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說

中说

王通所创文学作品
《中说》202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中说”即正确的学说、理论。《荀子·儒效》:“凡知说,有益於理者,为之;无益於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但“中说”也可以理解为一本书的名字。《中说》是文中子的众弟子为了纪念他,弘扬他在儒学发展中所作的贡献,仿孔子门徒作《论语》而编《中说》(又称《文中子说》)一书,用讲授记录的形式保存下王通讲课时的主要内容,以及与众弟子、学友、时人的对话,共为10个部分,是后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际思想发展的主要依据和参考,其中包括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问易篇、礼乐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关朗篇等。
  • 作品名称:中说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王通
  • 创作年代:
  • 作品出处:
  • 文学体裁:
  •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内容简介

《中说》隋唐之际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子为了纪念他,弘扬他的思想学术,仿孔子门徒作《论语》而编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称《文中子说》。全书用讲授记录的形式保存下王通讲课时的主要内容,以及与众弟子、学友、时人的对话,共分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问易篇、礼乐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关朗篇等十篇,是后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际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本次将《中说》纳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出版,原文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中说校注》为底本,由西藏民族学院青年教师、北师大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马天祥负责注译,力图提供一个面向大众的《中说》读本。

《中说》反映王通的思想,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

作品目录

前言

卷一 王道篇

卷二 天地篇

卷三 事君篇

卷四 周公篇

卷五 问易篇

卷六 礼乐篇

卷七 述史篇

卷八 魏相篇

卷九 立命篇

卷十 关朗篇

附录

叙篇

文中子世家

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

东皋子答陈尚书书

录关子明事

王氏家书杂录

文中子中说序

· · · · ·

内容分类

《中说》之天论

《中说》之人论

《中说》之道论

作者简介

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谥号文中子,外号王孔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人,隋朝教育家、思想家。

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十八岁秀才及第。603年西游长安,见隋文帝,上奏《太平十二策》,主张“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运天下于指掌”,但未受重用。后得同乡薛道衡推荐,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不久辞官归乡,“以著书讲学为业”,有弟子多人,时称“河汾门下”,河东薛收、京兆杜淹等人为俊颖。隋室四度征召,始终不仕。

王通历时九年著成《续六经》(亦称《王氏六经》),包括《续诗》《续书》《礼论》《乐经》《易赞》《元经》等,共80卷,在唐代就全部失传,只留下其子王福郊、王福畤仿《论语》体裁写成的《文中子中说》(10卷),简称《中说》,用讲授记录的形式保存了王通讲课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众弟子、学友、时人的对话。

《中说》主张“三教合一”,为后世所重视。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的核心,阐述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中说》是后人研究王通哲学思想的主要文献,也是研究隋唐之际思想发展的主要依据和参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