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産業園

汽車産業園

專業生産汽車的園區
随着我國汽車産業的快速發展,在外部規模經濟和内部規模經濟的共同作用下,專業化的汽車産業園區相繼建立起來并且近些年呈現建設加速的趨勢。[1]近些年來,國内主要汽車主産區幾乎都建立了汽車産業園區,如上海、長春、廣州、北京、天津、重慶、蕪湖等。
  • 中文名:汽車産業園
  • 外文名:Auto industrial park
  • 别名:
  • 地區:上海、長春、廣州
  • 時期:2012年8月18日

汽車産業園區發展模式

開創型模式

開創型模式是指當地在汽車産業一片空白的條件下所建立起的汽車産業園區,即從無到有的産業發展過程,但建立一個汽車企業不屬于建立汽車産業園區,而是指建立或引進一個大企業的同時,建立産業區的總體運營架構和體系。我國的西安市泾渭汽車産業園區、廣州南沙汽車産業園區、北京順義汽車産業園區等均屬于此種模式。

拓展型模式

拓展型模式是指當地已經擁有雄厚的汽車産業基礎,按照區域經濟和産業集群發展規律,重新拓展産業發展内涵與模式,構建汽車産業園區。我國的上海國際汽車城、長春的汽車産業開發區屬于此種模式。

升級型模式

升級型模式是指當地汽車産業集群已經非常成熟,按照汽車産業生态化、創新網絡化、品牌化、全球化的整合理念,進一步優化産業空間、産業内涵,提高産業空間競争力。一般發達國家的汽車産業區屬于此種模式,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日本豐田汽車城、德國的沃爾夫斯堡汽車産業園區。

發展存在問題

定位較低,核心功能缺失,缺乏技術創新的平台體系

一方面,大多數城市将本地汽車産業園區定位為招商引資的貿易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城市過渡園區功能齊全,而不能結合本地實際建設和發展園區。汽車産業園區的核心功能包括3個方面:制造、研發和教育,而很多園區的核心功能缺失。特别以外資品牌主導的園區,基本上沒有技術研發體系,技術創新平台仍是空白,按照根植性原理,這類地區的汽車産業可持續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集群化水平較低,創新網絡尚未形成

從上述分析已經得知,我國80%以上的汽車産業園區集群化程度不發達,園區主要是制造環節企業物理上的“集結”或簡單的空間集聚,而不是園區成員之間相互作用的“集群”。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主研發系統、當地缺少汽車公共技術體系。這樣必然造成創新網絡難以形成,而創新網絡是區域産業有效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園區發展的知識基礎設施。

核心大企業及自主品牌規模較小

我國最大的汽車産業區——長春園區核心大企業一汽集團2006年實現營業收入200.5億美元,分别是底特律汽車産業區中的通用公司的9.67%,豐田汽車城中的豐田公司的9.79%,沃爾夫斯堡汽車産業區中的大衆公司的15.15%。各園區自主品牌的規模均很小:品牌混合型園區,外資品牌絕大多數占主導甚至絕對主導地位,即便長春汽車産業開發區内,一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整車規模也低于外資品牌整車規模,2006年兩者的營業收入比率為1:1.78。自主品牌型園區,蕪湖是國内最大的園區,但其核心企業奇瑞公司的規模仍很小,2006年營業收入為211億元,分别為通用、豐田、大衆和現代公司的1.02%、1.03%、1.59%、3.16%。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