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

经济名词
名词,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额,即税收负担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额占计税依据价值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税收负担具体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是税收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税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着力点。
    中文名:税收负担 外文名: 别名: 定义: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 简称:税负 内容: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

理论

税收负担的轻重,同国家 财政收入的多少、经济调控的力度和政权的兴衰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它历来是税收理论研究和 税收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外古今学者对税收负担都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见解:有主张“敛从其薄”,即轻 税负;有主张“取民有度”,即税负要符合能力原则;还有主张“世有事即役繁而赋重,世无事即役简而赋轻”,即税负轻重应视国家需要而定;更有探求“最佳税负”,即某种能够带来国家 财政收入最大化的税负量度。

指标体系

税收负担是高还是低,是通过对比来说明。如果仅仅是一个纳税数量,而没有对比关系,则很难科学地进行税收负担高低的比较。因此,在税收征收额或缴纳额确定的情况下,宏观税社会的税收负担或某一纳税人的负担,指国家征集的税额与社会或纳税人产出总量或总 经济规模的对比关系。正确选择反映全社会产出量或 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作为对比的参照。对科学评价税收负担意义重大。指标的选择一是要有利于进行 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国际比较,二是取得资料容易,计算简便。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这实际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核税收负担,从而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负担总体情况。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关键是选择一个社会 总产出指标。如何核算社会总产出,国际上曾存在两种核算体系,一是前苏联的宏观统计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一是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年后,全世界开始实行联合国的SNA核算体系。抛弃了社会总产值这一反映 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目前衡量全社会经济活动总量比较通行,并可进行国际比较的指标,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是国民收入(NI)。因而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状况的指标也就主要有两个: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简称GDP 税负率; 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简称NI税负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税负率=税收总额/国民收入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下,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对于衡量税收水平具有较多的优越性。 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来源地统计。在 开放经济中,为避免 双重征税,各国政府在征税时均优先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其税收基础即 国内生产总值。而居民税收管辖权只适用于本国居民在外国投资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征税的多少一般取决于本国 税率高于外国税率的幅度,在许多情况下为零。这使税收只与 国内生产总值而非国民生产总值具有对应关系,以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衡量税收总水平相对而言更准确。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税收水平的衡量,主要使用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状况的指标

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可支配产品的比重。且由于流转税存在 税负转嫁问题,因此衡量 微观税负比衡量 宏观税负复杂。简单地把企业或个人缴纳的全部税收除以其毛 收入总额,有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税收负担水平。

衡量企业和个人 税负水平首先要考虑不 转嫁税即 直接税的负担情况。既然是不 转嫁税,纳税人与 负税人是一致的,纳税人实际缴纳的 税款占其获得的收入的比重可以反映其 直接税负担水平。直接税(主要是所得税和财产税)负担率,可用纯收入直接 税负担率。

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企业或个人一定时期实纳的所得税和财产税/企业或个人一定时期获得的纯收入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说明企业或个人拥有的纯收入中,有多大份额以直接税形式贡献于国家。这一指标可用于进行不同企业、不同个人 税负轻重的对比;可用于说明同一 微观经济主体不同历史时期的税负变化;还可用于说明法定或名义 税负水平与纳税人实纳税款的差距,这一差距反映国家给予纳税人的各种 税收优惠以及非法的税收漏洞。

除直接税负率指标外,通常还会用总产值(或毛收入)税负率、增加值税负率、净产值税负率作为参考性指标:

总产值(毛收入) 税负率=企业(或个人)缴纳的各项税收/企业总产值(或个人毛收入)

增加值 税负率=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 企业增加值

净产值 税负率=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 企业净产值

全部 税负率指标只能作为衡量 微观税负的参考性指标,纳税人到底负担多少 间接税要看间接税转嫁或被转嫁的程度,这是不容易量化确定的。 总产值、增加值、净产值全部税收负担率只是名义负担率而非实际负担率。但通过这一差异的分析,可以看出 税负在各行业、企业的分布状况,了解税负的公平程度以及 税收政策的实施状态,为税制进一步完善提供决策依据。

影响因素

由于税收负担必须考虑需要和可能两方面的情况,因此,一个国家在制订 税收政策,确定总体税收负担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不同的经济调控需要,来制定税收负担政策。一般来看,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和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越大,总体负担能力越高。特别是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能反映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一般而言,在 人均国民收入比较高的国家,社会经济的 税负承受力较强。世界银行的调查资料也表明,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其税收负担率也较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其税收负担率也较低。

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家通过税收能够积累多少资金,社会总体税收负担应如何确定,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也不能只考虑国家的需要,必须首先考虑社会经济体系和纳税人承受能力。只有税收负担适应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收才能在取得所需的 财政收入的同时,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提高社会未来的 税负承受力。如果税收负担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势必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任何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法律以及行政手段,来强化 宏观调控体系。国家会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税收负担政策。如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过热时,需要适当提高社会总体 税负,以使国家集中较多的收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存量,抑制 需求的膨胀,使之与社会供给总量相适应。此外,还要根据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在征收中实行某些必要的倾斜政策和区别对待办法,以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 资源配置。

目前,中国经济过于紧缩,需求严重不足。从1998年开始,国家采取了积极的 财政政策,适当扩大了财政支出的规模,税收的总体负担短期内不会减少,但会通过费改税,对纳税人的总体负担进行 结构调整,减少纳税人负担各种收费的比例,增加税收的比例,以达到增加 税收收入的需要。

(三)税收征收管理能力

由于税收是由国家无偿征收的,税收征纳矛盾比较突出。因此,一个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能力,有时也对税收负担的确定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能力强,在制定税收负担政策时,就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而不必考虑能否将税收征上来。而在一些税收征管能力较差的国家,可选择的 税种有限,勉强开征一些税种,也很难保证 税收收入,想提高税收负担也较困难。

税收政策的核心是税收负担。在税收总体负担确定的情况下,各种纳税人具体的税收负担状况主要受税制本身所规定的各种计税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直接决定了谁是纳税人,应该负担多少税收。 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主要通过如下方面来进行的:一是确定课税对象,以确定谁是纳税人;二是确定 税率的高低;三是确定计税依据;四是确定对谁减免税,怎么减免税;五是加重哪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

影响因素

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生产规模、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与人均国民收入等;国家与企业的分配体制;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收支状况等。n二是税制因素。包括税率的高低、计税依据的确定、减税与免税、加成与加倍征收等规定。n三是其他因素。包括征收管理水平、纳税人的守法程度等。税收负担最终取决于国家需要的财政资金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承受能力。

主要分类

税收负担是一个总体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又可以有多种形式。

(一)按负担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来表示。研究宏观税收负担,可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 税负水平,分析一国的 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谓微观税收负担,是指 微观经济主体或某一征税对象的 税负水平,可以用 企业所得税负担率或 商品劳务税负担率来表示。研究微观税收负担,便于分析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产品之间的 税负水平,为制定合理的税负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二)按负担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等比负担、量能负担和等量负担第一,等比负担,即实行比例税的负担形式。实行等比负担,透明度高,便于鼓励规模经营和公平竞争。第二, 量能负担,即根据纳税人负担能力的大小,实行累进课税的负担形式。实行按能负担,有利于促进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但是,对低收入者课低税,对高收入者课高税,不利于提高 经济活动的效率。第三,等量负担,即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负担形式。实行等量负担,税额的多少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利于稳定 财政收入。但是,价格的变动对纳税人收益影响极大,征税不考虑价格变动的因素,往往导致 税负分配的不合理。

(三)按负担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名义税收负担和实际税收负担名义税收负担是指由名义税率决定的负担;实际税收负担则是指缴纳税款实际承担的经济负担。名义负担与实际负担往往存在背离的情况,一般是后者低于前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减免税、税基扣除,以及由于管理原因导致的征税不足。

相关新闻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14日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要深化税收合作,促进经贸畅通,努力消除税收壁垒,有效降低税收负担,共同提升税收治理能力,进一步服务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