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

清宣宗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生于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1]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妃子,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养母,也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的生母。清宣宗时为静贵人、贵妃、静皇贵妃。清文宗时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四十四岁。咸丰年间初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穆宗即位后,祔庙、加谥。尊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有三子一女,分别为奕纲、奕继(均早殇)、皇六子恭亲王奕訢和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
  • 本名:博尔济吉特氏
  • 别名:静妃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正蓝旗→满洲正黄旗
  • 出生地:蒙古科尔沁左右翼
  • 主要成就:养育咸丰帝,以皇贵妃身份执掌道光帝六宫大权
  • 谥号: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人物生平

孝静成皇后生于嘉庆十七年壬申五月十一日(1812年6月19日),比道光帝小30岁。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兀鲁特部,九世祖琐诺木为兀鲁特部贝勒齐轮萨娜音第三子,达延汗的玄孙,入满洲正蓝旗,后代袭二等子爵位。八世祖即琐诺木次子、护军参领古穆。

但孝静成皇后这一支并非袭爵的大宗后裔,袭爵的是其高祖父的伯祖父的后裔,血统相当远,在清初孝静成皇后这一支主要担任旗内参领、都统等高等武职。

高祖父伊布尹为玄祖父梅勒图独子,任笔帖式,妻萨克达氏;曾祖父兴德,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仕至道员,追封三等承恩公,谥荣僖,生有七子。

伯祖父玉山任盐运使,娶瓜尔佳氏、哲尔德氏;二叔祖父常山任銮仪卫;三叔祖父鄂山为嘉庆元年进士,任刑部尚书兼总督,谥号庄勤,娶博克忒氏和白佳氏;四叔祖父柱山未出仕;五叔祖父图山任笔帖式;六叔祖父成山任道员,娶满洲正黄旗尚书董鄂铁保之女为妻,乾隆帝曾孙、贝勒奕绘的亲家,成山妻名少如,与清朝著名女词人顾太清相交颇深,互为挚友,成山的女儿为顾太清之子载钊的妻子。

祖父崑山,为兴德次子,仕至员外郎,追封三等承恩公,谥号简勤。另外兴德第四子鄂山和第七子成山皆为进士出身,鄂山之子葆谦也为进士出身,形成了科举世家的门第。

父为追封一等承恩公花良阿,娶肃亲王永锡之女为妻。另有一姐妹嫁于诚隐郡王五世孙、不入八分辅国公载龄,弟弟恩龄,袭一等公并任二等子爵,任过税务监督、兵部郎中,最后官至刑部右侍郎兼正白旗蒙古副都统。根据相关档案,博尔济吉特氏还有三个隔房堂姐妹嫁入肃亲王府。

道光五年乙酉四月初三日(1825年5月20日),年仅14岁的博尔济吉特氏进入皇宫紫禁城,服侍道光帝,初赐号静贵人。封号“静”,满文为“cibsen”,意为“安静”、“肃静”。

道光六年丙戌四月初七日(1826年5月13日)因孕晋封为静嫔。八月初十日(1826年9月11日),静嫔与其他后妃、皇子在圆明园过万寿节,后于八月十六日回宫。十月二十三日(1826年11月22日)亥时,静嫔生皇次子,在此之前的十月初一日,总管太监刘福庆口传,奉旨静嫔遇喜小满月赏给缎匹著照妃例赏。

可见博尔济吉特氏未生子就得到了满月时给予妃例赏赐的恩典和承诺。十月二十五日,皇次子洗三,道光帝于遵义门外跪迎皇太后幸养心殿进午膳,毕,侍送皇太后还寿康宫。是日内阁奉谕旨:二阿哥着命名奕纲。十二月初一日(1826年12月29日)行静嫔册封礼,博尔济吉特氏于永和宫接册宝。

道光七年丁亥正月十五辛卯日(1827年2月10日)诏封静妃。道光七年丁亥正月二十一日,远在新疆征讨张格尔的杨威将军长龄、参赞杨遇春、武隆阿,看到二阿哥命名的谕旨后,上了贺折“叩贺皇上天喜"。奕纲作为道光继位后出生的第一位皇子,还是很受重视的。洗三那天,道光请孝和睿皇后至养心殿共进午膳,奕纲的名字或许是两人商定的,也有大臣上贺折。

道光七年二月初一日敬事房传旨,初六日命中和乐在永和宫伺候作乐送圣。二月初三日敬事房传旨,初六日送圣改十三日送圣。二月初八日(1827年3月5日),皇次子奕纲因天花夭折。四月二十日(1827年5月15日)行静妃册封礼,时年16岁。

道光八年戊子五月十六日(1828年6月27日),怀孕四个月时流产,时年17岁。

道光九年已丑六月十三日(1829年7月13日),祥妃、静妃进宫,翊坤宫和永和宫各用马四匹。十一月初七日(1829年12月2日)午时,静妃生皇三子奕继。奕继于十二月初二日,奕继被诊出患胎元有热,停乳生痰之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于十二月二十八日(1830年1月22日)戌刻夭折,根据清宫医案记载,奕继还有“肝肺有热”、“热於于肺”等症状,可能死于肺部感染。时年18岁。

道光十年庚寅十二月初七日(1831年1月20日)寅时,静妃生皇六女,是为寿恩固伦公主,指婚于富察·景寿,时年19岁。

道光十一年辛卯六月十一日(1831年7月19日),皇四子洗三,静妃与其母为皇四子添盆。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丑时,21岁的静妃生皇六子奕䜣,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值得一提的是奕祈的福晋是军机大臣瓜尔佳桂良的女儿,其岳母也是肃亲王的县主。

自道光八年小产后,静妃便有血虚的表现,再加上接连的生育,致使她气虚体亏,多次生病。后来也常有血瘀气滞等病的记录

道光十三年癸巳正月(1833年2月20日—1833年3月20日),患上风瘟咽痛。八月十五日(1833年9月28日)静妃晋升为静贵妃,时年22岁。

道光十四年甲午十一月初三日(1834年12月3日),行静贵妃册封礼,并在永和宫接册宝。另有彤嫔舒穆禄氏晋封彤妃。时年23岁。

道光十六年丙申正月初八日(1836年2月24日),六阿哥出痘,静贵妃赏禄喜小卷八丝褂料一件。

道光二十年庚子正月十一日(1840年2月13日)),皇后钮祜禄氏崩逝于澄静斋,奕詝时年十岁,道光帝静贵妃抚育皇四子奕詝。四月二十五日(1840年5月26日)晋封静贵妃为皇贵妃。十二月十七日(1841年1月9日)行皇贵妃册封礼,时年29岁。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十二月二十九日(1846年1月26日),钟粹宫静皇贵妃位下交出一名时年二十二岁的不谙规距的官女子二妞,该女子自同月十七日入宫在静皇贵妃位下当差,素无过失。

因在交出当日与同伴女子秀凤发生口角,误将秀凤脸上抓伤,经静皇贵妃命令自己宫中首领太监责打八十大板交出。(馆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道光三十年庚戌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正月二十日,下旨追封皇二子奕纲为顺和郡王,皇三子奕继为慧质郡王。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孝全皇后之子皇四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

咸丰即位后,尊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之寿康宫,时年39岁,以皇太后规格奉养。正月二十九日,内务府大臣奏请添设寿康宫茶膳房人员。在此之前,按例,皇贵太妃是没有单独的茶膳房的。七月二十四日(1850年8月31日),因康慈皇贵太妃之故推恩封其弟刑部员外郎恩龄为二等子爵。

咸丰元年辛亥三月十五日(1851年4月16日),命大学士赛尚阿为正使,体仁阁大学士祁寯藻为副使,尊封宣宗成皇帝康慈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为康慈皇贵太妃,并恭上册宝。

尊封礼之后咸丰帝去寿康宫行庆贺礼,于皇贵太妃前递如意并行礼。在慈宁宫花园的慈荫楼等候之时,咸丰写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在玉兰盛开时节尊封太妃的喜悦心情。

午刻,咸丰帝至寿康宫侍皇贵太妃用午膳。同时根据道光帝遗诏,封皇贵太妃之子皇六子奕䜣为恭亲王,并加恩恭亲王可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黄色。

五月初七日,咸丰帝下达旨意命在京的王公大臣在康慈皇贵太妃四十大寿时穿蟒袍补褂一日,前三日后三日都穿常服戴朝珠,待到二十七个月后每年五月初八日至五月十四日穿蟒袍补褂。五月十一日(1851年6月10日)为皇贵太妃庆祝四十大寿,寿宴无比隆重。

咸丰五年(1855乙卯年),太妃开始生病,一直医药不治。六月(1855年7月14日—1856年8月12日),太妃已病入膏肓。

七月初一日(1855年8月13日),咸丰帝为冲喜而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八天后,即咸丰五年七月初九日(1855年8月21日)巳时,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于寿康宫,享年44岁。

七月二十日,孝静皇后弟弟、直隶霸昌道恩龄著即来京叩谒梓宫。咸丰帝七月二十一日卯刻,梓宫奉移至绮春园迎晖殿。七月二十四日午初三刻祭后开始漆饰孝静皇后梓宫,咸丰命恭理丧仪王大臣为孝静皇后梓宫奉移日期传知钦天监,于十月底十一月初选择吉期。

咸丰五年八月初十(1855年9月20日),咸丰帝追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八月三十日午初三刻第二次漆饰孝静皇后梓宫。九月初五日午祭后第三次漆饰孝静皇后梓宫。

九月初六日,在绮春园大门外再会议为孝静皇后上尊谥的事宜,到者寥寥无几。九月初八日,咸丰帝下旨将慕陵妃园寝改名为慕东陵,并将孝静皇后梓宫安放在穆东陵正殿,并命吏部尚书翁心存、兵部尚书阿灵阿、工部右侍郎基溥会同前往办理所有慕东陵应行添建的工程。九月初九日午后,因梓宫油漆未干拟定于同月十三日再次漆饰。九月二十五日,由敬事房口传:四公主、五公主、六公主,恭亲王福晋,誴贝勒、誴贝勒福晋,载龄之妻、恩龄之母、恩龄之妻、岳兴阿之女,恭亲王大格格,于本月二十六日寅刻至迎晖殿赏遗念。

咸丰五年十月初一日(1855年11月10日),咸丰帝将孝静康慈太后丹阐抬入满洲正黄旗,并赏承恩侯恩龄委任散秩大臣。十月二十五日孝静康慈太后梓宫奉移慕陵妃园寝,暂安于慕东陵正殿。

咸丰六年丙辰九月初四日(1856年10月2日),载垣(恭理王大臣和硕怡亲王)、裕诚(大学士)、翁心存(吏部尚书)、麟魁(刑部尚书)、全庆(工部尚书)、宗室文彩(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人为孝静康慈皇后梓宫漆饰完竣,请旨奉安日期事,咸丰帝下旨于咸丰七年四月二十日申时奉安。

咸丰七年丁巳四月二十日(1857年5月13日),孝静皇后梓宫下葬于慕东陵。

同治元年壬戌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两宫皇太后于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这样博尔济吉特氏谥号即被改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九月初二日(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

光绪元年乙亥六月(1875年7月3日—1875年8月1日)加谥庄仁。

宣统元年已酉四月(1909年5月19日—1909年6月17日)加谥和慎。孝静成皇后的全谥最终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后世纪念

孝静皇后死后,葬于清西陵慕陵的东面的慕陵妃园寝,改称慕东陵。

按清朝规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妃子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根据《新整内务府文件修建工程》中记载,在慕陵妃园寝建成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已酉年)末,道光帝曾降旨在妃园寝添建石券一座。

十月十一日(1849年11月25日)又下谕旨:“妃园寝前层中座石券,着照龙泉峪宝顶(即道光帝慕陵)式样,修建宝顶一座,再行踏看,绘图呈览。钦此。”虽然道光帝决定将皇贵妃葬入妃陵,但也为她提高宝顶的等级。

康慈皇太后去世时,为尊父命,又敬养母,咸丰帝谕令诸军机大臣:“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亦有顺路可通。

”宝城内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葬十六个嫔妃,将原来设在享殿两旁的园寝门改建到享殿后上层叠落泊岸处,建成三座门,两旁为随墙门,进去可达后院诸妃宝顶,中门则是只可到孝静成皇后宝顶的独立小院,另用一道内屏墙围住孝静成皇后的宝顶,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

这样既不违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位置。为进一步表示孝敬,咸丰帝又决定将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为后陵——慕东陵。

此外咸丰下旨增设台石五供一座,下马牌一对,晾奶房木棚二座,井一眼;享殿月台上增设铜炉一对,铜鹿一只,铜鹤一只,享殿檐下挂题写“隆恩殿”匾额,园寝中门上增刻陵名匾一块;在宫门外马槽沟上增设西五孔平桥一座,增减东西配殿各一座,每座面阔三间;内建神厨库一座五间,南北神厨库各一座,每间面阔三间,增建牲亭一座,环以红墙;铺设砖石神道。

史料记载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

清文宗实录》

《清史稿·列传·后妃》

《星源集庆》

人际关系

曾祖父:纳穆图,夸岱独子。

祖父:嗣存,散秩大臣,纳穆图承继子

父亲:舒明阿。嗣存承继子。世袭三等承恩公。康熙朝一等公佟图赖六世孙。

长子:皇次子顺和郡王奕纲(早夭)

次子:皇三子慧质郡王奕继(早夭)

幼子:皇六子恭忠亲王奕䜣

独女: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下嫁景寿)

远亲侄女:清文宗端恪皇贵妃

历史评价

《清史稿》上谥,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葬慕陵东,曰慕东陵。穆宗即位,祔庙,加谥。光绪、宣统累加谥,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子三:奕纲、奕继、奕。女一,下嫁景寿。

人物争议

兹就王湘绮所著《祺祥故事》中,有关此事的记载,分段录引注释如次,以明究竟。“会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上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意思是:有一天,恭亲王请安完毕回去,太妃又入睡,还没醒,皇帝也来请安了,寿康宫中的太监想要通告太妃,皇帝摇手让他们不要惊动太妃。康慈太妃醒来见床前的影子,以为是恭亲王,就问道:“你怎么还在这里?我所有能为你做的都给你了!他的性情不定,不要生了嫌疑了。”话中显然在抱怨咸丰帝性情古怪。

皇帝知道她误会了,就叫“额娘”。太妃觉察到原来是皇帝,回头看了一眼,就向里睡去,不发一言。由此可知太妃虽然一直标榜自己视咸丰如亲子,实际上却是一直希望自己的亲子能以庶夺嫡,取代咸丰继承帝位,只是没有成功。自此母子间开始有了猜疑。这么一来,咸丰帝对恭亲王的猜忌更加重了。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底,太妃的病情加重。一天,皇帝入寿康宫问安,遇到恭亲王从康慈太妃寝殿中出来,皇帝问太妃的病怎么样?恭亲王说:“额娘已经快不行!现在还屏着一口气是为了等皇兄封她太后,就死而瞑目了!”皇帝仁孝,尽管已知太妃真面目,却仍不免心中酸楚,随口应了声:“哦,哦!”就入寝殿了。

恭亲王借机矫诏,马上到军机处传皇帝“口谕”,令礼部准备册封皇太后典礼事宜。咸丰帝的“哦,哦!”仅仅是感叹之词,奕訢却以军机大臣身份的便利,让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宜,企图迫使咸丰帝接受既成事实。对此咸丰极为不满和愤怒,虽未取消皇后封号,但在丧葬礼仪上加以减杀,并且在谥号上不加道光帝的“成”字,昭示天下康慈太妃和真正的皇后嫡庶有别。

咸丰生母孝全成皇后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1840年2月13日),道光帝的第三位嫡妻——孝全皇后钮钴禄氏突然去世。道光帝非常伤心,整整一年后,道光帝才下诏加封静贵妃为静皇贵妃,总摄后宫。

道光帝哀悼孝全皇后,坚持不再立中宫,且道光对静皇贵妃以及其他嫔妃的情分也远远不及孝全皇后,所以静皇贵妃在道光朝不仅始终居于妾室,且道光修建自己妃嫔的妃园寝时更钦定次位将静皇贵妃安排其内,表明静皇贵妃不管生前死后都只是自己的妾室之一,绝非妻子。即使道光帝晚年对静皇贵妃所生之皇六子奕䜣十分重视亦是如此。

孝全皇后留下十岁的独子——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帝,由静皇贵妃抚养。皇贵妃的小儿子奕訢与奕詝年龄相仿,同在上书房,十分友爱,犹如同胞兄弟。但是后来,两人渐渐长大,为了未来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开始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静妃也因为对“正妻”名分的渴求在道光朝始终得不到满足而耿耿于怀,这一切都为日后皇贵妃的命运和身后事埋下了阴影。

史载,奕訢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中国人蔑称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奕詝为嫡长子,忠厚老实,秉承中庸之道。道光帝原先认为奕訢之“才”堪此大任,但深为痛惜死得不明不白的爱妻孝全皇后,更爱奕詝,于是为了储位问题犹豫再三。

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圣心,教奕詝“藏拙”,也就是不在不如奕䜣的方面和他比试,而在父皇道光帝面前表现“孝子”、“仁君”。果然,道光帝认为奕詝比奕䜣更有“德”,再加上孝全皇后往日的恩情,终于于1846年下定决心立奕詝为储君。但道光帝毕竟可惜奕䜣,就在遗诏中写明,立奕詝为皇太子而即帝位,封奕訢为亲王。当然由于雍正朝以来的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份遗诏在道光帝生前未曾公布,是在死后公布的,但遗诏中破天荒地封亲王,反映了道光帝的复杂心理,也为日后两兄弟反目的埋下伏笔。

主要影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后事宣宗为静贵人。累进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上谥,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葬慕陵东,曰慕东陵。穆宗即位,祔庙,加谥。光绪、宣统累加谥,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子三:奕纲、奕继、奕訢。女一,下嫁景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