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钦军

克钦军

缅甸的地方民族武装
“克钦独立军”(以下简称克钦军)为缅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装之一,也是缅北势力最大的武装,缅北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势和漫长且复杂的缅中印边境线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为了建立自己的“克钦政府”,数十年来他们与缅甸政府的国防军战争不断。[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简称:
  • 主管单位:
  • 登记单位:
  • 属性:
  • 社团地址:
  • 主要成就:
  • 名称:克钦独立军
  • 英文名称:KIA
  • 创建时间:1961年2月5日
  • 组织性质:地方武装、反政府武装
  • 活动地点:缅甸北部克钦邦第二特区
  • 控制面积:约287平方公里
  • 管辖人口:约15万

简介

语言

克钦军的通用语是克钦语和英语,很少有人说中文。他们被当地的边民们称为“山兵”,原因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都在山里,无论生活,无论战斗,他们很少有机会走出来。他们有统一的绿色军装和军队标志,但是军帽上却没有军徽,最醒目的是他们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条大大的红领巾。

征兵

按照“克钦政府”的规定:男子从十三四岁起就必须当兵,而且终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后不在军队里也只能算“休假”,有战事发生就必须马上回来;每户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须3名参军,有3或4名子女必须两名参军,有两名子女必须一名参军;如果没有男子就招女兵。

由于以前长时期的战争和未来可能的战争,克钦政府在军队建设上从来没有松懈过,由于当地生活条件实在太差,很少有人愿意当兵,但是克钦政府有自己的办法:抓!

士兵们一般都在十四五岁甚至更小时就在“强迫与自愿相结合”的情况下到了军队,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就分到各部队了,军队生活至少要四五年甚至更长。在服役过程中,如果有逃兵情况,抓回来后一般都是枪毙。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但是士兵,克钦军和政府里的许多领导也是抓来的,包括1994年至2001年任克钦政府第一把手的主席“早迈”。在1962年,克钦军发现自己的领导阶层文化素质太低影响了发展,于是就把正在缅政府中工作的克钦族人早迈抓了来,原因就是他“有文化”,“应该为克钦民族工作”,接着强迫他在克钦政府中任职。后来早迈被培养成为军队总司令,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他也就无法拒绝了。

纪律

据了解,别看克钦军条件艰苦,士兵多数是抓来的,但是他们的军队纪律非常严格,无论是训练时还是平时休息,都没有混乱的情况,尤其男女兵的来往更是非常严格。

在克钦军中有着为数不少的女兵,分别从事着话务、情报、医疗和厨房等不同的工作,也有少部分被编在战斗部队里。在其“中央军区”我们曾经见到不少女兵,看起来非常瘦小,相信是扛不动枪的。据了解,很多小女孩经常是在田间地头劳动,在街上赶摆或者在家里睡觉时被抓了来,穿军装时都还哭哭涕涕的,但是时间一长她们也习惯了,老实当兵成了活下去的惟一选择。

历史

缅甸拥有4640万人口、135个民族,其中第一大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65%,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3次侵缅战争并于1886年正式在缅甸建立起殖民统治。英国人一开始即对缅甸采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拨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关系,诱发了缅甸民族分离主义的抬头。而另一方面,克钦等缅甸少数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抛弃了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基督教,与英国人合作对付缅族人。

1948年缅甸脱离英联邦独立后,克钦族也借机要求独立。1962年2月5日,缅军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区,宣布成立了“克钦独立军”,并且成立了独立的“克钦政府组织”和“克钦政党”。1987年5月,缅甸国防军对其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剿,由于时任“克钦主席”的早迈执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云南省盈江县边缘数百米的“勒新”。

1989年3月,克钦独立军在武器等方面断了重要来源,形势对克钦军不利。于是早迈决定与政府进行停战谈判,1994年2月签定了《停战协定》。克钦独立军控制的地区被缅甸政府称为“克钦邦第二特区”。克钦军内经常因为权力争执而发生兵变,1975年早丹三兄弟互相间就发生了内讧,三人全被打死,布朗森被推为主席;继布朗森病故之后,1994年上台的主席早迈后期由于坚持“投降”路线,引起了军中不满,军人们于2001年2月发动政变,软禁了早迈,重新推选了“都宰”为主席。

事件

2013年1月23日,仍在同缅甸政府军交战的克钦独立军方面放出消息称,当天上午10时开始,缅甸政府军3000地面部队在多架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及105、120等重炮的火力掩护下,突然向位于中缅边境6-7号界桩附近邦瓦战区的克钦独立军第32营据点发动猛攻。缅甸官方18日曾宣布于19日停止军事行动,但前线并未全面停火。克钦独立军司令部临时驻地是一幢旅馆,与中国边防武警驻地仅一河之隔,两者相距不过10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