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城

鄭方城

鄭方城
鄭方城,[清](公元一六七八年至一七四六年)字則望,号石幢,福建建安人。生于清聖祖康熙十七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一年,年六十九歲。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年)進士。
  • 朝代:清
  • 出生日期:1678年
  • 去世日期:1746年
  • 籍貫:福建建安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中文名:鄭方城
  • 代表作品:行炙集

正文

官四川新繁知縣,有惠政,以蜀闱磨勘罷官。後延主錦江書院,未幾卒。方城與弟方坤友于諸笃,競爽齊名。有《卻埽齋倡和集》。自著有《行炙集》,《清史列傳》傳于世。

鄭方城 字則望,号石幢,善述長子。善述令固安,方城久随侍左右,不得歸試,援例貢國學,授泰甯訓導。雍正癸卯,舉于鄉。時季弟方坤先登第,令邯鄲,遷景州知州,方城皆在署佐理,暇則拈韻賦詩,今所傳《卻掃齋唱和集》是也。癸醜始成進士,知四川新繁縣。縣近省會,秦、隴、楚、粵、滇、黔之民屯聚紛擾,方城以慈惠忠信治之,民多因以化。羅村李長榮無嗣,養子景鮮,無何俱死,遺二幼孫,長榮婦鄭氏,年八十餘,傭者李雲利其田,輕氏老耄,冒族侄,以異姓亂宗控逐二孫。方城細鞫得情,重懲雲,為鄭氏别置後。雲訴郡守,勾通守幕,約得田酬以半,流言四布。郡守王素廉明,不能無動,媲谕方城,勿執成見,方城持益堅。既而事敗,幕逃,郡守謝曰:“微君守正,幾墜術中。”邑故有牌頭,執薪水、糞除之役,展轉雇募以為苦,方城毅然除之。時巡撫下墾田令,四川地衍沃,生聚繁,耕居無隙,奸民乘機夷古墓,塞堰溝,謬稱新墾。方城力陳其弊,阡陌得無恙。乾隆六年秋,大水,以災聞,藩司使某令助實,某令匿災,慮鄰邑相形,諷以非上官意。方城曰:“吾不能隐災希旨。”卒除其賦。九年夏,再水,錦水河直突城西門,大雨挾流,勢孔急,方城立水中,親荷錘,民皆感動,争負土堵門,城賴以不沒。鄉人避水來,渡以舟楫,缒而入,安置寺觀,蠲資設赈。顧水不減,乃曆四村,相地形疏鑿,随時而涸。是秋大熟,文廟、二忠墓、城樓、申明亭、壇壝、倉獄、舟梁、道路之屬,靡不修舉。暇則行所部,讀法,勞農,請保甲,采風謠、利興弊革。久之,信浃于民,令行禁止。集諸生訂期課文,授以筆劄,留餐,點定甲乙,指陳經義,士蒸蒸蔚起。乾隆十一年計吏,舉治行尤異,部議以甲子蜀闱磨勘事镌二秩。上官深為不平,延主錦江書院,蜀士聞名景附,院内填溢。逾年病卒。著有《燥吻集》、《綠痕書屋詩稿》。子天錦。城茅荔鄉《清朝詩抄小傳》雲:“伯兄石幢先生,諱方城,字則望,先大夫蕉溪公冢子。幼不好弄,端重如成人。稍長,從蕉溪公學,入則禀母訓,不從他師。蕉溪公教子嚴,以長子屬望尤切,日授經書尺許,背誦偶訛,則笞詈不少貸。年二十,為諸生。先是,病瘧半載,嘗自言:‘幼讀書困于程限,若有物橫梗胸中,格格不快,至是忽開豁,心地空明。’病起,複按前所習書,皆有新解,殆禅家所謂頓悟者機耶?顧久困場屋,年四十六始舉雍正癸卯科鄉試,又十年成進士,筮仕,得蜀之新繁。邑固彈丸,然密迩省會,号稱殷繁,而關,隴、楚、粵、滇、黔之民,蜂屯蟻聚,紛擾無己。先生以慈惠忠信臨之,調劑得宜,民胥悅服。乾隆十年計吏,舉治行尤異。旋以蜀闱磨勘事镌一秩。先生怡然,而上官深扼腕,不令俶裝,延主錦江書院。蜀士聞名景附,負笈者踵相接、書舍至滇溢不可容。逾年競以疾卒。”(下略)見《全閩詩話》。[1]

參考資料

[1] 資料來源 · .[引用日期2016-03-28]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