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縣

山陰縣

山西省朔州市轄區
山陰縣位于東徑112°25′-113°04′,北緯39°11′-39°47′之間,地處山西省北部,全縣轄2管委會4鎮9鄉1農場,縣人民政府駐岱嶽鎮。總人口22萬人(2004年)。[1]有“煤鄉”之稱。境内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粘土、石灰石等,煤田面積355.2平方公裡,占全縣總面積的21.5%,煤炭地質儲量114.5億噸,可采儲量約78億噸。現有39座煤礦,年生産能力1265萬噸。2020年,山陰縣全市常住人口為159344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714857人相比,十年間減少了121413人,降低7.08%。[2] 2020年,山陰縣地區生産總值由139億元增加到151億元,年均增長3.3%,人均突破1萬美元。[3]
    中文名:山陰縣 外文名:Shanyin 别名:山陰 所屬地區:山西省 朔州市 地理位置:山西省北部 著名景點:新廣武城,廣武明長城,廣武漢墓群 電話區碼:0349 郵編區碼:036000 下轄地區:5個鎮、7個鄉 著名景點:廣武邊塞文化旅遊區 郵編區碼:036900 電話區碼:0349 行政類别:縣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地方方言:晉語 面積:1651 km² 人口:19950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行政區劃代碼:140621 政府駐地:岱嶽鎮 火車站:山陰站、岱嶽站、山陰南站(建設中) 車牌代碼:晉F 地區生産總值:151 億元(2020年) 汽車站:山陰汽車站、山陰汽車站(新)

概況

山陰縣地處山西省北部,東鄰應縣,南毗代縣,西交朔城、平魯二區,北與左雲、右玉、懷仁接壤。南北長66.7公裡,東西寬36.5公裡,總面積1657平方公裡,全縣轄4鎮10鄉(岱嶽鎮、玉井鎮、北周莊鎮、古城鎮、吳馬營鄉、馬營鄉、下喇叭鄉、合盛堡鄉、岱嶽鄉、安榮鄉、薛圐圙鄉、後所鄉、張家莊鄉、馬營莊鄉),縣人民政府駐岱嶽鎮。總人口22萬人(2004年)。縣境内山脈,有恒山山脈,洪濤山脈以及黃花嶺,有較大的河道4條,桑幹河、木瓜河、黃水河、元子河(吳馬營大河槽河)。境内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其中以煤炭為主,煤田總面積355.2平方公裡,總儲量114億噸,煤質品種以氯煤和弱粘煤為主,為優質煙煤;鐵礦石儲量約4000萬噸,系赤鐵礦;鋁礬土約900萬噸;粘土粉砂岩預測儲量達億萬;石灰石約3000萬噸;方解石約40萬噸;大理石約1000萬立方。此外還有石英石、鉀長石、黑雲母、玄武岩等。山陰縣曆史悠久,人傑地靈,雖曆經千年滄桑巨變,部分遺迹尚存。已發現有古遺址、古建築35處(座),古墓葬5處,列為國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72件,其中漢墓群、廣武古墓、明長城等古迹均頗負盛名。曆史上也不乏名人志士:有北魏安遠将軍庚嶽、唐朝芮國公苑君璋、宋趙匡胤的大将米信、遼丞相沙彥恂、元朝平陽元帥安明本、明代内閣首輔王家屏、清朝梁啟超的老師崔增瑞等。曆史上山陰農業以種植為主、養殖為輔,糧食作物有小麥、谷子、糜黍、玉米、高梁、莜麥、荞麥等,經濟作物有菜、胡麻、水果瓜菜、葵花等;養殖業以奶牛、豬為主,兼養雞、羊、兔等。

曆史沿革

春秋時期為北狄所居,戰國時期為趙雁門郡樓煩縣屬地,秦屬雁門郡,漢歸汪陶縣、陰館縣。後經曆代沿革更名。

唐屬應州金城縣。

金大定七年(1167)始名山陰,意地處複宿山之北。

金貞佑二年,升山陰為忠州,屬西京道大同府。

元後期複置山陰,屬山西道大同路應州。

明稱山陰縣,屬山西布政司大同府應州。

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于大同府。

1927年直隸于山西省。

1946年6月24日,全縣解放,屬冀晉專署。建國初期屬察哈爾省雁北專區。後随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

1959年至1961年屬晉北專區,後複歸雁北專署。

1989年劃歸朔州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1年,撤銷岱嶽鎮;撤銷苑家辛莊鄉,并入北周莊鎮;撤銷偏嶺鄉,并入馬營鄉;撤銷凍牛坡鄉,并入下喇叭鄉;撤銷甘莊鄉,并入岱嶽鄉;撤銷泥河鄉,并入安榮鄉;撤銷黑圪塔鄉,并入薛圐圙鄉。

2011年4月,岱嶽鄉撤鄉設鎮。

2021年4月,後所鄉、張家莊鄉合并為廣武鎮,鎮人民政府駐後所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4月,山陰縣下轄5個鎮、7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岱嶽鎮。 

鄉鎮

下轄行政村

玉井鎮

玉井村┃水頭村┃東莊村┃王老溝村┃水泉村┃口前村┃沈莊窩村┃董莊窩村┃老莊窩村┃米莊窩村┃盤道村┃千井村┃窩棚溝村┃史家屯村┃吳家坪村┃一堵牆村┃康家興村┃福玉新村

北周莊鎮

北周莊村┃鄭莊村┃二鋪村┃辛留村┃安岸莊村┃新岱嶽村┃下神泉村┃永靜城村┃李家窯村┃白家堡村┃王家堡村┃郭莊村┃西楊莊村┃柏坡村┃張莊村┃上神泉村┃燕莊村┃苑家辛莊村

古城鎮

古城村┃四裡莊村┃王莊村┃胡疃村┃上河西村┃西鹽池村┃快樂村┃蘆嶺村┃洪濟屯村┃小圪塔村┃馬梁村┃楊村┃西小河村┃東小河村┃東辛莊村┃北鹽池村┃前射躲村┃羊圈頭村┃羊圈鋪村┃前皇台村┃後皇台村

岱嶽鎮

南大道村┃先進村┃化家嶺村┃蘭園村┃梁山村┃花園村┃堡子巷村┃闫家巷村┃安祥寺村┃麻疃村┃劉家嶺村┃解莊村┃北王莊村┃七裡溝村┃夏家窯村┃上岱嶽村┃王家澗村┃關岱嶽村┃新大灘村┃甘莊村┃郭家窯村┃蘭家窯村┃賈家窯村

廣武鎮

後所村┃南辛莊村┃辛立莊村┃西沙堆村┃後張堡村┃前張堡村┃安樂莊村┃南洲莊村┃蘇莊村┃北萬莊村┃南萬莊村┃元營村┃帳頭鋪村┃張家莊村┃舊廣武村┃新廣武村┃陸莊村┃水河鋪村┃山陰莊村┃西察罕鋪村┃東察罕鋪村┃泉子溝村┃羊十二莊村┃林橋村

吳馬營鄉

吳馬營村┃屯港村┃東短川村┃大坪村┃南屯村┃闫家窯村┃馬家河村┃前榆林村┃黃草梁村┃後榆林村┃包家嶺村┃西短川村

馬營鄉

馬營村┃下石井村┃觀音堂村┃張家堡村┃後石門村┃水泉村┃腰寨村┃山村村┃莊窩村┃戈道村┃青楊嶺村┃魏家溝村┃河陽新村

下喇叭鄉

下喇叭村┃蓿麻溝村┃榆樹窪村┃上喇叭村┃凍牛坡村┃雙井村┃黑龍池村┃小莊窩村┃吳兒城村┃上立羊泉村┃織女泉村

合盛堡鄉

合盛堡村┃河頭村┃來遠村┃楊莊村┃康莊村┃黃巍村┃東雙山村┃西雙山村┃上小河村┃大蟲堡村┃常辛村┃高山疃村

安榮鄉

安榮村┃西溝村┃賀家窯村┃八步堰村┃安良鋪村┃嶽莊村┃泥河村┃大洋村┃下寨村┃西鄯河村┃河陽堡村┃東鄯河村

薛圐圙鄉

薛圐圙村┃羅莊村┃西寺院村┃辛興鋪村┃豆莊村┃白坊村┃沙嶺村┃龐家堡村┃河曲堡村┃老羊寨村┃西李莊村┃黑圪塔村┃雙寨村┃曹莊村┃大營村┃老羊寨鋪村

馬營莊鄉

馬營莊村┃八裡莊村┃雲水莊村┃沙家寺村┃吳家鋪村┃荊家莊村┃大柴棚村┃何莊村┃新馬營村┃西安峪村┃東沙堆村┃南口前村┃高莊村┃南辛寨村┃胡峪口村┃故驿村┃南李莊村

東城

光明社區┃興隆社區┃和順社區┃北街社區┃南街社區

西城

廣益社區┃集賢社區┃德望社區┃幸福社區┃惠豐社區

山陰縣行政區劃一覽

地理環境

位置

山陰縣位于東經112°25′—113°04′,北緯39°11′—39°47′之間,地處山西省北部,東鄰應縣,南毗代縣,西交朔城、平魯二區,北與左雲、右玉、懷仁接壤。南北長66.7公裡,東西寬36.5公裡。

地貌

山陰縣境内山脈,有恒山山脈,洪濤山脈以及黃花嶺。境内南北高,中間低。西北有洪濤山、高漢梁,其中以洪濤山最高,海拔1947米。南為恒山支脈翠微山,其主峰饅頭山海拔2426米,中部為大同盆地的一部分,地勢平坦,桑幹河、黃水河貫穿其間,渠道密布,灌溉方便,但部分低窪區土壤鹽堿化較嚴重。

水文

有較大的河道4條,桑幹河、木瓜河、黃水河、元子河(吳馬營大河槽河)。

氣候

山陰縣年均氣溫7℃左右,一月 -9℃至10℃,七月23℃至24℃,年降雨量410毫米。初霜期為九月下旬,無霜期130天。

自然資源

山陰縣是産煤大縣,有“煤鄉”之稱。境内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其中以煤炭為主,煤田總面積355.2平方千米,總儲量114億噸,煤質品種以氯煤和弱粘煤為主,為優質煙煤;鐵礦石儲量約4000萬噸,系赤鐵礦;鋁礬土約900萬噸;粘土粉砂岩預測儲量達億萬;石灰石約3000萬噸;方解石約40萬噸;大理石約1000萬立方。此外還有石英石、鉀長石、黑雲母、玄武岩等。

人口民族

總人口22萬人(2002年)。

有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俄羅斯族、藏族、維吾爾族等民族分布,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回族次之。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山陰縣常住人口為199505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79.69億元,同比增長2.3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4%;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1.6億元,同比增長22.1%;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完成15.46億元,同比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36億元,同比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34592元,同比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6561元,同比增長8.4%。 

2011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GDP)69.49億元,現價總量比2010年同期增加16.09億元,再次創下曆史同期新高,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7.2%。其中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2.04億元,增長11.1%,第二産業完成40.07億元,增長21.7%,第三産業完成27.38億元,增長12.4%。

2020年,山陰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51億元,年均增長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2億元,年均增長2.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24元,年均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6元,年均增長7.8%;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收入累計完成60億元。 

第一産業

2011年上半年,山陰縣春播面積完成52853公頃,同比增長30.48%,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6062公頃,同比增長27.02%,甜菜播種面積1300公頃,同比增長169.15%。

畜牧業發展形勢喜人。上半年,牛期末存欄為75768頭,其中奶牛75466頭;羊期末存欄13.89萬隻,豬期末存欄7.08萬頭,家禽存欄52.8萬隻,同比有不同程度增加。

截止上半年山陰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99億元,同比增長13.08%,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4億元,同比增長11.1%。

第二産業

2011年上半年,山陰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85.53億元,現價增長48.5%,其中輕工業完成産值7.98億元,重工業完成産值77.55億元,分别比2010年同期增長117.02%和43.83%。山陰縣共完成工業增加值36.45億元,同比增長27.7%,完成年度任務52.83%。

2011年上半年山陰縣共生産原煤853.1萬噸,同比同期增長31.32%。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共完成總産值70.66億元,比同期現價增長43.05%。乳品行業共完成總産值5.77億元,同比現價增長133.71%。氮肥制造行業,完成産值8112萬元,增長57.76%,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行業共完成産值8151萬元,增長308.18%,肉制品加工行業共完成産值16233萬元,增長118.81%。

第三産業

1-6月份山陰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82億元,同比增長17.80%,完成全年任務的51.23%。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8526.2萬元,同比增長18.00%;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9293.8萬元,同比增長16.79%。

社會事業

城市建設

2009年完成投資7258萬元,鋪設了43千米供氣主管網。

縣城集中供熱進一步擴面。新建換熱站2座,鋪設管線2千米,新增供熱面積近15萬平方米,縣城供熱覆蓋率達到74%。為切實解決縣城供熱和環境污染問題新上的熱電聯供項目建設,總投資2.4億元,先利用永皓電2×5萬機組供熱,此後,随着昱光電廠2×350MW發電機組的建成,全部完成熱電聯供任務。項目可研、環評、立項已審批,落實資金1.4億元,管材等部分材料開始招标。

2009年完善改造了縣城自來水供水管網配套,完成分戶供水改造1300戶。

2009年,總投資1.8億元的鐵東區“一橋兩街三路建設工程,完成了選址、測量、定樁放線、地勘初設、道路成型等前期準備工作。 

環境事業

2009年投資50萬元完成了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生産工藝改造;新鋪設污水收集管網12千米,極大地提高了污水收集量。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工程,總投資3500萬元,已立項并通過初設評審,正在編制施工詳細設計和預算。正在進行道路建設、打機井。

2009年完成小街小巷硬化9條;主要街道綠化5000平方米,栽植各種花草157株,樹木27株;新安裝地下投光燈730盞;購置了大型道路清掃車、下水疏通車和三輪保潔車,新增各類垃圾清運機動車輛30多部,保潔人員180多人,保潔面積達到1067平方米。

教育科技

2012年新建校舍2.6萬平方米。山陰二小改建主體工程的基礎部分已經完工,秋季開學即可投入使用,項目總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校舍7103平方米。投資2.5億元的山陰一中建設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高中招生形勢喜人,招生總數達到1500多人,全縣271名600分以上的中考學生,僅在山陰中學就讀的就有197人。留在山陰中學就讀的高分學生,在全市曆次統考中均名列前茅。舉辦“圓夢大學”助學行動,倡導社會捐款25萬元,幫助了62名家庭困難學生順利步入大學校門。

醫療事業

2012年,21所鄉鎮衛生院國債項目全部竣工,新建和改擴建面積8157.76平方米,完成投資791.5萬元;新建改建村衛生室41個,完成投資169萬元,消滅了衛生室空白村。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配備了必要的醫療設施和醫務人員。山陰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3.62%,較上年提高了8.18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62個百分點,朔州市排名第一。截止2009年11月底,累計為9000多名農村患者報銷醫療費用1200多萬元,當年基金使用率達到了97%以上。積極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對确診的13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及時進行了精心規範治療,患者全部治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進一步擴面提标。截止2009年11月底,養老、失業、醫療等八項保險參保人數達12.5萬人,同比增長26%。征繳基金1.35億元,同比增長22%;支付社會保障基金5559萬元,保障率達100%。累計滾存結餘基金1.96億元,同比增長41%。農村養老保險列入全國和全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縣。全縣807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2213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了就業轉移,304名困難大學生實現了就業,其中招聘公益性崗位84名。全縣失業率控制在了3.8%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鄉低保對象納入29107人,做到了應保盡保。

飲水工程

2009年完成投資861萬元,解決了46個村2.46萬口人1.07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交通

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健全,境内北同蒲鐵路、大(同)—運(城)二級公路、(大)同—太(原)公路縱貫全縣,交通條件便利。陽方口至集甯、應縣至山陰、山陰至朔州等幹線公路南北貫穿縣境,還有多條支線公路有縣城通往各鄉鎮。

2012年新建、改建公路42條334.5千米,總投資13943.9萬元,全縣通車裡程達到1444千米,實現了農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 

風俗民情

居住

本縣居民曆代都喜歡住北房,房屋多為土木平房和土、石碹窯,一堂兩居、火炕朝陽。舊時桑幹河以南和下濕鹽堿區以土房為主,山區貧苦人多住靠崖掏窯,有錢者住石碹窯。川、坡區窯淺,山區窯深,有時深約二丈多。地面多為土質,少數人家鋪磚;屋頂多數抹膠泥,有瓦者極少。家庭富有者蓋四合院。四合院為四面蓋房,多以北房為上,祖宗神位置其中,作為客廳。東西房為廚房、寝室,哥東第西,由上而下,南房放置雜物,少數住人。大門多為東南走向,西南角為廁所,門内砌照壁,或寫朱子治家格言,或畫猛虎,或寫一大“福”字。室内一般挂中堂和大字匾。80年代後期,單門獨院增多,一連二間、三間、五間不等。大窗面、高屋脊、雙扣瓦、工藝考究的磚木結構平房,以及磚混結構樓房迅速發展,客廳、卧室、廚房俱全,土炕逐漸改床。大人孩子開始分居。過去是大紅櫃、大條桌、八仙桌、鬥椅。款式新穎的立櫃、梳妝台、組合櫃、沙發、矮櫃、寫字台、折疊椅及各種電器等已普及,室内挂現代裝飾畫。舊式門樓多有台階,寬1米餘。新建門樓寬而平,一般可容小四輪拖拉機進入。門額書寫傳統的“孝友第”、“忠厚第”、“凝瑞”、“耕讀”等。今書“淩雲志”、“騰飛”、“朝晖”者居多,均為瓷磚貼面。土木結構房已鮮有,土窯洞即使在山區亦少見。

70年代開始居室照明均用電燈,縣城居民多數用上自來水。

飲食

曆史上,山陰飲食以雜糧為主,飲食變化多随農事季節。川坡區以小米、黍子、白面為主食。副食主要是馬鈴薯(山藥蛋)、豆角、白菜、窩瓜、葫蘆、圓白菜,常年腌菜(以胡蘿蔔為主)不斷;山區以莜面、豆面、山藥蛋為主,每日三餐。1949年引進玉米。歲時節日,飲食具有傳統習俗。如有親朋好友客人,包餃子或捏包子,其餡因季節而異。夏季以韭菜為主,冬季則以蘿蔔為主,和以豬肉或羊肉。婚喪嫁娶壽誕擺酒席,有六六席、八八席、十冷十熱(指菜肴數),制作别具風格。

蔬菜除各種時令菜外,秋季家家用蘿蔔、蔓菁、白菜等腌制鹹菜,大蔥一般生食。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農業連年豐收,農民大多食細糧,而且油料豐盈,蔬菜品種增多。除以往的品種外,新增青菜、菠菜、蒜苔、蘑菇、莴筍、蔥頭等。飯菜擺脫了長期以來的果腹現象,開始講究營養和風味。随着農村經濟的搞活,蛋、肉也進入農家餐桌。如興土木,或逢年過節,或招待親戚朋友,火鍋、水餃、大米、糖果、香茶、白酒和各類飲料擺滿餐桌。醋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其奶制品也為其一大優勢産業。

風景名勝

山陰在古代是一個多戰之地,縣境西南有古迹、遺址多處。已發現有古遺址、古建築35處(座),古墓葬5處,列為國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72件,其中廣武漢墓群、廣武古墓、廣武明長城等古迹均頗負盛名。雁門關下的兩座廣武城,一建于遼金,一建于明代,均為防敵軍事據點,是研究軍事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縣城南30千米廣琥漢墓群,保持着豐富而珍貴的地下文物。

萬裡長城——山陰段

萬裡長城依陰山、恒山。太行山。呂梁山之勢,分為内、外兩支,内長城建于恒山之陰,外長城建于陰山之陽。山陰縣境内的長城屬内長城,是山西境内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段。它東起新廣武,西接代縣分紅嶺,依恒山之陰連接着内長城東段18個重要隘口,全長5.3千米。

雁門咽喉——兩廣武

廣武,位于山陰雁門山的長城腳下,緊依雁門關,扼守關内勾注陉之咽喉,是長城線上的重要軍事防衛據點。依塞傍關,地處要沖,與長城緊密相連在一起,素有北門鎖鑰之稱,曆史上為兵家必争之地。

戍邊亡魂——漢墓群

在新廣武城北一片廣闊平原上,散布着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墳土堆,墳土堆連綿起伏,當地群衆稱為“謊糧堆”。整個漢墓群占地7.5平方千米,現已标定墓冢294座。236号是最大的墓冢,占地4畝,高約20米。這是中國發現的最大漢代墓群,對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被正式确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與人文

雁門關(現屬代縣)距山陰廣武城10公裡。該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曆朝曆代都視為拱衛京都、屏護中原的兵家重地。其以要塞、險峻和曆史上多戰事聞名全國,并被列為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呂氏春秋》記載:“天下九塞,勾注其一。’,春秋到唐,此處以勾注塞聞名。唐開始設關,勾注塞由雁門關所代替。宋代雁門關為防禦契丹之重地。元曾取消關隘設防。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元廢古雁門關,遂移置,始修築關城于今地。古雁門關在勾注山巅,嶺前為大和嶺口,後為白草口,距現在雁門關數裡,古今雁門關截然兩道:古雁門關道,由大和嶺到白草口;今雁門關道,由南口到新廣武。雁門關東、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岖,絕頂置關,謂之西陉關,亦日雁門關。自宋以來,18個隘口,傍山就險,屹為巨防,外壯大同之藩衛,内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勢控中原,對山西、京冀、中原之安危關系極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軍事價值。雁門關與新、舊廣武唇齒相依。曆史上,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不時南犯,必首攻廣武,後圖雁門。千百年來這座雄關以其偉岸的身軀,鑄就了一道鋼鐵屏障,阻擋着一切來犯之敵。趙國李牧駐守雁門數十年,大破匈奴十餘萬。秦蒙恬出雁門修長城北擊胡。漢為防衛南犯之敵,在雁門關一帶設置防禦,衛青、霍去病、季廣常馳騁長城内外。唐薛仁貴多次在雁門出擊匈奴。北宋揚業在雁門關外大敗遼兵。以後直至明代,雁門關都有大将鎮守防衛。無數戍守将士,在此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烈悲歌。抗日戰争時期,賀龍、關向應指揮八路軍120師在此痛殲日寇。1948年,為了奪取解放全國的最後勝利黨中央決定進行偉大的戰略轉移,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途經山陰廣武和雁門關,仔細觀看了記裁古戰場的一些碑文,并一睹長城雄關的風采。雁門關有東、西、北三座關門。東門樓名雁樓,關門外有趙國良将李牧祠舊址,飼門左、右各豎旗杆一根,祠前有點将台,尚存《武安君廟碑記》等石碑數通。西門樓是六郎廟。北階曾建駐軍官署,西北方是習武演陣之教場,南面則是雁門山高峰“過雁峰”。小北門為雁門關第一道關門,門額嵌“雁門關”工字石匾一方,東、西門額分别嵌“天險”、“地利”的石匾各一方。城關樓镌刻楹聯:

曙色清明 殘星幾點雁橫塞

晨曦初朗 斜月孤伶門上關

著名人物

曆史上也不乏名人志士:有北魏安遠将軍庚嶽、唐朝芮國公苑君璋、宋趙匡胤的大将米信、遼丞相沙彥恂、元朝平陽元帥安明本、明代内閣首輔王家屏、清朝梁啟超的老師崔增瑞、民國國民黨陸軍中将豐玉玺等。

王家屏,字忠伯,号對南,山西山陰人,生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卒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萬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為禮部右侍郎。不久,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輔助朝政。王家屏執閣六年,時間雖短,但給當時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貪權武斷,“推誠秉公,百司事一無所擾”(《明史》);他恪盡職守,“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他注意處理同内閣諸臣關系,與同僚們和睦相處。萬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閣首輔。他老成謀國、施政嚴謹、品格高古,然而既不遇時,也不遇主,昏暗腐敗的君主粉碎了他的“堯舜之臣”美夢。

王家屏并有着作傳世:一種是收入《四庫全書》的《王文端公集》十四卷;另一種是《複宿山房文集》四十卷。甚至有人認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王家屏。

名優特産

燕麥

山陰燕麥是山陰特色農作物。燕麥,又名雀麥、野麥。禾亞科,燕麥屬。燕麥一般分為帶稃型和裸粒型兩大類。世界各國栽培的燕麥以帶稃型的為主,常稱為皮燕麥。我國栽培的燕麥以裸粒型的為主,常稱裸燕麥。裸燕麥的别名頗多,在我國華北地區稱為莜麥;西北地區稱為玉麥;西南地區稱為燕麥,有時也稱莜麥;東北地區稱為鈴铛麥。

榮譽稱号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投資潛力全國百強縣(市)”。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