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

林姓

姓氏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夷一支称林方,南迁后称“郴”。林义与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渐台)。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 在民间,比干一直被尊为“文曲星”。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7位。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180万 ,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中文名:林姓 外文名:Lin 得姓方式: 得姓始祖:林坚 主要郡望:济南郡、南安郡、西河郡等 主要堂号:济南堂、南安堂、九龙堂等

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1、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2、林姓的另一个起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3、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总体上看,林姓的发源地还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林姓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迁徙分布

林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列第17位,属大姓系列,人口约1610万,占全国人口的1.1%左右。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进入东周后,林姓已经散布到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在随后的秦汉时代,济南林氏一直占据了林姓群体的主导地位。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板荡,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四周迁移,林姓已经西南到四川,东南抵江浙,西晋末林姓已经渡长江,越过南岭和武夷山,进入了两广与福建。唐朝两次由河南移民福建,大批林姓先民定居于闽南,林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林姓已经出现在台湾。

晋代时期

至晋代,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林坚公四十六世孙,家族世为西晋重臣,由济南徙籍下邳(下邳郡)梓桐

林氏乡,为下邳祖,徐州冠族,生有二子:林懋、林禄。长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禄初任琅琊王司马睿府参军,黄门侍郎,后佐东晋元帝即位建邺(今南京),匡扶晋室,领合浦太守。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晋安郡。林禄为晋安林氏始祖.世代子孙,俱偕显贵。历晋、宋、齐、梁、陈诸朝,英才辈出,奕世簪缨。有“一王、二侯、九将军”之誉。其后都散居福建各地,今其后子孙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等地。

开皇三年

晋安林十世林茂于隋文帝开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莆田北螺村,子孙遂成阀阅,经文纬武,奕世簪缨,显贵南国。传至闽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韬为阙下祖,弟林昌为台湾雾峰林家祖。批公生子九:林苇、林藻、林晔、林荐、林著、林蕴、林蒙、林迈、林蔇,同时擢为刺史。世称九牧林,尊林茂

为九牧林祖。

垂拱二年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陈政之子陈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林孔著随从陈政(陈元光之父)将军在闽广征战,屡立战功,其后浦南(属今福建漳州市)、福州东园、兴化(莆田)及江浙两广。

唐末时期

唐末至五代十国,河南光州固始县的王潮、王审知入闽,立闽国,其后发展成林姓较有影响的支系。有林延皓的“控鹤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硕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后安林”等支。

2011年韩国林氏中央宗亲会一行26人再次千里迢迢,跨海寻根,日前专程抵福建莆田展开谒祖之旅,归源认宗朝拜妈祖,受到九牧林氏联谊会热忱欢迎。

在福建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牧祖祠,韩国谒祖团举行隆重祭祖仪式,虔诚祭扫“九牧墓”。

对于先祖故土一草一木,他们都感到新鲜、亲切,不停地用手中DV和相机拍摄,频频向随行翻译询问了解。当日下午,谒祖团又赴莆田妈祖故里贤良港天后祖祠、莆田湄洲祖庙,拜谒享誉海内外的宗亲“祖姑”——妈祖林默。

据韩国林氏族谱记载,入韩国林氏始祖林八及在唐代掌过兵权,后因朱温叛乱,从莆田南下后在泉州惠安县渡海出国避祸,飘泊到新罗国(今韩国)江华湾登岸,便择平泽县栖身。从此后裔支派繁衍,发展至今已达120多万人。近年来,韩国林氏后裔根据家谱记载,以“林八及”、“邵州刺史蕴公(九牧林林蕴)”为线索,先后三次组团来中国寻根。最终证实“邵州刺史蕴公”为九牧林第六房林蕴,“林八及”为其玄孙,而当时渡海的“彭城”即今泉州惠安县东岭镇彭城村。

东晋初年,莆田九牧林始祖林禄公入闽晋安。传十世隋右丞林茂,迁居莆田北螺村。五世而至万宠,生三子:韬、披、昌。唐天宝年间,披公又迁居澄渚乌石(今西天尾镇龙山村),生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茛,九子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据族谱记载,林八及为九牧林六房林蕴玄孙

在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韩国谒祖团在“祖姑”神像前进香膜拜,并参观祖祠山公园、妈祖故居等。他们详细了解妈祖生平故事,解读明刑部尚书林俊撰写的林氏《族范》。韩国林氏中央宗亲会宗亲会会长林都洙表示,能寻根谒祖,追溯先祖丰功伟德,拜谒宗亲的骄傲妈祖,心情非常激动。回国后将把更多信息传递给林氏后裔年轻人,以不忘根本加强交流,增进两国宗亲血脉情谊。

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十九位。福建为林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三省,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二十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福建仍为林姓第一大省,约占林姓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广东、浙江,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三省,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春秋时,林氏散居周、鲁、齐、卫等地。战国时期,赵国宰相长林十五世林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时称“九龙十德之门”.鲁国林雍后人迁徙到齐、邹二郡(今山东淄博),汉景帝时分邹郡之地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

近现代

时至今日,闽、台、两广、海南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各地林氏宗祠,都常见"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的对联,这就是对闽林世系"九牧传芳" 渊源的概括和真实写照。

韩国林氏共同的先祖名为林八及,唐朝时从惠安彭城渡海出国避祸,漂泊到新罗国(今韩国)江华湾登岸,如今衍生出了180多万韩国林姓人口。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为林姓的第1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约占福建总人口的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600年中林姓人口纯增加率为1%,净增加了3万。福建仍为林姓第1大省,约占总林姓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38%)、广东(26%)、浙江(18%),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泉州林姓第二多。在近600年间,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林姓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林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8.4%,A型占28.5%,B型占25.8%,AB型占7.3%。

传统文化

林氏宗庙

“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众多的林姓子孙来到位于河南省卫辉市的比干庙,用最虔诚的心来表达他们对“忠义之宗、大义之祖”由衷的敬意。

比干庙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比干三日苦谏却换来一场挖心,回首这一典故,让不少后人顿生敬意,“林氏”在得姓之初,就带着祖宗比干这种忠义敢谏的本色。

在东配殿另有三尊塑像。他们是比干的杰出后代,中间是林坚公。因林氏根据地理位置又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右边为北林所奉林放公(比干二十四世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著名的“问礼堂”就是得自于他。左边为南林尊奉的闽林始祖林禄公,为今天福建莆田林氏的祖先。由于诸多原因,莆田林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迁到海外,如今,韩国、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林姓多属这一支。因此,林禄公又被称作是南林始祖。

此外,西配殿敬奉的是妈祖神像,妈祖即林禄公第二十二世孙林默娘,被敬誉为“天上圣母,海上妈祖”。林默娘是宋朝莆田人林愿之女,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重阳,她因舍己救人而遇难,年仅28岁。此后,人们纪念妈祖为大义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妈祖庙2500多座,遍及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达2亿多人。妈祖已经成为年岁丰收和保佑平安的象征,更是人们远航的保护神。

在比干庙中缅怀,一杯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

姓氏渊源

福上林公来到潘田水口奄定居,因人地生疏,人烟稀少,家中百无一有,生活日见困难,渴望着有适当的人来共同生活,巧遇裕宗陈公从远方而来,促膝交谈,情趣相投,暂住于福上林公家中。原来裕宗陈公是龙川县出祖迁居兴宁沥陂,因世乱纷纷,转迁丰顺落水科,其本身有一套打铁好技艺,做工来到潘田与福上林公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住日久,情投意合,两人年纪、性格相当、同样遭遇,同住水口奄,共同打铁,克勤克俭,聊以度日,两人长住之下,你恭我敬,如兄弟骨肉。随之焚香点烛,祷告天地,结拜为义兄弟。福上林公长二岁为兄,裕宗公为弟,后人称为义祖。

水口奄是丰良至留隍必经之地,常受往来的坏人抢食骚扰,兄弟商量,转迁到比较僻静的肚富塘,生活日见好转,两人各自成家。裕宗陈公娶洪氏盛氏二妻,生下四子,福上林公娶万氏,生一子名林九六郎。

以后裕宗陈公二子迁往吉輋黄磜创居,二子迁往广州方城创居。

林九六郞三岁丧父,四岁丧母,全赖裕宗陈公躬亲抚养,林九六郎生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受裕宗公爱惜,裕宗公四子迁走时,因受九六郎牵挂,没有跟其亲生子同出,留在家中专心抚养林九六郎。

树大分丫,枝繁叶茂,生息繁延,裔孙众多,在清朝中叶时有长房十世裔孙名曰林陈继淳,往潮州考秀才,文章出众,却未能中举,当时的主考宗师,在林陈继淳的考卷背面点破:文章虽好,姓氏颠倒。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恩啊。故此,长老们一致商定,为报答养育之恩,将林陈改为陈林姓。当年开科考试,一科连中五名秀才,从此,陈林姓诞生,名扬四海,代代相传。

陈氏颖川堂,林氏西河堂,故陈林氏祠堂为西颖堂;总祠在广东省丰顺县潘田镇沙塘。陈恩公为恩义祖裕宗公,福上林公为始祖公。

陈林姓辈序从七世祖起,开始顺延:

辈序:祖上万亿兆,京高吉玉由,淑慎和奕世,丕振达方洲,

宏通承先惠,克昌永作裘,维良嘉善庆,大启毓英流。

闽西源流

先秦时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鲁国是林姓发祥的第一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鲁国得到最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氏。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板荡,五胡乱华,政权更迭,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四周迁移。

西晋时,林放后裔林礼由济南徙籍下邳(今江苏睢宁县),生一子名颍。林颍生二子:长懋,任下邳太守;次禄,字世荫,生于西晋泰始十年(274年),居下邳梓桐乡。西晋惠帝时,林禄任安东琅玡王府参军,镇下邳。西晋永嘉元年(307年),随琅玡王移镇建邺,除给事中、黄门侍郎。东晋建兴元年(313年),从王敦讨杜弢

,立下战功,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东晋建武元年(317年),佐司马睿即位建康,匡扶晋室,任合浦太守。东晋太宁三年(325年),诏归,奉敕守晋安郡(郡治今福州市),迁家居晋安,为开闽林氏始祖,称闽林一世。林禄为东晋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卒后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岗(今惠安县涂岭),其后裔的世系图称晋安世系,亦称闽林世系。传至十六世,有韬、披、昌三兄弟。林韬,谏议大夫,后裔称阙下林氏;林披,太子詹事,唐天宝年间授临汀郡(汀州)曹掾改临汀令,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除子林蔇为布衣外,父子九人于唐德宗至穆宗年间(780—824年)仕官刺史、司马、长史(一说生九子皆官刺史),后裔称莆田九牧林氏,又称唐九牧。林昌,中宪大夫,后裔称游洋林氏(迁台湾的为雾峰林氏)。

林氏入闽除林禄这主流派外,据资料记载的还有:唐高宗时随陈政入漳的“浦南林”:唐末随王潮兄弟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的“固始林”,计有七支,称唐陶江林,濂江林,控鹤林、福全后安林、上街六桥林、阳泰林、元贞林。由光州固始入闽的各支派,称固始世系。

据《(闽粤赣)林氏重修族谱》、《闽汀武杭林氏族志》、《(新罗)平在坊林氏族谱》、《济南郡汀州林氏族谱》、《西河林氏福建上杭白砂八郎公世系族谱》等记载,迁入闽西的林姓,大多为晋安世系即林禄的后裔。主要有:一是晋安八世(或称闽林八世)林玉象的后裔,即二次迁闽的柴林世系:二是晋安八世林玉珍后裔(唐九牧林后裔)。

林禄传十世林英,天嘉元年(560年)任贵平主簿,由福建莆田北迁江西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林英生子礼,林礼生子士弘。林士弘为闽林第十二世,字世荣,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在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称帝,建国楚,建元太平。唐武德五年(622年)被唐军战败,退保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病故,其部属离散,后裔为避祸改林姓为柴姓。

历后梁至后周,士弘裔孙柴守礼有个妹妹嫁与郭威(后周太祖),被立为皇后。郭威无子,以守礼之子柴荣嗣立为帝。柴荣即五代后周世宗,继郭威帝位五年(955—959年),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患病,回京逝世,其子柴宗训七岁即位,半年后“陈桥兵变”禅让于赵匡胤,赵建立北宋,诏封恭帝为郑王,安置于房州。当时柴荣之弟柴穆率子柴惿等起兵反宋,集兵郑州,宋太祖遣大军镇压。当时柴太后健在,忧恐不安。开宝六年(973年),宗训假托病故,默然从房州携家眷南逃福州避难,居福州济南山,改柴复回林姓,易名判官,并以山名称“济南林氏”。但汉代宣帝时林尊称盛山东济南,族人已有“济南林氏”的称谓,故宋代始于林判官的林氏族人,称“新济南林氏”。

林宗训易柴复林后,适值北宋进行统一南方的战争,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国为宋所灭,林宗训又开始开始逃亡历程,从福州转移到士弘祖居地莆田,后续迁偏远荒凉的宁化落籍。林宗训生子四,朝、宝、厚、严,子孙遂分衍闽西及赣南、粤东各地。林宗训曾孙千六郎讳融,宋神宗时为员外郎,仕南昌太守,宋元祐初(1086年),因兵乱,林融夫人巫氏携六子(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七郎、八郎、九郎)及六三郎(一说五三郎

,又说六郎)之子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从宁化石壁迁长汀河田开居。此后,五一郎

、五二郎、六三郎继迁武平、上杭。八郎徙居濯田巷头,九郎迁武平中堡。此一世系,称为“回闽世系”,林宗训为林姓“回闽始祖”。林融则为闽西长汀、上杭、武平等县柴林世系林姓始祖。

进入闽西的另一支林姓为九牧林。自宋至清,九牧二房、四房、五房、六房、八房、九房先后有多支迁入闽西上杭、连城、龙岩(今新罗)、漳平等地(因较分散,此目先记述较早迁入的有代表性的宗支,其余在下文记述)。

九牧六房林蕴后裔林伟(闽林三十五世),宋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156—1158年)任汀州教授,曾孙文德,名公玉,宝祐四年(1256年)任汀州府宁化县知县。景炎二年(1277年),元军南侵入闽,文德将夫人罗氏、汤氏及其所生五子迁宁化石壁,将夫人黄氏及其所生四子避入上杭县,后又卜居长汀河田。南宋末始,文德九子中的四郎(字元嘉)后裔、五郎(字元光)、八郎(字元寿)、九郎(字元全),先后由长汀河田和宁化等地迁上杭白砂花园里。其中,八郎在此开基创业;九郎移居漳平永福梨仔坪,生三子,移居龙岩龙门里象山;五郎迁永定西陂岭开基;四郎下传之肇纪、佑谟、启发、文质四代,迁上杭湖洋濑溪等地。

九牧九房林蔇十三世(闽林三十世)林商隐(号起东),原定居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宋庆元进士,自梓溪都头赴任龙岩县学正,定居城东,为龙岩九牧九房一世开基祖。

连城林坊乡始祖伯八,先居剑州(南平)虞栏阁,宋末,因避战乱隐居清流螺村南山下,后徙居清流李家林家城。元泰定元年(1324年)携子六十郎迁入连城南顺里水西半径堡(今林坊乡)定居。九牧二房林藻之孙,林翱,传三世直门生十五郎,(闽林二十二世)因避宋末战乱,从福州甘蔗迁至连城莒溪壁州定居。莲峰镇连阳始祖祖诚,原居福州林埔,因遇连城乡贤许景辉(授武略将军、任职福州临江路),两人识交,将女儿许四娘续配祖诚,元大德元年(1297年),

为避金元乱日,许景辉便携婿来到连城连阳定居。新泉镇林屋坪(旧称陈屋坪)村始祖六四郎,其父伯玉登宋嘉定(1208—1224年)进士,授任连城教谕,将家眷安置在连城揭坊。伯玉生三子:长六四郎,次伯十二郎,三八十郎。六四郎先居连城庙前街,至景定年间(1260—1264年),因受兵?蹂躏,迁至连南陈屋坪;伯十二郎留居揭坊(连城城郊),其裔孙散居城区;八十郎则先迁林坊,后迁壁州。

九牧四房林荐后裔林德(闽林三十世),号静齐,宋时授闽县教谕,居德化。生子泉,字流衍,号蒙泉,以岁贡授南京礼部主事。林泉生贡生、京生、晚嗣。晚嗣徙于龙岩集贤里西坪(今漳平新桥城口)。配王氏,继配陈氏,生五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一郎守居西坪。千四郎迁龙岩平寨坊(今新罗东城社兴、东新),千五郎迁蒋武(今新罗西陂南石、林邦)。

另据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重修《莆田林氏族谱》(九牧林披长子林苇位下)载,闽林三十世(林苇十四世)林季昌,此宋宝祐四年(1256年)登文天祥榜进士,授惠州推官,生子卜。其次子积祯为上杭回龙、宁都闪庄安福房祖;三子积?为汀州归化邵武等地小富房祖;四子积社?位百十郎为汀州河田上杭,江西于都、宁都等地房祖。

郡望堂号

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之乱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带。晋朝时期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时期改为齐州。宋朝政和中期升为济南府。元朝时期则为路。明、清两朝均为府。民国时期改府改为山东省省会市。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明朝时期废黜。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福建省中南部各县,为福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晋安郡:亦称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置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隋朝初年即被废黜,一说是在宋朝初年被废黜。

堂号

济南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晋安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据林氏族谱载,林氏得姓始祖坚公,是殷商忠直之臣比干之子。比干被暴君纣王剖心杀死。比干正妃夫人陈氏怀孕逃往牧野(今河南淇县)生男名泉。周武王即位,旌表忠烈,徵其后嗣得泉,因泉生于长林山,故赐姓林,易名坚。考河南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世称西河,故林氏郡望为西河。“西河堂”名源此。

九龙堂:比干的子孙林皋,在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被人称为“九龙”,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堂。在客家人中,林氏的郡望还有西河郡,原因为其中一支林氏客家人的始祖来自西河郡(今郑州附近),其堂联为“九龙世泽十德家声”。

九牧堂:唐朝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九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松卜堂:为江苏省丹阳县林氏支宗的堂号。丹阳林氏肇于宋代。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福建省进士林芳,字逢春,出任丹阳县令,此后便长住于此。林芳的长子伯一居于城邑,次子伯二定居南郊松卜。从此,福建林氏在丹阳繁衍生息。丹阳林氏“松卜堂”的后人,按行序排列分为松卜、城市、北庄、大华等支。主要分布在大华、埤城、丁家坝、林家桥、北庄、绕庄、孟河、魏村、张庄、黄墟、董庵等地。在县城里,林氏族又分孽成金斗铺、寺前铺、晋地坟、虞巷、安巷等族系。至2000年5月8日,丹阳在籍林氏宗人达21868人。林氏在丹阳所出的知名人士有林福源、林琴、林懿均、林肇灿、林?等,均编入新修《丹阳县志》。林氏宗谱始修于明成化年间,至1950年共修谱十次。

十德堂:来源于比干的子孙林皋,在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生有子九人,受家风的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他们的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故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堂”。

忠孝堂:来源于皇帝御赐的堂号,因这支林氏人的史祖林悦以忠孝见称而得名。“忠孝堂”在客家人历史上,还有一支林氏因躲避元初对林氏汉人的屠杀,被迫改姓杨,俗称“新杨”,其也是林氏后裔。

敦本堂:又称“林月汀宅”,俗称“大厝底”,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山镇菜园路4号。已毁于1921年地震。属于三级古迹。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迄今亦有近百年的历史。属于台闽标准四合院建筑,乃当时竹山清武官林月汀所建立,故属私人宅院。该堂主体木质构造,为台湾十大古厝之一,亦为台湾雕工最为精美者。该堂为二落式建筑,第一落屋顶为马背式,门厅前具宽广檐廊,并于壁面题字作画。左壁彩绘花鸟草木,字题“竹茂”、“×得石花胜开”;右壁彩绘人物山水,字题“松苞”、“夜雨竹窗问语”。太师壁双面木雕,前为松、鹿(取长寿多禄之意),后以窗棂组成“富贵玉堂春”字样,其四角衔以蝙蝠造型(取得福之意〉,故福禄寿齐备。第二落为正堂,屋顶属顶硬山式,据说原为官式燕尾脊,后去燕尾。各门扇工法讲究,精磨细琢,赞叹不已。第一落、第二落及左右护龙形成完整的四合院。如果可能,应该就地重建,不然殊以为遗憾。

崇本堂:俗称“林祖厝”,位于台湾省南投县竹山镇集山路路三段831巷内。属于三级古迹,初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竹山及鹿谷地区林氏宗亲,为缅怀林氏先贤开山垦荒之德泽,于是募款建祠,祠内供奉开闽始祖“林禄公”、“九牧公”及“林圮公”三位先贤。崇本堂早年失修,首于嘉庆七年修筑成宫廷式建筑,雕梁画栋,宏伟壮丽却不失古色古香。复于1968年二修,最后则于1984年重建,这次除屋顶保有古式燕尾式建筑之外,全面改以水泥磨石,而失朴质之风。但却也免于“九二一”(公元1999年)地震之蹂躏,毫发无损。崇本堂的保有特色包括燕飞尾式屋顶、山门的交阯陶福禄寿三仙塑像;左右塑的“左昭”、“右穆”题字;正堂的“文魁”、“选元”及“进士”匾额等。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九龙衍派;双桂遗风。

上联典指林皋,战国时赵国宰相,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下联典指唐代殿中侍御史林藻,字纬乾,莆田人。

九龙衍派;双鹤入云。

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林皋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杭州钱塘人林大年,英宗时官侍御史。

梅鹤风标;露鸟孝瑞。

上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字君复,钱塘人,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下联典指唐代进士、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

露禽孝瑞;梅鹤高风。

上联典指唐代莆田人林藻,字纬乾,贞元年间官至殿中侍御史。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死后谥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

西河世泽;务本家声。

全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林放,为孔子学生,尝问礼之本,孔子以时方遂末,而放独能有志于本,故以“大哉”称之。

金门羽客;和靖高风。

上联典指宋朝林灵素,以方术得幸徽宗,赐号“玄妙先生”,又号“金门羽客”。下联典指北宋林逋,“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

御夷励志;助夫解围。

上联典指清朝林则徐禁烟卓有成效,因受诬革职,后谪戍伊犁。下联典指清朝沈葆桢守广信,林则徐之女刺指血作书,乞援于玉山镇总兵饶廷选,助夫解围。

五言通用联

若问梅消息;且待鹤归来。

此联为北宋林和靖祠联,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全联典指林逋事典。

七言及以上通用联

十德堂中深树德;九龙门内再腾龙。

此联为林氏宗祠“十德堂”联。全联典指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林皋事典。

草舍百篇集清气;虎门一炬振国威。

上联典指明代贡生林时跃,字遐举,号荔堂,鄞人,著有《朋鹤草堂集》、《明史大事记》等书。下联典指清代大臣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力主禁烟。

梅妻鹤子和靖士;竹笔译文冷红尘。

上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事典。下联典指近代古文家、翻释家林纾事典,字琴南,号畏庐,闽县人。

济美衣冠承恩宠;南郡吕格世泽长。

此联为林氏宗祠“济南堂”联。

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此联为清代林则徐撰自题联。

敦和气而聚国族;积阴德以福儿孙。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浯江镇海云村林氏家庙联。

大志禁烟,御夷留恨;血书求救,为夫解围。

上联典指清末政治家林则徐,道光年间,先后任湖广总督、钦差大臣、两广总督,严厉禁烟,卓有成效,有《林则徐集》等。下联典指林则徐的女儿,嫁沈葆桢为妻。沈葆桢守广信府时,太平军攻城,林氏刺手指写血书,向玉山镇总兵饶廷选求援。

幼敏绝伦,京都景仰;才高压重,状元世家。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林文秩,福州人,拜监察御史,立朝有直声。下联典指明代林大钦、林宣德皆中状元。

敦谊明伦,即此是敬宗尊祖;本修德立,如斯乃孝子贤孙。

此联为台湾省南投县竹山镇林氏“敦本堂”联,联以鹤顶格嵌“敦本”堂名。

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皆公叔;崇山宗,岐山支,山山叠出亦宗支。

此联为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安堂村林氏宗祠联。

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

此联为福建省福州市南台岛林浦村林氏宗祠“四知堂”联。

振作那有时,少时、壮时、年老时,时时须努力;成名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永定林氏客家人因中原战乱被迫不断南迁,饱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从中孕育出爱国爱家、顽强奋斗、寻求解放的革命精神。

挽比干联

剖心明忠赤,精神赫赫齐穹壤;忠谏救国颠,烈气飘飘凛雪霜。

天地同流,为万世谏臣之祖;凛然正气,显历朝忠烈之名。 

家谱文献

全国林氏光远堂族谱,(民国)林氏光远堂众孙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修篡,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贵县维新印务局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有两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林氏宗亲录,(民国)林清墩编,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辽宁

辽宁旅顺林氏谱书,(民国)林尚贤修订,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江苏

江苏常州迁常林氏家谱二卷,(民国)林文涛主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

浙江鄞县新江林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林庆芳、林纯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西林家卤林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项世淮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象山岙底林氏宗谱一卷,(民国)吴显龢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安徽

安徽宿松林氏谱牒,(清)林常植等增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安徽潜山潜阳林氏族谱三十八卷,(清)林氏三系合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

福建宁德福鼎选城林氏

福建林氏开闽分支总谱,(明)林鸣盛序,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闽林大宗世谱六卷,附材氏入闽世系总图,(明)林炳麟等修,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仙游仙溪林大宗祠族谱,(民国)林弁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仙游印书局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莆田仙游县档案馆。

福建泉州清源林氏李宗谱草创卷之三,著者待考,传抄泉州林李氏藏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晋江万华林氏族谱,(清)林志坚撰,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南安林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福清分派横溪林氏族谱,(清)林文篆再录,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广东

广东番禺林奉恩堂族谱,(民国)林懋康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澄海南砂林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元秀纂辑

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七~二十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揭阳重辑长山林氏世谱,(民国)林右叙重辑,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潮安兴昌印务局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化州那务林氏族谱五卷,(民国)林圣玺纂修,1989年林炳贤牵头重修,现藏于那务林氏各房。

广东中山林氏族谱一卷,(民国)林天椒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档案馆。

林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西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林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林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林氏续修宗谱,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戊子年(公元1948年)九牧堂铅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廉江罗村林氏宗族发展史》,出版于1999年,是《廉江林氏发展史》撰修工程的下缉之一,也是至今为止该市林氏发展史分房派修撰完毕的两部史书之一【另外一部为《廉江林椿轩公后裔发展史》】。该书收录林能公派下近200条村庄的子孙繁衍情况,于1994年开始筹备,至1998年6月脱稿,1999年出版。全书分五编和杂记,共1250千字,1114页,印数2000册。该书现藏于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湛江图书馆,廉江市档案局,廉江图书馆,廉江该派下各林氏村庄中,是一部较为翔实的林氏史书之一。

字辈排行

山东

山东济宁林氏:英、宪、存、凡、发、正、祥

福建

福建连城林坊林氏字辈:

长房(章旻公的子孙):肇、修、伦、纪、昭、德、报、功、箕、克、裘、绍、丕、振、家、声

二房(子长公的子孙):承、肇、占、克、振、家、声、金、紫、簪、缨、奕、冀、荣、丕、显、文、明、光、祖、德、睢、麟、永、盛、绍、我、菁

三、四房(文长、满全公的子孙):肇、修、伦、纪、昭、德、报、功、克、绍、箕、裘、丕、振、家、声

福建漳浦乌石林氏字辈:“汝允仕敬敦廷夫德君希思日升恒万寿松柏茂辰维皇降福山阜冈陵保定尔禄”。

福建漳浦港头林氏字辈:“用邦匡确文汝甫仲吉升贻燕垂卿伯世德永尔昌展成振家远同会衍庆长”。

福建石狮林氏字辈:“信恒有树启鼎登先士志维经世孙谋在振宗忠孝承光德英伟裕后徽”。

福建石狮东园林氏字辈:“朝经贤克日安邦载佑和亨贞乔木蟠根大深谷奇兰鲜忠孝家声远奕世子刊贤”。

福建石狮玉山林氏字辈:“基宏际式正士文章华国器树德为根本(讳行)贻孙谋燕翼子诗礼传家声簪缨以显宗(字行)”。

福建平和林氏字辈:“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贻谋孔长蕃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福建莲江林氏字辈:“云士文华荣肃艾哲谋圣积善有余庆材为邦国宝滨海川山秀含生钟毓灵(讳行)善言君子德恭宽信敏惠存心本以仁学乃子孙珍礼义传家法明德在新民(字行)”。

福建岐岭林氏字辈:

福建金紫林氏字辈:“思永居继先伯道日绍节太原若亿万德良克”……(从三十八世起各分支另立)。

福建厚泽林氏字辈:“式秉邦逊克承大勋敬章君德统绪为昭子孙千亿诗礼传家”。

福建钞坑林氏字辈:“孟元高振起辉光玉树荣时承雨露润日映枝叶新”。

福建永春林氏字辈:“联芳超祖德统绪尚仁慈才美启宗徽传心通孝友”。

福建锦江林氏字辈:“维道世士秩迪德为敦本登科以显宗忠孝传家永(讳行)子孙良有智邦国振家声存心宜守志学古重勤修(字行)”。

广东

广东揭西金坑林氏字辈:“乔木盘根大瑞日应茂时绍有开元俊振拔兴世基乞旺春常在群英乐载熙忠国之精干修身学礼诗双桂流芳远九龙毓秀奇祖德宗功盛人文蔚启宜”。

广东揭西钱坑,阳夏林氏字辈:“渭甫永惟崇伯宗尚子叔乔世登兰玉盈阶秀贤良应运生养恬安迁素忠孝衍先声端穆贻芳远义扬肇业宏奋庸昭伟烈继武振鸿鸣松茂千秋盖鹏飞万里程”。

广东揭阳锡场世系辈序:“潜焯功孟时景邦,世胤元国兴文章。修齐伦美先以正,德盛道隆士乃贤。

声应凤岐锡开泰,名实光华裕必昌。纯举朝端永雄振,芳奕海宙耀茂长。”

光绪元年,揭阳林氏合建八房祠之后,辈序从德盛二字起统一调整为:“德盛昭宇宙,西河垂典型。永远绳祖武,光宗显朝廷。”

广东潮安林氏字辈:“叶道资宏毅安邦本孝忠一经贻典则万载畅宗风绎理期居敬临民雅所先昭兹绳祖武念在即薪传”。

广东化州那务林氏,始祖福山公,故籍广西玉林,落籍化邑,开基立业,繁衍后代,字辈:“芳朝秀士永可作圣贤名积德恒茂盛子孙万代兴忠义仁爱敬事业倍增成勇登科学顶国家富强定”。

广东廉江罗村林氏,始祖九牧长房,十三世起字辈:“典章经济家国荣华富贵……”

广西

广西灵山林氏字辈:“林家世运长为善业能昌源流思福建远祖念宾阳”。

广西博白林氏字辈:原籍福建莆田,由闽入粤,明朝中期陆续迁入博白,字辈“道学辉宗为国宝,文章献世步云衢。明堂承运家声远,兰玉奂衍德泽延。”

贵州

贵州毕节林氏字辈:“鹏栖生单中怀土发枝作绍茂登科文明开国选全兴正连长祖烈家声远腾辉百代昌积善源生裕敦仁品自崇安平知运泰和协兆年丰望峻惟山类心清与鉴同高材称座辅厚禄爱恩隆”。

辽宁

辽宁庄河林氏字辈:“文鸿辉成德义普克绍先世家永庆吉福泽同海天”。

山西

山西文登林氏字辈:“植光培钟汝懋辉基钧治乐荣增鉴法,树炳坛锡济桂煜垣铨浚楷(火昆)尧镜清本熙堂锦泽朴焕在铭淞”。注:山东荣成、威海、烟台、乳山、栖霞、牟平、海阳、辽宁大连等地林玉后裔各分支亦使用该字辈。

姓氏遗存

类型

代表性遗存

故居

林伯渠故居

林觉民故居

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

牌坊

林浦木牌坊

陵墓

林则徐墓

林大钦墓

林纾墓

林修梅墓

纪念活动

林氏每两年举办一次恳亲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宗亲会议,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林氏宗亲加入。

在福建省南安市内厝,每年在农历十月廿五举办比干殉国的纪念活动。在比干出生地河南的卫辉,则在四月初四举办诞辰纪念日,形成南北春秋两祭的格局。

1994年起,南安官桥内厝发起成立了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开始深入研究林氏源流,协助各地林氏寻根问祖。韩国林氏中央宗亲会会长林香淳介绍,在韩国江华湾平泽地面,也有石碑和林八及铜像。中韩之间,石碑彼此遥相呼应。每年春天,韩国的林氏宗亲都会在铜像处举行祭拜活动,韩国林氏还多次到泉州参加祭祖活动。

韩国林氏分别在2001年、2004年,在彭城护海宫前竖立两方石碑。用中韩两国文字写有“千年溯源万里寻根”,以及“唐邵州刺史蕴公玄孙、新罗(韩国)林氏都始祖八及公渡海处”等内容。

2012年4月26日,由河南省台办、中新社河南分社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系列专题片《追寻台湾人的祖源》在河南濮阳县张挥公园正式开机,从林姓姓氏起源地开始拍摄到闽浙地区,再到台湾地区。2012年5月19日,该专题片在莆田拍摄,追寻台湾林氏的迁移轨迹,揭示台湾同胞与大陆中原地区史源相通、血源相亲、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2015年5月21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内地的2000余名林氏后人齐聚河南卫辉,纪念比干诞辰3107周年。同日,比干圣像被抬入广场,首度巡游,继而接受各地迎请。

2018年1月3日,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正式成立。

马来西亚林氏宗亲结盟重庆林氏共谋一带一路

马来西亚林氏宗亲结盟重庆林氏共谋一带一路(2张)

2018年5月13日,来自马来西亚﹑四川林氏宗亲会﹑四川泸州林氏宗亲会﹑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等地林氏宗亲代表近200多人在重庆铜梁区参加重庆林氏宗亲联谊会,共谋"一带一路"共创辉煌。

马来西亚准拿督林金华,林永源,林良发,马来西亚丹斯里林福山局绅,四川林氏宗亲会林翼,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西南大学教授、鹏盛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鹏,重庆市铜梁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何建伟致欢迎词,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会长林辉明,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林克,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林荣川,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林俊,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林开旭,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重庆九牧林家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辉江,四川林氏宗亲会林圃教授,四川泸州林氏宗亲会会长林锡成,四川林氏宗亲会林西,重庆林氏文化促进会总顾问林达开应邀出席联谊会并先后发言。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林姓历代名人289名,占名人总数的0.64%,排在名人姓氏的28位;林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5%,排在第23位;林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2%,排在第34位。

姓名

籍贯

主要成就

林放

春秋时期鲁国

鲁国太傅

林披

福建莆田

官至检校太子兼苏州别驾

林慎思

福建长乐

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林环

福建莆田

有《絅斋集》。

林大钦

海阳县(今潮安区)

明嘉靖壬辰科状元

林兆恩(林龙江)

福建莆田

思想家、三一教创始人

林则徐

福建侯官

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林鸿年

侯官

云南巡抚,曾出使琉球

林纾

福建闽县

文学家、翻译家

林森

福建林森县(今闽侯县)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林伯渠

湖南常德(今临澧县)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 

林觉民

福建闽侯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砺儒

广东信宜

教育家

林祥谦

福建闽侯县

“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

林语堂

福建平和

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

林育南

湖北黄冈

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

林徽因

福建闽县

建筑师、诗人

林彪

湖北黄冈

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林海音

台湾苗栗

作家

林兰英

福建莆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太空材料之母

凌青(林墨卿)

福建福州

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林锴

福建福州

画家

林洋港

台湾南投

国民党副主席

林元培

福建莆田

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工程设计师

林国恩

福建莆田

高工,研究红崖天书专家

林子祥

中国香港

歌手

林毅夫

福建漳州

前世界银行副行长

林清玄

中国台湾

作家

林青霞

中国台湾

演员

林海

福建晋江

中国新世纪作曲家

林志玲

中国台湾

歌手

林志颖

中国台湾

歌手

林心如

中国台湾

模特、歌手

林峯

中国香港

演员、歌手

林俊杰

新加坡人

流行歌手、词曲创作者、音乐制作人

林妙可

童星、学生

研究考证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晋安世谱”校正·序》 云: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相赵者始居九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

《姓氏考略》 引 《路史》 亦载: “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云: “‘林放之后’。林放为春秋时鲁人,字子立,尝问礼之本,孔子以 ‘大哉’ 称之。”

《魏书·官氏志》 云: “丘林氏改为林氏。” 丘林,《郑通志》作“邱林”。

《开元录》 云: “今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唐所置建州有二: 一在今福建境内,故治即建瓯县;一为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县,即满族初起之鄂多理城。《开元录》所指之 “建州”,当在福建: 且疑“蛇”,当即后世之 “畲” 族。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