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碧鸡

金马碧鸡

汉语成语
金马碧鸡,汉语成语,拼音是jīn mǎ bì jī,意思是指传说中的神明。古人以之作为祥瑞的征兆,后用作歌功颂德的谀词。 又因地处云南昆明有金马、碧鸡二山,故也借指偏僻荒远之地。出自《汉书·郊祀志下》。
  • 中文名:金马碧鸡
  • 拼音:jīn mǎ bì jī
  • 出处:《汉书·郊祀志》
  • 相关:昆明金马碧鸡坊、大姚金马碧鸡坊

成语释义

形状像马的金,形状像鸡的碧。皆为宝物。亦指神名。今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两山相对,山上都有神祠。古人以之作为祥瑞的征兆,后用作歌功颂德的谀词。 又因地处云南昆明有金马、碧鸡二山,故也借指偏僻荒远之地。

出处

《汉书·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马碧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如淳注曰:“金形似马, 碧形似鸡。”

例句

晋左思《三都赋》:“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倏忽而曜仪。”

清毛奇龄《滇南大捷志喜》诗之四:“金马碧鸡如可祀,王褒拜使敢言劳。”

清汪琬《代寿洪太傅七十序》:“自是之后,禁旅可班,军屯可复,金马碧鸡可致。”

明杨慎《青玉案·饯昆明邝尹》词:“金马碧鸡遗爱处,卧辙攀辕。”

神话传说

《金马碧鸡》的传说源远流长,远在公元前的西汉就在民间有流传。史料记载,汉武帝听信方士的说法,认为云岭之南有神鸡,毛羽青翠,能破石凌空飞翔,光彩夺目,其声悠长。汉宣帝封王褒为谏议大夫前往云南求取。王褒因故没有到达,还写《移金马碧鸡颂》以祭之。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里讲到滇池有龙马,龙马交配而出骏马,可“日得五百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所着《水经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同山有金马碧鸡“光彩候忽,民多见之”。唐宋之后,这一美妙的传说又被佛家所利用,说金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骥”。唐代之后,昆明东西山岳已有金马、碧鸡的词寺,人们把它当作神灵以供奉。

流传于昆明的《金马碧鸡》的传说其主要内容有三:

其一则说

与大姚传说相似。说古时昆明为荒凉贫瘠之地,山上无树木花草。一日太阳东升,在“隆隆”巨响声中,大阳里飞出一匹骏马;当天月亮出来,在“哗啦啦”的响声中飞出一只碧玉雕成的雄鸡。于是,昆明处处金花开,满山结金果,坝子成碧海,鸟飞鱼虾跃。如今在云南大姚的金碧镇“金马碧鸡坊”也熠熠生辉,成为大姚的象征和代表。

其二则说

武勇的滇王同哀牢王美丽的公主联姻,金马碧鸡是哀牢王作陪嫁送给滇王的礼物。后来,因滇王有两位王子,相互都谦让王位。老滇王纳宰相之谋,让两位王子都去寻找放到大山之中的金马碧鸡。结果两位王子去找金马碧鸡之后,一直不见返回,于是便成为昆明民间流传的纪念金马碧鸡的许多民俗事项的缘由。

其三则说

文化是超越地域的生命。经历曲折,金马碧鸡变幻出入之地不算少。在元代,金马碧鸡已被文字陪嫁出蜻蛉地界。到公元765年,唐代中期,南诏王阁罗凤派其子凤伽异在昆明筑拓东城,云南政治、文化的中心随之逐渐东移昆明。从洱海到滇池,南诏王阁罗凤、凤伽异父子从必经之地姚州带走什么地方物产,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金马碧鸡从此由蜻蛉河畔嫁移到滇池岸边。

金马碧鸡长出文字的翅膀,从蜻蛉(大姚)飞到昆明(拓东城),而且由禺同山一母同胎所生、相亲相伴的神秘灵物,变成滇池两岸两座遥相对望、至今永远不得亲近的真实山岗——金马山、碧鸡山。这种神话中的神话,直教后人如何分得清楚:鸡生蛋,蛋孵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可见,金马碧鸡一旦“飞出”大姚禺同山,不但频频被文人史家捕捉于笔端,而且频频现示于天竺、大理、昆明、建水、四川、京城。尽管它们在后人的翻版下时空不同、形象各异,但金马碧鸡的原型在汉代蜻蛉县禺同山就先天性注定了。金马碧鸡可以为任何文化输血,但其他任何文化也改变不了它们的血型和基因。这就是奔驰、翱翔于蜻蛉和滇池为中心的金马碧鸡灵魂!

相关记载

金马碧鸡的神话,不只流传在人民口头上,而且屡见于典籍中,是云南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神话之一。《汉书·郊祀志》说:“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同书《王褒传》也说:“方土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致也,宣帝使褒往祭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这些记载十分简略,究竟金马碧鸡在益州的什么地方,王褒传何时来求,他走到何地去世,均未载明。而在同书的地理志越郡青蛉县条下注云“禺同山有金马碧鸡”,似乎这个传说传于青蛉(今大姚)县。看来,1900年前的班固,也未弄清。

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对金马碧鸡的传说,写得又稍具体,他说:“晋宁郡,本益州也。……汉武帝元封二年,叟反,遣将军郭讨平之,因开为郡,治滇池上,号曰益州,汉属县二十四。”“长老传言(滇)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又说:章帝时,“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在云南郡青蛉县条下还说:“山有碧鸡、金马,光影倏忽,民多见之,有山神。

宣帝遣谏议大夫蜀郡王褒祭之,欲致鸡、马。”(《南中志》)常璩所记,金马碧鸡神话地点大致有二,一在滇池附近;二在云南的大姚、四川的会理一带;其性质是“神”。常璩之后的范晔,作《后汉书》时,也大致本此。相传,汉代的王褒虽未完成求金马碧鸡的使命,却留下了一篇《移金马碧鸡颂》,其中说:金马碧鸡“处之南荒,深溪回谷,非土非乡”,而中原却是“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因而,金马碧鸡应当“归来”。这篇颂,一方面盛赞汉王朝德比尧舜,恩比三皇,祥瑞数现;另一方面说南方荒芜,不是久留之地,希望金马碧鸡之神,快点离开那里,来到国都。

金马碧鸡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到厄运。唐宋之际,随着佛教传入云南,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在三迤大为兴盛。金马碧鸡的神话,也为佛教所改造和利用,这从宋末元初云南人张道宗《纪古滇说集》中所载的故事,可以看出大概。该书说:金马原为印度大兴佛教的阿育王的 “神骥”。他的3个儿子都想得到它。阿育王便将神驹纵驰而去,说:谁追到就给谁。长子追至昆明东山得马;次子追至昆明西山,遇碧凤呈祥,遂“各主其山”。

这里,佛教徒将传统的金马碧鸡神,换成阿育王的太子,以示人民崇敬金观、碧鸡,也就是崇敬他们了。借神话以宣扬佛教的用心,一目了然。还有另一批人,借注释古籍之机,将它注为“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将活生生的神马神鸟说成金银宝器,既使人兴味索然,又失去传说的本来面目。佛教的传说,虽不可信,但说明金马、碧鸡二山命名已久,看来唐代以前就已存在。

相关建筑

旧时建筑

旧时,昆明金碧路曾建有金马坊与碧鸡坊。两坊跨街而立,巍然对峙。早在明《景泰云南图经》中就有如下记载:“今城南三市街有碧鸡金马二坊盖表,其为一方之胜也。”金马碧鸡坊最早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原为石坊,清顺治时毁于战火,康熙年间重修,后又几经修葺。为两座木结构斗拱牌楼,东称金马坊,西称碧鸡坊,两坊各宽三楹,下面可通车行人。牌坊上金马碧鸡四字为呈贡书法家孙清彦楷书,贴以金箔,与整座牌楼的丹漆彩绘相映,雄浑壮丽,金碧辉煌。相传在相隔六十周年的鸡年,到了中秋节的傍晚时分,当太阳西下、圆月东升时,两坊正面相对而日月光亮相射,金马碧鸡坊的倒影随光移动而结合,这就是“金碧交辉”,被称为昆明八景之一。金马碧鸡坊毁于公元1966年,1999年得以重建。

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金碧交辉”。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晴空一碧,万里无云。傍晚,许多群众在三市街口等待,到时,果真两坊影子见于街面,不一会即靠拢相交,至此,日落月升,交辉奇景逐步消失。

据说,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而这种奇景的设计,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可惜的是,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两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有希望的是,如今万物复苏,已定为昆明市徽,金马碧鸡坊将重建,金马碧鸡的雕塑也拟兴立。秀丽的滇池之滨,奔腾奋进的金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云南人民的心灵中闪射出新的光辉

现今建筑

在众人的企盼下,全新的金马碧鸡坊于1999年重完工,再次成为昆明城市的标志,更是昆明时尚力量复苏的发祥地。4年里,这里汇聚了“驼峰客栈”、“圣地淘沙”等酒吧,“流金岁月”、“亚高”等热舞吧,还有“江氏兄弟桥香园”、“老昆明”等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风味食馆。当华灯初上,金马碧鸡坊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是显得金碧辉煌。人们或在此小憩,或携手从旁而过,感受它浓郁的历史气息,那扑面而来的亲切。夜里,众多时尚男女出没于此,衣香鬓影,活色生香。这派盛境宛若再现月在东,日在西的“金碧交辉”。

现在,这里正在建设占地15500平方米,由网络世界、音乐世界、动感世界和流行文化购物走廊4大板块组成的金碧动感广场,并引入了云南信息港、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省电影公司等合作单位,在明年底以前完工。虽然,我们已无法直触它的金碧生辉,雄伟壮观,但从现在眼前的金马碧鸡坊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百年前万人空巷的盛况,百年前的奇观,百年前的辉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