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恐归族

春节恐归族

对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家过春节的人的概称
恐归族是对那些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家过春节的人的概称。在常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眼里,“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甚至还容易和不孝牵连在一起,但对“恐归族”来说,恐惧回家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其中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假期永远太短;年底各种开销加大,回家过年无疑又是一次“大出血”以及现在过大的春运压力等等都造成了外地工作的人们不愿意回家的主要原因。
    中文名:春节恐归族 外文名: 别名: 形成原因:财政赤字交通费太贵 调查反应:亲友的催婚烦不胜烦 专家看法: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简介

春节恐归族,字面理解就是在外打工者对“回家过年”的恐惧感。他们的恐惧,并非对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节日回家的种种烦心事折磨之下,一种本能的反应。、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可假期永远太短;亲戚朋友一大群,好生热闹,却似乎三头六臂也探不完;乡情纵然可亲,可常年生活在外,自己已经无法适应这片土地上的生活节奏;年底各种开销加大,回家过年无疑又是一次“大出血”,令财政赤字越发岌岌可危;好不容易能静静地享受单身贵族的特权,却被父母亲抓住连逼了七日的“婚”。

对他们来说,与其混进春运大军辗转奔波地回去团圆,倒不如一个人留守都市,享受一份冷清的自在。

主要原因

交通费太贵,回家的票难买

火车票也好,飞机票也罢,以往多贵都得买,往往是不考虑价钱的!路近的几百块,路远的几千块,本来就没存多少钱,一下子全报销在回家的路上了。近年来逢年过节回家的火车票、长途汽车票难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虽然近年来有了网络定票、电话定票,但逢年过节回家的人太多,形成了“回家潮”、“外出打工潮”,令许多回家的人望而生畏。

一事无成

俗话说:"男人三十而立",但有几个达到了这个要求,经济上只能养活自己,养个家庭还感觉吃力。红红火火大过年的,怎么好意思交“白卷”啊。

压岁钱看涨

已经工作了,回去就意味着不得不给哥哥嫂嫂的下一代发压岁钱,现在物价上涨,压岁钱的行情自然也看涨,几十块钱的红包自己都不好意思发出去,这样一来,对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来说,又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父母逼婚

婚姻大事是每个父母最悬心的事情。他们只希望你们能够早日结婚传宗接代让他们抱上孙子,却不明白现如今的婚姻也不是那么容易想结就结的。回家后父母会安排一系列的相亲,有些人的春节基本上是在不停的相亲中度过的……

风俗习惯

有些偏远山区仍然有些观念十分落后。有一位刚刚结婚的女孩子跟着新婚老公回农村老家过年,吃饭住宿倒还可以习惯,可家里的规矩实在受不了。

其他原因

担心没有找到工作丢人,害怕没有异性朋友不好向父母交差,烦奔波应酬太多难休息。

节日期间大部分人都会回家,某些行业就会缺少人手,就会聘请一些人,这时候留下来会有更高的工资,挣更多的钱,这对于打工子弟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现在很多外出工作的人长时间在工作地,习惯了当地生活,到春节期间回家会导致很多水土不服,或者温差过大,特别是在南边工作的人回到北边温差太大,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回家。

反思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春节应该回家过春节,陪陪父母,尽尽孝心,否则当“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就只能是懊悔了。其实,父母对子女没有别的苛求,他们不需要子女带来荣华富贵,“常回家看看”往往是他们最朴素的唯一要求。

也有社会学家认为,不能轻易地把“恐归”算做不孝。很多回乡过年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心里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震荡。“恐归族”属于敏感人群,对外界变化反应敏锐而其适应能力偏差,同时可能确有一些客观原因,使回乡对他们来说会使身心受到伤害。因此,有社会学家呼吁,老家的人们应当对身在异乡的“恐归族”给予足够多的理解,不要让其过于为难。毕竟,过年不仅仅是为了团圆。

随着社会变迁,从“盼归”到“恐归”,中国人对待传统民俗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现实生活在都市人心理层面的真实写照,是传统习俗与现代时尚磨合碰撞之下的产物。其间有人们对传统节日最原始心态的保留,也有对现实压力的强力摆脱,这些林林总总的心态总会引起各色人等的强烈共鸣。

专家解读

北京大学社会学家夏学銮教授分析,造成很多青年不回家的原因,部分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势必造成和老一辈的分居;其次是大城市房价贵、部分青年就业难、工资长期偏低、结婚以后养家糊口更是困难。但从社会文明的角度讲,这种向上的人口流动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n

中央团校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专家陈立思教授则认为,城乡差别扩大,使社会对成功的认识产生扭曲。比如,一些农村社会,认为在城里工作的青年就像十几年前国人眼中的海外亲友,觉得从外面回来的人一定有钱。其实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成本很高,很多人需要依靠刷盘子、住地下室度日,就像现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另外,现在农村的民风,也不像过去那样淳朴。一些人看到成功的人,就想扒一层皮。”n

中山大学中文系叶春生教授认为:从积极的意义上讲,这些心态刷新着中国人传统节日的年味儿。”他指出,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中国人的春节演变出丰富多彩的形式,而这又是催生“恐归族”的重要社会条件。“试想,如果过年的方式只能回家,那么又怎么会出现‘留守族’、‘远游族’或‘狂欢族’呢?”n

广州大学民俗学家马洁针表示,春节团聚的主要目的是探访家人、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实质性的内涵。如果条件不允许团聚,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留言等方式来实现愿望既保留一定的传统过年方式,又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人们看到,“恐归族”中也有人在积极地为家人团聚寻求新的过年方式;现代社会也为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提供了可能,如全家旅游过年,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等。而中国长假的实行,更使“恐归族”既少了挤入春运大军的烦恼,又可选择传统习俗淡些的日子回家。n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春生指出,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传统、最被重视的一个节日,这也是个喜气洋洋的亲朋好友团聚的节日,虽然社会在飞速发展,过年的一些形式会更新,但回家过年团聚的情结却不会完全改变。n

陈立思还呼吁社会,过一个简朴的节日。现有商业力量的推动,好像不花钱就过不了年。什么过年要翻新房子、要买这买那、喝酒摆宴席、打牌赌钱……陈立思号召,年轻人应该把城市里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带回家乡,把对知识的重视,对礼仪、秩序的尊重带回家乡。n

如果能舍弃一些礼节,多一些真心的团聚时刻,“恐归族”一定会由“恐归”回归到“盼归”。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