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

院士

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称号
院士不是学位称呼,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世界各国一般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中国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这个称呼,是经过两院的评选出来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3月12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表示,中央已批准相关改革方案,规定院士统一70岁退休。
    中文名:院士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Academician 拼音:yuàn shì 通常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型:最高学术称号

选举程序

国内标准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丧失科学道德,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可做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做出此项决定时,参加投票表决的院士人数,不得少于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不得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该项决定,需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查批准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外籍标准

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选举外籍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选举,每位院士推荐1名候选人,获得不少于5名院士的推荐为有效。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其选举工作与院士增选工作同年进行。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院士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当选。外籍院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中国科学院学部赠送的有关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权;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国国籍后,可直接转为院士或资深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

国际标准

国际院士如: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也属于院士.国际科学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于1999年5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直属主管单位,每三年换一届院长,现任院长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是2007年六月成立,是国际科学研究院二级单位。是授国家多部委指导监管工作的独立的综合性科研调研机构。与国家多个直属科研单位是共建单位。

全国共发展教育分院7个(3个拟建中),医疗分院8个(4个拟建中),经济管理分院3个(1个拟建中)工业分院3个(1个拟建中)个,企业分院23个(12个拟建中),文化分院4个(2个拟建中)特聘客座教授60余人.院士多人,列如:刘生堂等科学家.学者.专家均为国际性认可院士,他们先后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共21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一等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346篇等。

组织机构

学部简介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现设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六个学部。院士按其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分别参加一个学部。学部的全体院士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

各学部分别从本学部的院士中,选举产生若干名常务委员,组成学部常务委员会,负责本学部的工作。学部常务委员每届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至多任满3届。学部常务委员会,每届更换至少三分之一、至多不超过二分之一的成员。学部常务委员会推选学部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主持学部工作和学部全体院士会议。学部主任、副主任的任期与常务委员的任期相一致。学部常务委员和主任、副主任,由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批准任职。

学部职能

(一)受国家委托或根据院士的建议,组织院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推动科学技术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二)接受委托,组织院士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三)组织选举院士。

(四)开展学术活动,同国内外学术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五)在学部全体院士会议上,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各项职能、任务的完成情况。

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院士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一般于公历逢双年份6月的第一周举行。

院士大会的职能

(一)审议常设领导机构的工作报告。

(二)选举常设领导机构成员。

(三)制定和修订院士章程。

(四)决定学部的设置和调整。

(五)开展学术活动。

(六)提出重大建议。

领导机构

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学部主席团(简称主席团)。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和经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若干名成员组成。中国科学院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成员,任期为4年,不连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和若干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为主席团顾问。顾问列席主席团会议。

主席团设执行委员会,执行院士大会和主席团的决议,领导学部工作。执行委员会由主席团执行主席、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主任组成。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执行委员会会议。主席团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领导学部的重大咨询评议、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出版、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专门委员会由各学部常委会选举产生的若干委员组成。专门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4年,可连任1届。专门委员会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负责专门委员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副主任由学部主席团批准任职。执行委员会设秘书长1人,受执行委员会委托,负责学部的日常工作。秘书长可由非院士担任,人选由主席团执行主席提名,主席团通过并聘任。秘书长列席主席团会议和执行委员会会议。

主席团职能

(一)决定召开并主持院士大会。

(二)审议并决定提交院士大会的各项议案。

(三)聘请主席团顾问。

(四)批准各学部常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五)聘任执行委员会秘书长。

(六)决定各学部增选院士名额。

(七)审议各学部增选院士的选举结果。

(八)确定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名单。

(九)审查和批准撤销院士称号的决定。

(十)根据需要,决定设立跨学部的专门委员会。

(十一)院士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能。

增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老龄化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在科学网发表题为《中国科学精英老龄化太严重!》的博文,文章虽寥寥数百字,却已有近8000次阅读,并引发学者和网友热议。

在博文中,李侠分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年龄分布后认为,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界最高精英“老龄化太严重”。李侠根据“两院”官网的数据统计,现任“两院”院士年龄主要集中在70—89岁之间,而40—49岁年龄段的院士比例非常低。年龄在70—79岁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占全部709名院士的四成以上,而中国工程院765名在职院士的平均年龄就高达74.3岁。

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的李侠早先在分析1500—1950年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学术成就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家发表学术着作的年龄在逐渐提前,年轻化趋势在加强。

据李侠统计,16世纪科学家发表重要学术着作的平均年龄是50.1岁,而20世纪上半叶已降到了34.9岁,相当于提前了15年。李侠据此推测21世纪和22世纪科学家发表着作的平均年龄应为32.73岁和30.06岁。

李侠认为,38—45岁是一位科学家最具创造力的工作峰值年龄段。过了这一年龄段,科研能力就会逐渐衰减。70岁之后就很难说有什么创造力了,“任何人,包括科学精英,70岁是一道门槛:思维活跃程度的临界点。”李侠如是说。

但中国“两院”院士中,处在38岁—45岁工作峰值年龄段的院士比例很低,绝大部分院士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上。现年43岁的潘建伟和现年45岁的邓中翰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而这两位最年轻的院士也都已经接近或处于工作峰值年龄段的最大临界值了。

退休制度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可能意味着今后将实施强制性的院士退休制度,具体制度还需两院讨论和实际落实调整后推出。

制度改革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2015年3月12日称,中央已批准相关改革方案,规定院士统一70岁退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考虑到当前我国两院院士中年龄75岁以上院士所占比例较大,凡是达到新政策规定退休年龄的院士可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办理退休手续。其中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70岁以上院士可经有关部门批准,将退休年龄延长到75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