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徙越

鲁人徙越

汉语成语
鲁人徙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xǐ)于越。出自战国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的《韩非子·说林上》。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淮南子·说山训》、《说苑·反质》都曾收入。
    中文名:鲁人徙越 作者:韩非子 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作品出处:《韩非子》 文学体裁:文言文

释义

意思是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xǐ)于越。

概况

选自

《淮南子·说山训》、《说苑·反质》、《韩非子·说林上》都曾收入。

原文

鲁人身善织屦(jù),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xǐ〉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p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注释

1.作者:韩非,战国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3.善:擅长,善于

4.身:自己,本人。

5.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6.缟: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7.履:鞋,这里用作动词,作鞋。

8.徙:迁徙,搬家。

9.于:到(介词)(表示方向)

10.或:有的人。

11.跣行:赤脚走路,跣,赤脚。

12.为:是。

13.被(pī)发:被,通“披”;披头散发。

14.其:作副词用,同“岂”,难道。

15.冠:帽子。

16.以:凭借,依靠,用。

17.子:您。

18.长:擅长(此处是“所”字结构,后接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19.无:不。

20.游:游历

21.穷:走投无路

22.引:引进

23.用:使用(它们)

24.其:它们的用处

25.越:春秋时越国,今浙江一带

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它们的用途的更广泛,我们怎么会贫穷呢?”

虚词

1.而:表转折,可是

文言知识

说“其”:“其”作为代词,相当于“他”“他的”或“那”“那个”,这里容易理解的。上文“其可得乎”中的“其”,作副词用,相当于“难道”。它又指“大概”。如“水淹千里,民其无望焉”,意为大水淹没千里土地,百姓大概没希望了。又指“一定”。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意为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期望。

道理

1.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

2.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3.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客观事实,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否则,弃己之所长,就会把事情办糟或者遭受“所长无所用”的困苦。

4.任何技术,如果没有社会需要,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5.只凭才能和主观上的愿望、热情,而不顾客观条件是不行的,必须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实际需要,依据客观可能条件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