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

聊城

山東省轄地級市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地區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河南省及本省的濟甯市、泰安市、濟南市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聊城市因史稱聊攝國故名。聊城市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荏平、高唐6縣及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有漢、回、蒙古等39個民族。以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市總人口的99%;其次為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得到保護與開發,景陽岡一期工程竣工并向遊人開放。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聊城市常住人口數量為595。2128萬人。[1]全市生産總值2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33。26億元,增長2。9%;第二産業增加值795。59億元,增長2。9%;第三産業增加值1187。99億元,增長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4%,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1%。
    中文名:聊城市 外文名:Liaocheng 别名:江北水城 行政區劃代碼:371500 行政區類别:地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地區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部、華東華中華北交界處 面積:8628 下轄地區:2區、5縣、代管1個縣級市 政府駐地:東昌府區東昌西路24号 電話區号:0635 郵政區碼:252000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東昌湖、光嶽樓、摩天輪、山陝會館、姜堤樂園、古運河、景陽岡等 機場: 火車站:東昌湖、光嶽樓、摩天輪、山陝會館、姜堤樂園、古運河、景陽岡等 車牌代碼:魯P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2316.84億元(2020年) 人口數量:595.21萬(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地名由來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建置沿革

唐虞三代屬兖州之域。

春秋(前770—前476年)

聊城(今東昌府區,下同)、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屬齊國,莘縣、臨清屬衛國,冠縣屬晉國。

戰國(前475—前221年)

聊城、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屬齊國,臨清、冠縣屬趙國,莘縣屬魏國。

秦朝(前221—前206年)

郡、縣兩級制,境域屬東郡。

西漢(前206—24年)

郡、縣兩級制。聊城、莘縣、陽谷、東阿屬兖州東郡,臨清、冠縣屬冀州魏郡,茌平分屬兖州東郡與青州平原郡,高唐屬青州平原郡。

東漢(25—220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莘縣、陽谷、東阿屬兖州東郡,臨清屬冀州魏郡,冠縣屬司州陽平郡(治館陶,今冠縣東古城鎮),茌平屬兖州濟北國,高唐屬青州平原郡。

三國(220—265年)

州、郡、縣三級制。境域屬魏國,聊城、茌平屬青州平原郡,臨清、冠縣、莘縣屬司州部陽平郡(治館陶),陽谷為縣王國,東阿屬兖州東郡,高唐屬冀州部清河郡。

西晉(266—316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茌平、高唐屬冀州部平原郡,臨清(曾為清河國,治清河,今臨清市)、冠縣、莘縣屬司州部陽平郡,陽谷、東阿屬濟北國及東平國。

東晉十六國(319—420年)

州、郡、縣三級制。境域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劉宋6國。前秦清河郡治臨清。後趙、前燕、後燕時陽平郡治館陶。劉宋時濟州治茌平。

南北朝(420—581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先後屬北魏、東魏、北齊、北周4國。後魏,聊城、茌平屬濟州平原郡(治聊城,今東昌府區),臨清、冠縣、莘縣屬司州陽平郡(治館陶),陽谷、東阿屬濟州(治碻磝城,今茌平韓集鄉高垣牆村)濟北郡(治臨邑,今東阿銅城鎮),高唐屬濟州南清河郡。齊周,聊城屬平原郡,臨清、高唐、茌平屬清河郡(治清河,今臨清市内),陽谷、東阿屬濟州(治碻磝城)濟北郡(治東阿,今東阿縣銅城鎮),冠縣、莘縣屬司州陽平郡(治館陶)。

隋朝(581—618年)

初為州、縣二級制,後為郡、縣二級制。聊城、冠縣、莘縣屬魏州武陽郡,臨清、高唐、茌平屬貝州清河郡,陽谷屬濟州濟北郡(治盧縣,今茌平縣韓集鄉高垣牆村),東阿屬兖州濟北郡。

唐朝(618—907年)

初為道、府(州、郡)、縣三級制,後為藩鎮節度使(道)、州、縣三級制。聊城、高唐屬河北道博州(治聊城);臨清屬河北道貝州;莘縣、冠縣屬河北道魏州;陽谷、東阿初屬河南道濟州(治盧縣),後屬郓州;茌平屬河南道郓州。

五代(907—960年)

藩鎮節度使(道)、府(州)、縣三級制。聊城先後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聊城、茌平、高唐屬河北道博州(治聊城)。臨清先後屬河北道大名府、興唐府、廣晉府,冠縣先後屬河北道魏州、廣晉府、大名府,莘縣屬河北道魏州,陽谷、東阿屬天平節度使郓州。

北宋(960—1126年)

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制。聊城、高唐、茌平屬河北東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冠縣、莘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東阿、陽谷屬京東西路東平府。遼、金(916—1234年),路(道)、府(州、軍)、縣三級制。聊城、茌平、高唐屬山東西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陽谷、東阿屬山東西路東平府,冠縣、莘縣屬大名路大名府。

元朝(1206—1368年)

省(行省)、路(府、州)、縣三級制。境域屬山東省,聊城、茌平、莘縣屬東昌路(治聊城)總管府(治聊城);冠縣初屬東昌路,後為冠州(治冠氏縣,今冠縣);高唐初屬東昌路,後為高唐州(治高唐);臨清屬濮州;陽谷、東阿屬東平路。

明朝(1268—1644年)

省、府(直隸州)、縣(散州)三級制。省、府州縣之間設道。境域屬山東布政使司,聊城、臨清(曾為臨清州,治臨清)、冠縣、莘縣、茌平、高唐(曾為高唐州,治高唐)屬東昌府(治聊城),陽谷、東阿屬兖州府東平州。

清朝(1644—1911年)

省、(直隸州)、縣(散州)三級制。境域屬山東省,聊城、冠縣、莘縣、茌平、高唐屬東昌府(治聊城),臨清初屬東昌府、後為直隸州。陽谷屬兖州府,東阿初屬兖州府東平州、後屬泰安府。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元年(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東臨道。民國十四年(1928年)廢道,境域屬山東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省下設12個行政區,聊城、茌平、博平、東阿、陽谷、壽張、範縣、莘縣、冠縣、朝城、觀城、堂邑、濮縣等13個縣屬魯西北第六區;臨清、高唐時屬魯西北第四區。抗日戰争時期,聊城屬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後,中國共産黨在山東西部獨立自主創建抗日根據地,逐步建成山東抗日根據地魯西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境域抗日根據地分屬魯西區運西(第二)、魯西北(第三)、運東(第四)專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魯西區與冀魯豫區合并為冀魯豫區後,分屬冀魯豫區第二、三、四專區,9月分屬晉冀魯豫邊區第十七、十八、十九專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分屬晉冀魯豫邊區第十六(泰運)、十七(運西)、十八(魯西北)專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部分地區改屬冀南區第七(魯西北)、第六(衛東)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冀魯豫區與冀南區合并為冀魯豫區後,分屬冀魯豫區第一(泰運)、第三(邯鄲)、第四(南宮)、第六(衛東)、第七(魯西北)、第八(運西)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冀魯豫區分為冀魯豫、冀南兩區後,境域分屬冀魯豫區第一(泰運)、第八(運西)、第九(直南豫北)、第四(直南豫北)、第六(運東)、第二(運西)、第八(直南)、第九(濮範)和冀南區第一、二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華北行政區劃調整後,境域設平原省聊城專區,轄聊城、茌平、博平、陽谷、壽張、東阿、高唐、清平、堂邑、莘縣、冠縣等11個縣,朝城、觀城、濮縣、範縣等4個縣屬平原省濮陽專區,館陶、臨清2個縣和臨清市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轄16個縣,1個鎮、86個區、1153個鄉。1956年,德州專區撤銷,将夏津、武城、德縣、平原、禹城、齊河6縣及德州市劃歸聊城專區,轄聊城、臨清、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壽張、範縣、館陶、平原、禹城、齊河、夏津、武城、德縣17個縣及德州、臨清2個市、360個鄉。1958年12月,将原屬泰安專區的東平、平陰、肥城及惠民專區的商河、臨邑、樂陵、濟陽劃歸聊城專區,撤銷臨清、莘縣、陽谷、東阿、館陶、禹城、德縣、樂陵、濟陽、平陰、武城11個縣建制,其轄區并入其它縣市,聊城改縣為市,轄冠縣、茌平、高唐、夏津、商河、臨邑、東平、肥城、壽張、範縣、齊河、平原12個縣,聊城、臨清、德州3個市,165個人民公社。1960年,商河、臨邑縣劃歸淄博專區,東平、肥城分别劃歸菏澤、泰安專區。冠縣、茌平、高唐、夏津、範縣、壽張、平原、齊河8個縣,聊城、臨清、德州3個市。1961年,德州專區恢複,夏津、平原、齊河3個縣及德州市回歸,同時恢複莘縣、陽谷、東阿、館陶4個縣的建制。聊城專區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館陶、壽張、範縣9個縣,聊城、臨清2個市。1963年,聊城、臨清改市為縣。1964年,撤銷壽張縣建制,将壽張、範縣金堤以南地區合并為範縣,連同範縣建制劃歸河南省。1964年,将館陶縣建制和館陶、臨清衛運河以西地區劃歸河北省,聊城專區轄聊城、臨清、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8個縣、83個區、508處人民公社。1967年3月,聊城專員公署更名為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撤銷人民公社規模,縣以下設145個人民公社。

1978年7月,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聊城地區行政公署。

1998年3月,撤銷聊城地區和縣級聊城市,分别設立地級聊城市和東昌府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6月,縣市所轄人民公社逐漸改建為鄉、鎮和街道,境域轄聊城1個縣級市,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66個鄉(鎮、街道)。

1996年,境域轄聊城1個縣級市,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66個鄉(鎮、街道)。

1999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67個鄉(鎮、街道)。

2000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29個鄉(鎮、街道)。

2001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26個鄉(鎮、街道)。2005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34個鄉(鎮、街道)。

2010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35個鄉(鎮、街道)。

2019年8月,聊城正式撤銷茌平縣,設立聊城市茌平區。

區劃現狀

截至2019年8月,聊城市下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聊城市人民政府駐東昌府區東昌西路24号。

東昌府區

東昌府區居魯西,臨黃河,地處聊城市中心城區,是市委、市政府駐地,是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宜居城市,也是當代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全國模範檢察官——白雲,以及200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同志的故鄉。被譽為“江北一都會”。總面積829平方千米,轄7鎮5街道。

臨清市

臨清是武訓興學所在地、山東快書誕生地、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故事背景地、梨花大鼓(犁铧大鼓)發起地,是京劇之鄉、軸承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和醬菜之鄉,“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省級文化生态保護區”、“山東省曆史文化街區”、“山東省民間藝術之鄉”。總面積950平方千米,轄12鎮4個街道。

茌平區

茌平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聚居耕種。夏、商屬兖州。周屬齊國。秦行郡縣制,置茌平區,屬東郡,治茌平(今韓集鄉高垣牆村)。因縣境在茌山之平陸,故名茌平。總面積1003。36平方千米,轄3街道10鎮1鄉。

東阿縣

東阿居黃河之濱,屬千年古縣,是中國阿膠之鄉、中國雜技藝術之鄉、中國黃河鯉魚之鄉、中國油用牡丹之鄉、中國驢肉美食之鄉,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級生态示範區、中國綠色名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遊名縣,省級園林城、省級文明縣、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總面積729平方千米,轄2街道7鎮1鄉。

冠縣

冠縣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查拳、柳林花鼓、郎莊面塑均起源于此,均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冠縣是中國鴨梨之鄉、中國毛白楊之鄉、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總面積1152平方千米,轄3街道11個鎮4鄉。

高唐縣

位于山東省西北部,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依法治縣先進縣、全國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試點縣、中國平闆精密機械之鄉、中國建築機械制造之鄉、中國錦鯉第一縣。總面積960平方千米,轄9鎮3街道。

陽谷縣

地處魯西平原,黃河繞縣境東南而過,京九鐵路縱貫全縣南北。陽谷有“東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鄉”之稱。境内有武松打虎的景陽岡、武松鬥殺西門慶的獅子樓、孫膑與龐涓鬥智的迷魂陣等旅遊景點,《水浒傳》和《金瓶梅》兩部名著中描述的不少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總面積1065平方千米,轄3街道14鎮1鄉。

莘縣

莘縣地處山東省西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聊城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國家級生态示範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中國蔬菜第一縣、中國香瓜之鄉、中國雙孢菇之鄉、中國小肉食雞之鄉、中國塑編城。總面積1416平方千米,轄4街道20鎮。

區劃現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河南省及山東省的泰安市、濟南市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介于東經115°16′—116°32′和北緯35°47′—37°02′之間,東西直距114千米,南北直距138千米,總面積8628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聊城市境内地質構造屬華北地台(Ⅰ)的一部分,聊考(聊城-河南省蘭考)斷裂帶又将全市分為2個二級構造單元,其西部為遼冀台向斜(Ⅱ1),東部為魯西台背斜(Ⅱ2)。遼冀台向斜中有2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臨清坳陷區(Ⅲ1)和内黃隆起區(Ⅲ2);魯西台背斜中有1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茌平斷起區(Ⅲ3)。自西向東又分7個四級構造單元;館陶凸起區(N1)、臨清凹陷區(N2)、高唐、堂邑凸起區(N3)、莘縣凹陷區(N4)、陽谷凸起區(N5)、東阿凹陷區(N6)、平陰凸起區(N7)。境内分布許多斷裂,其走向一般呈北東向。較大的斷裂為聊考大斷裂,其次有冠廣(冠縣-廣饒)斷裂、冠縣斷裂、堂邑斷裂、聊城斷裂、茌平斷裂、東阿斷裂、館陶斷裂、馬陵斷裂。另外,還有許多小斷裂。

自晚第三紀以來,聊城市境内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積(主要為黃河泛濫沖擊物和洪積物),除東阿沿黃河一帶不足50米高的10餘座孤山有古生界奧陶系灰岩出露外,其餘均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蓋。第四系厚度一般為30—270米,以臨清、莘縣、高唐一帶厚度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統和更新統。全新統主要為沖積物和洪積物,沉積厚度7—25米,廣泛分布于全市;更新統主要為河湖相沉積,厚度30—260米。第四系以下主要有:上第三系明化鎮組、館陶組;下第三系東營組、沙河街組、孔店組;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奧陶系、寒武系,還有古生界變質岩等。

地形地貌

聊城市境内地形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面坡降1/6500—1/7500,海拔高度為22。6—49。0米。由于受黃河曆次決口改道和自然侵蝕的影響,形成了微度起伏,崗、坡、窪相間的平原微地貌。境内地貌主要分為河灘高地、決口扇形地、淺平窪地、緩平坡地、背河槽狀窪地、沙質河槽地等6種類型。此外,東阿縣境内尚有10餘座石灰岩淺丘。全境有崗地4023平方千米,占46。8%;坡地3744平方千米,占43。6%;窪地823平方千米,占9。6%。

氣候特征

聊城市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征,屬半幹旱大陸性氣候。春季幹旱多風,回暖迅速,光照充足,輻射強;夏季濕熱多雨,雨熱同步;秋季天高氣爽,氣溫下降快,輻射減弱;冬季寒冷幹燥,雨雪稀少,常有寒流侵襲。四季的基本氣候特點可概括為“春旱多風,夏熱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幹寒”。

氣溫

聊城市年平均氣溫為13。5℃,高唐最低,達13。1℃,東阿最高,達14。0℃。氣溫的季節變化明顯,冬季氣溫最低,1月最冷,平均氣溫為-1。8℃;夏季氣溫最高,7月最熱,平均氣溫為26。8℃。極端最高氣溫為41。8℃(2002年、2009年),極端最低氣溫為-22。3℃(1990年)。全年≥0℃的積溫平均5086。6℃,全市無霜期平均為208天。

降水

聊城市年平均降水量540。4毫米,最多年降水量為785。3毫米(2003年),最少年降水量為312。7毫米(1992年)。全年降水60%多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現局部内澇。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幹旱發生頻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說,冬季降水最少,不足全年的3%。年平均相對濕度68%,其中,7月—8月相對濕度最大,為79—83%,2月—3月最小,為57—59%。年蒸發量平均為1709毫米,每年中6月蒸發量最大,平均為267毫米,1月最小,平均為45毫米。

聊城市年平均風速為2。3米/秒,春季風速較大,夏季風速較小,但在局部區域出現強對流天氣時,也能出現短時大風。全年最多風向為南風、偏南風,又以春季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次為北風、偏北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23小時,最多年2680小時,最少年1964小時。

水系水文

    河流

    聊城市主要河流有黃河、金堤河、徒駭河、馬頰河、衛運河及小運河。除黃河、金堤河屬黃河水系外,均屬海河水系。黃河、衛運河長年流水,徒駭河、馬頰河與金堤河均為季節性河道。

    黃河:自河南省台前縣張莊入境,至東阿縣李營出境,境内河長59。51千米,流域面積29平方千米。

    金堤河:自莘縣高堤口入境,經陽谷縣陶城鋪至河南省張莊閘複入黃河,沿境河段長度83。4千米,平均河寬260米,流域面積93平方千米。

    衛運河:漳河、衛河彙流後稱衛運河,自冠縣班莊入境,至臨清石槽鄉權莊北出境,沿境幹流長度74。52千米,主要支流有長順渠、車莊溝等,流域面積485。6平方千米。

    馬頰河:古為禹疏九河之一,因河道上寬下窄,形如馬頰得名,自莘縣董杜莊鄉沙王莊入境,至高唐縣梁村鎮董姑橋進入德州市夏津縣境,境内長度123。24千米,流域面積2766平方千米,集水面積大于30平方千米的支流16條。

    徒駭河:發源于莘縣古雲鎮文明寨村,至高唐縣固河鎮李集出境,境内長度169。5千米,流域面積5183平方千米,集水面積大于30平方千米的支流36條。

    京杭運河:境内段稱小運河,自陽谷縣張秋鎮入境,至臨清入衛運河,僅利用張秋閘至與趙王河合流處一段,境内段長97。5千米,流長39。26千米,流域面積285平方千米。

      湖泊

      聊城市境内有東昌湖、金水湖、放馬場水庫、信源水庫、南王水庫和雙海湖等湖泊。

      東昌湖: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内湖泊,由9個庫區組成,最大水深5。0米左右,水面面積6。3平方千米,年平均蓄水量為16。8×10^6立方米。

      金水湖:位于江北水城遊度假區,占地面積1。46平方千米,總庫容8。31×10^6立方米。

      放馬場水庫:位于東昌府區堂邑鎮,總庫容17。60×106立方米。

      信源水庫:位于茌平區城西部,占地面積3。48平方千米,總庫容26。0×10^6立方米。

      南王水庫:位于高唐縣北部,占地面積1。77平方千米,總庫容14。00×10^6立方米。

      雙海湖:位于高唐縣南部新城區,湖面面積0。7平方千米,岸線長約10千米,總庫容為19。45×10^6立方米。

      自然災害

      聊城市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風災、雹災及地震等。旱澇災害的主要特點是頻繁多變,旱多于澇,旱、澇交替和連續發生,旱災約2年一遇,澇災約2。6年一遇。風雹災害3—9月份均有發生,其中危害大、損失重的風雹災害多發于5月—7月份。病蟲害自夏至秋都有發生,多與旱災相伴而生。幹熱風集中在5月出現,每年出現約7天,多發年份出現7天—15天,造成小麥青枯逼熱,一般減産1成—2成。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聊城市境内水資源有當地水資源和客水資源。

      當地水資源受制于大氣降水,全市平均降水量562。8毫米,當地水資源總量11。86億立方米,可利用總量8。39億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6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9。71億立方米,淺層淡水(M≤2克/升)平均總補給量9。74億立方米,可開采量7。5億立方米。邊境河流有金堤河和衛運河,金堤河建有東池、道口、仲子廟、明堤、趙升白、八裡廟、張秋等7處引水閘,設計引水流量82。5立方米/秒。全市多年平均利用金堤河水量0。90億立方米。衛運河水主要灌溉冠縣、臨清市臨河部分耕地,設計灌溉面積109。4萬畝,設計提水能力42。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利用量0。60億立方米。

      客水資源受制于黃河水,黃河是聊城市的主要客水資源,聊城市年引黃指标7。92億立方米。水資源分布年内分配不均,地表徑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徑流量的85%;區域分布差别較大,西部區域水資源量較少,東部區域水資源量相對比較豐富;年際變化大,徑流量最大年份是最小年份的上百倍。水資源時空分配不均勻,形成旱澇交替,水資源緊缺與洪澇災害并存的局面。

      土地資源

      境内土層深厚,沙粘适中,墾殖率較高,耕地數量較多。土壤由黃河泛濫沖積而成,土層深厚,沙粘相間。黃河多次泛濫沉積,沉積物覆蓋厚度達數百米,并形成沙粘相間的土層構造,在1。5米土層内,沙均質占21。2%,壤均質占20。4%,粘均質占3。1%,沙體型占2。7%,壤體型占2。2%,粘體型占9。3%,沙底型占11%,夾粘型占8。3%,其他型占21。8%。土壤顆粒均勻,無大沙粒。粉沙粒占80%,毛管孔隙占絕對優勢,毛管水上升高度1。8米;滲透性差,水和鹽不易自土體排出,土壤易發生鹽漬化。土壤呈中性至微堿性,土壤酸堿度(PH)7。5—8。5,碳酸鈣含量高,有強石灰性反應。施用铵态氮肥易揮發,水溶性磷肥易固定,不适宜喜酸性植物生長。成土母質為黃土高原土壤,具有一定肥力,沉積後即可墾為農田。由于養分自然分解快,人工投入少,土壤肥力處于較低狀态。土壤中含有一定數量的可溶性鹽類,耕層土壤一般含鹽量0。1—0。2%,鹽化土壤含鹽量0。2—0。5%。土壤類型主要有潮土、鹽土、風沙土、褐土4個土類,其面積分别占全市土壤面積的93。8%、2。2%、3。9%和0。1%。按土壤表層質地分,有沙土、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全市耕層土壤養分狀況為有機質含量較低,氮素、磷類不足,鉀素含量較高,微量元素缺乏。全市土壤有機含量0。262—1。486%,全氮0。0224—0。12%,堿解氮24。9—98。4PPm(百萬分比),速效磷2。45—28PPm,速效鉀62—205PPm。

      按全國土壤養分含量的六級标準劃分,除速效鉀屬三級外,其他養分含量屬于四級和五級。

      按全國土地生産力分級标準劃分,全市沒有一級地,二級地占24。2%,三級地占45。5%,四級地占22。3%,五級地占8%,各縣(市、區)差異較大。

      根據2018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顯示,2019年全市土地總面積8718。36平方千米,農用地面積697851。75公頃(其中耕地569050。81公頃);建設用地面積162634。31公頃;未利用地面積11349。64公頃。

      植物資源

      聊城市境内野生植物類有20餘科130餘種,主要有楊柳、杜李、酸棗棵、青蒿、堿蓬、茅草、芨芨草、苦菜、曲菜、沙打旺、水稗、莠草等;

      水生藻類有綠藻、金魚藻、狐尾藻等;

      微生物類主要有地衣、苔藓、寄生蜂、寄生蠅類;

      食用菌類主要有木耳、蘑菇等。

      藥用藥材

      植物類藥材主要有5大類183種:根莖類有白芭根、蘆根、香附、地骨皮、地黃、藉節、半夏、桑根皮、天花粉等;果實類有亭苈子、菟絲子、蛇床子、牽牛子、白蒺痢、大麻仁、杏仁、桑椹子、蒼耳子、地膚子、苦楝子、枸杞子、蓮子、柏子仁、枯萎、槐角、王不留、銀杏、棗仁、桃仁等;花葉類有槐米、野菊花、蒲黃、霜桑葉、側柏葉、石榴花、艾蒿等;全草類有大薊、紫花地丁、蒲公類、薄荷、馬齒苋、青蒿、菌陳、益母草、車前草、瓦松、貓眼草、地綿草、透骨草、旱蓮草、羅布麻等;藤枝皮類有臭椿皮、桑白皮、桑枝等。

      動物資源

      聊城境内有野生動物257種,其中,獸類5目9科17種,鳥類14目45科225種,爬行類2目4科8種,兩栖類1目3科7種。

      獸類主要有赤狐、狸、獾、黃鼠狼、鼹鼠、草兔、刺猬、蝙蝠等;

      鳥類主要有鷹、鹞、喜鵲、烏鴉、麻雀、黃雀、布谷鳥、啄木鳥、貓頭鷹、豆雁、家燕、鹌鹑、水鴨、白鹭、紅蘭頂、鸠、黃鹂等;

      魚類主要有黃颡、黃鳝、鲶魚、赤眼鳟、麥穗魚、銀魚、船丁魚、泥鳅、鲚魚、刺鳅、水蛭等;

      甲殼類主要有蚌、蝦、鳌、蟹、螺、蝸牛等;

      昆蟲類主要有螳螂、蜻蜓、蟋蟀、螢火蟲、蚯蚓、黃蜂、蟑螂、蝼蛄、牛虻及蝶類、瓢蟲類、草蛉類、蜘蛛類、食蟲蝽類、繭蜂類、蚊蠅類、蟻類等;

      爬行類主要有蛇、蜥蜴、壁虎等;兩栖類主要有青蛙、蟾蜍等。

      藥用價值

      動物類藥材有33科36種,主要有土元、蛇蛻、全蜴、水蛭、蟾蜍、蜂巢、僵蠶、鼈甲、刺猬皮、雞内金、蜈蚣、蟬蛻、驢皮等。

      礦産資源

      截至2020年底,聊城市已發現礦種14種,其中能源礦産5種:煤、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熱;金屬礦産1種:鐵礦;非金屬礦産6種:建築石料用灰岩、飾面用灰岩、天然石英砂、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岩鹽礦;水氣礦産2種:地下水、礦泉水。其中地熱資源分布廣且穩定,易于開發利用,是山東省地熱資源富集區之一。

      截至2020年底,累計查明煤炭資源量17。75億噸,累計查明岩鹽礦資源量13。34億噸,提交鐵礦資源量0。3251億噸,備案地熱流體可開采量68。32萬立方米/年。全市共有探礦權6個,勘查礦種以煤、煤層氣為主,勘查總面積844。755平方千米。

        煤、煤層氣

        聊城市煤礦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東昌府區、茌平、東阿、陽谷、莘縣及西部的冠縣。煤炭有陽谷—茌平煤田,面積2297。6平方千米,預測儲量(E+F級)217億噸,該礦田-1000米以淺煤層分布範圍廣,煤層層數多、厚度大,儲量豐富,煤質優良,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被評為全國一般礦種重大突破項目之一。另有東昌府區煤礦區為典型的華北石炭一二叠系煤田,礦區可采煤層8層,局部可采煤層3層,按-1100米以淺煤層計算儲量,C級3。44億噸,D級9。42億噸。

        至2018年底,全市設置煤炭探礦權4個,登記面積349。05平方千米;全市設置煤層氣探礦權2個,涉及聊城市登記面積530。23平方千米。

          石油、天然氣

          儲集地段分布在莘縣、高唐縣大部,東昌府區、臨清市中部,茌平縣西部和冠縣東部。

          中原油田三部油區生油岩體厚度700—800米,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該區設有中原油田三廠,有生産油井318眼、天然氣井2眼,年産原油21萬噸左右,伴生氣0。3億立方米。

          莘縣凹陷生油區面積約2600平方千米,生油岩體約4333億立方米,頂闆埋深1118—1439米,生油岩體厚度1389—1771米。

          冠縣凹陷生油區,面積約1100平方千米,頂闆埋深1688米,生油岩體厚度2000米左右,體積2117億立方米。

            地熱

            聊城市地熱以聊考斷裂、齊廣斷裂為界限分為兩種類型。界限以西為聊城西地熱田,面積5637平方千米,以新近紀館陶組和古近紀東營組砂礫岩孔隙—裂隙型為主,分布範圍廣,熱儲層穩定,熱儲層深度為1000m—2000米,熱儲層累積厚度245—480米,出口水溫45—70℃左右。20m降深時地熱流體單井湧水量為40—60m3/h,地熱流體礦化度一般在6500—11000mg/L,屬鹹水,水化學類型屬Cl·SO4-Na型。界限以東為聊城東地熱田,面積3078平方千米,以奧陶-寒武紀碳酸鹽裂隙岩溶型為主,分布範圍廣,出口水溫62℃左右。20m降深時地熱流體單井湧水量為60—100m3/h,地熱流體礦化度一般在5200mg/L左右,屬鹹水,水化學類型屬C1·SO4-Na·Ca型。經估算,全市地熱資源總量為1。89×1017kJ,熱能總儲量相當于6。446×109t煤;地熱流體總儲量為2630億m3,地熱資源的可采水量為6。1×1010立方米,可開采熱量為3。64×1016kJ。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設置地熱礦業權6個,其中:探礦權1個,登記面積0。69平方千米;采礦權5個,面積10。4373平方千米,核定生産規模81。68萬立方米/年。

              岩鹽

              岩鹽礦位于莘縣西南53km,地處徐莊、同智營、黃莊、西池一帶,行政區劃屬莘縣古雲鎮管轄,面積42平方千米。岩鹽礦中主要離子成分為Cl-、Na+、K+、Ca2+、Mg2+、HO、SO42-,組成NaCl、Na2SO4、K2SO4、MgSO4、CaSO4、CaCO3、MgCO3等不同鹽類化合物。岩鹽中還含有Bsh(水不溶物)。資源儲量核實面積10。51平方千米,岩鹽礦石資源量13。34億噸,NaCl礦物量120000萬噸,其中:I區段面積6。16平方千米,岩鹽礦石資源量94400萬噸,NaCl礦物量84900萬噸;Ⅱ區段面積4。35平方千米,岩鹽礦石資源量39000萬噸,NaCl礦物量35100萬噸。

              截至2019年底,設置莘縣古雲礦區岩鹽礦I區段黃莊礦段采礦權1個,面積2。2平方千米,核定生産規模60萬噸/年。

                鐵礦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設置鐵礦探礦權2個,登記面積61。38平方千米。

                  礦泉水

                  至2019年底,全市設置礦泉水采礦權2個,面積1。0426平方千米,核定生産能力4。8萬立方米/年,實際生産能力0。6萬立方米/年。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聊城市常住人口為5952128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7898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2265人,增長2。80%,年平均增長率為0。28%。

                  全市共有家庭戶2013022戶,集體戶95080戶,家庭戶人口為5641927人,集體戶人口為310201人。

                  聊城市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013374人,占50。63%;女性人口為2938754人,占49。37%。總人口性别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2。5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52個百分點。

                  全市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397180人,占23。47%;15-59歲人口為3426459人,占57。57%;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28489人,占18。9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31288人,占13。97%。

                  全市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56522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55315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42756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657969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全市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31年。

                  全市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91148人,文盲率為3。21%。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152954人,占52。9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799174人,占47。03%。

                  全市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為1256748人,其中,市轄區内人戶分離人口為380031人,流動人口為876717人。

                  政治

                  聊城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委黨校校長:孫愛軍

                  聊城市委副書記,聊城市人民政府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李長萍

                  聊城市委副書記,冠縣縣委書記、縣委黨校校長:李春田

                  聊城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郭建民

                  聊城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彤宇

                  聊城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寶泉

                  聊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秦存華

                  聊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升勤

                  聊城市委常委、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陳秀興

                  聊城市委常委、聊城軍分區司令員:于海波

                  經濟

                  綜述

                  2020年聊城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33。26億元,增長2。9%;第二産業增加值795。59億元,增長2。9%;第三産業增加值1187。99億元,增長2。6%。三次産業結構占比為14。4:34。3:51。3。

                  2019年,聊城市生産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2259。82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17。60億元,增長1。3%;第二産業增加值806。88億元,增長4。0%;第三産業增加值1135。34億元,增長4。2%。三次産業結構由14。4:36。9:48。7調整為14。1:35。7:50。2。

                    固定資産投資

                    2019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下降41。2%。服務業投資下降7。8%;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75。0%,比上年提高27。1個百分點。

                      财政

                      2019年财政收支保持穩定。公共财政預算收入196。63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稅收收入143。64億元,下降1。1%;非稅收收入52。99億元,增長8。0%;稅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為73。1%。公共财政預算支出427。08億元,增長4。4%。其中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0。2%,科學技術支出增長46。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28。1%。金融支撐更加有力。

                        人民生活

                        2019年聊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漲幅較上年擴大0。5個百分點。其中,服務價格上漲2。5%、消費品價格上漲3。2%。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6。2%,衣着類價格上漲1。5%,居住類價格上漲1。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4。1%,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3。4%,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9%。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下降2。2%,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下降0。8%。

                        2019年聊城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2元,比上年增長8。8%;人均消費支出13823元,增長9。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15元,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204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6元,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811元,增長9。7%。

                        第一産業

                        2019年聊城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596。69億元。實現增加值33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6%。

                        糧食種植面積1210萬畝,比上年略減0。1%;單産457公斤/畝,增長6。3%;總産量553。05萬噸,增長6。2%。其中,小麥種植面積615萬畝、總産量271萬噸,分别增長-0。7%、6。0%;玉米種植面積582萬畝、總産量280萬噸,分别增長0。1%、6。2%。

                        蔬菜種植面積213。88萬畝,比上年略減0。7%;單産3873公斤/畝,增長1。3%;總産量828。27萬噸,略增0。6%。其中,食用菌産量10。27萬噸,增長2。8%。果園面積26。36萬畝,減少8。9%;單産1897公斤/畝,增長12。6%;總産量50。01萬噸,增長2。6%。

                        年末,全市生豬存欄127。18萬頭、出欄221。05萬頭,分别比上年下降9。2%、14。4%;家禽年末存欄10372。80萬隻、出欄29240。30萬隻,分别增長9。8%、9。2%;全年牛出欄6。59萬頭、羊出欄102。34萬隻,分别下降18。5%、10。8%。肉蛋奶産量分别為63。59萬噸、44。25萬噸、6。64萬噸,分别增長-1。3%、1。5%、-17。7%。

                        第二産業

                        2019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其中,輕工業下降1。7%,重工業增長3。1%。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26。0:74。0調整為27。2:72。8。工業用電量234。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76。0%。

                        2019年聊城市規工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2。9%;利潤下降39。9%。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50戶,其中過50億元的企業10戶。

                        2019年聊城市建築業總産值282。0億元,比上年增長12。9%;竣工産值146。6億元,增長11。0%;簽訂合同額683。3億元,增長16。0%。

                        第三産業

                          國内經濟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5%,其中城區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7。7%;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7。3%。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化妝品類增長8。6%,可穿戴智能設備類增長33。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中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商品增長12。2%,智能家電和音響器材類增長5。9%。

                          對外貿易

                          進出口總值408。14億元,比上年下降16。2%。其中出口總值206。45億元,下降15。1%;進口總值201。69億元,下降17。3%。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5個,實際利用外資7253萬美元,增長99。4%。

                            房地産業

                            房地産開發投資完成3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住宅投資完成272。3億元,增長5。0%。商品房銷售面積535。6萬平方米,下降1。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38。6萬平方米,下降1。4%。

                              金融

                              2019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3881。86億元,比年初增加374。6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684。36億元,比年初增加339。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645。35億元,比年初增加170。97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684。99億元,比年初增加101。02億元。

                                保險

                                2019年保險業保障服務水平提升。實現保費收入119。85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财産險保費收入36。77億元,增長6。4%;人身險保費收入83。08億元,增長11。2%。承保金額10。77萬億元。支付各類賠款(給付)金額33。42億元;賠付率27。9%。其中,财産險賠付18。34億元,人身險賠付15。08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9年聊城市新注冊國内商标超過1萬件,有效馬德裡國際注冊商标47件。參與制修訂并發布實施2項國際标準、14項國家和行業标準、10項省地方标準;16家标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單位21個項目順利通過驗收。2019年聊城市成為全國“雪亮工程”重點支持城市、山東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12345”熱線服務質量在全國344條政府熱線中居地級市第2位。實際利用外資725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9。4%。成功舉辦“2019中國·聊城海外高層次人才交流會暨高層次外國專家齊魯行”活動;擁有泰山産業領軍人才11人、萬人計劃2人、外專雙百計劃1人。2019年聊城市全年專利申請1409件,專利授權307件。新增國家級衆創空間3家,省級院士工作站11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5家。

                                教育事業

                                2019年聊城市推進城區部分民辦初中改制工作,3所中學8個校區改為公辦性質初中,改制後主城區初中階段民辦學校在校生占比由原來的58%降至18%,每年為學生減免學費1。8億元,惠及2。23萬個家庭。完成25個薄弱學校校舍建設項目、23個運動場地建設項目。新建、改擴建學校21所。加快建設公辦幼兒園,新建50所幼兒園并全部完工。

                                本科院校

                                高職專科院校

                                開放教育

                                成人大學

                                其他

                                聊城大學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聊城廣播電視大學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山東省聊城教育學院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聊城幼兒師範學校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山東工程技師學院

                                聊城市主要學校

                                體育事業

                                2019年聊城市舉辦第九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設有21個比賽項目,6項體育聯賽,承辦7項大型比賽。積極承辦國家級重大賽事即2019年“新征程體育杯”全國少年柔道錦标賽、全國U17中國式摔跤青年錦标賽和全國三跤總決賽。參加省錦标賽獲佳績,共參加山東省錦标賽19次,參賽運動員302人,獲金牌14枚、銀牌8枚、銅牌27枚、40個前八名。

                                文化事業

                                2019年聊城市舉辦文化惠民演出6000餘場次,放映農村公益電影5。73萬場。形成以海源閣圖書館為總館的總分館體系。舉辦第三屆聊城文化惠民消費活動,以“文旅融合·惠享生活”為主題,包含文化旅遊攬勝、藝術精品欣賞等六大闆塊,直接帶動消費300萬元。

                                醫療事業

                                2019年聊城市建立各類醫療聯合體37個,覆蓋醫療機構200餘個。全市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開工建設。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遠程醫療全覆蓋。救治貧困患者近6萬人,完成貧困人口簽約14。7萬人,實現全市貧困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和住院治療費用“一站式”結算。

                                社會保障

                                2019年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總額102。28億元,按時足額撥付各項社保待遇103。12億元。

                                2019年末,全市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1。45萬人,基金收入99。31億元,為22。67萬名離退休職工發放離退休費85。68億元、為95。5萬名60歲以上城鄉居民發放基礎養老金13。85億元;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别為37。88萬人、57。27萬人。

                                連續第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人均增資157元;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保持在每人每月118元;建立失業保險金标準與最低工資标準挂鈎機制,失業保險金标準由每月1085元增加到1240元。

                                截止2019年末全市養老機構數99個,新增養老床位2576張,新建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7處,農村幸福院20處。

                                2019年聊城市社會救助标準不斷提高。城鄉低保對象8。1萬人,支出低保金2。45億元。其中,城市低保對象0。48萬人,低保标準每人每月500元;農村低保對象7。61萬人,低保标準每人每年4500元,标準高于省定扶貧線。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象1。87萬人,支出救助金1。32億元。

                                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30萬人,困難群體就業3215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62億元,扶持帶動就業4596人。城鎮登記失業2。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9%,均控制在省控目标3。08萬人和3。8%範圍内。

                                脫貧攻堅

                                2019年聊城市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居全省第4名,全年投入各級财政專項扶貧資金5。23億元,統籌整合财政涉農資金5。7億元;新增小額扶貧信貸9926。3萬元,幫扶貧困群衆1807人;新建産業扶貧項目99個,累計可形成收益2823萬元。

                                基礎建設

                                2019年聊城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8339套,基本建成1。35萬套。改造老舊小區40個、4819戶、41萬平方米。

                                新建改建道路105條、113千米,鋪設雨污管網113千米。市城區打通“斷頭路”6條,新建過街天橋3座,實施路口渠化改造50餘處。

                                新增綠化面積262公頃,九州窪月季公園、二幹渠生态公園建成開放。建設完成改廁服務站166個、公廁307個。完成79戶四類重點對象、468戶深度貧困地區其他危房戶和3525戶存量農村危房改造。

                                繼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

                                環境保護

                                2019年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77天;重污染天數20天,比上年減少1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的均值濃度分别為6。13、58μg/m3,比上年改善率均居全省第2名;SO2年均值濃度14μg/m3,NO2年均值濃度38μg/m3,均達到一級标準(GB3095-2012);4個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标準,其中3條河流出境斷面水質21項指标均達到Ⅴ類水質标準。

                                安全生産

                                2019年聊城市各類生産安全事故98起,比上年下降28。5%。死亡54人,下降12。9%;受傷102人,下降31。5%。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6年末,聊城市公路通車裡程1825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91千米,一級公路477千米,二級公路1094千米。國省道改建大中修工程完成197千米,新改建農村公路1996千米,德上高速公路聊城至夏津段建成通車,青蘭高速公路、莘南高速公路建設中,京九高鐵、鄭濟高鐵、聊城機場、聊泰鐵路、德單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中。

                                  鐵路

                                  京九鐵路與邯濟鐵路在聊城“十”字交彙,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聊城到泰安鐵路即将開工,濟鄭高鐵也将從聊城經過,設聊城西站。

                                  聊城境内還設有聊城站、聊城北站等鐵路車站。

                                    公路

                                    濟聊館高速橫穿全境,是連接山東省濟南,聊城和河北省邯鄲的主要通道。起始于山東省濟南市黃河二橋,途經山東省茌平區、聊城、冠縣,至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

                                    高邢高速公路高唐至臨清段是山東省高速公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通山東、河北以及山西的高速公路省際大通道。

                                    德商高速公路是濟廣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路縱穿山東,北起德州,南至魯豫交界。

                                      航空

                                      聊城民航機場于2015年開工建設。

                                      運輸

                                      2016年,聊城市完成公路貨運量1。71億噸,比2015年增長9。5%;貨運周轉量435。49億噸千米,增長3。3%。公路客運量1809萬人,增長4。7%;客運周轉量14。26億人千米,增長2。0%。

                                      曆史文化

                                      6000多年前,聊城即有大汶口文化古城,先後創造了史前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等。大汶口文化遺址18處,龍山文化遺址45處,龍山文化古城址9座,占山東省龍山文化古城數量的一半。明清兩代,被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腑”“江北一都會”。

                                      清康熙、乾隆皇帝11次下江南,曾親臨聊城。臨清鈔關課稅收入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水浒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遊記》著名典籍中描述的許多故事發生在聊城。

                                      商朝有名相伊尹,戰國時期有著名軍事家孫膑,唐初有名相馬周、哲學家呂才,宋代有醫學家成無已,明代有文學家謝榛,清代有開國狀元傅以漸、“義學正”武訓,抗日時期有著名抗日将領張自忠。

                                      聊城還有國畫大師李苦禅、國學泰鬥傅斯年與季羨林,聊城還是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故鄉。聊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觀城一帶有“紅色濮範觀,邊區小延安”美譽。交通優勢明顯,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資源豐富。市境擁有全國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

                                      地方特産

                                      冠縣靈芝

                                      冠縣靈芝,山東省冠縣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2014年04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冠縣靈芝”實施地理标志保護。

                                      阿膠

                                      中國醫藥寶庫中的滋補類藥品。因始産于東阿,故名阿膠。最早載于《神農本草經》。阿膠最初用牛皮熬制,到唐代,人們發現用驢皮熬制阿膠,藥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驢皮,一直沿用下來。阿膠有養陰、止血、補虛、潤燥之功能,對虛勞貧血、肺瘘咯血、胎産崩漏等症有良好療效。全國阿膠質量以東阿阿膠為最佳。

                                      烏棗

                                      陽谷、茌平等縣的傳統土特産,亦稱熏棗、焦棗。系選用熟鮮紅棗,經水煮、窯熏、陰涼等工藝精制而成。僅窯熏1道工序,就要反複3次,曆時6天,經“三次窯子六遍水”方可。烏棗制成後,色澤烏紫明亮,花紋細密,帶有特殊的香甜味。舊縣志記載:“邑為産棗之區。用鮮棗加火熏制,手術特精,遠銷南省,歲以數萬袋計,獲利甚巨。”

                                      冠縣鴨梨

                                      冠縣主要土特産品之一。尤以蘭沃鄉所産鴨梨為最好。據史料記載,冠縣鴨梨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曆史,因果柄處狀如鴨頭而得名。冠縣鴨梨具有個大、皮薄、核小、肉嫩質細且脆、味甜汁多且濃、果面潔淨光滑、果形端正、石細胞少、耐貯藏等特點。

                                      濟美醬菜

                                      臨清傳統名吃。濟美醬園創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甯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進京腐乳”是其傳統産品之一。清道光年間,深得朝廷賞識,因此而得名。甜醬瓜是濟美醬園的又一傳統産品。

                                      清平空心面

                                      又稱墜面,因面條均勻空心而得名。始産于清朝末年,制作工序複雜。先用優質面粉加鹽及水和面,揉面采用折疊式,即用手折起面的邊部往中心疊壓。面和好後蓋一濕布,置于溫暖處醒面0。5—1小時。再将面軋成圓餅形狀,用刀沿邊轉圈将面餅切成3厘米寬長條,在面案上反複搓揉,至大姆指般粗細時,交叉循序盤挂在兩根竹簽上,放入醒面池内醒條0。5—1小時,然後将醒好的搓條放到25米高的條架上,用兩手輕拉搓條下端的竹簽,輕拉慢墜,便成為頭發絲般細的空心面。

                                      五更爐熏雞

                                      以優質的鄉村草雞為原料,精選20種天然中草香辛料腌制,煙熏而成。雞肉質細膩,色澤金黃、味道芳香入骨。傳說明洪武年間,有張姓兄弟山西洪桐縣遷至山東陽谷。次年仲秋,弟弟五更起床打算去看望兄長,用梨木做柴支爐生火将雞熏蒸起來,到兄長處吃起來别有風味。這一做法逐漸被人們仿效起來,将梨木熏雞作為走親訪友的禮物,以示思親之情,大吉大利之意,後來當地漸漸演變成了仲秋節送熏雞的風俗。

                                      魏氏熏雞

                                      由聊城魏兆松始創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道光年間已頗有名氣。選用外形豐滿、肉多肥嫩、體重1至1。5公斤的當年生活雞,先加工成扒雞,再向腹内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藥料,放在鋸末煙頭上熏制。經熏制的扒雞色澤栗紅,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藥香濃,肉嫩骨酥,肉質梗韌,香而不膩,嚼後有餘香,四季皆宜食。吃時泡洗蒸透,順絲撕食。可存1年左右不變質。被老舍先生稱為“鐵公雞”。

                                      聊城特産

                                      八批果子

                                      聊城傳統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的小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條,兩端相連,為橢圓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制作時,面為配以礬、堿、鹽的混合面團,炸制時用油量較大。經熱油烹炸的面團各批都因氣泡而膨脹,顔色金黃,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

                                      孟家包

                                      聊城傳統名吃。又名灌湯包,為祖傳手藝。由聊城孟繼海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創制。以面粉、帶骨生豬肉為主料,小磨香油、蔥、生姜、大料面、醬油、甜醬、凍子等為調料。分為制餡、煮凍、和面、成型等四步操作。熟後表面光滑柔軟,不滲湯,皮薄餡鮮,汁多味香。

                                      陽谷布袋雞

                                      陽谷傳統名吃。陽谷城内北街張家世代相傳。做法獨特,整雞脫骨,将五髒抽去,腹内裝入海參、鱿魚、海米、竹筍、香菇、火腿,脖頸裝入水氽丸子,雞蛋煮熟剝皮放于腹後,加料物蒸煮,清蒸後湯白如奶,稱奶湯布袋雞;過油蒸湯呈紅色,稱紅扒布袋雞,又名“鸾鳳下蛋”。被聊城市消費者協會定為“魯西名吃”。

                                      高唐羅漢餅

                                      屬糕點類,似月餅,無餡。因其層層疊疊,借“疊羅漢”之意而得名。清時羅漢餅為貢餅。特點是綿軟酥松,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制作羅漢餅所用主料為面粉、豬闆油、香油或花生油、綿白糖,配料有香精、棗泥、山楂泥、玫瑰醬等。

                                      武大郎燒餅

                                      源于北宋景佑年間。始稱“炊餅”,後改稱“武大郎燒餅”。因在《水浒傳》《金瓶梅》兩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揚四海。武大郎燒餅金黃酥香,造型美觀,誘人食欲。多年來,經過曆代廚師們的不斷創新與改進,使之成為做工精細,香脆可口,便于攜帶的食品。

                                      高唐老豆腐

                                      又稱豆腐腦。制作精細,配料獨特,别具風味。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制作。将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内,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故鄉豆腐。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内,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

                                      沙鎮呱嗒

                                      聊城傳統名吃,因吃在嘴裡會發出“瓜答”的聲音而得名。創制于清代,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群衆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托闆豆腐

                                      臨清傳統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制的長方形木闆上出售,故稱“托闆豆腐”。在臨清,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着一大塊用白布包着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鹵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于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風味小吃

                                      風景名勝

                                      東昌湖景區

                                      國家4A級旅遊區、山東省重點服務業園區、山東省生态漁業示範園、國家垂釣基地,也是“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生态聊城”城市品牌的核心區域。位于聊城市中心城區,由10個湖區和20塊水面組成,總面積6。3平方千米,湖岸線長達16千米,有“南有西子,北有東昌”之美譽,是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内湖泊。東昌湖湖始于北宋熙甯三年(1070年),水深平均達3米,最深處5米。水質清澈,景色宜人,适宜水上遊樂項目的開發與建設。

                                      光嶽樓

                                      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過渡的代表建築,系中國現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國名樓》站台票紀念冊中,光嶽樓與鹳雀樓、黃鶴樓、嶽陽樓、太白樓、滕王閣、蓬萊閣、鎮江樓、甲秀樓、大觀樓共同組成中國十大名樓。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嶽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雖黃鶴、嶽陽亦當望拜”之譽。

                                      山陝會館

                                      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關古運河西岸,是全國現存會館中第二大會館,整個建築布局緊湊,錯落有緻、古樸大方,裝飾華麗,對于研究古代建築史具有很高的價值,而且也是研究古代商業史,經濟史、戲劇史、運河文化以及書法、繪畫、雕刻藝術史的珍貴資料,對于研究清代商業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山陝會館俗稱“關帝廟”,始建于清乾隆年(1743年),曆經四年,心門、正殿等到主體工程施工。其後逐年擴修、嘉慶十四年(1809)方具有今之規模。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占地面積3311平方米。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

                                      坐落在東昌湖西北隅。為紀念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弘揚孔繁森精神,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建館,9月14日正式開館。館占地面積約1。0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館高15米,外形為雙重檐、四周為換廊式結構。紀念館内設1個紀念廳和3個展覽廳。紀念廳内安放着孔繁森同志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後屏風上镌刻着江澤民總書記的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2018年9月,經中國博物館協會決定同意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海會寺

                                      位于陽谷縣城東25千米的阿城鎮古運河畔,始于清朝康熙48年(公元1709年)。海會寺是華北地區五大寺院之一,國家AA景區,也是魯西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古建築群。海會寺的建築具有北方濃郁的四合院建築風格,屋頂屬硬山建築風格。近年來,通過不斷的恢複和修繕,海會寺2000年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

                                      臨清舍利寶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通州的燃燈塔、杭州的六和塔、鎮江約文l峰塔并稱“運河四大名塔”。此塔建于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塔高61米。九級八面。樓閣式,通體近垂直,仿木結構。刹頂呈将軍盔形,屬省内僅見,基座八面。每面長4。9米,底面積為186平方米,其空間面積可達7000方米。外檐磚木結構。

                                      中華第一梨園

                                      位于冠縣蘭沃鄉韓路村北,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的黃河故道,屬國家AAA級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山東省最具成長力景區、“到山東不可不去的100個地方”之一。景區面積1。1萬畝,精品園500畝,有大雪花梨、秋白梨、安梨、紅宵梨、五香面梨、鵝梨、雪花梨、綠寶石等近三十個品種。梨園的梨樹的栽培曆史之久,面積之集中,樹齡之大,品種之多,保護管理之好,均為全國之最,故而稱為中華第一。

                                      中國阿膠博物館

                                      建于2002年,坐落于泰山腳下,黃河岸邊的東阿縣城東臨,總投資4000餘萬元,是中國首家以阿膠發展為主題的主題性博物館。中國阿膠博物館共分為十一個展廳,由古代和現代兩部分組成。古代部分主要體現阿膠從古至今的發展演化過程,力求以直觀的視覺效果把古代東阿人的智慧展現于參觀者面前;現代部分主要表現的是現代阿膠人的艱辛創業和輝煌成就。

                                      武訓紀念館

                                      位于冠縣柳林鎮,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千古奇丐”武訓先生的墓地,是武訓及武訓精神的主要紀念地。主要景點有武訓祠、武訓墓、武訓碑廊、武訓魂、高歌台、武訓義學堂等幾部分。清光緒二十九(1903年),臨清、館陶、堂邑三縣聯合在武訓墓前建武訓祠,正房三間,供奉武訓牌位。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時任山東省政府教育廳廳長的何思源監工,擴建武訓詞堂。

                                      張自忠将軍紀念館

                                      位于臨清市青年路中段。張自忠臨清市唐園村人。抗日戰争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率部與日軍血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壯烈犧牲。為弘揚其愛國精神,中共臨清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10月建成此館。館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築為仿古式,典雅大方。展廳分為四個部分。

                                      風景名勝

                                      著名人物

                                      遠古時期部族領袖伏羲,戰國時兵家孫膑,上古時期黃帝史官倉颉,三國時著名才人曹植,三國時魏國大将程昱,北魏名醫王顯,唐朝重臣張鎬,五代後梁名将王彥章,南宋名将、民族英雄嶽飛,南宋使臣王倫,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傅以漸,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訓,著名民族英雄、抗日愛國将領範築先,民國初期全國武術總裁判長馬永勝,著名抗日愛國将領張自忠,冀中回民支隊司令員、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紅軍長征幹部劉振亞。

                                      華歆: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

                                      程咬金:武德九年,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中,任左領大将軍封盧國公,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于慎行:明朝著名文學家,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明史》推為“山左文學之冠”,《四庫全書》均有其著作載錄。

                                      楊以增:清道光年間江南河道總督兼漕運總督,中國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海源閣”主人。

                                      傅斯年:著名曆史學家,“五四”運動中的學生領袖,民國時期的學界領袖。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台灣大學校長。

                                      李苦禅:著名國畫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等。

                                      孫大石:著名書畫家,曾任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等職。

                                      季羨林:學界泰鬥,著名古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孔繁森:原阿裡地委書記。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務返回阿裡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他犧牲後,江澤民總書記于1995年4月29日親筆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

                                      張新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生态資産評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态學會常務理事。

                                      王曙光:原國家海洋局局長,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王國生: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邱學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

                                      魏鳳和: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國防部部長,上将軍銜。

                                      李來柱:原北京軍區司令員、上将。

                                      郭洪超: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将。

                                      王路賓:原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趙健民:曾任中共濟南市北區巡視員、市委書記,山東工委組織部部長、代理書記,山東省委組織部部長。

                                      孟琎:1949年開國大典,孟琎駕駛戰鬥機,飛在最前面,接受檢閱,是新中國空軍第一人。1952年1月11日朝鮮海州、黃州清川江上空侵擾,孟琎率隊出擊,擊落敵機14架,激戰中不幸遇難。被追認為一等功臣,遺體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曾廣福:(1913—1998年)莘縣董杜莊人,全國勞動模範。第一、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九大至十二大代表。

                                      傅衍鲲:“金三角”卧底人員,為禁毒作出很大貢獻。

                                      徐本禹: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共青團湖北省委學校部副部長,省學聯副秘書長。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國第18屆十大傑出青年”。

                                      于茂陽: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郭太星: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保護項目《東昌澄漿玉泥》繼承人。

                                      榮譽稱号

                                      聊城市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十大休閑城市。

                                      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2018年10月,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号。

                                      2018年,重新确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9年8月,被評為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19年9月23日,“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聊城排名第78。

                                      2019年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2019年11月,獲得“‘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稱号。

                                      2020年8月,入選“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9月,入選第二批裝配式建築範例城市名單。

                                      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1月28日,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2020年12月30日,入選“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名單。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