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

活板

活字印刷术
活板是一种技术,属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此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中文名:活板 外文名: 别名: 拼 音:huó bǎn 注 音:ㄏㄨㄛˊ ㄅㄢˇ 别 名:活版 韩语:플랩

译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沈括自幼对天文、地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少年时代他随做泉州州官的父亲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当时的一些见闻,均收入《梦溪笔谈》。在天文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浑天仪;表示太阳影子的景表等。为了测得北极星准确位置,他连续三个月,每天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到的北极星方位,分别画于图上,经过精心研究,最后得出北极星与北极距三度。这一科学根据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活板“板”同“版”,用雕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3.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仅仅,只有。

4.文理有疏密“文”同“纹”,纹理,质地。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

2.火烧令坚“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3.“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木格”。

4.用讫再火令药熔“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5.则以纸帖之“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

(2)皆为板本动词,是。

(3)又为活板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动词,是。

(8)每韵为一帖动词,归为。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

(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被动用法。

2.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介词,用。

3.其

(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

(5)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代词,他的。

4.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代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代指“铁板”。

(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代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5.帖

(1)则以纸帖之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6.就

(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完成。

7.若

(1)不若燔土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8.火

(1)以草火烧名词作状语,用火。

(2)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9.印

(1)每字为一印名词,字模。

(2)欲印动词,印刷。

(3)其印自落名词,字模。

(4)每一字皆有数印名词,字印

10.自

(1)已自布字另外。

(2)其印自落自己。

11.已

(1)已自布字已经。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古今异义

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今义:布做的衣服)

药稍熔(药:古义:指松脂、蜡等物今义:用来防治疾病、病虫害或改善身体机能的物品)

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蒙、盖今义:往上伸,往上顶)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火烧令(之)坚省略“之”,代指字模。

(2)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省略“于”,指在。

(3)持(之)就火炀之省略“之”,代铁板。

被动句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的句式。

(2)殊不沾污:没有标志的被动句。

写作特点

写作技巧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写活字版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写印刷:常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版虽是附带说明,但胶泥制印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比较中充分体现了活版的“活”。

语言欣赏

本文语言朴实、简洁、准确。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再说简洁,如“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文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的实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等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熔化,用“熔”。“燔土”的“燔”也是烧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所以用“燔”,避免用词重复,体现了文言的美感与不生厌。“烧”、“炀”、“熔”、“燔”这些词用得都准确、贴切。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