》:或書作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钅”的第二筆是短橫,末筆㇙(豎提)一筆寫成。“钅”“勻”寬窄大緻相當,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勻”低。第三筆橫在橫中線上側。“勻”,首筆撇的撇尖抵田字格中心,“勹”内點筆在橫中線,提筆從豎中線起筆。  

書法欣賞

t

t

t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wĕn

王力系統

k

ǐwen

董同龢系統

k

juen

周法高系統

k

jiwen

李方桂系統

kw

jin

西漢

東漢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諄臻

jiwen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jiwen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jiwen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k

i̯uĕn

拟音/王力系統

k

ǐuěn

拟音/董同龢系統

k

juen

拟音/周法高系統

k

iuɪn

拟音/李方桂系統

k

juiĕn

拟音/陳新雄系統

k

ǐuen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八諄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勻切

kjuen

集韻

平聲

上平十八諄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規倫切

kjuen

韻略

平聲

規倫切

增韻

平聲

規倫切

中原音韻

陰平

真文

撮口呼

全清

kiu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居雲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全清

規倫切

kyə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八賓禀嫔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