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

豆角

豆科豇豆屬植物
豆角,又叫做豇豆,是夏天盛産的蔬菜。屬豇豆種中能形成長形豆莢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别名豆角、長角豆、帶豆、裙帶豆。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嫩豆莢肉質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燙後涼拌或腌泡。豆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之一。除了能充當輔食,豆角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因而人們對豆角的需求量在逐漸提升。[1]豆角的适應性強,既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保護地種植,同時還可以周年生産,四季上市。
    中文名:豆角 拉丁學名:Vigna unguiculata (Linn.) Walp. 别名:豆角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菜豆族 屬:豇豆屬 種:豇豆 分布:中國北方、長三角 季節:夏季

形态特征

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有時頂端纏繞狀。莖近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披針形,長約1厘米,着生處下延成一短距,有線紋;小葉卵狀形,長5-15厘米,寬4-6厘米,先端急尖,邊全緣或近全緣,有時淡紫色,無毛。

總狀花序腋生,具長梗;花2-6朵聚生于花序的頂端,花梗間常有肉質密腺;花萼淺綠色,鐘狀,長6-10毫米,裂齒披針形;花冠黃白色而略帶青紫,長約2厘米,各瓣均具瓣柄,旗瓣扁圓形,寬約2厘米,頂端微凹,基部稍有耳,翼瓣略呈三角形,龍骨瓣稍彎;子房線形,被毛。

莢果下垂,直立或斜展,線形,長7.5-70(90)厘米,寬6-10毫米,稍肉質而膨脹或堅實,有種子多顆;種子長橢圓形或圓柱形或稍腎形,長6-12毫米,黃白色、暗紅色或其他顔色。花期5-8月。

生長環境

1、溫度

豇豆是耐熱蔬菜,能耐高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時在25~35℃較快,溫度降低發芽緩慢,發芽率降低,最低溫度為10~12℃。播種後的出土成苗則以30~35℃為快。抽蔓後在20~25℃生長良好,35℃左右仍能生長。開花結莢期适宜溫度25~28℃,在35℃以上仍能結莢,溫度在15℃左右生長緩慢,10℃以下時間較長則生長受到抑制,接近0℃時植株凍死。但溫度高于35℃以上或低于15℃,不僅植株早衰,大量落花落莢,且使豆莢變短或畸形,品質變差。

2、光照

豇豆對日照長短的反應可分為兩類:一類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在長日照和短日照季節都能正常生長發育,即在春、夏、秋季節都能正常生長結莢,如紅嘴燕、之豇28等長豇豆中的早、中熟品種;另一類對日照長短要求比較嚴格,适宜在短日照季節栽培,如在長日照季節栽培則莖蔓徒長,開花結莢遲,适宜在秋季栽培,如合肥十月寒等長豇豆晚熟品種。

3、水分

豇豆根系發達,耐旱,但要求有适量的水分,種子發芽期和幼苗期不宜有過多的水分,以免降低發芽率和使幼苗徒長,或招緻漚根死苗。開花結莢期要求有适當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雨多、濕度大,或遇幹燥的空氣,容易落花、落莢。土壤水分過多,不利于根系的根瘤菌活動,甚至爛根發病,引起落花、落莢。

4、土壤

适宜豇豆生長的土壤範圍較廣,隻要不是過于粘重和低窪潮濕的地塊,都可以種植。但以肥沃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為好。豇豆适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6.2~7.0為宜。豇豆對肥料的要求,以磷肥為最多,鉀肥次之,氮肥最少。在生長前期(開花結莢前),因為根瘤尚未充分發育,固氮能力弱,必須供給一定的氮肥,但數量不宜過多,更不可偏施氮肥,以在基肥中摻施複合肥為佳。進入開花結莢期之後,應多施磷、鉀肥,并以磷肥為主,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開花多,結莢充實。

栽培技術

土地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肥力均勻、無鹽堿、排灌方便的田塊種植,保持3年以上輪作,100米内不能種其他品種的豇豆。按常規秋翻、秋施肥、冬灌保墒。

整地施肥

起壟前施基肥,起壟施肥時應加施農藥以防有地下害蟲危害。方法是每畝用40%~50%的辛硫磷乳油250~500毫升,拌土20千克,随後蓋上朔料、麻袋等捂一晝夜。晚上撒遍繁種田,撒後随即翻入土中。4月末起壟,壟寬0.6米,高20~25厘米,溝寬0.4米。關于壟高,土壤若偏沙可矮些,反之則要高些。壟面一定要平整細碎,要随起壟随即覆上地膜。

以有機肥為主,适量加入速效化肥。有機肥一般每畝2000~3000千克,再配合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鉀20千克,争取做到氮磷鉀均衡施用。起壟前施基肥,起壟施肥時應加施農藥以防有地下害蟲危害。

适時播種

1、播種方式

豇豆采用直播方式種植。

2、播種要點

直播豇豆主根深、根瘤多、莖葉茂盛,播種宜在終霜期後,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進行,不宜早播,要盡量避開晚霜危害的4月底至5月初。播前1~2天在太陽下曝曬種子有利于苗齊苗全;然後用30℃溫水浸泡5~6小時,剔除黴爛、秕子及雜種後播種。每畦種2行,株距50厘米,畦面行距40厘米,播深3~4厘米,每穴播2~3粒種子。

苗期管理

小苗長出第一對真葉到出現三出複葉時是間苗、補苗時期,拔除病、弱苗,每穴留2株健壯苗;田邊地頭由于通風透光,每穴可多留1棵苗。間苗時對缺苗處即可補苗,可用移栽的辦法,把多苗穴的苗移來。移苗宜早,越早越容易成活。

出苗後期因土壤幹燥出苗很差的地塊,要及時灌水促使出苗,再不出者立即補種。在開花前如果不是特别幹旱,一般不灌水;幹旱時灌水也應灌小水。蔓生長豇豆在植株長到5~6片葉時,蔓長約50厘米要及時插杆,一穴一杆,然後把一壟兩行之間相對的4~5根杆綁在一起,綁結點以1.5米左右為宜。竹杆的長度要求2.5米以上。

開花結莢期管理

第l花穗以後要促進結莢和籽粒發育。肥水管理要以促為主。灌水的原則是見幹見濕,即在進入結莢盛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伏天時應在傍晚涼爽的時候灌水,每隔7~10天澆1次水。澆水的同時追施1次磷酸二铵20千克/畝,在開花結莢盛期應進行葉面噴肥,每隔7天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共噴3~4次。以提高籽粒飽滿度,采收後期早衰現象易出現,需追施尿素5千克/畝,延緩衰老,以達到提高後期産量的目的。

科學施肥

需肥特點

根據豆角的生長特點可知,豆角的根部雖然比較發達,但生長能力比較弱,主根在土裡的長度在80~100cm,群根主要分布在15~18cm的耕層中,側根和根瘤都比較少,固定氮的能力也比較弱,但是豆角的根系對土壤的适應性比較強,對土壤的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肥沃、排水效果好、透氣性好的土壤是種植豆角的最佳土壤,過于黏稠和濕度比較低的土壤不利于豆角的根系生長和根瘤的活動。

豆角種植雖然簡單,對施肥的要求也不高,在豆角的生長前期,由于根瘤沒有完全發育,固氮的能力比較弱,所以在這個時期應該适量施氮肥,保證豆角的固定氮的能力;當植物開花結莢後,植物對磷、鉀元素的需求量比較大,根瘤的固氮能力也提高了,這時是豆角的營養生長和植物生長并進的過程,對各種元素的需求量也比較大。

通過研究可以得知,每生産100.00kg的豆角,需要氮1.02kg,五氧化磷0.44kg,氧化鉀0.97kg,由于根瘤的固氮作用,所以在豆角的生長過程中對鉀的需求量做多,對氮元素的需求量相對較少,所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根據豆角的生長需要來控制施肥的種類,合理進行氮、鉀、磷等元素的施肥。

合理施肥

根據豆角的根系對肥料的吸收特點和豆角的需肥性,在根據實際種植技術,對豆角的科學施肥技術進行了總結,科學的施肥方法包括重施基肥和巧施追肥。

水肥管理技術

1、開花期

豆角在生長過程中喜溫暖,經不起霜凍,對日照的要求不嚴格,比較耐旱,但種子在發芽時需要一定的水分,如果在種植初期過于幹旱,對豆角的出苗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如果水分過多,就會出現缺苗的現象。所以在豆角開花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水分,如果開花期過于缺水,會導緻花過早掉落。因此,要對豆角進行合理澆灌,滿足豆角生長對于水分的需求。

2、開花結痂期

在豆角上部花序開始結痂及中部側蔓的開花結痂期時,澆水的時間要控制在10~15d澆1次水,在澆水時要根據開溝進行,噴施花果醫生多元素來提高豆角的質量。

3、苗期

在豆角的苗期,施肥量比較少,但豆角生長過程很敏感,分枝期到盛花期豆角對氮元素的吸收量很大,進入結痂期後則對磷、鉀等元素的吸收量增大,在施肥時,基肥要控制在3000~4000kg,複合肥50kg左右。在施肥時要在第一次結痂後,增加花莢肥的追肥,在豆角的生育期追施2~3次肥,從而提高豆角的産量和品質。

4、中部花序結痂期

在豆角的中部花序結痂期,要10d左右澆1次水,要控制澆水的量,并在澆水後進行追肥。下部花序結痂期要15d左右澆1次水,還要進行磷酸二胺的施肥。

病蟲害防治

鏽病

1、病害特點

當豇豆生長到中後期時,易導緻鏽病的發生。葉柄、莖蔓以及葉片等部位,是該病症的主要發病部位。在患病初始階段,會有黃色的斑點出現在葉背面,随着病症的加重,則會變成褐色病斑,而且還會引起葉片出現早落現象。

2、防治技術

在病症初期階段,農戶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萎鏽靈乳油1500倍液或者25%粉鏽甯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等,對田地進行均勻噴灑,連續噴灑2至3次,每次噴灑需要間隔10~15天。

黴病

1、病害特點

當豇豆長出真葉時,易導緻黴病的出現。葉片是此病症的主要發病部位,嚴重時還會造成葉片掉落。若遇見大雨、潮濕高溫天氣時,還會導緻病症加重。

2、防治技術

農戶需要對田間管理實施強化,并保持田間的透光性與通風性,做到種植合理化,不要大批量種植與密集種植,這樣能有效避免病蟲害的發生此外,對于患病的落葉需要及時清除,這樣能降低病害的傳播。在病症初期階段,農戶也可選用藥劑方式,如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通過均勻噴灑,能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

病毒病

1、病害特點

症狀葉片出現深、淺綠相間的花葉,花葉的綠色部分突起或凹下形成袋形,葉片通常向下彎曲,有些品種感病後葉片變畸形。感病植株矮縮或不矮縮,開花延遲,嚴重時造成減産失收。

2、防治技術

選用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防治蚜蟲,從苗期就開始注意防治蚜蟲,截斷蚜蟲傳播途徑。

紅蜘蛛

1、蟲害特點

主要以吸食葉背汁液為主。在初期階段,會有灰白色的小點出現在葉片上,随着危害加重,會在葉片上呈現出斑狀花紋,嚴重時也會導緻葉片掉落。

2、防治技術

農戶可選用3000倍液阿維菌素、3000倍液阿維乳油或者20%丁氟螨酯懸浮劑1500倍液等藥劑,按照均勻噴灑的方式對田地實施防治。

食用價值

豇豆的嫩豆莢和豆粒味道鮮美,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炒、煮、炖、拌、做餡等。嫩豆莢可炒食,也可涼拌,另外還可用于加工腌泡、速凍、幹制、保鮮菜,加工成罐頭等,是加工出口創彙的優良原料。蔬菜食用的豇豆品種很多,根據莢的皮色不同分成白皮豇、青皮豇、花皮豇、紅皮豇等。幹種子還可以煮粥、煮飯、制醬、制粉。

食物營養成分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豆角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4千卡

蛋白質

2.5g

脂肪

0.2g

碳水化合物

6.7g

不溶性膳食纖維

2.1g

3mg

35mg

55mg

207mg

29mg

0.41mg

1.5mg

0.15mg

0.54mg

2.2μg

維生素A

33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5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7mg

煙酸(煙酰胺)

0.9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18mg

維生素E

2.24mg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