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

衣冠冢

不葬尸骨的墓葬或生基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这是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处,再于此地设衣冠冢以示纪念。现今发现的衣冠冢还有很重要的一类,就是生基,生基并非人死后所建,而是在生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消灾祈福,而埋葬的生人衣发等,生基文化在中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1]
    中文名:衣冠冢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tomb containing personal effects of the deceased 释义:不葬尸骨的坟墓或生基 起 源:远古华夏 性 质:象征性纪念 范 例:黄帝衣冠冢、袁崇焕衣冠冢

词义解释

含义

yī guān zhǒng

没有尸骨,只埋着死者的衣冠的坟墓。

[英语]tomb containing personal effects of the deceased

起源

《史记·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汉书·郊祀志上》:“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这是目前最早的有史可查的衣冠冢。

历史人物的衣冠冢

黄帝衣冠冢

(即黄帝冢)《史记·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汉书·郊祀志上》:“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杨贵妃衣冠冢

“马嵬兵变”杨贵妃被处死后,唐玄宗匆匆如丧家之犬逃往四川。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唐朝官军收复了京城,玄宗便从成都回到了长安。根据文献记载,他曾密令官监将杨贵妃迁葬。但是杨贵妃墓到底是原来的墓地还是迁葬后的新墓,至今均无确证。

据说那位奉命迁葬的宫监到了马嵬坡后,到处寻找杨贵妃的墓坑。由于马嵬兵变事起突然,安禄山兵马又在后面紧—紧追赶,因之当时众人在道路旁边随便挖了个土坑,将杨贵妃的尸体草率埋了,所以宫监怎么也找不着。这位宫监忧愁万分。他担心,如此回京怎么向唐玄宗交代呀?刚好这时他听见马嵬当地百姓之中流传着一件奇事。据说,杨贵妃在佛殿前的树上自缢时,遗下了一只靴子和袜子。这些东西被马嵬驿一个驿卒拣到了。这个驿卒将此物带回家里交给他的母亲保管。他母亲是个在马嵬卖茶的老太太。说来也怪,这靴子和袜子异香扑鼻,几里外都能闻得见。这一来惊动了周围的四村八镇,人们成群结队地跑来观看。这位老太太倒也精明,她规定来看的人每人须交铜钱两枚。尽管收钱,但是参观者仍然络绎不绝。老太太因此竟也发了一笔财,卖大碗茶的营生自然也就停止了。

宫监听见这个消息后,高兴万分,他找来了老太太,出了个高价买下了靴子和袜子,然后郑重其事地埋在了贵妃墓这个地方,回京向唐玄宗复命交差。

前人王文简路过马嵬留下的诗句中有“怨粉愁香委路歧,只有罗袜使人悲”两句,对上面的传说刚好是个印证。如此看来,杨贵妃墓是个“衣冠冢”,大概是没有什么怀疑的了。

史可法衣冠墓

史可法衣冠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树乡史词村鼓路塘。

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为官清廉,政绩卓着,是明末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637-1639年(明崇祯十年七月至十二年夏),史可法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湖广、江西邻近诸州、县,驻节六安州,与当时世居六安东乡的史姓有交往,追溯先祖原是同根,遂将可法分支归入六安史姓族谱系。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数万人马进攻扬州,多次劝降,史可法不应,终因寡不敌终,扬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义,时年仅四十四岁。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次年,史可法义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谥“忠正”。因此牌坊上题额为“史忠正公墓”。

杨敬衣冠冢

《西园闻见录》也有记载:“杨敬,归德卫人。父昱,洪武间阵亡。敬方十岁,闻讣即哭踊。每思求遗骸,不果,乃取衣冠葬于先茔之次。事母文氏极孝,谨闻战阵事辄流涕不已·,时人以至孝称之。”

袁崇焕衣冠冢

明末袁崇焕,于山海关前线屡挫清兵,清人使反间计,明崇祯上当(其中夹杂着朝廷党争),将袁凌迟处死,不久明朝亡国。后人怜一代英雄如此冤死,在北京为立衣冠冢,至今犹存。沿海地区,人们对于出海遇难者,也以其衣冠等物建衣冠冢。

孙中山衣冠冢

南京中山陵建成以后,1929年5月22日7时,宋庆龄率随员将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塔室移出,更换服装之后,改殓于由南京带来的德国制造的铜棺之中,替换下来的服装殓入原来的楠木棺,依然置入塔室,即今“孙中山先生衣冠冢”。高志航衣冠冢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字子恒。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1920年投笔从戎,

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回国后在空军任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民族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高志航部队遭遇敌机空袭。高志航率战友迎敌,他腿部受伤奋力登机,在滑出跑道的瞬间尚未起飞就不幸被日机炸弹命中而牺牲。他死后有三个坟,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东北通化,这三个坟都没有骨灰,只有所谓的衣冠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