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

中醫藥方
柴胡疏肝散,中醫方劑名。為理氣劑,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氣郁滞證。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氣,脘腹脹滿,脈弦。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間神經痛等屬肝郁氣滞者。
    藥品名:柴胡舒肝散 外文名: 别名: 是否處方藥:非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肝氣郁滞 主要用藥禁忌:不宜久服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 用法用量: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類 别:和解類 來 源:《景嶽全書》卷五十六

适應症

柴胡疏肝散是一個臨床常用的理氣的方子,它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這個功效,它是由四逆散基礎的,然後加上血中之氣藥的川芎,然後加上氣中之血藥的香附,再加上一個能升能降的這個陳皮組成。當然我們這四逆散使用的枳殼比較多,用枳實的也可以用到。一般來說,後世有人認為柴胡疏肝散是出自《景嶽全書》,其實這個方子在《醫學統旨》裡邊就已經出現了。這個藥主要功效就是在于疏肝理氣,當然裡邊有香附和川芎能夠有一定的行血分的作用,所以對于肝郁氣滞,我們胸悶、腹脹、脅肋疼痛以及痛經等等表現的時候,可以選擇應用。但是這個方子大家注意,畢竟它是芳香辛竄的藥物比較多,對于一般情況下不太适合長期應用,要注意肝體陰而用陽,要注意柔肝和舒肝相結合,這是我們臨床中要特别注意的。

    慢性胃炎的患者。患有膽囊炎的人肝炎患者。

成分

陳皮(醋炒)、柴胡6g、川穹、香附、枳殼(麸炒)、芍藥各4.5g。甘草(炙)1.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歌訣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殼陳皮草香附,疏肝行氣兼活血,脅肋疼痛立能消。

用量

陳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殼(麸炒)、芍藥各4.5g,甘草(炙)1.5g。

用法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

肝氣郁滞證。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氣,脘腹脹滿,脈弦。

方義

本方所治為情志不遂,肝失疏洩,肝郁血滞,橫逆犯胃所緻。肝失疏洩,經氣不利,則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脈弦;肝氣不疏,橫逆犯胃,則脘腹脹滿。根據“木郁達之”之旨,治宜疏肝解郁,行氣止痛。方以柴胡為君,調肝氣,散郁結。臣以香附專人肝經,既疏肝解郁,又理氣止痛;川芎辛散,開郁行氣,活血止痛,二藥助柴胡疏肝理氣止痛。佐以陳皮理氣行滞和胃,醋炒以增入肝行氣之功;枳殼理氣寬中,行氣消脹,與陳皮相伍以理氣行滞調中;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炙甘草又調和諸藥,兼作使藥。諸藥合用,能理肝氣、養肝血,和胃氣,誠為疏肝理氣解郁之良方。

本方是四逆散加陳皮、川芎、香附而成。而四逆散中四藥等量,側重調暢氣機,疏理肝脾;本方重用柴胡,輕用甘草,将枳實改為枳殼,再加陳皮、川芎、香附重在行氣疏肝,兼以和血止痛,為治肝郁血滞之良方。

配伍特點

以疏肝理氣為主,疏肝之中兼以養肝,理氣之中兼以調血和胃。

運用

本方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劑。臨床應用以脅肋脹痛,脈弦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脅肋痛甚者,酌加郁金、青皮、當歸、烏藥等以增強其行氣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黃芩、川榛子以清熱瀉火。

禁忌

本方芳香辛燥,易耗氣傷陰,不宜久服。

重要文獻摘要

    原書主治 《醫學統旨》:"治怒火傷肝,左脅作痛,血苑于上……吐血加童便半盅。"方論選錄 《謙齋醫學講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氣,治療脅痛,寒熱往來,專以疏肝為目的。用柴胡、枳殼、香附理氣為主,白芍、川芎和血為佐,再用甘草以緩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謂善于運用古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