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战役

莱芜战役

解放战争初期在山东莱芜进行的一次战役
莱芜战役是指1947年2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华东野战军于2月20日至23日,将南下之敌全部围歼于莱芜县城以北、口镇以南地区,歼敌5.6万余人,俘敌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连同南线及其它方向上的作战,全战役共歼敌7万余人,收复城市13座,使渤海、鲁中、胶东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1]此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其决战的计划。这一战役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
  • 名称:莱芜战役
  • 地点: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
  • 参战方:
  • 结果:
  • 参战方兵力:
  • 伤亡情况:解放军,8000
  • 主要指挥官:
  • 时间:1947年2月
  • 交战各方:国民党,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
  • 各方兵力:国民党,23个整编师53个旅

概述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当年1月,国民党军在其最高统帅蒋介石部署下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以23个整编师53个旅,采取南北对进的部署,企图与华东野战军决战于临沂地区。同时,从冀南、豫北抽调4个整编师集结于鲁西南地区,以便阻止华东野战军西进或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督战。1月底,由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的8个整编师20个旅为主要突击集团,分三路由台儿庄、新安镇(今新沂)、城头一线向临沂攻击前进,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的第73、第12军及整编第46师,为辅助突击集团,自1月中旬起,由明水(今章邱县)、周村、博山一线南下,向莱芜、新泰地区开进,策应南线的作战。

华东野战军主力集结于临沂地区休整待机。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企图采取各个击破、逐次歼敌的手段,首先诱逼南线进攻的三路国民党军突出一路,予以割歼,再及其余。南线国民党军始终坚持密集靠拢,齐头并进。而北线的李仙洲集团3个军(整编师)以梯次配置的队形,孤军深入,于2月初占领莱芜、颜庄一线。华东野战军陈、粟、谭依据敌情的变化,果断改变战役计划,转兵北上,歼灭孤立分散的李仙洲集团。除以第2、第2纵队伪装全军,在临沂以南采取宽正面部署,迷惑并阻击南线国民党军,主力第1、第4、第6、第7、第8纵队于2月10日起,以急行军隐蔽北上,同时以驻胶东、渤海地区之第9、第10纵队迅即开赴莱芜地区参战。并布置地方武装在兖州以西的运河上架桥,造成华东野战军将向晋冀鲁豫野战军靠拢组假象。15日,华东野战军主动放弃华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蒋介石、陈诚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伤亡过大、无力再战,遂令李仙洲集团加速南进,协同欧震集团,聚歼华东野战军于临沂以北地区。

18日,华东野战军主力7个纵队进抵莱芜周围地区,完成对李仙洲集团主力的战役合围。李仙洲集团察觉有被围歼的危险,迅即收缩兵力于莱芜城,并令驻博山之第73军第77师即开莱芜归建。华东野战军除以主力荫蔽待机外,以一部攻取锦阳关,构成对明水方向援军的阻击阵地,以一部进攻莱北吐丝口镇(今口镇),切断李集团北撤通道,另以一部担负伏击第77师。20日上午,由博山南开之第77师进至博(山)莱(芜)公路上的和庄、不动地区,被预先设伏于该地的第8、第9纵队主力一举歼灭。20日晚,华东野战军对困守莱芜的李集团发起全线攻击,至21晨,攻占莱芜城郊的几个要点,打退守军的连续反扑。攻占锦阳关,包围吐丝口镇守军。李仙洲固守无力,待援无望,在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的指令下,于23日率其指挥部及第73军、整编第46师向莱芜以北突围。整46师师长韩练成在解放军敌工干部策动下,临阵放弃指挥脱离部队,更增加了突围部队的慌乱。

华东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在莱芜至吐丝口镇的公路两侧设置袋形阵地,并以由南线赶来参战的第2纵队部署于蒙阴地区,以防李集团向西南撤退。上午10时,李集团的先头部队进至芹村、高家洼一线,即遭部署于吐丝口镇的第6纵队的顽强阻击。中午,当李仙洲集团的后尾撤出莱芜城时,第4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该城,断其退路。同时,由第1、第7、第4、第8纵队组成的东、西两突击兵团向拥挤于南北约2公里、东西约3公里的狭窄地域的李仙洲集团,发起向心突击,采取穿插分割战术,仅经5小时,歼灭该集团,俘李仙洲。第73军军长韩浚率余部千余人钻隙撤入吐丝口镇,会合新编第36师向博山方向撤退,被部署于青石关地区担任阻击的第9纵队歼灭。华东野战军乘胜发展攻势,收复胶济铁路西段及其两侧的县城13座,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了山东战场的作战态势。

保障

莱芜战役期间,华东各级支前机构和民工支前制度已趋于完善。中共中央华东局在战前还专门发出了加强战勤保障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最有威望、最有能力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支前工作。战役期间,在通向战区的漫长补给线上,50万民工日以继夜地前送粮弹,后送伤员。当我军改变作战方向后,广大民工也迅速调转方向,向莱芜地区紧急输送粮食弹药。实践证明,战区支前工作发动的充分和组织的严密,是保障战役、特别是大规模运动战役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莱芜战役中也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正如战后敌军的一些高级军官所说的:政治上的派系之争反映为作战指挥上的不统一。陈诚与何应钦的矛盾,直接体现在战役指挥上陈诚与王耀武的分歧上。这种情况,促使不少高级军官间离心离德,人人自危,宁愿在战后的战役检讨上打官司,而在战场上则各保实力。

背景

1947年1月中旬鲁南战役结束后,陇海路以南整个苏皖地区转入敌后游击战争环境。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转入山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华东解放区对党政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中共华中局并入华东局,苏皖边区政府取消;新四军军部改为华东军区机关,取消原有的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的番号,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饶漱石为华东军区政治委员,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共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除留苏皖地区兼苏中、苏北军区的第11、12纵队外,能够集中使用的野战军主力为9个纵队约27万人,华东军区部队约有30万人。

鲁南战役后,蒋介石错误地判断华东军区部队伤亡重大,不堪再战,遂急忙调集53个旅31万人组织“鲁南会战”。南线国民党军以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整编军相当于兵团),组成主要突击集团,自台儿庄、郯城、城头一线北犯临沂。北线国民党军以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3个军9个师(未整编),组成辅助突击集团,由明水、周村南犯莱芜、新泰,进行南北夹攻,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临沂地区与其决战。

针对国民党军的作战企图,华东野战军决心集中主力24个师的兵力,将诱北犯之敌诱进至适当地区,选其突出的一路围而聚歼。1月31日,南路之敌开始北犯,但由于进攻之敌齐头并进,稳扎稳打,不便分割歼灭。自胶济路向南进犯的北线之敌李仙洲集团先头部队,于2月4日到达莱芜。华东野战军认为与其待机过久,不如主动放弃华东军区首府临沂,遂决定迅速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2月10日,华东野战军除留第2、第3纵队伪装主力阻击南线之敌外,主力隐蔽兼程北上。19日,华东野战军各部逼近莱芜、颜庄地区。22日,北线之敌第46军由新泰退至莱芜与第73军汇合,华东野战军即将该敌包围。23日,莱芜被围之敌向北突围,战至中午华东野战军攻占莱芜城,切断了北逃之敌的后路。随后,华东野战军主力自东、西两面发起猛烈攻击,至下午5时,将敌人全歼,战役结束。

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以临沂一座空城,换取歼来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部、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其决战的计划,这一战役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国民党军遭此惨败后,在华东战场整整一个月都未敢出战。

经过

莱芜战役,情况变化之多,为前所未有。

1.我主力北上时,敌人的情况是:第四十六军在新泰及其外围,李仙洲(2)总部及第七十三军的第十五师、第一九三师在颜庄南北地区,第十二军率第一一一师在莱芜,第一一二师在口镇及其以东至和庄地区,新编第三十六师在蒙阴寨及南北师店。

2.根据以上情况和预定方针,打算一口气歼灭敌人两个军比较困难,甚至可能打成僵局。因此确定首先歼灭位于第二线的王耀武(3)嫡系第七十三军及李仙洲总部(第四十六军在前面,非王嫡系,为保存实力,有些联系,可利用敌内部矛盾);尔后再集中全力歼灭第四十六军。当时部署:以第一、第六纵队组成左路军,攻歼莱芜、口镇之敌;以第八、第九纵队组成右路军,歼灭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两个师;以第四、第七纵队组成中路军,配合右路军行动。

3.原来预计在北线打两仗,第一仗打第七十三军,第二仗打第四十六军。这两仗估计需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结束。因此,留了两个纵队钳制南线之敌,要求在北线打响以后再放弃临沂。但当部队刚进抵指定集结地区(左路军进抵羊流店地区,中路军进抵蒙阴及其东北地区,右路军进抵鲁村地区)时,南线之敌即于十五日进入临沂,与当时我北线预定战斗发起日期(最早为十八日)相隔尚有四天。如南线之敌继续前进,则在我打响第二天即可赶上与北线之敌会师。

4.南线之敌占领临沂后,北线敌情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敌情变化:十五日晚,王耀武发觉我部队自费县向西北运动,同时由于其南线部队迅速进入临沂,估计我主力转移方向,乃于十六日调整部署,全线后缩。第四十六军自新泰撤至颜庄地区;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的第十五师、第一九三师自颜庄撤至莱芜地区;第十二军的新编第三十六师自蒙阴寨及南北师店撤至口镇、上有庄一线,归第七十三军指挥;第十二军率第一一一师、第一一二师北调胶济线,担任张店、明水一线守备。

在敌人突然后撤的情况下,当时很使许多同志担心,因为部队尚未到齐,有的兵团首长要求以右路军切断敌人退路,左路军向莱芜挺进。即使不能将敌全部歼灭,也可以吃掉它的“尾巴”。这个意见幸亏没有同意,否则部队一伸出去,这五万多敌人就很难消灭。

第二次敌情变化:王耀武判断要打他,将其部队后撤,并获得了徐州绥署的同意。但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却认为我放弃临沂,是由于鲁南战役伤亡巨大,不堪再战,并谓刘邓部队未能打下民权,因此估计我可能放弃山东,退向黄河以北。陈诚妄图乘此机会,实行南北夹击,将我主力歼灭于沂蒙山区,乃令王耀武确保新泰、莱芜,并派有力一部插向大汶口以南地区,断我退路。得知此情况后,认为还有歼灭敌人的机会。

十七日,王耀武执行国防部命令,又将其部队向前推进。第四十六军重占新泰,李仙洲总部率第七十三军第十五师仍在莱芜,第七十三军军部率第一九三师接防颜庄,第十二军仍守备胶济线。

第一次敌情变化后,我仍坚持原定作战方针,以左、右两路军先歼灭第七十三军,中路军切断第四十六军和第七十三军的联系。第二次敌情变化后,我决定以第一、第八、第九纵队歼灭莱芜及其外围之敌;第六纵队以一个师直插和庄,其余部队歼灭口镇之敌,任务完成后以一部控制口镇,主力东移和庄地区,准备打击自博山南援之敌;第十纵队和独立师抢占锦阳关,得手后以一部对北警戒,主力歼灭上有庄之敌,策应第六纵队对口镇之敌攻击;第四纵队以全力歼灭颜庄之敌第一九三师;第七纵队以有力一部钳制自新泰北援的第四十六军,主力集结为总预备队;第二纵队(欠一个师)由南线赶到后,以一个师接替第七纵队对第四十六军的钳制任务,另一个师进至蒙阴寨西北地区,监视第四十六军行动。后为加强打援力量,以第一、第八纵队攻莱芜;第四纵队攻颜庄;第七纵队切断第四十六军与第七十三军的联系;第六纵队全力攻口镇,并配合第十纵队和独立师打击可能自明水来援之敌;第九纵队控制博山以南,全力对付可能自博山来援之敌。

第三次敌情变化:我部署刚定,敌又发觉我主力北移,特别是发觉我第一纵队第一师在莱芜以西等了两三天,同时也发觉我右路军在鲁村集结,加上几个逃跑的俘虏兵回去告密,情况又起了变化。

我原定十九日发起战斗,因时间仓促,准备不周,决定延至二十日。十九日,王耀武发觉我攻新(泰)、莱(芜)意图后,即令第四十六军、第七十三军军部率第一九三师自新泰、颜庄地区星夜北撤,第七十三军的第七十七师迅速自张店经博山南下归建。得知此情况后,又变更部署:以第一纵队攻莱芜敌第十五师及李仙洲总部;如第一九三师向莱芜靠拢,即以第四纵队及第八纵队一个师协助第一纵队歼灭莱芜之敌;以第八纵队(欠一个师)和第九纵队于博山以南歼灭南下归建的第七十七师;以第七纵队切断颜庄第四十六军与莱芜第七十三军之联系,待第二纵队赶到后,即由该纵队接替第七纵队的任务,抽出第七纵队作总预备队;其他各部任务不变。

敌第七十七师十九日抵博山,二十日经和庄南下归建,我原定以第八、第九纵队于和庄地区将其歼灭,并定于二十日下午三时开始正式进入战斗(其余各纵队则定于二十日黄昏后进入战斗),避免过早打响,影响整个战局(如三时打响,李仙洲总部五时方得知道,第四十六军再向莱芜靠拢,已来不及了)。但第八、第九纵队于当日下午一时就打响了,二时正式进入战斗,于是情况又有了变化。

第四次敌情变化:敌发觉其第七十七师在博山以南的和庄地区挨打,即令第四十六军于当晚(二十日晚)自颜庄星夜北撤莱芜,并拟以第一九三师两个团于二十一日上午自莱芜北援,接应第七十七师归建。当时,一方面要歼灭第七十七师,另一方面要切断第四十六军退路,同时又要阻击莱芜之敌向东北增援,遂令第四、第七纵队于当晚插至莱芜、颜庄之间,切断第四十六军退路,第四纵队并参加攻击莱芜。当晚,口镇及莱芜外围打响;第十纵队占领锦阳关。二十一日晨,敌第七十七师大部被我解决。

从二十日晚到二十一日拂晓,第四、第七纵队未完成切断莱芜、颜庄之敌的任务。第四纵队在颜庄以东,第七纵队在颜庄以北。我乃令该两纵队于白天不顾敌机空袭,继续开进。第四纵队以一个师插至莱芜以南,以安庄为目标;第七纵队插至东西盘龙、红埠岭。并令第八纵队全部于黄昏自和庄地区南开,与第一纵队合击莱芜。第四、第七纵队部队运动后,得悉东西盘龙、安庄及莱芜正南的悬羊吊鼓山都已打响,估计敌第四十六军已被我拖住,可待第二纵队主力赶到后,集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共五个纵队,同时解决第七十三军两个师及第四十六军于莱芜、颜庄地区。

二十一日晚未接获报告,二十二日晨获悉敌第四十六军已到吴家岭,因第四、第七纵队未能完全断其退路,我预定于二十二日晚实施总攻,以第二、第四、第七纵队解决第四十六军,以第一、第八纵队解决第七十三军两个师及李仙洲总部,使敌不能完全靠拢。

二十二日下午,第七十三军一部进至莱芜西北的南白龙,第四十六军自吴家岭进入莱芜城,并拟以第七十三军为左路,第四十六军为右路,沿莱芜至口镇公路全部向北突围。由于我未能切断第四十六军退路,敌两个军得以完全靠拢,从而增加了我军困难。我乃决定以第一、第二、第七纵队为左路军,统归第一纵队叶飞司令员指挥,负责解决莱口线(不含)以西之敌;以第四、第八纵队为右路军,统归第八纵队王建安司令员指挥,负责解决莱口线(含)以东之敌;并令第六纵队以一个师位于口镇以南,阻敌北窜。后因准备不充分,且仅有第四纵队在莱芜附近,第二、第七纵队距离尚远,敌既靠拢,进攻又不易奏效,因此决定二十二日晚暂停攻击。当时,估计敌人行动有两个可能:

1.可能固守莱芜。果如此,我则于二十三日晚集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纵队实施总攻。敌靠拢虽难打,但过于密集,挤成一团,便干我首先集中炮火予以大量杀伤后将其歼灭。

2.可能向口镇方向突围。因莱芜城过于狭小,口镇比莱芜镇大数倍,且储有近百吨弹药和数十万斤粮食。如敌向口镇突围,我则布置于运动中将其歼灭。

二十三日上午,敌分两路平行向北突围。第七十三军沿矿山、南白龙向北,先头到达高家洼地区,正与我第一纵队前哨接触,其后卫仍扼守矿山。第四十六军沿北铺、山子后向北,先头到达芹村地区,正与我第六纵队前哨接触,其后卫仍控制莱芜。当时有同志建议在敌未全部撤离莱芜时即将其切断。因莱芜尚有第四十六军两个团,矿山仍为第七十三军一个团扼守,在敌人最后脱离工事以前,过早出击,已向北之敌可能缩回来,这样易打成僵局,增加我军伤亡损耗。

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时,敌最后撤离莱芜城,我乃以第四纵队一个师占领莱芜城,切断敌再回莱芜的归路,其余部队于下午一时全线出击,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欠一个师)、第四十六军全部遂于芹村、高家洼南北狭小地区被我全歼,战斗于当日下午五时全部胜利结束。

就整个战役说来,部队不断调动,部队指挥不断变易,由于敌情的变化,也只得跟着变更部署。

这次战役,解决敌人快,但情况变得也太快。我原预定于莱芜战役结束后,向北扩张战果,继续在胶济线上歼灭敌第十二军及第八军一部。二十二日晚,同意第九纵队以两个团的兵力攻击博山外围。二十三日晚,令第九纵队赶往博山以北,迅速包围张店之敌,以待主力北上歼敌;第十纵队向明水前进,以切断胶济线上之敌向济南撤退的道路。

收获

政治上的收获

1.粉碎了敌人占我临沂以后的狂妄宣传。敌占我临沂后,曾大肆宣传歼灭十四个旅,但不到十天,即予以歼灭其七个师的严重打击。对此,美国官方报纸也不得不承认:“国军占领临沂未及十日,共军又包围济南。”新闻记者访问国民党宣chuan部长彭学沛,质问鲁中形势时,彭答:“你们勿轻信共方宣传,只要看国军在各战场始终是前进的,即可知道。”记者又问:“共军既被消灭十几个旅,又有何力量包围济南?”彭哑口无言,敌之狂妄宣传终于被完全揭穿。

2.轰动了国民党统治区各界人士,表现了群众对我解放军胜利的关切。一般中间与进步人士一致认为:国民党的军事失败,将更加助长其政治、经济危机的增长。正因为如此,国民党恼羞成怒,要赶走在南京、上海、重庆等地办事处的代表,逼迫撤退。

3.引起了敌人内部的恐慌和不安。在国民党高级要人中,张群说要寻找更好的办法来恢复和谈。张治中则唉声叹气,说如果和谈没有办法,只好听天由命。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故意放出和谈空气。

4.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鼓舞了全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情绪,提高了斗争勇气,增强了胜利信心。在延安及东北、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各解放区,到处开会庆祝。临沂周围有些群众在我撤出临沂时一度动荡,胜利后,情绪立即稳定下来。地方党政军民在支前工作上,也做得比过去更加积极有效,如军工部门某单位一个月的生产计划在十三天内就完成了。正面战场的胜利,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敌后。淮北已站住脚跟,盐阜、淮海已打开局面,苏中前两个月很紧张,现在也已经开始打开局面,敌后军民的信心较前更加提高。部队经过这次胜利,士气更加高涨,新兵更加容易巩固;俘虏也受到教育,相信有力量。根据各兵团首长反映,政治工作好做了,全体指战员懂得了只有相信和服从正确的领导和指挥,才能歼灭敌人,战胜敌人。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毛主席战略指导的正确。

军事上的收获

1.给了敌人首脑机关一个严重打击,敌人的军事机构开始由动摇逐渐走向崩溃。蒋介石本人于二十四日晚亲赴济南,停留五六小时,又匆匆飞回南京。王耀武怪陈诚不采纳下级意见,陈诚怪蒋介石干涉其军事职权。徐州绥署也因此被撤销,薛岳另候任用,由顾祝同率陆军总部移驻徐州,统一指挥徐、郑两绥署部队。根据了解,薛岳用兵尚机敏果断,而顾祝同则历来是我军手下的败将,这无异以庸才代替干才。在高级军事指挥人员的更迭上,正象征着国民党的日暮途穷,最后必然会走向崩溃。

2.滋长了敌高级将领的悲观失望情绪,同时也增加了敌人内部的矛盾。王耀武写给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的信中说:“莱芜战役,损失惨重,百年教训,刻骨铭心。”敌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要求休整,并说:“本师装备不适合山地作战。”李天霞则屡次装病请假要求不干。莱芜战役的胜利,在精神上的确给了敌人一个严重打击。

3.在军事战略上,达到了错乱敌人部署,使敌人手忙脚乱,仓皇应付。他们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经营了半年才打通的胶济线,不得不弃于一旦。只经过一个莱芜战役,就收复了县城十三座、重镇数十处,控制铁路线五百余里。敌人物资无法运走,仅周村一地即丢下三个满储弹药的仓库和百万多斤粮食。在北线,最近敌又拟空运几个师到济南。在西线,号称全国主力的第五军也调来津浦线,与原来津浦线上的敌人会合,妄图北犯,解济南之危。在南线,敌进攻临沂扑了空,未找到我主力决战,反背上包袱,骑虎难下,丢了可惜,不丢又怕挨打。记得我军在鲁南歼灭敌第二十六师、第一快速纵队及第五十一师后,敌仍按原定计划向临沂前进,部署未乱,但这次敌人已完全陷入被动。在战略上争取了主动权,已开始能够调动敌人,使敌人听从指挥了。

4.完成了大的机动和大的歼灭任务,获得了空前的胜利,解除了敌对我鲁中山区的威胁,打通了与渤海、胶东的联系。在一次战役中,仅以六十三个小时就俘虏了四万多敌人,加上被我毙伤的共歼敌六万人左右,我仅伤亡六千余人,这在中国战史上是少有的。

整个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前方指挥所,第四十六军军部及其新十九师、一七五师、一八八师,第七十三军军部及其新十五师、七十七师、一九三师,第十二军新编三十六师2个团,共56000余人。其中毙伤1万人,俘虏46800人。连同阻击部队和地方武装所歼第九十六军暂十二师一部、第八军一O三师一部、一六六师大部、交警十五总队全部等,总共7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区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以下将级军官21名,击毙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少将师长田君健等将级军官2名。缴获各种战炮457门,轻重机枪2056挺,长短枪16168枝,各种炮弹26258发,各种枪弹291万余发,战马1027匹,汽车56辆,电台29部,电话机290部,铁甲车1列,火车1列……并击落飞机5架,击毁汽车15辆,毁铁桥6座,铁轨140余根。解放了莱芜、新泰、博山、淄川、长山、邹平、章丘、临淄、益都、掖县、昌邑、高密、胶县等13座县城及张店、周村等重要市镇数十处,控制了胶济铁路500华里。

胜利原因

1.这次胜利,首先应归功于党中央和华东局的正确领导和军长的直接指挥;同样地,也由于全军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和地方党政军民的全力支援。这次,我地方武装和民兵都配合得好,使敌难以漏网。据所知,敌第四十六军迄今仅收容了四百多人,还是放回去的老弱及伤兵。

2.各地区的配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胶东部队拖住了敌第八军的尾巴,歼灭了第一六六师的一个团和第一○三师一部;渤海部队对胶济沿线实行破击,并进逼济南,引起敌人恐慌,使其感到四面受敌。

3.各兵团首长在山地作战、通信联络困难及超越敌第一线作战等条件下,能按照总的意图,机动灵活、果敢坚决地完成了任务,也是这次胜利的重要原因。在各纵队的配合上,第一纵队最吃力,虽然缴获不多,但在整个战役中起了决定作用,应算第一功。第八、第九纵队迅速解决敌第七十七师,打开战场,使我能腾出兵力,功也不小。其他各纵队都有功劳,如第十纵队及独立师在西北牵制敌之援兵,使我能安然解决莱芜之敌;第六纵队虽未全歼口镇之敌,但在口镇以南的一个师,堵击向北突围之敌,起了相当作用;第二纵队虽未打到仗,却切断了敌向西南之退路;第四、第七纵队初期虽未完成切断敌第四十六军退路的任务,但战役后期坚决地完成了任务;第三纵队的功劳也不能抹煞,如果没有他们在南线牵制敌人,也就不可能集中全力来解决北线之敌。总之,不能单纯以缴获多少来评定成绩。在大兵团作战中,往往有的部队很吃力,但缴获很少,有的部队所付代价不高,但缴获很多。因此在评定战绩时主要应视对整个战役是谁起了决定作用。

战役中的缺点

1.原预定于胶济线再歼敌两个军,由于敌情变化,第二步计划未能实现。如果动作快,事先布置更周密些,即使打不到两个军,也可以歼灭其一到两个师。按照原来预定的共歼敌四个军计算,还差五个师,这不能不算是一个缺点。因此还要继续努力,不能满足于这次战役的胜利。

2.特别严重的缺点,也是各纵队首长所共同提出的,是部队开进紊乱,行军道路交叉,大家争路走,争房子住。这个问题主要应由我负责,因陈(士榘)参谋长留南线指挥,刘(瑞龙)、张(元寿)副参谋长又忙于后勤,对部队运动道路未能更精细区分,同时在客观上时间不允许,加上从平原转入山地,道路太少,通信联络不便,也是原因之一。但不能以客观原因来推诿主观责任,如果注意的话,至少可以减少这些现象。

3.通信联络差,这虽然是中国自有红军以来每战都有的缺点,但无论如何应设法改进。今后通信联络,下级也应主动向上级联络,并加强电话与骑兵之使用,才能适当解决这一困难。

4.个别部队不注意隐蔽,白天行军,或向前集结过于突出,过早暴露意图。今后应注意保守军事秘密,并养成夜间行军的习惯。还有,每次战斗前几乎都有俘虏兵逃跑回去,向敌人告密,值得警惕。

5.战场追击差。在歼灭第七十七师时,接到第八、第九纵队报告,说敌已大部解决,部队撤回二十余里,第二天又发现敌人,再拉上去打。二十三日战斗中,各纵队都报告敌人已全部消灭,第二天又发现残敌五千余人向和庄地区逃窜,迫使我第九纵队回师歼敌。如当晚各纵队能跟踪搜索,我第九纵队即可按预定计划于二十四日晚包围张店,至少可以歼灭第十二军的大部。

点评

依靠群众、支援有力。“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此次战役,我军充分利用在山东解放区作战的有利条件,动员鲁中人民支持参加后勤工作,大力组织地方武装力量、民兵团参战,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充分展示了人民战争的鲜明特色。在山东解放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泛号召下,动员支援服务前线的民工就达60万,为我军几十万的作战人员供应粮草、运送武器装备弹药和伤病员,及时抢修道路等。积极组织地方民兵团和侦察袭扰分队,协助作战部队侦测敌情动向,封锁我军消息。广泛开展敌后骚扰破袭、破坏道路交通,同时对敌散发宣传手册,宣讲我党我军政策、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有力地保障了此次战役的胜利。

硝烟背后

莱芜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迫使其暂时采取守势。华东野战军趁此有利时机,于1947年3月上旬,在以淄川为中心的胶济路两侧地区进行了全军大休整。3月8日到12日,华东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在淄川矿区大荒地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上,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作了《关于莱芜战役初步总结》的报告,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总结说:"经过了莱芜战役这个大歼灭战,蒋介石南北会师侵占整个山东的狂妄计划变成了一场春梦。我渤海、鲁中、胶东、滨海4个军区完全打成了一片,不仅山东我军的胜利基础因此稳如磐石,影响所及,全国独立民主阵线上的斗士也得到了极大的鼓励。"陈毅所述,一语中的,道出了莱芜战役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60年弹指一挥,如今,硝烟散尽,尘埃落定,翻开发黄的历史叶片,细看莱芜战役前后敌我双方的运筹帷幄与纵横捭阖,以及主要将领的悲欢遭际,不禁让人废书而叹,掩卷犹思。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