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

餘華創作長篇小說
《許三觀賣血記》是著名作家餘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欲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着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1]
  • 作品名稱:許三觀賣血記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餘華
  • 創作年代:1995年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ISBN:9787544211765
  • 語種:漢語
  • 頁數:269
  • 字數:178000
  • 定價:16.80元
  • 首版時間:1998年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裝幀:平裝

内容介紹

《許三觀賣血記》共29章,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絲廠送繭工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他第一次賣血是出于好奇,為了證明自己的身體結實。第二次賣血是因為他的大兒子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他不賠錢,方鐵匠就帶人拉走了許家的東西,無奈,隻好再一次去賣血。第三次賣血是因為他一直暗中喜歡的女工林芬芳踩上西瓜皮摔斷了右腳,他趁虛而入,終于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為了報答她的好心,讓她吃到“肉骨頭炖黃豆”,早日痊愈,于是,他走進了醫院。

第四次賣血是1958年的“大躍進”、大煉鋼和大食堂之後,全民大饑荒,無論他老婆許玉蘭怎樣精打細算也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他的“嘴巴牙祭”也無濟于事,在一家人喝了57天玉米粥之後,又找到了李血頭。第五次賣血是因為下鄉當知青的一樂生病了,并将賣血的錢直接給了一樂。第六次賣血是在剛送走一樂後,二樂所在生産隊的隊長又來了,為了招待隊長,萬般無奈的許玉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開口求丈夫:“許三觀,隻好求你再去獻一次血了。”

然而,這次賣血卻遇到了麻煩,由于“血友”根龍連續賣血後死亡,讓他感到了恐懼。就在這之後不久,二樂背着病重的一樂回來了,為了救一樂,許三觀一個上午借到了63元錢,他一邊讓許玉蘭護送一樂去上海,一邊再次找到李血頭。可李血頭不再理他,他隻好拼死一搏,設計好旅行路線,在六個地方上岸,“一路賣着血去上海”。

這一路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40年以後,當許三觀一家“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又突發奇想,想再賣一次血,可已經沒有人要他的血了。40年來,每次家裡遇到災禍,他都是靠賣血度過去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再有災禍怎麼辦?許三觀開始哭。

作品目錄

章節

内容簡介

第一章

許三觀回村看望他的爺爺,遇到了根龍和阿方,知道了一些賣血的道理

第二章

許三觀坐在瓜田上吃瓜,和叔叔說準備娶妻

第三章

許三觀用賣血的錢娶了一個叫許玉蘭的女人

第四章

許玉蘭生了三個兒子,叫一樂二樂三樂

第五章

許三觀發現一樂不是他的兒子

第六章

許三觀不幹活都讓許玉蘭幹折磨她

第七章

一樂打了方鐵匠的兒子

第八章

許三觀想要一樂的親生爸爸賠錢

第九章

一樂的親生爸爸不賠錢

第十章

方鐵匠搬東西抵錢

第十一章

許三觀賣血準備還錢

第十二章

許三觀還錢,方鐵匠還東西

第十三章

許玉蘭與一樂的親生爸爸何曉勇的女人吵架

第十四章

許三觀看望受腿傷的林芬芳并強奸了她

第十五章

許三觀賣血給林芬芳買補品

第十六章

林芬芳的男人來找許三觀

第十七章

許玉蘭把賣血的錢買了衣服

第十八章

大食堂

第十九章

自然災害過後許三觀家天天吃玉米粥

第二十章

許三觀賣血

第二十一章

許三觀賣血吃面條一樂沒吃

第二十二章

一樂為沒吃面條大鬧許三觀帶他吃面條

第二十三章

何曉勇被撞

第二十四章

一樂喊何曉勇的魂

第二十五章

批鬥許玉蘭

第二十六章

二樂回鄉下許三觀賣血

第二十七章

一樂出事許三觀賣血救一樂

第二十八章

許三觀到上海看望一樂,沿路賣血攢錢

第二十九章

一樂好了,幾年過後許三觀想去賣血,結果血頭不收坐哭街頭

創作背景

餘華曾經被認為是”小說革命的先鋒拓展“,20世紀90年代以後,他在現實力量的感召下,創作了《許三觀賣血記》等作品,他真切地體會到描寫現實比形式探索有着更為感人的力量。餘華通過《許三觀賣血記》這樣的文本回擊了文學界對于先鋒作家所謂的現實失語和玩弄形式的指責,确立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人物形象

許三觀

許三觀是小說的主人公,他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違反那麼一點人之常情的世人。許三觀賣血喂養的别人的兒子,他老婆和别人的兒子。就是那麼一點不循常情,使他成了英雄。像他這樣一個俗世中人,綱常倫理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但他卻背離了這個常理。一個小人物的善良、熱心、狡猾、盲目樂觀、自我滿足等種性格體現在他的身上,許三觀有着濃厚的喜劇色彩。

許玉蘭

許玉蘭是許三觀的妻子,在餘華小說中,她是一位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女性的形象,具有民間女性的特有的性格,面對生活的苦難,她表現出了堅韌跟頑強。在跟許三觀結婚前,許玉蘭是一個人稱“油條西施”的賣油條的女性。婚前,她用為數不多的衣服能搭配出迷人的效果。結婚後更加顯現出她的精明她的能幹。一個女人能幹是一種能力,“撒潑”就是這種能幹的附屬品,她的撒潑并不是摔盆砸碗,而是坐在自家門檻上号啕大哭,用哭來表達生活的不幸與她内心的哀愁,但是哭過之後她不會自甘堕落而是選擇堅強的去面對。

一樂

許三觀的大兒子,知恩圖報,他在知道自己不是許三觀的孩子時依然還是一心向着許三觀,他最聽許三觀的話,他一直在不是許三觀親生孩子的觀念下成長。

創作曆程

《許三觀賣血記》是著名作家餘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餘華表示,《許三觀賣血記》的創作是受了德國作曲家巴赫和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影響。他說,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是如此龐大的音樂,裡面卻隻有一兩支主旋律,“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藝術作品,用非常簡潔的東西,卻表達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主題。這是我的夢想”。餘華還說,在更早前,他在閱讀喬伊斯的名着《青年藝術家畫像》時,被那種通篇隻用對話的形式震撼住了。當時就想,“我什麼時候也能夠用對話寫作啊”。而《許三觀賣血記》就是受到了這兩部作品的啟蒙而創作的。

作品鑒賞

作品思想

《許三觀賣血記》重建了一個日常的“民間”空間,有意地懸置了“曆史”,這種懸置既“複活”了人與生活,又為“民間”的登場創作了條件。在小說中,作者對民間溫情、民間人性、民間倫理結構、民間生活細節和民間人生世态的展示構成了小說藝術力量的重要來源。小說沒有尖銳的矛盾沖突和情節線索,而是以民間的日常生活畫面作為小說主體,民間的混沌、民間的樸素、民間的粗糙甚至民間的狡猾呈現出它原始的生機與魅力。

餘華在小說中堅持了民間叙事的立場,所以《許三觀賣血記》沒有知識分子啟蒙立場所張揚的那種批判性的傳統,也沒有貴族叙事叙事所抛灑高高在上的憐憫,隻有那種源自民間的人道主義的情懷和人生和現實的理解。

同時《許三觀賣血記》中,餘華傳達了一種“放棄抗辯,逆來順受”的宿命觀念,而這種宿命觀念,促使作者以苦難為主題為我們展示了生存的真實與殘酷。

藝術特色

第一,順時叙述。在叙述情節方面,小說完全采用的是以時間為順序的第三人稱叙述,沒有一處倒叙、插叙。十七萬字寫出了許三觀四十年的順時發展的曆史。餘華采用了淡化曆史,細寫生活的順時叙事策略。略寫了曆史,但是曆史卻在時間的推進中影響着許三觀的生活。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以及知青下鄉等等,無不影響到許三觀的日常生活。

全書共二十九章,圍繞着許三觀賣血的中心,有的章較長,比如第二十八章,作者用一萬六千多字,描寫為了救病重的一樂,許三觀“一路賣着血去上海”的經過。十來天賣血賣了四次,幾乎要賣掉許三觀的命。有的章則隻有幾百字,比如第六章,以五百多字描寫了許三觀因要懲罰許玉蘭而在家中甩手享受。小說無論如何大開大合,都是取舍自如,順時推進。

第二,重複叙述。在餘華的眼裡,苦難與重複是孿生的,《活着》的苦難是以“死亡”的形式重複出現,《許三觀賣血記》的苦難是以“賣血”的形式重複出現。許三觀賣血故事的反複出現,沒有讓人覺得冗繁,反而讓人覺得簡潔生動。餘華的重複叙述,是文字上變化不大,而意義一次比一次深刻,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四十年裡經曆了相同而又不同的一次次賣血,這些相同或相似賣血的重複,把許三觀們的底層生活清晰地镂刻出來,其生命的價值,生存的意義一次一次地震撼着讀者的心靈。

餘華的重複叙述是化繁為簡,恰到好處,成為描寫人物的傳神之筆,收到了特殊的藝術效果。比如第二十三章寫許玉蘭勸說許三觀讓一樂去為他親爹何小勇喊魂,不厭其煩地重複何小勇女人求情的叙述,許玉蘭現在的洋洋得意與當初對何小勇女人低三下四的求情形成鮮明的對照,許三觀後來終于勸說一樂去給他親爹喊魂,叙述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形成了富于戲劇性的叙述節奏。

第三,對話叙述。小說70%是對話。許三觀的故事絕少背景、場景、人物内心描寫,基本上完全由對話組成、展開。這些對話形式的多樣化在當代小說創作中比較罕見,同時這些對話在文本中的作用非常特殊。在占文本80%以上的對話中,有一般文本中常見的人物對話,更有大量的以第一人稱直接引語的人物語言。人物的對話是靜态的,是對場景的描摹、對人物性格的展現。第一人稱直接引語,往往取代了叙述者而呈現出某種動态性。

第四,為了接近人民的口語,作品中多用短句,少用長句,不用繁複華采的詞彙,使老百姓都能讀懂,作品就為自己赢得了最廣大的讀者群。他采用對話、重複的叙述模式,以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使“客觀的叙述”、“單純的對話”、“簡單的重複”達到“心動”的效果。比起人物描寫、情節結構來,作品的語言藝術更有許多妙處,不少地方讀時令人拍案叫絕。“首先是以無誇張、無議論、無感慨的純客觀冷靜的叙事貫串始終,隻在很少的地方運用了描寫的方法,可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例如許三觀六十歲賣血被拒絕後流下了眼淚:“他的淚水在他臉上縱橫交錯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縫爬上了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樹枝,就像渠水流進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滿了城鎮,淚水在他臉上織成了一張網。”一連串的五個比喻句看來尋常,并無文采,但卻切合人物的文化水平和性格特點。叙述人站在中立狀态,進行包孕着溫情與人道精神的客觀描寫,顯示出對于民間生活狀況,和人們生存環境的極大關注,由此透露出餘華對貧苦老百姓的深切關懷。

後世影響

所獲榮譽

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2000年);

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同名電影

2013年8月上映,改編自中國作家餘華的同名經典小說,由河正宇執導、參演。韓版的《許三觀賣血記》,由文自導自演籌拍該片,于2014年上半年開機,在2014年中秋檔期上映。

同名話劇

2014年11月07日源自餘華同名小說的話劇《許三觀賣血記》在香港同流劇團上映。該劇由鄧偉傑改編,榮獲香港小劇場獎三項提名:最佳女主角、最佳舞台效果、最佳整體演出。演出共分三場:第一章:三觀與玉蘭,第二章:賣血記,第三章:炒豬肝。

作品評價

王安憶評《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小說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卻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違反那麼一點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麼一點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許三觀,倒不是說他賣血怎麼樣,賣血養兒育女是常情,可他賣血喂養的,是一個别人的兒子,還不是普通的别人的兒子,而是他老婆和别人的兒子,這就有些出格了。像他這樣一個俗世中人,綱常倫理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他卻最終背離了這個常理。他又不是為利己,而是問善。

這才算是英雄,否則也不算。許三觀的英雄事迹且是一些碎事,吃面啦,喊魂什麼的,上不了神聖殿堂,這就是當代英雄了。他不是悲劇人物,而是喜劇式的。這就是我喜歡《許三觀賣血記》的理由。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對這本書的評價是:“沒有一個多餘的詞語,沒有絢爛的情節,隻有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民間故事:一個中國家庭忍受貧窮、饑荒以及随後的文化大革命……這聽起來似乎很嚴峻,或者很糟糕,但餘華令人驚悚而滑稽的風格使小說避免了感傷主義的情調……小說看似普通,卻結構巧妙、文字優美,讓人難以拒絕,令讀者一唱三歎、回味無窮。”

法國《讀書》雜志1998年第1期的一篇介紹說:“這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是外表樸實簡潔和内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

比利時《南方挑戰》雜志對這本書的評價是:“一個寓言,是以地區性個人經驗反應人類普遍生存意義的寓言。

意大利《日報》對這本書的評價是:”這本書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其内容的典型性,和他發人深省的主題思想,這部小說不同于普通的喜劇或悲劇,他是一出悲喜劇,全書充滿了精巧的諷刺手法的運用,使人悲喜交加。

作者簡介

餘華,1960年4月3日生于中國浙江杭州,3歲時随父母遷至海鹽,在海鹽讀完小學和中學,曾經從事過5年的牙醫工作,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随筆集3部,其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曾獲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等。現為杭州市文聯專業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