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

濱海新區

天津市轄區
濱海新區是中國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位于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270平方公裡,是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濱海新區在2005年開始被寫入“十一五”規劃并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國家重點支持開發開放的國家級新區。根據天津市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濱海新區常住人口數量為2067318人。[1]2020年,全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2.3%。第一産業增長1.6%,第二産業增長2.6%,第三産業增長2.0%。三次産業結構為0.3:45.4:54.3。
  • 中文名:濱海新區
  • 外文名:Binhai New District
  • 别名:濱海
  • 行政區劃代碼:120116
  •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地區
  • 地理位置:環渤海地區中心帶,天津市最東端
  • 面積:2270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16個街道,5個鎮
  • 政府駐地:塘沽街道
  • 郵政區碼:30045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氣候
  • 著名景點: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天津極地海洋世界,海河外灘公園等
  • 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 火車站:濱海站、濱海西站、濱海北站、塘沽站
  • 車牌代碼:津
  • 電話區碼:( 86)022
  • 地方方言:天津話
  • 地标建築群:于家堡,響螺灣,泰達MSD
  • 人口:206731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 GDP:6654億元(2016年)

曆史沿革

濱海新區大港地區在戰國初隸屬齊,秦屬巨鹿郡柳縣,漢時屬渤海郡章武縣,唐屬滄州乾符縣,直到宋乾德四年(966年)乾符縣并入滄州清池縣後又分屬滄清二州。

濱海新區漢沽地區從漢代置竈煮鹽開始,曾隸屬漁陽郡雍奴縣。

濱海新區塘沽地區地跨海河兩岸,曆史上一直劃河分治。北宋末期,南岸地區屬宋河北路滄州清池縣;北岸地區屬遼南京道析津府武清縣。金代,隸屬關系初沿宋制。

民國時期,濱海新區大港地區相繼屬河北省和黃骅、靜海、天津三縣。

1961年6月,濱海新區漢沽地區與甯河縣分置。1962年8月複歸天津市,撤市設區。

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廢道,濱海新區塘沽地區南北岸地區分屬河北省天津縣與河北省甯河縣。

1949年1月17日塘沽地區解放,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南北岸地區合治,置區建制,初稱塘大區,1952年改名塘沽區,直轄于天津市。

1953年5月撤天津縣後屬南郊、靜海、黃骅。1963年2月建北大港區,1979年11月成立大港區,屬天津市。

1984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在天津東部沿海的鹽堿荒灘上建立。

1986年8月21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在天津市市長李瑞環陪同下視察天津開發區,并親筆題寫“開發區大有希望”的題詞。同時,鄧小平指出天津“在港口和市區之間有這麼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這是濱海新區最初的輪廓。

1994年,《天津市濱海新區城市總體規劃(1994–2010)》制定了依托中心城區發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區(包括塘沽城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天津港保稅區)為中心,向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和海河下遊工業區輻射,形成“一心三點”組合型城市布局結構。

2005年,《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規劃了城市内部空間結構,運用了軸帶發展空間理念,提出以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發展主軸,以東部濱海城市發展帶,以濱海新區核心區、漢沽新城和大港新城為三大城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城區”的城市空間結構。

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進行産業功能分區,提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遊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軸”,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在軸和帶結構中中建設三個生态城區,通過産業集聚,規劃建設七個産業功能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的功能分區結構。

2008年8月9日,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出席國土資源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共同推進天津國土資源工作促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并在天津調研。

2009年8月1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總投資超過1.5萬億元,加快推進南港工業區、于家堡、響螺灣中心商務區、東疆保稅港區等十大工程。

200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複濱海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即撤銷濱海新區工委、管委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區現行建制,設立濱海新區行政區,轄區包括原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全境。

2010年,根據濱海新區街道區劃調整方案,撤銷原解放路街道和三槐路街道,成立于家堡街道;新設立新北街道、泰達街道。

2011年,撤銷營城鎮,并入寨上街道。

2011年6月28日下午,天津與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簽署“十二五”時期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國家開發銀行與天津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重點領域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開展新的融資合作,這标志着天津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2012年4月1日下午,中國國際商會與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共同簽署《中國國際商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關于共同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促進國際經貿合作的備忘錄》的簽字儀式在天津大禮堂舉行。

2013年9月15日,天津濱海新區與台灣新市簽訂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全面推動兩地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做到優勢互補、擴大交流、加強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赢。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銷濱海新區下轄的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城區管委會,由濱海新區直管街鎮;根據市政府關于濱海新區整合部分功能區的決定和市民政局關于濱海新區調整部分街鎮行政區劃的批複,濱海新區将27個街鎮調整為19個,12個功能區整合成7個。

2021年6月4日,據水利部消息,濱海新區列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止,濱海新區下轄21個街鎮,分别是塘沽街道、新北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園街道、新城鎮、漢沽街道、寨上街道、茶澱街道、楊家泊鎮、大港街道、海濱街道、古林街道、太平鎮、小王莊鎮、中塘鎮、泰達街道、新港街道、新村街道。

截至2019年止,濱海新區轄5個功能區,分别是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東疆保稅港區、生态城等五個經濟功能區。

區劃代碼

名稱

面積(平方公裡)

人口(萬)

120116001000

塘沽街道

21.77

31

120116005000

杭州道街道

7.85

22.4

120116006000

新河街道

32

10

120116007000

大沽街道

201.13

10.2427

120116008000

新北街道

15.88

5

120116009000

北塘街道

155.19

2.0183

120116011000

胡家園街道

75.2

13

120116031000

漢沽街道

91.82

8.1156

120116032000

寨上街道

144.69

8

120116033000

茶澱街道

54.29

9

120116051000

大港街道

46

21.5

120116053000

古林街道

209

5.9089

120116054000

海濱街道

192

22

120116100000

新城鎮

29.8

2.87

120116135000

楊家泊鎮

60.89

1.7404

120116156000

太平鎮

174.7

3.7031

120116157000

小王莊鎮

130

2.8

120116158000

中塘鎮

89

5.5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濱海新區,地處華北平原北部,位于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彙點上、海河流域下遊、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骅市為界,地理坐标位于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裡,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裡,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裡。2010年底建成區面積達289平方公裡。

地質

濱海新區屬華北地層大區晉冀魯豫地層區的華北平原分區,處在斷陷及坳陷盆地内,沉積了巨厚的新生代堆積物,前新生代地層發育情況與區域地層基本相同。厚度大于5000m,其中古近系和新近系是濱海新區油氣資源和地下熱水的主要生儲層和儲集層。第四系厚約280-410m,最厚約450m,是濱海新區淡水資源的主要賦存層位。

濱海新區區域構造處在華北地台的二級構造單元—華北斷坳中,位于其三級構造單元—黃骅坳陷的北部,自北東至南西分别涉及甯河凸北塘凹陷、闆橋凹陷和歧口凹陷四個4級構造單元。接近近黃骅坳陷的沉降中心。

地貌

天津濱海地區位于華北地區東部斷陷盆地邊緣,渤海盆地的西岸,處在黃骅坳陷中的北端。其地貌類型具有從海積沖積平原、海積平原到潮間帶組成的比較完整的地貌分布帶規律,也就是在第四紀初期構造坳陷基礎上形成的報複型堆積平原。這個堆積平原是400米厚的松散堆積物,随着新構造運動的下沉活動,由河流從周圍隆起區沖帶泥沙、湖積沖積為主,後期為陸海交互堆積形式充填而成。從距今4000年前開始,地球全新世大暖期度過頂峰,氣溫開始回落,海面逐漸下降至接近近代海面高度,在華北平原肆虐了兩三千年的洪水結束,今天津濱海地區漸次露出海面,在河流裹挾泥沙的推動下,逐漸淤積成陸地。根據地質和考古專家的研究成果,整個天津濱海地區陸地形成年代跨度約在5000年到700年之間。

氣候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濱海新區屬于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并具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幹旱多風;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氣爽、風和日麗。全年平均氣溫13.0℃,高溫極值40.9℃,低溫極值-18.3℃。年平均降水量566.0毫米,降水随季節變化顯著,冬、春季少,夏季集中。全年大風日數較多,8級以上大風日數57天。冬季多霧、夏季8-9月份容易發生風暴潮災害。主要氣象災害有:大風、大霧、暴雨、風暴潮、揚沙暴等。

水文

擁有海岸線153公裡,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裡,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裡。

自然資源

濱海新區具有良好的生态環境,擁有水面、濕地700多平方公裡;擁有1200平方公裡可供開發的鹽堿荒地;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10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1937億立方米,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底,濱海新區常住人口總量達299.42萬人,其中外來人口占比達57.19%,仍是新區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2016年,濱海新區常住人口比2015年末增加2.41萬人,戶籍戶數達47.88萬戶,增加1.92萬戶;戶籍人口128.18萬人,增加4.26萬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濱海新區常住人口2067318人。

交通

公路

2014年,實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高速公路拓寬改造,加快推進已開工的國道112線、津甯高速、津港高速等項目,強化與區域腹地的聯系,形成10條對外運輸通道,進一步增強濱海新區對外服務輻射功能。

2019年末全區公路裡程數合計1900.59公裡,其中國道328.57公裡。全年新開公交線路12條,年末公交線路達到177條,運營公交車輛總數達到2333部。年客運量1.46億人次,公交出行吸引力全面提升。港城大道北環鐵路橋段完善工程、北穿港路東延大修、中塘路地道等3個項目已經完工。津石高速公路、西外環高速、津歧公路(東風大橋-南堤路)拓寬改造工程、津漢公路改建工程、疏港聯絡線、津沽一線石油新村段道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設。塘承高速與西中環聯絡線工程已完成紅線内土地征地工作。

鐵路

津山線鐵路在濱海新區設有塘沽站,辦理普通列車以及京津城際列車的客運業務。津秦客專已于2013年開通運行,在濱海新區設有濱海站、濱海北站,極大的方便了濱海新區民衆的出行。濱海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站于家堡站,總投資約120億元,是京津城際延長線的終點站。

航空

天津塘沽機場是國家農業部5個農牧航空定點站之一,也是中國華北地區第一個主要用于農化作業的機場。

濱海東方通用直升機機場為東方通用航空公司自建機場。

濱海新區水上機場項目選址東疆灣景區,該景區将開建集飛機托管、維修、銷售、包機服務、燃油供應、飛機零部件保障、航空用品商店等于一體的環渤海頂級航空旅遊服務中心。根據現有規劃,東疆灣景區的水上航空旅遊項目計劃分為兩期進行。一期建設将包括建設一座符合國際标準的水上機場,開展東疆——天津港和東疆——航母空中遊覽線路。水上飛機項目前期計劃使用世界先進的加拿大19人座的“雙水獺”型水陸兩栖型飛機和14人座的美國奧斯納208飛機。

201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381.33萬人次,增長0.9%;機場貨郵吞吐量22.62萬噸,下降12.6%。

航運

濱海新區擁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天津港,2013年吞吐量達到5億噸,通達全球400多個港灣,服務華北、西北、東北12個省區市。

2019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4.92億噸,增長4.1%;集裝箱吞吐量1730.07萬TEU,增長8.1%。

地鐵

截至2013年,濱海新區已經開通運行的軌道交通有天津地鐵9号線(東海路-天津站)、泰達現代有軌電車(泰達輕軌站-學院區北),其中津濱輕軌9号線全長52.759km,可以實現濱海新區塘沽主城區到達天津市區1小時通達的目标;泰達現代有軌電車全長7.86km,貫穿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2020年,濱海新區規劃建設B1、Z2、Z4三條軌道交通。其中B1線(欣嘉園-臨港經濟區)長度38公裡,連接黃港欣嘉園、高鐵濱海站、塘沽老城區、海河外灘、中心商務區、中部新城、臨港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在塘沽與津濱輕軌9号線換乘,B1線大部分為地下線路。Z2線(濱海國際機場-北塘)長度37公裡,沿京津塘發展主軸,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與天津地鐵2号線換乘,沿線連接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航空城、高新區、開發區西區、高鐵濱海站、開發區、北塘,遠期延伸連接天津西站、京津路地區、雙街、武清,Z2線在空港和高鐵濱海站區域為地下線路,其餘為高架線路。Z4(漢沽-中部新城)線長度44公裡,位于濱海新區南北向客流走廊中央大道,經中部新城、于家堡、天堿商業區、泰達開發區、北塘、中新生态城、旅遊區及漢沽中心漁港,Z4線将新區塘沽、漢沽、大港區域連接起來,真正意義上拉近了濱海新區各部分的時空距離,規劃在開發區與津濱輕軌9号線換乘,Z4線在開發區為地下線路,其餘為高架線路。

2019全年軌道交通客運量5541.06萬人次,增長15.8%。

政治

區委書記:

連茂君

區長:

單澤峰

副區長:

楊玉建

截至2022年11月

經濟

綜述

2016年,濱海新區完成GDP10002.31億元,同比增長10.8%,成為全國首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國家級新區。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完成11.81億元,同比增長2.3%;第二産業增加值完成5943.76億元,同比增長11.4%;第三産業增加值完成4046.74億元,同比增長10.1%。

2019全年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2.68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稅收收入444.48億元,增長8.7%,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8.4%。從主體稅種看,增值稅159.55億元,增長14.9%;企業所得稅119.01億元,增長12.6%;個人所得稅25.32億元,下降13.6%。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91.15億元,增長21.6%。其中,教育支出72.31億元,增長0.4%;科學技術支出67.80億元,增長71.4%;城鄉社區支出271.43億元,增長39.2%;農林水支出14.32億元,增長68.9%;住房保障支出2.03億元,增長22.6%。

2019全年全區新增市場主體4.47萬戶,比上年增長17.4%。其中新增内資企業2.49萬戶,增長14.6%;新增外資企業0.12萬戶,增長12.2%。新增個體工商戶1.86萬戶,增長21.8%。

2020年,濱海新區全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2.3%。其中,第一産業增長1.6%,第二産業增長2.6%,第三産業增長2.0%。三次産業結構為0.3:45.4:54.3。

年份

GDP(億元)

增速

備注

2016

10002.31

10.8%

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萬億新區

2015

9270.31

13%

2014

8760.15

15.5%

濱海新區獲批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3

8020.4

17.5%

2012

7205.17

20.1%

2011

6206.87

23.79%

2010

5030.11

25.1%

濱海新區經濟總量超過浦東新區

2009

3810.67

23.5%

2008

3102.24

23.1%

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獲國務院批複

2007

2364.08

20.5%

2006

1960.5

20.2%

濱海新區獲批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5

1608.63

19.8%

濱海新區寫入國家十一五規劃

2004

1250.18

20.1%

2003

999.75

20.4%

2002

820.52

20.1%

2001

667.14

17.8%

2000

562.4

18.3%

濱海新區工委和濱海新區管委會成立

1999

464.34

14.7%

1998

416.96

13.8%

1997

382.06

20.0%

1996

320.29

28.3%

1995

241.64

27.3%

市委市政府成立濱海新區辦公室

1994

168.66

27.6%

天津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濱海新區領導小組

1993

112.4

天津市濱海新區曆年地方生産總值(GDP)一覽表

第一産業

2019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完成35.18億元,其中,農業産值7.33億元,下降11.7%;林業産值0.88億元,增長15.7倍;畜牧業産值13.32億元,增長22.3%;漁業産值13.21億元,下降5.9%。

2019年,全區現有農民合作社984個,市級農業科技園區5個,區級農業産業園區7個。全區累計建成放心菜基地22個,現有種植業設施5712個,面積13613畝。累計建成放心豬肉基地18個,放心肉雞基地21個。

第二産業

2007年,濱海新區電子信息産業完成生産總值1755.47億元,比1998年增長59倍;汽車工業規模迅速擴張,2009年轎車産量約為2006年的2倍;以OTIS、大功率機車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2008年總産值比1998年增長26倍;2007年原油加工量529.54萬噸,比1993年增長2.7倍,乙烯2007年産量22.55萬噸,比1996年增長1.8倍,随着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等大項目的相繼投産石油煉化和乙烯産量還将劇增;現代冶金業2007年總産值711.4億元,比1993年增長100多倍。2006年,天津開發區的手機生産量超過了1.05億台,約為當年全球銷量10億台的10%。

2010年,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石油和化工、現代冶金、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主導産業總産值9168億元,占工業總量的86%。其中,石油和化工産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電子信息等三個産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空客A320大飛機、新一代運載火箭、百萬噸乙烯、300萬噸造船等引擎項目帶動作用明顯,汽車年生産能力達到120萬輛,無縫鋼管産量位居全國第一,手機産量占全國總産量比重達到17%,未來将成為中國最大的航空航天産業基地和世界級石化基地。

2019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産值1965.11億元,增長13.9%。全區建築工程和安裝工程産值增長26.8%。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2917.76萬平方米,增長13.2%。年末全區具有特級、一級資質的總專包建築業企業108家。

第三産業

2010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4.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008.6萬标準箱,機場旅客吞吐量727.7萬人次。金融租賃同比增長60%,服務外包增長30%,旅遊綜合收入增長25%以上。

2010年,建成了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等50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0家企業技術開發中心,63家外商投資研發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26家,博士後工作站達到66家。組織實施了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綠色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集群,成為先進技術的承接地和擴散地、高新技術的原創地和産業化基地。

2019年,全區營利性重點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72.18億元,增長34.9%,

2019年末全區共有星級酒店22家,旅行社66家,A級景區7家,天津市工業旅遊點20家。全年天津國際遊輪母港接待國際郵輪121艘次,進出境旅客72.56萬人次。

2019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5891.78億元,比年初增加84.2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各項貸款餘額11881.05億元,比年初增加424.15億元,增長3.7%。

社會事業

教育

2014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00所,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加固工程,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通過現代化達标驗收。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南開中學濱海生态城學校、天津實驗中學濱海學校開工建設。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成立了物流、機電等7個職教聯盟。被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和我市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

2019年,全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共計344所,在校生總計21.76萬人,教職工總計2.31萬人。其中中職學校12所,在校學生6099人;高中學校31所,在校學生2.20萬人;初中學校60所,在校學生4.38萬人;小學94所,在校學生11.23萬人;特教學校3所,在校學生426人;幼兒園143所,在園幼兒3.3萬人人。2019年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98%。

類别

學校列表

高等院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勤務學院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

部分中學

天津市大港第一中學

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學

天津市大港油田實驗中學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天津市漢沽第一中學

天津市紫雲中學

天津市渤海石油第一中學

天津市大港第三中學

天津市大港實驗中學

天津市塘沽第十三中學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學

天津市漢沽第五中學

天津市漢沽第六中學

衛生

2014年,開工建設天津醫科大學中新天津生态城醫院、空港國際醫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醫療設施,大港中醫院、港口醫院、塘沽安定醫院等新建、改擴建項目投入使用。一批街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完成标準化建設。實施公立醫院升級工程,第五中心醫院通過“三甲”醫院評審,泰達醫院升為“三級”醫院。成功引進高端民營醫院和境外高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城鄉全覆蓋。建立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全面完成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試點任務和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

2019年,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新址完成建設并開診運行,市第五中心醫院門急診樓工程室内裝修、外檐幕牆基本完工,濱海新區腫瘤醫院完成外檐幕牆和室内精裝修工程,機電安裝和室外工程加快推進。完成智慧門診建設醫療機構10家,啟動智慧門診建設醫療機構28家。完成天津市婦女兒童健康促進計劃項目21.6萬人次,孕前傳染病篩查率和孕期甲狀腺功能篩查率均達到95%。累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41.03萬份,完成60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20.32萬人,管理高血壓患者16.58萬人、糖尿病患者6.4萬人、篩查大腸癌10.8萬人。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15個,其中,醫院5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76個,村衛生室114個,診所267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8595張,其中,醫院床位8205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床位300張。衛生技術人員15426人,其中,執業醫師6280人,注冊護士6001人。

體育

2014年,在全市率先實現農家書屋和村文化室全覆蓋。建成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和大港冬博物館。成功舉辦濱海國際藝術節、濱海國際作家寫作營等品牌文化活動,多件文學藝術作品和多家動漫企業獲得全國大獎。圓滿完成第六屆東亞運動會協辦任務,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取得優異成績。有力踐行“濱海精神”,紮實推動文明城區創建,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社會保障

2014年,累計新增就業38.7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4萬人,幫扶9084名困難人員就業,村級勞動保障工作站實現全覆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内,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區稱号。社會保障參保人數持續增長,職工和居民社會保險覆蓋率居全市領先水平。城鄉低保、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特困補助、殘疾人生活補助标準有較大提高。

2019全年新增就業1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與上年持平。立足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人才隊伍建設三個工作維度,全年開展職業培訓8萬人次,遴選“濱海新區技能大師”30名、高技能人才培訓3120人。

2019年末全區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3.18萬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40.51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67萬人。将城鄉低保标準調整為每人每月980元,城市特困人員供養标準、農村集中供養标準調整為每人每月1840元,農村分散供養标準調整為每人每月1470元。

2019年末全區擁有各類養老機構23個,共有床位4171張,收養人員1517人。已建成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站)105家,服務床位千餘張。城市低保對象6025人,農村低保對象4493人。城鄉特困分散供養人員164人,城鄉特困集中供養人員124人。救助站1個,救助247人。福利院3個,收養人員81人。全年為1734名殘疾人進行免費體檢。通過定向招聘會和日常推薦幫助258名殘疾人實現就業。為134戶重度困難殘疾人家庭和40個社區進行了無障礙改造。

生态環境

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完成11家企業33套燃煤發電機組煙氣冷凝脫水深度治理,3家11台在用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治理;完成治理各類裸露地面560餘塊;通報、處置各類露天焚燒違法行為580餘處;攔檢柴油車貨車7731輛,遙感監測機動車21.93萬輛。水環境治理方面,全面落實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排查525個入河口門和117個彙入支流;建設地表水自動監測站4個;推動落實新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标準,完成80家新增氮磷排放重點排污單位聯網,新建地表水自動監測站4個,升級改造地表水自動監測站8個。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完成24家土壤污染責任書企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與風險排查工作和32家土壤重點行業企業周邊環境監測方案制定工作;推動中新生态城“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編制發展藍圖規劃、引進再生資源利用技術,啟動固廢智慧監管平台前期方案設計工作;完成181座加油站、854個地下油罐的更新改造工作。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3986人次,檢查企業6950家次,下達處罰決定書478起,處罰金額3011.14萬元。

2019全年PM2.5平均濃度50µg/m3,優于全市平均水平1µg/m3,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41,位列全市第四。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18個國、市控考核斷面達标率為9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7個百分點;全年累計水質達到或優于Ⅴ類水質斷面11個,占比61.1%,比上年提升16.7個百分點;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标率100%;近岸海域國控點位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1%,比上年提高了31個百分點。總量減排項目成效良好,全年消減化學需氧量2068噸、氨氮622噸、二氧化硫3115噸、氮氧化物3896噸。全區共有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兩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367.16平方公裡。

規劃

    産業布局

    按照中央要求,濱海新區編制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綱要、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規劃确定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為: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區。

    确定的空間和産業布局為:“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九個功能區”

    一軸: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遊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軸”。

    一帶:即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

    三個生态城區:即建設以塘沽為中心、大港和漢沽為兩翼的三個宜居生态型新城區。

    九大功能區包括:

    一是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主要發展金融、貿易、商務、航運服務産業;

    二是臨空産業區,主要發展臨空産業、航空制造産業;

    三是濱海高新區,主要發展航天産業、生物、新能源等新興産業;

    四是先進制造業産業區,主要發展海洋産業、汽車、電子信息産業;

    五是中新生态城,主要發展生态環保産業;

    六是海濱旅遊區,主要發展主題公園、遊艇等休閑旅遊産業;

    濱海新區行政區及功能區劃分示意圖

    濱海新區行政區及功能區劃分示意圖

    七是海港物流區,主要發展港口物流、航運服務産業;

    八是臨港工業區,主要發展重型裝備制造産業及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

    九是南港工業區,主要發展石化、冶金、裝備制造産業。

    十大戰役:“十大戰役”涉及濱海新區的改革開放、科技創新、功能區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涵蓋社會事業發展、生态環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一、加快南港區域建設,打造世界級重石化工業基地和中國北方重要的輕紡工業基地;

    二、加快臨港工業區建設,打造中國沿海高水平的重型裝備制造業基地;

    三、加快核心城區建設,打造具有改革開放前沿特點的現代化新城區;

    四、加快中心商務區建設,打造于家堡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和響螺灣商務商業聚集區;

    五、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能實施、能複制、能推廣的宜居生态新城;六、加快東疆保稅港區建設,打造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齊全的保稅港區;

    七、加快濱海旅遊區建設,打造中國北方知名的國内國際旅遊目的地和高品位的休閑區;

    八、加快北塘區域建設,打造具有中國北方傳統小鎮特色的國内外會議舉辦地和小企業總部聚集區;

    九、加快西部區域建設,打造具有強大核心競争力的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和高端企業總部經濟區;

    十、加快中心漁港建設,打造中國北方水産品加工物流産業中心和遊艇産業發展基地。

      功能分區

      先進制造業産業區包括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東區和西區)、塘沽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海河下遊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深加工區。總規劃面積155平方公裡。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和裝備制造、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産業,努力建設成為服務和帶動環渤海地區産業升級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

      空港經濟區(原名臨空産業區)空港經濟區包括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空港物流加工區、民航科技産業化基地等,總規劃面積102平方公裡,依托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優勢資源,重點發展臨空産業,努力建設成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産業、臨空會展商貿、民航科教為主要功能的現代化生态型産業區、總部經濟聚集區。天津臨空産業區(航空城)是濱海新區重要的功能區之一,以空港物流加工區為載體,是中國新興的國際合作與自主研發相結合的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産業基地。

      濱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濱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第一個由國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國家高新區,規劃面積30.5平方公裡。濱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将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的領航區、國際一流的高新技術研發轉化基地、高新技術産業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綠色宜居的生态科技城。主要包括綠色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産業、高端信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支柱産業。

      臨港經濟區(原名臨港工業區)臨港工業區包括臨港工業區(一期)、港口功能區、臨港産業集聚區、物流功能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成套設備、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交通運輸設備和港口機械、風力發電及輸變電設備等重型裝備制造業,并開辟天津港第二航道。

      南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定位于以世界級重化工業為核心的具有持續競争力的工業區域,規劃面積200平方公裡,重點發展以石油化工、冶金鋼鐵、重型裝備制造、港口物流4大主導功能。

      海港物流區海港物流區是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重要載體,包括天津港、天津保稅區和東疆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裡。重點發展海洋運輸、國際貿易、現代物流、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及與之配套的中介服務業,形成貨物能源儲運、商品進出口保稅加工和綜合性的國際物流基地。

      中心商務區中心商務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裡,包括于家堡金融商務區、響螺灣商務區和開發區商務區。重點發展金融、保險、商務商貿、文化娛樂、會展旅遊等産業。中心商務區努力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國際性文化娛樂中心,高品質的國際化生态宜居城區。

      中新天津生态城2007年11月,中國新加坡兩國共同簽署協議,在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建設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城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裡,将全力構築生态型産業體系,重點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服務業。它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非傳統水資源所占的比例要達到5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9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20%,所有建築都要符合綠色建築标準,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60%。

      濱海旅遊區濱海旅遊區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東側,規劃面積100平方公裡,其中陸域約25平方公裡,海域約75平方公裡。現已有基輔号航母軍事主題公園等遊樂設施。規劃濱海旅遊區将形成主題公園遊、生态濕地遊、黃金海岸休閑遊、遊艇度假遊、海上觀光遊、高爾夫休閑運動等主要遊線,與周邊生态城、七裡海濕地、中心漁港、北塘、漢沽休閑農業等主要景點形成一體化的旅遊線路。

      旅遊

      簡介

      貝殼堤

      貝殼堤是由海生貝殼及其碎片和細砂、粉砂、泥炭、淤泥質粘土薄層組成,并與海岸線大緻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狀地貌堆積體。形成于高潮線附近,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堤高0.5-5米,寬幾十至幾百米,長數十米、上百米或延伸百餘公裡。其橫割面頂部上凸,兩翼減薄至尖滅。第Ⅲ一Ⅳ道貝殼堤分布于濱海地區,第Ⅳ道貝殼堤靠近現海岸,分布于海積平原東部特大高潮線附近,走向大體與現代海岸一緻,在河北岐口與第Ⅲ道貝殼堤彙合。以貝殼及其碎片為主,貝殼種屬反映在潮間帶環境,距今700-500年形成,明末清初堤上已有人居住。

      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明清原置重炮于海河南北兩岸,素稱“津門之屏”;1901年清政府簽《辛亥條約-大沽口炮台遺址約》,炮台被拆毀,僅餘遺址,唯有南岸“海”字中炮台,上磚下石建築,内部三合土夯實,至今還保存完好,是近代列強侵華與中華民族抗禦外侮鐵證。

      天津地區古海岸

      天津地區古海岸的位置分别以三條貝殼堤為代表,高出地面1-4米不等,寬數十米至二百米,現第一條貝殼堤之亡巨葛莊附近已建成自然保護區,新海岸附近的多廢河曲與窪澱沼澤,水域面積廣大,岸邊蘆葦叢生,環境幽靜,空氣新白鶴、鴛鴦等觀賞鳥類天然栖息地,每年春節為最佳賞鳥季節。

      西沽潮音寺

      西沽潮音寺位于濱海新區西大沽海河入海口南岸。明初創建。坐西朝東,面向海河。原有前、後兩進院落。現存西沽潮音寺山門,大殿和配殿。大殿面闊三間,進一間,前後廊,青瓦山頂,磚木結構,為大沽口僅存的祭祀海神的廟宇。

      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

      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占地5.7平方公裡,是濱海旅遊區已投入運營、并有一定影響的旅遊項目。園區以“基輔”号航母旅遊資源為主體,以娛樂性軍事活動為主題,将參與娛樂與國防教育相結合。現已開發出真人CS、4D影院、沙灘摩托車、水陸兩用車、導彈及手步槍射擊、軍事體驗中心等遊藝類項目。

      北塘古鎮

      北塘古鎮位于天津濱海新區核心——北塘經濟區,作為濱海新區城市發展與城市文化戰略的核心項目,北塘古鎮于2010年正式啟動建設,整體規劃以“明清北塘盛景”為原型,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的皇都衛城與濱海古鎮的全景重現。古鎮内涵蓋了中國北方古典都城的主要建築形态,包括箭樓、城門、城牆、護城河、石拱橋、古鎮街鋪、商業街坊、戲樓、觀瀾書院、四合院、私人民宅及廟宇式建築等,堪稱鮮活的“中國明清古建博物館”。

      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由極地海洋館、陽光海遊城、酒店式公寓、城市旅遊大道及嘉年華闆道街等五大功能區構成.為遊客提供觀賞、休閑、娛樂、娛樂、餐飲、購物一站式旅遊服務。項目位于天津市塘沽區響螺灣旅遊闆塊,地處濱海海河南岸,對岸是塘沽區商業中心及外灘公園;東鄰規劃建設中的濱海新區響螺灣外省市商務區,整體投資36億人民币,占地面積19.3萬平方米。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2日,濱海新區被國家民委辦公廳确定為第三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

      2020年2月,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20年7月31日,天津市濱海新區(行政執法監督平台建設)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名單。

      2020年10月21日,入選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

      2020年1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城市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市”榮譽稱号。

      2021年2月,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國殘聯、全國老齡辦公布的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縣村鎮名單。

      2021年4月,被國家禁毒委命名為首批“全國禁毒示範城市”。

      2021年5月,被評為“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确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2021年5月31日,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公示名單。

      2021年9月,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