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積脾虛

疳積脾虛

脾胃部疾病
疳積脾虛,由于脾胃虛弱造成,常發生于小兒。一般服用神曲治療,同時要注意少食多餐,并加以捏脊。中醫治療脾虛可以通過中藥調理和食療的方式。不過建議生活中也要加強體育運動鍛煉,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營養的合理搭配,避免偏食。[1]
  • 中醫病名:疳積脾虛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心内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脾胃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神萎、毛發焦枯、面黃肌瘦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簡介

小孩疳積是脾虛的進一步發展。脾虛容易導緻孩子積食,積食嚴重會導緻疳積,疳積就是西醫說的消化不良。脾虛,積食,疳積的孩子都不愛吃飯,胃口差,它們互為因果,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獨立存在。脾虛主要表現在消化吸收代謝能力的不足,最常見的表現是食欲不振,食而不化。脾虛的孩子容易積食,積食給脾胃帶來壓力,進一步損傷脾胃功能,造成脾虛,嚴重的積食就會變成疳積。疳積簡單理解就是積食嚴重了變成疳積,表現為形體消瘦明顯,肚子大,甚至看到青筋暴露,面色萎黃,毛發稀疏,掉頭發,脾氣暴躁。

治療

根據表現病者應該是脾胃虛弱,為不規律飲食或者暴飲暴食或者進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導緻脾胃虛弱,運化水液功能失調,因此胃疼,呃逆,拉肚子,腹脹等。建議給予健脾益胃,理氣除脹藥物香砂養胃片,木香順氣丸,參苓白術散治療,并低鹽低脂飲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