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鐵

廈門地鐵

廈門市的城市交通系統
廈門捷運交通,又稱廈門地鐵,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的城市捷運交通系統。廈門市規劃遠景年城市捷運交通線網由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246.2公裡,設車站138座,其中換乘車站19座。1号線、2号線和3号線為三條骨幹線路,分别引導該島向北部、東部、西部跨海發展;4号線為南北向輔助線,構建本島與集美和同安的連接通道;5号線為環海灣線,從馬銮組團至馬巷組團;6号線為翔安區内輔助線。2012年5月11日,《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20年)》獲國家批準。廈門捷運交通工程1号線已于2013年11月13日陸續開工建設,計劃于2017年建成投入試運行。目前軌道交通4号線土建工程已經完成,并暫時作為廈門BRT使用。
    中文名:廈門地鐵 外文名:Amoy metro 别名: 啟用日期:2017年 服務種類:城市軌道交通線 目前狀況:建設中 車站總數:138個 路線類型:地面及地下線 路線長度:246.2千米 軌道标準:246.2毫米

簡介

概述

廈門軌道交通,又稱廈門地鐵,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詳解

廈門市規劃遠景年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246.2公裡,設車站138座,其中換乘車站19座。目前軌道交通4号線土建工程已經完成,并暫時作為廈門BRT使用。2012年5月11日,《廈門市廈門地鐵示意圖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20年)》獲國家批準。廈門軌道交通工程1号線已于2013年11月13日陸續開工建設,計劃于2017年建成投入試運行。

批複規劃

批複信息

201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20年)。

線網規劃

依據廈門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廈門市規劃遠景年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246.2公裡,設車站138座,其中換乘車站19座,線網密度廈門本島0.65公裡/平方公裡,島外0.29公裡/平方公裡。線網中,1、2、3号線分别為本島沿北、東、西方向的放射狀骨幹線路(含1号線支線),主要承擔本島與環灣組團間跨海交通聯系功能,兼顧島内及島外組團内部公共交通骨幹功能;4、5、6号線作為輔助線,支持本島與周邊組團、環灣組團發展。預計2020年,廈門市公共交通分擔率為40%,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達30%~35%,力争承擔60%的跨海出行量。

近期規劃

(一)基本原則

以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為依據,綜合考慮交通需求、經濟承受能力和建設強度,初步形成軌道交通網絡的主骨架,提升本島公共交通能力,強化本島與島外聯系,實現與其他交通方式密切配合與銜接,服務城市主要功能區,支撐城市近期建設重點,有效引導城市發展。

(二)近期建設方案

至2020年,建成1、2、3号線一期工程3條線,長約75.3公裡,形成放射狀的軌道交通基本骨架。

1号線一期工程自中山路西站至廈門北站,線路長約31.5公裡,設站23座,投資203.9億元,規劃建設期為2011~2016年。

2号線一期工程自五緣灣站至盧坑站,線路長約25.2公裡,設站19座,投資176.2億元,規劃建設期為2013~2018年。

3号線一期工程自廈門大學站至五緣灣站,線路長約18.6公裡,設站16座,投資123.6億元,規劃建設期為2015~2020年。

建設1号線琦溝綜合維修基地、高崎停車場,2号線盧坑車輛段、浦東停車場,3号線五緣灣車輛段。建設主變電所4座,控制中心1座。

1、2、3号線采用B型車,6輛編組,最高運行時速80公裡,六輛編組,可載客約1400人,最高運行時速80公裡(長19米、寬2.8米)。。在規劃實施階段,進一步研究列車編組數量和運營組織方案。

大事記錄

2010年

廈門市全面啟動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工作,成立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機構。

廈門地鐵遠景規劃圖

2010年12月24日

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編制完成并上報國家發改委。

2011

2011年3月11日

廈門市市軌道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我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2011年3月16日至31日

廈門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及線網規劃環評進行公示,征求公衆意見和建議。

2011年5月14日至15日

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組織專家來廈評審我市城市軌道交通。

2011年5月31日

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及線網規劃環評正式上報國家環保部。

2011年8月15日至16日

國家環保部組織專家來廈評審我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及線網規劃環評。

2011年9月22日至23日

國家住建部委托省住建廳組織專家來廈開展我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行業評審。

2011年9月28日

我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及線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獲國家環保部批準。

2011年11月21日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12

2012年05月11日

《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20年)》獲國家批準。

2012年06月06日

《廈門市軌道交通

1号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

2012年07月19日至21日

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組織專家來廈評審我市軌道交通1号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12年11月17日

我市軌道交通1号線一期工程用地預審獲國家國土部批複。

2013

2013年6月3日

我市軌道交通1号線一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獲國家環保部批複。

2013年8月23日

我市軌道交通1号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獲批。

2013年9月6日

我市軌道交通1号線一期工程初步設計審查通過。

2013年9月27日

我市召開軌道交通1号線一期工程開工動員大會。

2013年11月13日

我市軌道交通1号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13年12月10日

我市軌道交通1号線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建設線路

1号線

廈門市軌道交通1号線總體呈南北走向,連接了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等重要組團,是由本島向北輻射形成跨海快速連接通道的骨幹線路。地鐵1号線為南北骨架線,構建本島與集美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并服務于島内外火車站。作為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骨幹線路,地鐵1号線沿城市重要的南北向發展軸建設,起點在鎮海路,途經文園路、湖濱中路、湖濱南路、嘉禾路出島;在高集海堤、集杏海堤則探出地面,以高架和地面方式跨海;過海後又重新“鑽”入地下,沿杏錦路、誠毅大街、規劃中的珩山路,最終到達廈門北站北廣場。地鐵1号線全長30.3公裡,從鎮海路至廈門北站,全程設24座車站,廈門市計劃2017年建成投入試運行。根據設計,廈門地鐵1号線選用标準B型空調車輛,六輛編組,可載客約1400人,全程通行時間約為50分鐘。地鐵1号線共設置車站24座,除跨海段為高架車站外,其餘均為地下車站。平均站間距離1.3km。其中,島内設置車站14座,平均站間距離1.0km;跨海段設置車站1座,平均站間距離3.3km;島外設置車站9座,平均站間距離1.4km。全部車站中共有7座換乘車站。線路在本島北部設置高崎停車場,在集美新城以北設置琦溝綜合維修基地。全線設置主變電所兩座,控制中心一座。具體站點:鎮海路站——中山公園站(換乘3号線)——将軍祠站——文竈站(換乘4号線)——湖濱東路站——蓮坂站(換乘4号線)——蓮花路口站——呂厝站(換乘2号線)——城市廣場站——塘邊站——火炬園站(換乘3号線)——高殿站——[高崎停車場]——高崎站——集美學村站——園博苑站——杏錦路站——董任站——集美中心站——誠毅大街站——軟件園(三期)站——集美大道站——天水路站——廈門北站(換乘5号線)——岩内北廣場站——[岩内綜合維修基地]

1号支線

1号線支線為線網填充線,位于城市北部集美組團,将杏林、灌口片區與1号線主線連接起來,從而實現該片區與本島的快速連接。線路全長9.5公裡,設車站6座,平均站間距1.6公裡。線路北端灌口組團設置田頭村停車場。

2号線

2号線一期工程自機場站至盧坑站,線路長28.940公裡,設站22座,均為地下車站,規劃建設期為2013~2018年。

2号線為東西骨架線,構建了本島與海滄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

線路自五緣灣站至盧坑站,長約25.2公裡,設站19座,平均站間距1.6公裡,投資176.2億元,島内設浦東停車場,線路中部海滄組團設置盧坑車輛段,線路北端設置東孚停車場。

2号線一期:五緣灣站(換乘3号線)——五緣灣南站——高林站——[浦東停車場]——林邊站——觀音山站——何厝站——思明軟件園站——嶺兜站——古地石站——蔡塘站(換乘4号線)——中孚花園站——江頭站——呂厝站(換乘1号線)——蓮花廣場站——體育中心站——特貿站(換乘3号線)——市政府站——滄林路站——盧坑站——[盧坑車輛段

3号線

3号線一期工程自廈門大學站至五緣灣站,線路長約18.6公裡,設站16座,投資123.6億元,規劃建設期為2015~2020年。

3号線為西南-東北向骨架線,構建了本島與翔安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同時,該線也提供了鍊接漳州軌道交通的可能。

線路自廈門大學站至五緣灣站,長約18.6公裡,設站16座,平均站間距1.5公裡,投資123.6億元,線路中部設置新店車輛段,線路北端設置洪溪停車場。

3号線一期:廈門大學站——博物館站——中山公園站(換乘1号線)——二市站(換乘4号線)——白鹭洲公園站——特貿站(換乘2号線)——湖濱中路站——湖裡站——華榮站——火炬園站(換乘1号線)——創業園站——枋湖站——雙十中學站(換乘4号線)——[五緣灣車輛段]——五緣灣西站——五緣灣站(換乘2号線)

4号線

4号線及4号線支線4号線為南北向輔助線,構建了本島與集美和大同組團快速連接通道,是1号線北向出島的有力補充。線路大部分沿用廈門快速公交2号線線位,全長40.4公裡。

主線全線設車站31座,平均站間距1.3公裡。島内設置縣後停車場,大同組團設置四口圳車輛段,同時作為線網備選綜合車輛維修基地。

廈門快速公交

考慮到廈門北部集美地區發展較為成熟,現已分布有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等諸多教育産業及居住用地,該片區與廈門本島間存在一定交通需求,故在遠景線網中預留設置4号線支線可能。支線将大部分沿用廈門快速公交1号線線位,線路連接集美嘉庚體育館和後溪組團,為實現集美片區與島内的直接聯系預留條件。

既現有的廈門快速公交線路,起于第一碼頭,沿廈禾路、蓮前西路至雲頂中路路口,轉入雲頂中路。向北延雲頂北路向北至枋鐘路路口。向東北斜穿過枋鐘路至環島幹道,從高崎機場東側穿過,接集美大橋出島。出島後分兩條支線,一條向北至廈門北站。另一條轉向東北,沿集美東路、濱海西大道,在海翔大道路口轉向海翔大道,在同集路官浔溪橋北橋頭轉入同集路,沿同集路、城南路,至東視線路口。然後向西轉向鳳岚路,終于環城西路路口西側同安樞紐站,除機場段地下,鳳林站-西柯站,誠毅學院-廈門北站為地面外,均為高架線路。

5号線

5号線為環海灣軸向骨架線,是遠景廈門海灣型城市格局環灣組團間的重要交通支撐,同時,該線也提供了鍊接泉州軌道交通的可能。

線路全長41.6公裡,全線設車站21座,平均站間距2.0公裡。中部廈門北站附近設崎溝車輛綜合維修基地,線路東端翔安組團設置蔡厝口停車場,線路西端馬銮組團設茂林停車場。

6号線

6号線為翔安區内輔助線,是規劃遠景東部副中心内部的交通骨幹線,同時連接規劃的廈門翔安國際機場。

線路長度42.9公裡,全線設車站23座,平均站間距1.9公裡。線路北端同安組團設柑嶺停車場,線路中段翔安組團設下潭尾車輛段,線路南段新店組團設蔡厝停車場。

發展

現狀

目前軌道交通4号線土建工程已經完成,并暫時作為廈門BRT使用,今後隻需加上路軌即可作為輕軌使用。廈門北站地底将預留1号線、4号線和5号線的地鐵換乘站,目前已完工,為福建首座完工的地鐵站。廈門北站站前廣場下的地道現已完工,為首段完工的地鐵隧道。廈門北站也立起了地鐵指示牌[5]。

組建公司

2012年根據市政府的相關通知,市國資委于這裡正式對軌道交通集團的“主業”進行明确批複。廈門軌道交通集團确定的三大主業為:軌道交通設施的投資、開發建設與運營;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經營(包括軌道建設物資供應、軌道沿線及周邊廣告、停車場及其他附屬設施的投資開發與經營管理);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與經營。

其中,地産開發的主業最受關注。“由于建設成本高昂,世界上大多數城市的軌道交通均是虧本運營,需要政府提供補貼。”有關專家此前分析,不過,香港地鐵卻實現了盈利,盈利的關鍵在于資源開發,核心赢利模式是“地鐵+地産”,地産收益占到其全部收入的七成。而顯然,未來廈門軌道交通,正是拟借鑒“地鐵+地産”的開發、運營經驗,以減緩投資壓力。

遠景規劃

2011年末,廈門市機動車達到79.5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達到46.5萬輛,機動車的快速增長導緻交通擁堵日趨嚴重,軌道交通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廈門市政府結合城市建設發展提出島内外一體化建設策略,而廈門島與島外各組團的空間距離在15km-35km之間,軌道交通能夠拉近時間距離,從而快速帶動新城發展。

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功能定位為:作為廈門市島内外一體化發展的支撐,将組織骨幹走廊型運輸,發揮其大運量長距離功能特點,成為跨海交通的主體;作為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将與城市常規公交和快速公交共同服務于城市内部出行,覆蓋客運走廊,成為中心區客運交通骨幹。其主要規劃原則為:實現島内外規劃建設一體化;覆蓋城市發展主要軸向;覆蓋主要客流集散點;沿城市主要交通走廊;集約利用跨海通道。

根據上述功能定位和規劃原則,結合城市規劃發展和空間布局,廈門市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由6條線路組成:1号線、2号線和3号線為三條骨幹線路,分别引導本島向北部、東部、西部跨海發展;4号線為南北向輔助線,構建本島與集美和同安的連接通道;5号線為環海灣線,從馬銮組團至馬巷組團;6号線為翔安區内輔助線。線網總長約246公裡。

2012年06月06日《廈門市軌道交通1号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2012年07月19日至21日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組織專家來廈評審我市軌道交通1号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13年11月13日廈門市軌道交通1号線工程近期陸續開工建設規劃配車

其他信息

隧軌并行

海底隧道重要性

地鐵3号線往南鍊接線通過廈漳海底隧道通往漳州港。公路交通加軌道交通,對于廈門灣南北岸都是福音,既有利北岸的輻射,也有利南岸的開發。

不過5日,許多市民也憂慮,擔心隧道建成之後帶來的巨大車流,将使原來就擁堵的白城、成功大道以及島内交通不堪重負。

一些市民及專家建議,在廈漳海底隧道内建設地鐵,并将地鐵與公路相結合,讓兩者達到最優化組合。

“我贊成廈漳隧道内建設地鐵。”5日一早,市民許小姐便緻電本報說:“如果隧道裡隻修公路讓私家車走,那将大大加劇島内擁堵。”

許小姐的觀點是,如果建設地鐵,很多住在南岸,但在北岸上班的人就不需要買車了。

一位交警也表示,隧道廈門端位于環島路白城位置,這一帶本來就很堵,特别是碰上節假日。隧道一旦建成,廈門灣南岸的大量車流将在這裡彙集,并且湧入成功大道。“廈門島内交通或将不堪重負。”

“隧道内建設地鐵是最符合未來發展規劃的。”一位交通專家告訴記者,如果僅有地鐵也不方便,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地鐵與公路的結合,兩者如何最優化值得有關部門仔細論證。

大橋與隧道共存

在海底隧道拟建地點不遠,廈漳跨海大橋已經在建。從地圖上看,二者的出口确實都在漳州開發區。“在不遠的地方,又建大橋,又挖隧道,會不會重複建設?”一些讀者提出疑問。

廈門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大橋目的是連通海滄港和漳州港,而隧道則是要連通廈門中心城區和漳州開發區的中心城區。

“大橋和隧道,兩者的直接受益群體有所區分,并且在功能定位上也有所劃分。”一位業内人士說,一旦隧道建成,廈門到漳州龍海10分鐘以内即可抵達,其最直接受益的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以及附近開發的一系列大型房地産項目。

綱要規劃

綱要所提到的廈門軌道交通,廈門拟建7條軌道交通線路3條已初步規劃

“十二五”期間建3條,線路走向已有初步規劃

“十二五”期間廈門将建設3條軌道交通線路。昨天,導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在前不久剛剛編制完成的 《廈門市交通運輸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草案)》(下稱《綱要》)中,對這3條軌道交通的線路方向作了初步的具體規劃。

不過,有關人士透露,該《綱要》還是草案,并非最終定稿。有關部門、專家等正在對軌道交通線網進行優化、論證,很快将作出決策,并報國家批準。

《綱要》裡提到,根據《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廈門拟規劃建設7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這将對廈門城市格局的變化、城市發展空間的拓展、經濟社會的發展産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十二五”期間建設首期3條。現年“兩會”上,市發改委主任康濤透露,這3條的大緻方向為:向東、向西、向北,串起廈門島内外,讓各方向群衆受益,并向外輻射。

值得一提的是,這3條軌道交通要走地下,還是走路面;是要建輕軌,還是地鐵,都還未确定。

《綱要》對3條線路作初步規劃

1号線為南北骨架線,構建本島與集美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并服務于島内外火車站。線路南起中山路,沿桂花路向東北輻射,穿越金榜山轉入廈禾路,後沿嘉禾路向北,經海堤跨海後沿着杏前路、杏錦路到達杏林組團東側,後沿規劃路向北貫穿集美新城,過沈海高速後止于廈門北站。

線路連接廈門火車站、嘉禾路商業區、杏林組團、集美新城、廈門北站等重要客流點及規劃開發區域,長度31.5km,設車站19座,線路于廈門北站附近設置車輛綜合維修基地。

2号線為東西向骨架線,構建本島與海滄快速跨海連接通道。線路東起鐘宅灣,沿環島幹線向南至何厝後沿呂嶺路經江頭由湖濱北路向西跨海,經海滄後止于馬青路北側。

線路連接本島東部五緣灣商務區、廈門軟件園、呂嶺住宅區、海滄中心區等已開發區域,長度24.1km,設車站21座。線路于海滄馬青路以北設置車輛段備選用地。

另外,2号線在規劃遠期将在海滄區内延伸至馬銮城市副中心,線路總長38.7km。

3号線為西南—東北向骨架線,構建本島與翔安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線路南端預留向南延伸至漳州條件。

遠期規劃:線路西起廈大,沿思明南路轉入鎮海路向北鋪設,後經市府大道穿越筼筜湖沿七星路向北穿仙嶽山,後轉至湖裡大道、枋湖北二路向東,跨海後到達翔安片區,沿規劃洪鐘大道向北鋪設連接新店、馬巷組團,止于沈海高速北側。線路連接本島傳統核心區、市級行政中心、湖裡區、翔安區等成熟功能區及規劃開發區,長度42.4km,設車站29座。線路于新店、馬巷設置車輛段備選用地。“十二五”規劃:線路西起廈大,止于翔安區新店鎮。

輕軌和地鐵有什麼區别?

有關人士告訴導報記者,許多市民對軌道交通有一定的誤讀,以為路面上的就是輕軌,地下的就是地鐵,“其實,不管地鐵還是輕軌,都可以走路面或者地下,它們的區别在于列車寬度、型号、編組和車軸重量,地鐵的載客量要大于輕軌。無論地鐵、輕軌,統稱為軌道交通。”

三、廈門建設總長約247公裡的軌道交通線網

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廈門市建設總長約247公裡的軌道交通線網,廈門市民最快能在5年内享受到城市軌道交通帶來的出行便利。

廈門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黃曉舟說,随着廈門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規模日益擴大,機動車數量迅速增長,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發展軌道交通十分必要。

黃曉舟介紹,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遠景規劃建設6條線路,線網總長約247公裡。廈門市軌道交通将組織骨幹走廊型運輸,成為跨海交通的主體。同時,其線網未來将與城市常規公交和快速公交共同服務于城市内部出行,覆蓋客運走廊,成為中心區客運交通骨幹。

據了解,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前期工作從2010年初即已全面啟動,首期軌道線路工程由1号線、2号線和3号線部分構成,總長約85公裡。

四、廈門地鐵1号線部分線路将有調整

東南快報訊(記者張冠軍)7月30日,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就曾發消息确認:廈門地鐵1号線年内就要開工建設。日前記者獲悉,廈門地鐵1号線最快或将于下月動工!不過據集美區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相較于此前多次見諸媒體的1号線的站點設置和規劃線路等,1号線可能會在這個基礎上有所調整,而目前調整方案還未具體落定,最終的線路方案屆時以施工建設為準。

6條線路變4條線路

此前依據廈門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廈門市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246.2公裡。1号線、2号線和3号線為三條骨幹線路,分别引導本島向北部、東部、西部跨海發展;4号線為南北向輔助線,構建本島與集美和同安的連接通道;5号線為環海灣線,從馬銮組團至馬巷組團;6号線為翔安區内輔助線。

不過據最新的消息,廈門軌道交通規劃線路調整,6條線變成4條線,其中1條為輕軌,同安老城區被抛棄。廈門将建設的4條骨幹軌道包括廈門島到集美區1号線、海滄區—廈門島—翔安新機場2号線、島外環灣3号線,以及環島旅遊輕軌4号線。1号線和2号線縱橫分布,2号線還預留了城際軌道銜接,連接泉州和漳州,3号線沿着海灣串起島外四個區

4号線則是環繞廈門本島。

調整1号線部分線路

據集美區規劃局透露,地鐵1号線預計将于9月開工。集美區規劃局局長黃英表示,地鐵1号線的線路在原先設置基礎上可能會對幾段線路進行調整,将有13個站點落在集美。

黃英介紹說,對幾段線路進行調整主要是從規劃的角度及保護城區的角度考慮。

比如原來的起點站設在中山路,但鑒于中山路有很多風貌建築,抗震等級也不高,地鐵修造過程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拆遷和破壞,所以政府規劃建議優化線形,改走鎮海路。

集美區一帶,原先考慮經過杏北,但考慮到這裡存有大量老城區,集灌路杏北路一帶又有很多台商企業,牽涉到大量的居民和拆遷,建造過程可能會影響進度,因此政府通過精心比選,考慮調整到杏錦路一帶。根據線路規劃,地鐵1号線将有13個站點落在集美。

目前調整方案還未具體落定,最終的線路方案屆時以施工建設為準。據悉軌道1号線的工程節奏大概會在9月份動工,按照一般一條地鐵線路的建設周期,争取在5年内能順利開通軌道1号線,入試運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