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2

尿蛋白2

肾病检查指标
尿蛋白2+粗略估计是24小时尿液里含有蛋白质1.0~2.0g。尿蛋白2+的临床意义除外生理性蛋白尿外,考虑为病理性蛋白尿,例如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等。建议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其他相关检查。[1]
  • 中文名:尿蛋白2+
  • 外文名:
  • 所属分类:
  • 含义:尿蛋白为0.2—1.0g/24H
  • 产生原因:肾性蛋白尿等
  • 领域:医学

产生原因

(1)肾性蛋白尿

1.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是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多导致的。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重金属盐类中毒、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等。

(2)非肾性蛋白尿

1.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2.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

3.组织性蛋白尿

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指标高

肾病专家说,尿蛋白高有多严重呢?尿蛋白是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的尿蛋白偏高将是导致肾病预后不良中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变程度。所以患者在发现尿蛋白偏高后一定要早期及时的治疗,避免发展到尿毒症后而加大治疗难度。

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