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公園

上海中山公園

上海長甯區免費景點
上海中山公園位于上海長甯區市中心,是上海樹木花卉品種比較多的公園之一。總面積21.42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1.22萬平方米。上海軌道交通二号線、三号線與四号線在此設有站點。園内以優美的古典景觀着稱,周邊則已成為繁華的商業圈,有米蘭廣場、新甯購物中心、玫瑰坊商業街、龍之夢購物廣場、多媒體廣場等。中山公園是上海保留得最為完整的老公園,園内以英式園藝風格布局,融入中式園林、日式園林與植物觀賞園的元素,成為探究上海造園曆史的優良範本。
  • 中文名:上海中山公園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21.42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銀門疊翠、水榭絮雨等
  • 别名:兆豐花園
  • 所在地:上海長甯區
  • 水域面積:1.22萬平方米
  • 票價:免費

景區介紹

上海中山公園位于長甯路,占地20餘公頃。始建于1914年,稱兆豐公園,1941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上海市大型公共園林,史稱極司非而花園。占地總面積21.42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11.86萬平方米,水面面積1.22萬平方米,草坪面積3.69萬平方米。樹木260個品種,3萬多株。

中山公園是上海市著名的大型公園之一,以英國式自然造園風格為主,融中國園林藝術之精華,既有西式的幾何規整的大草坪,又有中西合壁的自然山水園、植物園、假山、鴛鴦湖等。後花園一棵百羚懸鈴木,高30米,冠幅31米,胸徑近1米,為華東地區之最。上海中山公園,是上海樹木花卉品種比較多的公園之一。

園内以牡丹、櫻花、桂花和月季為四大花卉,其他花木品種繁多。經過多次改建和調整,今日的中山公園已形成靈巧曲折、地形起伏、坡度自然的園林景色,集歐洲自然式庭院風貌和中國古典園林風格于一體。位于公園中部的大理石亭,名為亭而更像台,四周有古典西式矮柱欄杆,亭後以高大綠籬作屏障,西側種植有高達10多米的大龍柏,使亭子更顯得雄偉典雅。

亭前為大草坪,以前在亭中舉行音樂演奏會時,草坪上可放置上千把活動椅。

公園以旱橋分前園和後園兩大部分,前園在公園南部,後園在公園北部。前園景區以大草坪為主體,其中東草坪區8000平方米,西草坪區6000平方米。主要景點為陳家池、大理石亭、亭、櫻花林、牡丹亭等。

周邊美食

來福小館,天下漁艙,粵1525,盅意精粵菜,禦花園酒店,越會山古典上海菜,彙都精作坊,海上漁家,蓮餐廳,小南國,唐宮海鮮舫,攬香川菜館,高木日本料理,上海人家,爆爆椒香辣蝦幹鍋三絕,堡德佳西班牙餐廳,祖藍餐廳,過門香,青東南亞餐廳,老甲漁莊,潮汕源大酒店,洋蔥餐廳,豐收日大酒店,梧桐小鎮。

桐春金農莊,音樂之聲大酒店,湘味緣,麻辣誘惑,福1039,ThaiHouse,湯司令土竈煨湯館,仙醉居酒屋,大風車,尚一湯,櫻膳,酩悅炭燒火鍋,邁泰,西貝西北菜,港麗餐廳,綠茶餐廳,望湘園,十面埋伏,漢堡王,錦江大廚,禾綠回轉壽司,鹿港小鎮,唐宮,食之秘,新石器烤肉,吉旺港式茶餐廳等。

交通提示

中山公園站:上海軌道交通二号線、三号線、四号線的車站。公交線路:88路;13路;20路;54路;330路;939路;941路;946路;947路等。

十二景觀

銀門疊翠

公園南門始建于1917年,2001年因地鐵二号線建設需要,改建為總面積1.6萬平方米的開放式廣場綠地,保留原有的香樟樹林,設置架空式弧形園門、大型景觀石等,與都市市容景觀融為一體。

花墅凝香

牡丹國建于1956年,内有始建于1916年的牡丹亭(原名中國式涼亭)。牡丹園以盆景式樹壇為中心,有大小15個牡丹花壇、頗有曆史記載的“殿春花墅”遺風。

水榭絮雨

陳家池北面有水榭,水面寬闊,景色請新,春暖花井時節,沿岸楊柳飛絮鋪天蓋地,蔚為奇觀。兼以春雨潇潇,細雨如絮,臨榭觀景,令人心曠神怡,是公園觀雨佳處。

綠茵晨晖

公園内分布6處草坪,其中有占地面積達8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區,綠茵綿延,視野開闊,周圍有衆多景點簇擁,富有自然風光,是公園景區精華之所在。

芳圃吟紅

月季是公園的特色花卉。初在園内散植,為方便遊客觀賞月季而辟建月季園,成為舊上海著名的月季培植園地。1956年擴建為規則式和不規則式兩處月季園。2001年再次擴建,使園地面積擴展到3300平方米。

雙湖環碧

1958年擴建公園時,以人工挖湖築山造成,以後又植樹造林、圍砌湖岸,形成“凹處聚水凸為山”的鴛鴦湖景區,四圍碧水清澈,景色清新。

荷池清月

1937年堆造西山時,形成荷花池塘,成為公園主要景觀之一。池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對西草坪,綠化設置富有特點,黃楊造型的“中山公園”四個大字,别具情趣。

林苑聳秀

利用原有小河浜圍砌石岸,依自然風格構築園林小品,有太湖石、小石橋、花架穿廊、山地竹亭、高山跌水、荷池水灣、石罅洞天等諸景,高低錯落,精巧自然。

獨木傲霜

據工部局年報載,大懸鈴木來自意大利,1866年由花園園主霍格種植,至今已經曆130多年滄桑歲月。現在已是華東地區樹冠最大、樹幹最粗、樹身最高的懸鈴木。

石亭夕照

大理石亭是1935年遷建園内的西方古典主義園林建築,1999年列為“上海市近代建築保護單位”。石亭面對大草坪區,亭後以龍柏樹為屏障,極富歐陸古典園林情調。

虹橋蒸雪

東泥山風景區地勢起伏蜿蜒,湖岸曲折,水波蕩漾。1959年建成的花崗岩大石橋跨越陳家池,隐身于香樟樹林之中,處在水霧蒸騰、岚氣吞吐之間、意境深邃幽靜。

舊園遺韻

後門園區原來是英商霍格的私家“兆豐花園”。1914年花園改建為公園時,園門即設在現址。近百年來,這裡林木蓊郁,風貌依舊,頗具幽思。

中山公園實為鬧中取靜之佳處,周圍是環繞輕軌2、3、4号線、長甯商圈而不為其所染。也是老人小孩和上班族休閑放松的地方,四季景色不同,各具詩情。後園門面對華東政法大學老校園,又增加了一份文化的緻遠氣息。

曆史

中山公園原稱兆豐花園(JessfieldPark)也稱極司非而花園,原是英國兆豐洋行大班、地産商霍格(H.Fogg)在上海西郊的私家花園,由極司非爾路通往靜安寺。霍格将花園北半部靠近蘇州河的部分賣給了美國聖公會,聖公會在那裡創辦了聖約翰書院,以後發展成聖約翰大學,也就是今天毗鄰中山公園的華東政法大學。

191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将花園南半部改建為租界公園,定名為兆豐公園,實質卻屬于越界築路。公園當時占地320畝,大門位于白利南路和愚園路路口。1943年日本占領軍将租借交還汪精衛政權,兆豐公園于是改名中山公園并沿用至今。

中山公園内部現代與古典并存,可動可靜,草坪、池塘、參天大樹和大理石廳讓愛熱鬧或幽靜的人各取所需。

中山公園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全園可分為大小不等的景點約120餘處。這些景點因景而異,各具特色,其中十二處景點評選為“中山公園十二景觀”,都是公園内特色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的園林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