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協和神學院

廣東協和神學院

神學學府
廣東協和神學院,成立于1913年,原名廣州基督教高等協和神道學院,在全國10多所與之相類似的神學院中,也是較有名氣的神學院。在校神學生達到111名。廣東協和神學院是廣東省基督教培養神職人員的高等神學學府,複辦時為二年制專科,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為教會培養傳道人,後來改為三年制專科,目的是為教會培養素質高的人才。廣東協和神學院其前身是廣州協和神學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創立于1913年,由美國長老會、加拿大長老會、新西蘭長老會、英國倫敦會、美國公理會、美國同寅會、英國聖公會及英國循道會八個差會,以及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中華聖公會華南教區和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華南教區三大公會,先後加入,聯合興辦,故取"協和"(Union)之意。
    中文名:廣東協和神學院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現任校長:許潔平 原名:廣州基督教高等協和神道學院 在校神學生:111

曆史概述

廣州協和神學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是清末至民國年間廣東唯一的一所專門培養基督教高級神職人員的學院,在全國10多所與之相類似的神學院中。也是較有名氣的神學院。

廣州協和神學院成立于1913年,原名廣州基督教高等協和神道學院。設立這一學校的背景是1913年的“穆德會議”。穆德(John Raleigh Mott)是美國人,基督教新教國際組織領導人之一,畢生緻力于基督教各教會教派的合作,曾獲1946年諾貝爾和平獎。穆德于1913年在上海召開中國基督教全國大會,設立了中國基督教中心機構“中華續行委員會”。是年春穆德到廣州考察。當時廣東基督教各教派基本上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态,對于神學人員的培養,也隻限于各差會自辦的臨時性質的聖經學校、神道學校。這類學校并無嚴格的教學規範,充其量不過是培訓班性質。鑒于這一情形,穆德召集華南各差會(當時約有12個差會)代表到廣州開會,商讨設立一所培養高級神學人材的學校,以培養各教會所急需的高級神職人員。

為滿足各地教會提高聖樂水平和進一步開展聖樂事工培養中等程度的聖樂人才的要求,經院務會通過,我院定于2019年秋季開設第四屆聖樂專業。

學院簡介

學院起源

廣東協和神學院其前身是廣州協和神學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創立于1913年,由美國長老會、加拿大長老會、新西蘭長老會、英國倫敦會、美國公理會、美國同寅會、英國聖公會及英國循道會八個差會,以及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中華聖公會華南教區和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華南教區三大公會,先後加入,聯合興辦,故取"協和"(Union)之意。後來兩廣浸信會聯會、粵贛信義會總會、崇真會總會和禮賢會總會加入,曾一度成為嶺南大學的一個學院,稱“嶺南大學協和神學院”。

廣東協和神學院複辦之初設于廣州市寺貝通津9号東山基督教教堂内,1994年遷至沙面原聖公會主教樓,2001年11月30日遷入現址:廣州市白雲區白雲大道東平中路9号新校園。現校園占地面積10000㎡(約22畝),建有教學與行政綜合大樓、圖書館、禮拜堂、學生宿舍(全天候太陽能供應熱水)、室内活動場、室外運動場、食堂、對外開放的協和禮拜堂和正在籌建中的教牧樓等建築物,環境優美,果樹林立。

目前在校神學生達到111名。

課程設置

專科班課程分兩部分,一是基督教專業課,包括聖經背景、新約舊約導論、聖經各卷研究、聖經神學(新、舊約神學)、聖經地理、系統神學、實踐神學、靈修神學、曆史神學、基督教倫理學、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西方教會史、中國教會史、基督教思想史、教牧心理學、崇拜學、釋經學、講道法、教會管理基礎樂理、聖樂鑒賞等課程;二是文化課程,包括大學語文、英語、哲學、曆史、心理學、邏輯學、法律、政治、宗教法規、教育學、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理倫、體育、聲樂等方面的課程。

1986年至今,神學院已培養了700多名教牧人員,畢業生約占全省教牧人員的75%,大多數在廣東教會中服事,少數在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教會中事奉。其中超過四分之一已被按立為牧師或長老,并有十多位任各市縣基督教兩會的主要負責人,是廣東省教牧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在校學生分三個年級進行教學。學院的生源主要是廣東省。現有宗教專業課教師13位。其中有神學碩士學位教師7位,博士學位2位,在讀博士生2位,在學碩士2位。有多位教師到過海外的神學院接受短期進修。除本院專職教師外,還聘請了13名在穗的高校教師擔任公共文化課程的教學。同時,每學期都有境外友好教會或學院之名牧、學者應邀前來講學授課。

學院的圖書館藏書已近三萬冊,并已實現電腦數字化的流程管理,即所有的圖書借閱業務全部采用自動化管理,替代了原有的借閱模式,并已開放接入互聯網服務,供師生收集學習資料和對外聯絡之用,以補圖書資源的不足。

學院的費用主要來自教會的奉獻和支持。學生的生活費來自當地教會的支持。

廣東協和神學院招收的是高中畢業的學生,由當地教會推薦,由神學院出試題考試,需要經過筆試、面試、心理測試和體檢這四方面的考核,擇優錄取,一般招收的人數是考生的1/2,男女生各占一半,他們在學院經過三年至四年的學習,畢業後回當地教會工作,一般經過三年的學習事奉,可以被按立為牧師。

廣東協和神學院将立足廣東,依托全國,連接港澳台,放眼世界,力求把神學院打造成一所高水平的高等基督教神學學府,努力為教會的複興及人類社會的福祉做出應有的貢獻。

招生

專科,目前主要在廣東省内招收高中畢業生,由當地教會推薦,由神學院出試題考試,需要經過筆試、面試、心理測試和體檢這四方面的考核,擇優錄取,一般招收的人數是考生的1/2,男女生各占一半。學生在學院經過三年的學習,畢業後回當地教會工作。

本科,招收的對象主要是本院的曆屆畢業生,他們要在教會工作三年以上,經入學考試成績優良者錄取。一般經過兩年的學習後畢業,發給本科畢業證書,若通過論文答辯和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及格者可授予神學學士學位。

曆任院長

1.梁福寰牧師(1986-1990年)

2.黃廣堯牧師(1991-2004年)

3.陳逸魯牧師/博士(2004年2014)

4.現任院長許潔平牧師/博士(2014-)

圖書館

起源

廣東協和神學院圖書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創立的廣州協和神學院的圖書館,當時的藏書量最多達到20萬冊。到了文革時期被燒毀,一夜之間,煙消灰散,化為烏有。

重拾旗鼓

1986年廣東協和神學院得到政府的支持,重新開辦,圖書館也從零開始,通過國内、外的主内弟兄姐們及各教會機構、出版社的熱心捐贈,還有本院有限的購買,逐漸的積累起來。在沙面的時候,因場地的限制和沒有專人負責管理,藏書數量僅有7000本左右。

搬進新"家"

2001年4月10日,新校舍正式落成,圖書館有了新的"家",使用環境與藏書空間大大的改善(見附圖),截至2003年4月份,現有藏書11000本,仍是一個極小數字。

新圖書館為一圓形建築,外觀極具美感,内分兩層,每一層可放書30000多冊。書架采用現代先進的噴漆鋼闆,堅實防鏽、防蛀。第二層作為閱讀使用。數量增多時,二層可增放10000--20000冊。圖書館最大容量可存放數量達50000本書。

近期發展

在協和神學院不斷發展的過程,該院圖書館也被列為重點發展項目,逐漸實行專人、專業管理。2003年3月,薛海安牧師全面負責館藏工作;2005年開始着手正規合理的編目,并實行電腦化管理。目前該館采用兩種圖書編目,屬于神學專業(宗教書籍)采用“美國國會圖書分類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屬于國内出版非神學專業的書籍采用“中國圖書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

在中國内地,大部分圖書館采用中圖法,可是在神學院并不适用。這和中圖法中對基督教的分類不夠詳細有關,僅有的一點粗糙分類遠遠不能夠滿足神學專業書籍的需要。于是,就采用兩種分類方式,便于管理。目前,華東神學院圖書館也采取這種模式,而金陵神學院圖書館除了以上2種模式以外,還有原先自身一套的編目模式。神學院圖書館藏書比較專業,加上神學院校在資金和專業人才方面的缺乏,這也給一些神學院校圖書館的管理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随着電腦的廣泛使用,協和神學院圖書館也建立起了電腦自動化管理及編目系統,目前使用的是“英美編目規則”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圖書館管理系統同時可以支持“USMARC”和“CNMARC”,逐漸使圖書館走向标準和正規化,為圖書館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目前,截止2010年10月統計,該館藏書接近3萬冊。藏書中,宗教類的書籍占70%,30%則是哲學類書籍及其它科目書籍。圖書館其它很多工作都是培訓一些同學來做義工。義工同學主要負責:借還登記、排架、報刊雜志分類、打印書簽、貼分類書标,有些還可以幫忙編目方面等繁瑣的工作。

協和神學院圖書館現在實行了标準化編目,對于館藏的情況和書籍的采購方面更加清楚了,哪一類型的書籍缺乏,哪一種主題的書籍不夠,哪一些書會重複,一目了然。購書時,一般都是根據老師提供書籍列單、根據教學的需要,同學對某些主題的書籍用得比較熱門、留意各出版社新出版書籍等。大多數書籍在香港購買。

圖書館采取開放的管理方式,一般在館内借閱,無需登記,借出館外才需登記。學生往往會在圖書館寫論文,開放時間比較長,從早上8:30至晚上10點。大多數學生喜歡閱讀報紙、期刊及與學習科目有關的書籍。館内也有很多英文書籍,可是使用率不高。

曾有來自香港崇真會的會長、德國的一位研究生到協和神學院圖書館查找神學思想建設資料,他們想要寫論文的資料都能夠滿意的找到。與其他大學館藏相比,協和神學院圖書館藏書量遠遠不夠。可是,神學院的可以是專業的圖書館。

協和神學院圖書館未來的發展的目标是實現網絡化,以會員制的形式,給服侍教會的教牧同工、平信徒提供資源。通過電腦,實現遠距離外借,或以快遞方式等方式提供借閱。這能滿足信徒對屬靈知識日益渴求的需要,使圖書館能夠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