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滑翔機

水下滑翔機

新型的水下機器人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型的水下機器人。由于其利用淨浮力和姿态角調整獲得推進力,能源消耗極小,隻在調整淨浮力和姿态角時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續航力大(可達上千公裡)的特點。雖然水下滑翔機的航行速度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維護費用低、可重複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等特點,滿足了長時間、大範圍海洋探索的需要。國内水下滑翔機研究的起步較晚,目前對此進行研究的科研單位有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天津大學機器人與汽車技術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中船重工七O二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1]
    中文名:水下滑翔機 外文名:The underwater glider 别名: 原理:用淨浮力和姿态角調整獲得推進力 特點:能源消耗極小

簡介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型的水下機器人,借助改變自身浮力和重心在水下做滑翔運動,具有航行阻力小、能源利用率高、航行距離大、噪聲低、成本低、回收方便等優點,可在海洋監測與探測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單純使用浮力驅動方式,水下滑翔機在水下隻能做鋸齒形和螺旋回轉軌迹航行,其航迹控制和定位精度低,航速慢,在風浪較大的海面可能會出現随波逐流的情況。

特點

節約資源

由于其利用淨浮力和姿态角調整獲得推進力,能源消耗極小,隻在調整淨浮力和姿态角時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續航力大(可達上千公裡)的特點。

節約費用

雖然水下滑翔機的航行速度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維護費用低、可重複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等特點,滿足了長時間、大範圍海洋探索的需要。

噪音極低

水下滑翔機滑翔時由于無動力推進噪音極低,這個重要的特點使得其在軍事上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可以由潛艇遠程投放,以完成特定的目的,并且不易被發現。

結構

以中科院2013年12月進行海試的水下滑翔機為例:

從外形看,有點像小飛機,主幹的黃色軀體呈圓柱型,并安裝有水平機翼。軀體可分為三部分:銀色的傳感器“長”在腰間,用來測量海水溫度、鹽度,傳感器前端部位用來調節俯仰和橫滾角度,後端則安裝了浮力調節裝置。

頭部呈半圓形,尾部“長”着一根細長的天線,用于衛星通信、定位,外加一對用于垂直穩定的垂直翼。

功能

水下滑翔機主要功能包括海洋環境參數測量功能(可以根據測量需求,搭載各種海洋參數測量傳感器)、自主滑翔運動控制功能、測量路徑規劃功能、測量數據存儲與遠距離傳輸功能等。

工作流程

在水池中實驗時,首先要向腔内灌水,通過排氣孔向腔外排水,灌水完畢,将排氣孔堵上,此時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水下滑翔機開始向下滑行;

當滑行到一定深度時,壓力傳感器的電壓信号達到某一設定值,控制電路驅動水泵向外排水,腔内水被排盡後,重力小于浮力,水下滑行機改變俯仰角,開始向上滑行;

當滑行到某一深度時,壓力傳感器的電壓信号達到某一設定值,控制電路驅動電磁閥,打開閥門,由于此時腔内的壓強為負壓,水被壓入腔内,回到初始狀态,再向下滑行。這樣,水下滑翔機就實現了沿縱剖面滑翔的功能。

通過遙控器發出回轉指令,控電路就會啟動步進電機,使作為側向調節質量塊的電池組産生偏轉,水下滑翔機就會以一定攻角産生回轉運動。

用途

水下滑翔機在海洋監測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主要包括:

水下網絡

作為水下傳感網絡的一個移動網絡節點,成為水下傳感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機器人與海洋科學的發展息息相關。現在一般科考船上載有用于溫鹽深儀觀測的CTD,但因為身兼多項任務,一般站點設置不能太密,中間得間隔幾十海裡。水下滑翔機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有效的海洋環境觀測平台,它将浮标、潛标與水下機器人技術相結合,依靠自身浮力驅動,其作業範圍可以達到數百至數千公裡、連續作業時間可達數月。

海洋監測

應用于海洋環境立體監測系統中,提供詳細的海洋環境信息,有助于提高海洋環境的監測能力。

因為移動可控、續航力強、實時性好等特點,水下滑翔機逐漸成為一種通用的海洋環境觀測裝備,并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衆多海洋觀測計劃中得到廣泛應用,初步顯現了其優越的高時空分辨率海洋環境參數觀測能力,将在海洋環境立體觀測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水下滑翔機作為一種通用的新型水下測量平台,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成網絡使用,可以滿足不同用戶不同的作業需求,因此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

發展狀況

國外發展

關于水下滑翔機,國外早在20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美國,至21世紀初它們已經研制出了四種型号的水下滑翔機,分别是:SIO(Scripps Institution ofOceanography)研制的Spray glider、華盛頓大學研制的Sea Glider以及Webb Research Corp研制的Slocum Electric Glider和Slocum Thermal Glider。

1、Spray Glider被設計用于深海域,最大下潛深度1500米。它采用細長的低阻力的流線型外殼,它把天線内置于飛翼中,以進一步減小阻力。

2、水下滑翔機Sea Glider的設計目标是能在能廣闊的海洋中航行數千公裡,持續時間可達6個月,最大下潛深度為1000米。Sea Glider的俯仰角度範圍可以由10度到75度,它的GPS星天線裝在尾部一根1米多長的杆子上,在浮出水面時,不需要輔助的浮力裝置,天線就能高出水面,成功地獲得GPS定位和通訊。

3、Slocum型水下滑翔機分為電能驅動型(battery)和溫差能驅動型(thermal)兩類,這兩類水下滑翔機在外型設計、姿态控制、導航通訊等方面相同,隻是在滑翔機的驅動能源上存在差别。前者運用的是一個注射器形的囊泵結構,工作在200米深度,後者工作在1500米深度。

電能驅動型Slocum長1.8米,它以大約0.5m/s的速度工作在200米深的海域。傾斜度通過移動電池包來控制,電池包同樣設置在殼體的前段。Slocum有固定的翼,後掠式,以避免海草等的纏繞,展長1米,翼段為平闆式。它還有一個垂直的尾舵。尾部裝有GPS和通信天線。

日本和法國也都相繼研制出了名為ALBAC和STERNE的水下滑翔機,可見水下滑翔機的發展在國外是非常迅速的。

國内發展

在國内,關于水下滑翔機研究的起步較晚,共有三家科研單位對此進行研究,分别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天津大學機器人與汽車技術研究所和浙江大學。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2003年開始就開展水下滑翔機相關研究工作,2008年研制成功水下滑翔機實用樣機,并先後完成了3次湖上試驗和4次海上試驗,對水下滑翔機系統的基本功能和性能進行了試驗和測試。

2011年7月,水下滑翔機搭乘“科學一号”考察船,參加了國家基金委西太平洋共享航次,在深海環境下對水下滑翔機系統的大深度觀測作業功能進行試驗。水下滑翔機在西太平洋超過4000米的水深處連續多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接近1000米,各項指标正常,滑翔機在實驗後被成功回收。這次試驗成功标志着中國水下滑翔機系統技術基本成熟。

2014年9月5日至10月15日,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滑翔機在南海進行了為期40天的海上試驗。此次中國制造的水下滑翔機在長航程試驗中,無故障工作30天,完成229個1000米深海剖面觀測,水平航行距離達到1022.5公裡,創下兩項新的紀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