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膽

鱼胆

鱼类器官
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1]鱼胆的胆汁内所含的氢氰酸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不论生吞、煮熟或泡酒,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如杀鱼时不小心弄破鱼胆,鱼煮熟后味苦。鱼胆中含有巨毒的胆汁毒素,这种毒素不易被热或酒精所破坏;即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仍会发生中毒。鱼胆一般呈淡淡的青黄色,黄色,青色,青黑色。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本病目前无特殊解毒药物,应重在预防,得病后采取综合治疗,治疗重点在于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透析治疗。
    中文名:鱼胆 外文名:Fish bile 别名: 作用:起消化作用 谨防中毒 危害:少尿型急性肾衰、胃肠道症状

鱼胆介绍

同所有的动物胆汁一样,鱼胆是极其苦的,若不小心被食用会中毒,一般人无法忍受,所以人们在给刨开肚皮时或给清理鱼杂时都非常小心,以免划破鱼胆。鱼胆一般呈淡淡的青黄色,黄色,青色,青黑色。去除鱼胆苦味的方法:加入小苏打(即碳酸氢钠)。

医书记录

很多鱼胆当中都含有毒素。中医医书《证治准绳》记载,鱼胆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可治目赤肿痛。但因其有毒所以用药稍有不当就会使人中毒。鱼胆的药物作用,是在与其他药材混合后外用才能起效,而不能内服。

现代解说

鱼胆中含有巨毒的胆汁毒素,这种毒素不易被热或酒精所破坏;即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仍会发生中毒。中毒后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引起腹腔内各个器官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死亡。因此,鱼胆不能吃。鱼胆中毒,主要是鱼胆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造成的。其中,以少尿型急性肾衰最为常见、学者们统计发现,鱼胆中毒死亡者中此型占91.7%。因而,请诸君不要生吃鱼胆!熟鱼胆也是不吃为好。否则,未明目,先丧生!

内容

鱼胆鲛鱼胆(《食疗本草》)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胆。

【功用主治】《食疗本草》:"治喉闭。取胆汁和白矾灰,丸之如豆颗,绵裹纳喉中,良久吐恶涎沫,即喉咙开。腊月取之。"

鱼胆中毒

概述

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青、草、白鲢、鲈、鲤鱼胆中含胆汁毒素,能损害人体肝、肾,使其变性坏死。也可损伤脑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民间有以生吞鲤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及气管炎等病的做法,常因用量,服法不当而发生中毒。其中以青、草和鲩鱼苦胆中毒最多见。因胆汁毒素不易被热和乙醇(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过2.5g,就可中毒,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2.肝肾损害表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镜下血尿、蛋白尿、少尿和无尿、全身浮肿、肾区疼痛等。3.心脏、神经损害表现:低血压和休克、心电图可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头昏、头痛、烦躁不安、重者可有神经麻痹、昏迷、抽搐。

诊断依据

1.食鱼胆史;2.食后2-7小时内,突然腹痛、剧烈呕吐、腹泻;3.继则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等损害。

治疗原则

1.催吐、洗胃、导泻、减少毒物吸收;2.护肝;3.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必要时透析治疗;4.重症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对一般轻型病例可使用用药框限“A”和“B”项药物;2.对中、重型病例的用药,可包括用药框限“A”、“B”、“C”;3.对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疗,肾区热敷,加强抗感染。

辅助检查

1.对一般病例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2.对难以确定诊断、需要排除合并其他病变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专家提示

本病目前无特殊解毒药物,应重在预防,得病后采取综合治疗,治疗重点在于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透析治疗。告诫人们应避免生食鱼胆,得病后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鱼胆中毒诊断要点http://info.jk21.com/nutrition/food-sanitation/200509160045910610.html

(l)潜伏期一般为2~6小时,最短半小时,最长约14小时。

(2)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稀水便或糊状大便。由于腹痛、呕吐剧烈、临床上易误诊为胆石症等急腹症,应予以注意。

(3)肝脏肿大、有触痛,并有黄疽、肝功能异常、严重者有腹水,甚至发生昏迷等。肝脏损害多在食后1~3天发生。

(4)全身浮肿,少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尿闭、甚至尿,毒症。肾脏损害表现常发生在食用本品3天以后。

(5)严重中毒者可发生急性溶血,便血以及皮肤出血点。多数患者尚有血红蛋白尿。

(6)部分患者有头痛、低热、嗜睡、四肢发麻、眼球震颤、严重时可发生抽搐,甚至昏迷。

(7)严重溶血时血红蛋白下降。

急救处理

(l)鱼胆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就诊患者均应给予洗胃等排毒措施。

(2)保肝治疗。

(3)对症治疗。如碱化尿液,补液,防止肾功能衰竭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