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瓷器

中國紅瓷器

瓷器類型
中國紅瓷是由中國特有技術生産的極為珍稀的大紅色(标準國旗色)瓷器種類,從專業術語上講,紅瓷又稱釉裡紅,顧名思義,紅瓷以中國傳統的大吉大利大紅色為主,大紅的瓶上裹着比黃金還貴重的稀有金屬钽燒制而成的精美圖案,整件器物洋溢着富貴、吉祥,紅瓷曆史悠久,凝聚了深厚的曆史底蘊,蘊含高超的藝術功底,是傳統文明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是當代瓷器珍品。中國紅瓷根據生産溫度劃分品質,有低溫、中溫、高溫紅瓷之分,根據生産技術條件,隻有在胡天霏教授發明的專利技術指導下,達到1380度以上,溫差不允許超過正負5度,生産出來的中國紅瓷,嚴格意義來講才能叫做高溫中國紅瓷。
  • 中文名:中國紅瓷器
  • 外文名:ChineseRed
  • 作者:
  • 創作年代:
  • 分類:
  • 本 質:瓷器
  • 顔 色:大紅

概述

紅色,一種最能代表中國的華夏顔色;陶瓷,一項在英文中與中國同名的偉大發明。1998年,就在中國的中部,就在湖南長沙,一批烙下大紅印記的紅色瓷器橫空出世,這就是尹彥征苦心研究20年發明的“中國紅”瓷器。短短幾年時間,“中國紅”聲名鵲起,名揚海内外。

它被業界人士譽為“神品”,與菊花石和湘繡一起并列為“長沙三絕”。它的問世,結束了國際陶瓷領域高溫紅色瓷器無标準紅色的曆史。“中國紅”陶瓷的顔色、色相與國旗、國徽一緻,象征高貴、華麗、熱烈、吉祥,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它的出現,迅速成了大師級藝術家室内的雅玩,成了各國收藏家喜歡的寶貝,目前,“中國紅瓷器”已成為中國社會的高貴禮品和國賓珍稀禮品。

在尹彥征發明高溫大紅瓷器以前,逾千年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無論發色元素是銅、鐵,還是金,燒制成的紅色瓷器,其色相約為紅、棕紅、鐵鏽紅或紫紅,都不是中國人最喜愛的與中國國旗、國徽顔色一緻的大紅色。

尹彥征曆經20年艱辛,攻克成千上萬個難關,在1200℃以上高溫,經多次燒制,終于燒成了顔色鮮豔、高貴華麗、喜慶吉祥,與國旗國徽顔色完全一緻的高溫大紅色瓷器。據權威鑒定:“該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每件産品的拉坯、成形、雕刻、镂空、上釉、描金、彩繪,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顔色鮮豔、發色均勻、光緻貌美,是藝術欣賞、美侖美奂的曠世之作、絕美佳品。

瓷器的英文名字為China,在世界的面前China即中國,ChineseRed意為中國紅瓷器,又稱中國紅。

發展曆史

一般人認為,中國瓷器以青藍白諸色聞名,紅色為主色調的瓷器并不多見。事實上,中國紅瓷曆史源遠流長。紅瓷的發展曆史可分為晚唐的始創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極盛期、當代的複興期等幾個特性明顯的階段。

紅瓷始于晚唐,但從工藝角度分析,紅瓷的技術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鎮發展并創新了前朝以來的釉裡紅技術,開始了批量生産釉裡紅的曆史。

明清是紅瓷發展的極盛期。明洪武是釉裡紅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極盛期,此時釉裡紅大多色較淡,紅色暈散,紋飾以花卉為主,有較多扁菊花紋是一大時代特征。明宣德是釉裡紅瓷發展的又一高峰,該時期紅瓷創新分為釉裡紅和青花釉裡紅兩大類。

到了清康熙年間,紅瓷制造工藝相當突出,紅瓷成品色調濃豔鮮亮,有不同的濃淡層次,品種也較為多樣,有釉裡紅、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加彩、釉裡三彩等。雍正年間所制紅瓷在工藝上達到曆史最高峰,其紅瓷成品紅豔,尤其是青花釉裡紅在色彩、設計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調濃淡不但很鮮亮,且時有暈散。但仍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紅瓷器。一直到新中國成立近50年後,才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真正的大紅瓷器,因此這種瓷器被成為中國紅瓷。

1998年,中國科學家攻克了陶瓷大紅色釉不耐高溫的世界性難題,燒出了色澤鮮豔、表面純淨的大紅色瓷器,失傳近百年的中國紅瓷在20世紀末得以重生。這一技術實現了中外陶瓷藝人百年的大紅夢,填補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

特點

工藝難

一、中國紅燒制難度很高,工藝複雜,通常是四次進爐:一是素燒;二是釉燒;三是紅燒;四是金燒。每一環節不可偏差。通常情況下,中國紅瓷器在燒制多件中才能出一件成品,大型成品的合格率更低,所謂“十窯九不成”。近乎苛刻的制造工藝與極低的成品率,彰顯中國紅瓷稀缺性與珍貴性。

二、紅瓷的形成難。銅紅在800℃要分解,中國紅在1450℃的高溫下成瓷,難中之難。

材料貴

紅釉現在是用稀有金屬钽燒制而成的,金屬钽是比黃金還貴的稀有金屬,且紅瓷上的金色圖案是用純度在99%以上的純金烤制而成,可以說中國紅瓷是用黃金燒成的。中國紅瓷從用材方面就體現了高貴藝術珍品的品味與内含的現實價值。

陶瓷好

陶瓷通常以燒制溫度來劃分其優劣

低溫陶重

中溫精陶

中-高溫白瓷、強化瓷

高溫細白瓷、玉瓷輕

中國紅瓷在1450度的高溫下燒成,玉如凝脂,足顯珍貴。

簡約雅緻、細緻白潤、胎薄如紙、擊聲如磬是其真實寫照。自其誕生之日起,紅瓷以其“薄如紙、透如鏡、聲如磬、白如玉”,瓷質細膩通透,器形美觀典雅,彩面潤澤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點,成就了它潔白的質地和華貴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是收藏與贈友的珍品。

技術特征

一、中國紅瓷器的白瓷坯,均采用景德鎮經1350℃以上高溫燒制而成的上等白瓷坯;

二、采用了五氧化二钽等熔體系統獨特的陶瓷大紅顔料包裹工藝方法;

三、其色相純正、發色鮮豔的大紅色釉系經1200℃以上高溫燒制而成;

四、美侖美奂的中國紅瓷器精品,系在高溫燒成的大紅色瓷器半成品上再經手工精心描金、彩繪後,再次重回特制的專用窯爐經800℃重新燒制而成;

五、中國紅瓷器的色釉厚度感、層次感、玻璃質感強,其大紅色釉顔色鮮豔,發色均勻,光澤度高,其釉和色彩永不脫落和衰退。

分辨優劣

中國紅優劣産品的區别在于:

聽聲音:優品聲音清脆響亮,杯身和杯蓋撞擊後回聲萦繞不絕,劣品聲音沉重發悶,回聲不大也不清脆。

看色澤:優品色澤如玉,而劣品色澤發灰偏暗。

透光性:優品透光性很強,光澤度很好,在燈光的照射下,如大紅燈籠一樣透出紅光;劣品則不透光。

厚度和重量:優品由于采用真骨瓷,瓷很輕壁很薄;劣品則厚而沉重。

“中國紅”,一個讓陶瓷人終于圓了的夢。陶瓷上那片大紅曾是陶瓷史上千古難題。多少年來,人們夢想把這人間最美的色調搬上瓷面。在中國陶瓷藝術長河中,唐代發明了銅紅;後來,有了宋代的鈞紅瓷,明清時期的祭紅、郎紅、胭脂紅、豇豆紅、珊瑚紅等紅色釉瓷。盡管這些紅色釉瓷的色澤也并非真正的大紅,可就因為那一份“紅”,使得燒制工藝要求極高;因為那一份“紅”得來不易,這些陶瓷也就成為皇室内廷和曆代國内外收藏家追求的珍品;因為那一份“紅”難成,陶瓷界常大訴“十窯九不成”、“千窯難得一品”的苦衷。

民間至今還流傳着“陶女浴火煉紅瓷”的悲壯故事。而對于“大紅”的追求,近現代西方各國也競相投入巨資,可研制工作至今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因為釉下彩瓷器要求一定的白度、硬度和透明度,要在1300℃的高溫下才能燒成。而促成陶瓷上大紅色的釉料在溫度升至800℃這個臨界點時,“紅顔”完全褪盡。一片“中國紅”的醴陵紅瓷的問世,引起了“當驚世界殊”———陶瓷上從此有了大紅,而且是釉下彩大紅。

收藏價值

紅瓷是中國特有的瓷器品種,從專業術語上講,紅瓷又稱釉裡紅。顧名思義,紅瓷以中國傳統的大紅為主色。紅瓷色彩絢爛、光亮瑩潤、造型秀麗、雍容典雅,而且基于高溫釉料的獨特技術優勢,可以在表面進行二次加工,配以名家字畫或烤金圖案,富于濃郁的民族特點和喜慶色彩,是高雅藝術與現代高科技的巅峰之作。一件優秀的紅瓷作品往往具備高科技含量、豐富的文化内涵、極高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

在工藝方面,中國紅瓷制作者對燒制工藝往往達到“苛刻”的地步。紅瓷燒制難度很高,工藝複雜,通常要四次進爐:一是素燒,二是釉燒,三是紅燒,四是金燒。每一環節不可有偏差。通常情況下,中國紅瓷在燒制3件中才能産出1件成品,大型成品中10多件瓷坯中才能有1件成品,所謂“十窯九不成”。近乎苛刻的制造工藝與極低的成品率,彰顯了中國紅瓷稀缺性與珍貴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