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

迅雷不及掩耳

汉语词语
迅雷不及掩耳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雷声骤响,来不及捂住耳朵。比喻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人防不胜防。[1]
    中文名:迅雷不及掩耳 外文名: 别名: 拼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事例:因此我给他个~的突然袭击 出处:出处 《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近义词:出其不意 释义:释义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用法:褒义 谓语 结构:联合式

基本内容

【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拼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拼音码】:xlbe

【近义词】:出其不意

【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英语】:as sudden as lightning

【造句】:冯玉祥趁奉阎两败俱伤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京津,直取河北。

【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打败。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