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今日、明日

昨日、今日、明日

昨日、今日、明日
影片《昨天、今天、明天》分别以三个都市传奇故事为代表,充分刻画出意大利人的民族气质,和当时的特别社会氛围,以喜剧的笑声来表达对这些怪异现象的嘲讽,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从此展开了罗兰与马斯楚安尼的银幕情侣搭档,在六七十年代曾疯靡一时。曾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中文名:昨日、今日、明日
  • 外文名: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 导演:维托里奥 德 西卡
  • 上映时间:1963年12月19日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导演

维托里奥 德 西卡

影片概况

片名:Ieri, oggi, domani

英文片名: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中文译名:昨天、今天、明天

国家:意大利/法国

语言:意大利语

导演:维托里奥 德 西卡 (Vittorio De Sica)

主演:Marcello Mastroianni ,

Sophia Loren

Silvia Monelli

Tecla Scarano

Agostino Salvietti

Lino Mattera

分类: 喜剧

片长:118分钟

上映时间:1963年12月19日

分级:阿根廷: 13/智利: 14/芬兰: K-12/瑞典: 15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单声道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内容简介

《昨日、今日、明日》

名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所导演的本片是一部群星喜剧戏,它可以分为三部。

第一部讲述的是,一个在黑市里专门卖外国香烟的女人从未尝过铁窗的滋味,因为当时法律规定不逮捕怀孕的妇女和产后六个月的妇女。所以在产后,就催丈夫作爱,因此逃过了入狱的命运,不过最后因怀孕失败还是走进了监狱。

《昨日、今日、明日》

第二部讲述一位富婆迷恋比她年轻的作家,二人一次开着高级轿车兜风,因二人气氛热烈而导致撞车,富婆顿觉索然无味,遂拦车扬长而去。

第三部讲述一位高级妓女与一位神学院的学生相恋,妓女摆脱了恩客的纠缠,但经不住神学院学生的老父母恳求而不得不与学生分手。学生走后,其恩客仍被打入冷宫。本片分别以三个都市的风格为代表,充分地刻划出意大利人的气质,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

相关评价

影片分别以三个都市传奇故事为代表,充分刻画出意大利人的民族气质,和当时的特别社会氛围,以喜剧的笑声来表达对这些怪异现象的嘲讽,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从此展开了罗兰与马斯楚安尼的银幕情侣搭档,在六七十年代曾疯靡一时。曾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精彩影评

甜蜜的生活,八部半,四百下,广岛之恋……广大文艺青年们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大师级”吧。对于我来说,它们却都指向那个寂寞的大二上学期,安静的南配殿地下,戴着耳机,无聊地盯着一部奇怪的

《昨日、今日、明日》

黑白片。到现在,众多看过的电影,已如流过砂子的水一般,在记忆里不留任何痕迹,只除了这部《昨日,今日和明日》。

如电影名字暗示的一般,这电影有三段。第一段是“那不勒斯的安德琳娜”。索非亚罗兰在第一段里演的私烟贩子很像池莉小说里常常出现的武汉女人,精明泼辣胆大妄为。那不勒斯也很像小说里的武汉,穷人聚居的小街,真诚狡黠热情的邻人……第一段大概最有意思的就是,那个男人有这么性感的老婆,可是一想到要和她天天做爱以便能使她逃避监牢,就一个脑袋两个大。

第二段是“米兰的安娜”,故事发生在象征了穷极人类荒淫奢侈极限的米兰。贵妇的情人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这让贵妇觉得倍儿有面子,可是轿车一坏就不同了。所谓的资产阶级的空虚无聊,也许就在于这儿吧。他们对一切外物,只存在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情人与跑车,只要他们是可以被占有的,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作家又怎样,情人是作家,对于这个贵妇来说,就像自己的跑车是法拉利一样,也许这个贵妇平时会小心取悦,小心保养他们,但不会有真正的感情。

第三段是“罗马的玛拉”。与奢侈空虚物质肉欲的米兰相对,假如我们让一个故事发生在罗马,那么它应该是浪漫的,超越物质的,比方说“罗马假日”,于是这部电影的第三段比起前面两端来,有更多理想与浪漫的气息。神学院大学生爱上了住他隔壁的高级妓女……插一句,所谓的“真实的爱情”,不可能发生在王子与公主之间,贫贱之交也不行,因为即使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最终也还是会结合,文艺作品里,门当户对便是爱情的大敌。所以说,怪大叔和小loli的禁断之爱最高!说远了,回到这个电影,两个不可能的人相爱了。然而理想主义的爱情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主义的结尾,妓女答应了学生的奶奶不再和她孙子来往。爱情在这儿没有战胜一切,不过妓女由此成为全剧中最高尚纯洁的人物。同情与反讽,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结尾完美的交融。

乐观而又无奈的那不勒斯,浮华而又空虚的米兰,浪漫而又现实的罗马,这大概就是德西卡眼中的意大利吧。

导演介绍

《昨日、今日、明日》

维托里奥 德 西卡 (Vittorio De Sica)

男,生于1902年7月7日,意大利

逝世于1974年11月13日,法国

星座:巨蟹座

意大利导演兼演员。二战后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复兴中重要导演,而且是一位极具才干与魅力的演员。其作品对战后意大利底层人民流露出深厚的人文关怀,而且风格极其自然,毫无矫饰。16岁登上银幕,21岁跟他人一起搭台演戏,成为舞台剧的偶像巨星。   1932年开始成为电影明星,主演浪漫喜剧。1939年初执导筒,出师不利,未显才华。后来开始跟罗西里尼和维斯康提一起关注老百姓的生活,1942年以《孩子在看着我们》掀起一场电影的革命。战后执导《偷自行车的人》 ,将新现实主义美学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之后因导演作品的商业失败,将主要经历转向表演,一辈子共参演了150多部影片。60年代曾执导少量佳片,但总体份量远不如前。

主要作品年表:

《出航》 (1974),The Voyage

《短暂假期》(1973),A Brief Vacation

《故国梦》(1970),The Garden of the Finzi-Continis

向日葵》,又译《第二个月亮》(1970),Sunflower

《昨天、今天和明天》 (1963),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

三艳嬉春》 ,又译《薄伽丘》(1962),Boccaccio'70

《最后的审判》(1961),The Last Judgement

烽火母女泪》(1960),Two Women

《布鲁克林的安娜》 (1958),Fast and Sexy

《屋顶》(1956),The Roof

那不勒斯的黄金》(1954),The Gold of Naples

《终站》(1953),indiscretion of an American Wife

《恩贝托·迪》 ,一译《风烛泪》(1952),Umberto D

米兰奇迹》,一译《慈航普渡》(1951),Miracle in Milan

《偷自行车的人》(1948),The Bicycle Thief

《心与魂》(1947),Heart and Soul

《擦鞋童》 (1946),Shoe-Shine

《孩子在看着我们》(1944),The Children Are Watching Us

精彩剧照

《昨日、今日、明日》

《昨日、今日、明日》

获奖记录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1965)

最佳外语片

第21届金球奖 (1964)

塞缪尔·戈尔德温奖 维托里奥·德西卡[1]

参考资料

[1] 昨日、今日、明日 Ieri, oggi, domani 获奖情况 · 豆瓣[引用日期2021-09-25]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