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次列车

12次列车

中国电影
1959年7月22日,一场特大洪灾肆虐于辽西大地,正在行驶的沈阳至北京12次特快列车被困在辽宁省绥中县境内前卫至高岭间。12次列车的20多名女乘务员在车长张敏媛的带领下,克服断粮断水种种困难,将列车上仅有的和飞机空投的食品全部供应给旅客,自己则忍饥挨饿,不仅保护了全车612名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抢救出了当地350多名灾民。在困难面前,他们机智、勇敢的做法受到了铁道部通令嘉奖,并被授予“英雄列车”称号。12次精神也从此诞生,成为铁路的一面旗帜。[1]
    中文名:12次列车 外文名: 其他译名: 类型: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郝光、张岚 编剧:丁治霖、郑洪 制片人: 主演:李明启、刘秀杰 片长: 票房: 对白语言:普通话 色彩: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英文名:The twelfth train 别名:第十二次列车 制片地点:中国大陆 类 型:剧情、纪录 色 彩:彩色

故事背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后一年,即新中国诞生后的第10个年头。1959年夏季,由沈阳开往北京的十二次特别快车,途中被突然暴发的山洪挡住去路,列车被迫后退。可凶恶的洪水像猛兽般向列车追来。客运车长、列车的党支部书记孙明远召集支委会研究战胜洪水的办法,列车党支部向全体旅客发出战胜洪水的号召,并号召列车上的全体党员冲在前面。这个号召得到以老党员、解放军大校为首的全体党员、共青团员的响应。

在列车后退的路上,大校号召部队干部战士带头跳进水中抢救灾民。列车退至高地后,因线路被洪水破坏,联系中断,几百名旅客发生了缺粮的困难,人们都拿出自己仅存的一点面包、馍、饼干,首先照顾孩子、病员、老人。因公负伤的工人许秉忠,将自己仅有的一支救命针药让给了一个难产的孕妇,自己则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和生命危险。乘警老郑为了与局里的领导和人民公社取得联系,冒着生命危险,横渡洪水泛滥的地区。孙明远以身作则以乐观的态度鼓舞着群众。1949年大校带领部队解放这一带地区的时候,曾与孙明远见过面,双方一时都没有认出来。经过这一场和洪水的斗争,他们终于再度熟悉起来,大校感叹到:“小姑娘,你长大了!”

十二次列车在困难之中得到了党、人民政府、解放军部队和人民公社的关怀和支援。最终,通过大家的努力,战胜了洪水,列车胜利到达北京车站。

1959年8月5日前后,《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迅速报道了12次列车奋战洪水的惊人消息。1959年8月13日,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署表彰命令并颁发了“铁道部一号奖状”,把新中国诞生后铁路系统的最高荣誉奖授予12次列车。1959年11月,列车长张敏媛作为铁路系统的先进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大会,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1960年9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同名话剧改编并摄制成电影故事片《12次列车》。12次列车也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典范,成为整整一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电影《12次列车》在上世纪60年代曾感动中国,影片中列车与洪水搏斗的真实故事已载入中国铁路的史册。根据同名话剧改编。

精神发扬

按照“服务社会,学习社会”的理念,12次列车以“乘务员服务礼仪行为规范”为标准,坚持开展全员“提素工程”,聘请外事礼仪学校老师对全员进行严格的服务礼仪培训。为搞好全员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教育,他们突出“四化”管理,即日常教育系统化、训练提高标准化、仪容仪表军姿化、列车管理军营化。还经常组织职工到军营进行“封闭式集训”,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乘务员学习外语、哑语等。并借鉴民航、酒店的服务培训方法,加强对职工进行团队精神、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使职工的服务技能不断提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