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营协议

戴维营协议

埃及和以色列达成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协议
《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是埃及和以色列达成的关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性协议。该协议于1978年9月17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1977年11月,时任埃及总统A.萨达特(Anwar El Sadat)采取主动行动访问耶路撒冷,与时任以色列总理M.W.贝京(Menachem Begin)开始和平谈判,但未取得进展。终于在9月17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中文名:戴维营协议 外文名: 发生地点:美国华盛顿签署 主要人员: 时间:1978年9月17日 原因:中东问题

历史背景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冲突,仍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1977年11月,时任埃及总统A.萨达特(Anwar El Sadat)采取主动行动访问耶路撒冷,与时任以色列总理M.W.贝京(Menachem Begin)开始和平谈判,但未取得进展。美国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避免阿以再次爆发战争而危及对西方的石油供应,于1978年8月派国务卿C.万斯出面斡旋。

1978年9月9日,应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邀请,美国、埃及、以色列三方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举行最高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会议持续了12天。终于在9月17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主要内容

《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规定: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居民在一个5年过渡期内实行“自治”,在那里将建立自治机构来取代以色列的军事统治机构,以色列取消设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军事机构。此外,将建立一支警察部队,其中可以有约旦人参加。以、约部队将参加联合巡逻。不得迟于过渡期开始后的第三年,埃、以、约及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居民选出的代表将以联合国安理会22号决议为基础举行谈判,以确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最后地位。在过渡期结束以前,以、约将缔结和约。

《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规定:埃、以将举行谈判,其目标是在这项纲要签字后的3个月内缔结和约。和约的各项条款将在条约签定后的2至3年之间执行。埃及在西奈半岛行使充分主权。以色列军队分两阶段撤退。以色列在阿里什、拉法、纳克卜角和沙姆沙伊赫附近留下的机场归埃及,作为民用。以色列船只可以在苏伊士湾、苏伊士运河、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自由通航。协议还规定了联合国部队驻扎的地方等。纲要还对埃在西奈的驻军人数、位置作了限制。

影响

“戴维营协议”的签署,为埃、以双方在次年正式签订和平条约、结束战争状态打开了通道,加速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同以色列进行谈判的历程,有力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但是,因以色列顽固坚持霸占巴勒斯坦的立场,《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未能实施。埃以签订的《戴维营协议》为解决埃以矛盾奠定了基础,但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只提出了所谓自治问题,而没有确定最后地位,耶路撒冷归属问题、戈兰高地等都没有提到。

因而,《戴维营协议》遭到了阿拉伯多数国家和巴勒斯坦人的反对。尽管如此,埃以和解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是深远的。《戴维营协议》体现了埃及对以色列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促使后来阿拉伯国家对以战略的改变。在它之后,1982年阿拉伯首脑会议提出《非斯方案》,标志着阿拉伯世界对以战略开始从极端敌对转入缓和。整整一个时代,阿拉伯人接受的教育是把以色列看作一种禁忌之物,一个只在战场上较量的敌手。以色列也是抱着同样态度来看待阿拉伯人。

以色列方面认为协议对以色列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其拥有了和平的西南边界。虽然总体上埃及履行了协议,但协议签署后埃及之间还是有过一段时间的“冷和平”,因为以色列认为埃及方面只是字面上的履行协议,并没有从内心的真的想使两国关系正常化。所以以色的评价是这是以色列与萨达特之间的协议,而不是与埃及人民之间的协议。

也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协议签订后以色列人去埃及旅游的热情高涨,但很少有埃及人来到以色列。(以色列人去埃及最多的一年1999年有41.5万人,而埃及人去以色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只有2.8万人)。2006年埃及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1000人中有92%的人认为以色列是埃及的敌人。以色列方面则是全民支持这项协议,2001年的以色列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5%的人还是支持当年签订的这项协议。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