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侵略柬埔寨

越南侵略柬埔寨

全面武裝入侵戰争
越南侵略柬埔寨戰争始于1978年12月25日,迄于1990年8月,前後曆時11年零8個月。它是越南當局為實現其拼湊“印支聯邦”、稱霸東南亞的野心,在前蘇聯的慫恿和支持下,對鄰國柬埔寨發動的全面武裝入侵戰争。面對越南侵略者大舉進犯,柬埔寨軍民堅持開展農村遊擊戰争。經過長期鬥争,越南泥足深陷,最後不得不從柬埔寨撤軍。
  • 名稱:越南侵略柬埔寨戰争
  • 地點:
  • 參戰方:
  • 結果:越南從柬埔寨撤軍
  • 參戰方兵力:
  • 傷亡情況:
  • 主要指揮官:

曆史背景

在西方列強紛紛向東方侵略擴張的時候,柬埔寨于1867年成為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柬埔寨人民同越南、老撾人民一道展開抗法戰争,1954年赢得了獨立。其後柬埔寨人民又同越南人民一起展開了抗美救國戰争,并于1975年取得了戰争的勝利。在對外戰争中兩國結成親密的夥伴,越南民主共和國也曾表示承認和尊重柬埔寨的獨立和領土完整。

印支三國人民抗美戰争勝利後,戰略形勢發生了重大而急劇的變化。一方面,美國從1976年起不再在中南半島駐軍,并避免介入印支地區沖突。而另一方面,前蘇聯則出于全球争霸的考慮,力圖南下印支地區,找到一個擴張勢力的永久立腳點。這與越南尋求靠山以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需要一拍即合。于是,蘇越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結合在 一起。在超級大國的支持下、越南當局自诩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大肆反華排華,全面控制老撾的同時,積極備戰準備入侵柬埔寨,對柬實行武力兼并,以實現其早就懷有的拼湊“印支聯邦”的迷夢。

早在抗美戰争的時候,越南就企圖吞并柬埔寨和老撾,但遭到兩國的反對。抗美戰争結束後,越南加緊了對鄰國侵略的步伐,企圖謀求地區霸權。1975年6月,越南占領了柬埔寨的威島,在遭到柬埔寨的反擊後被迫撤走。1977年7月,越南通過與老撾簽訂為期25年的《友好合作條約》,控制了老撾。1977年年底,越軍又大舉進攻柬埔寨,侵占了柬埔寨的大片領土。

戰争進程

1975年6月,越南侵占柬寨的威島,同時向柬埔寨提出領土要求,蓄意制造柬越邊界沖突,企圖尋找大規模侵柬的借口。1977年幾次武裝侵柬行動受挫後,更變本加厲地策劃大規模軍事行動。

1978年上半年,越南當局決定對柬埔寨實行全面軍事占領。為了達成入侵行動的突然性和保證戰争行動的順利實施,越南當局進行了精心籌劃和充分準備。在政治外交上,越南加緊同前蘇聯的勾結,加入“經互會”,把金蘭灣提供給蘇作軍事基地,與蘇簽訂帶軍事同盟性質的《友好合作條約》;對東盟施加壓力,威懾東盟;大規模驅逐華僑,不斷制造中越邊境流血事件,謊稱中國侵略越南;搜羅親越反柬勢力,多次在柬埔寨策劃政變活動。在軍事上,越南當局在西貢秘密成立侵柬前方指揮部,制定入侵計劃,調集部隊補充給養加緊訓練。

入侵初期,越軍企圖通過突然襲擊一舉攻占整個柬埔寨。為此,它集中了18個師共20多萬正規部隊,于1978年12月底分兵5路向柬埔寨發動大規模閃擊戰,準備首先占領柬浦寨湄公河以東地區,爾後伺機攻占柬西部地區。為了對付越軍的進攻,柬埔寨迅速進行戰争動員,擴充軍隊,組建了24個師,共約12萬人,基本沿柬越邊境一線展開,主力集結于金邊地區,有5個新建師配署在縱深地區。

12月25日,越軍開始進攻。第一路2個師另4個團首先沿19号公路向柬軍防禦薄弱的東北地區發起突襲,于1979年1月3日占領了上丁和戈涅。随後第二路2個師另2個團在坦克配合下,迅速突破柬軍斯努防禦陣地,繼而沿13号公路北進,于1978年12月30日占領橘井市。第三路4個師從克列沿7号公路西進,于1979年1月2日進抵湄公河重要渡口洞裡貝,并渡河圍攻磅湛。第四路4個師為主攻部隊,一部沿1号公路攻占柴桢,另一部沿湄公河北進至乃良,然後逼近金邊。第五路6個師另5個團在空軍支援下,沿2、3号公路進占貢吥、茶膠等地,随後攻入金邊西南地區,切斷4号公路。至此,越軍僅用9天時間便已基本占領了湄公河以東地區。從1979年1月5日起,越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圍攻柬埔寨首都金邊。柬部隊主動撤離金邊,越軍于1月7日中午進占金邊。随後,越軍又分3 路向柬西部地區推進,至1月12日占領了柬主要城鎮和交通要道。

柬軍在越軍大兵壓境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傷亡巨大,部隊由8萬多人銳減至2萬人。

鑒于一線防禦陣地相繼失守,已無法制止越軍長驅直入,為保存實力,遂主動轉移至西部山區和廣大農村,繼續堅持抗越武裝鬥争。他們采取“以遊擊戰為主,進行人民戰争”的戰略方針,化整為零,機動作戰,不斷給侵略者以打擊。與此同時,積極開展政治外交鬥争,号召柬各階層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戰,并努力争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越軍在占領金邊及柬埔寨大片國土後,在侵柬戰場上加緊進行“清剿”和“掃蕩”,同時大力扶植親越政權,向柬大批移民,封鎖柬泰邊境,采用各種手段削弱柬抵抗力量。

這些行動,遭到柬埔寨抗越武裝的有力牽制和打擊。柬埔寨愛國抗越武裝主要有三支力量:政府總理喬森潘領導的民柬國民軍,柬前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組建并領導的西哈努克民族主義軍,柬前首相宋雙領導下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為了抗越救國,三方摒棄分歧,于1982年6月組成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實現了三方抗越力量的聯合,從而使柬埔寨抗越鬥争進入了新階段。 三方抗越武裝聯合後,以柬西部山地為依托,不斷襲擾越軍,收複一些失地。随着抗越力量逐步發展,并針對越軍的作戰特點,柬三方适時将抗越鬥争由柬泰邊境發展到内地,由山地發展到平原,直到金邊及其附近地區。這樣,以柬泰邊境地區為一線,5、6号公路沿線地區為一線,金邊地區為一線的三線作戰局面開始形成,使柬抗越形勢大為改觀。與此相反,越軍的處境越來越困難,進退維艱。

戰争結束

越軍在柬埔寨戰場上士兵死亡5萬多,傷20多萬。越南老兵承認:柬埔寨戰場是越戰的翻版,隻不過當年的角色對調,越軍成為當年的美軍,柬埔寨抵抗力量相當于當年的越軍,雙方力量在雨季和旱季相互消長。

越南侵略軍在柬埔寨反越武裝力量的沉重打擊下,損失慘重,從1986年再無力組織大規模的進攻,被迫轉入戰略退卻。柬埔寨反越武裝在内地繼續開展小規模遊擊戰,持續不斷地襲擊越南軍隊,為争取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創造有利條件。民主柬埔寨人民的抗越鬥争,得到了世界各國特别是東盟國家和中國的大力支持。聯合國大會也多次通過決議,要求越南侵略軍全部無條件撤出柬埔寨。同時,蘇聯也由于自身困難,減少了對越南的援助。越南侵略軍在軍事進攻失利的打擊下,在國際持續不斷的輿論壓力下,被迫于1989年1月宣布将于9月之前将越軍全部撤出柬埔寨。

在國際社會的努力和推動下,1991年10月21日,柬埔寨四方代表與參加柬埔寨問題的巴黎國際會議的18國政府代表在巴黎舉行會議,簽署了《柬埔寨和平協定》。根據協定,以西哈努克親王為主席的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是柬埔寨的惟一合法機構。《柬埔寨和平協定》的簽訂,标志着持續13年的越南入侵柬埔寨戰争得以公平合理地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