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薩

陳薩

中國女鋼琴家
中國新一代青年女鋼琴家.1979年生于四川重慶,7歲學習鋼琴,9歲進入四川音樂學校師從但昭義教授,從10歲開始,便屢獲大獎,包括中國全國少年鋼琴邀請賽少年組第一名、"珠江杯"全國少年鋼琴邀請賽專業組第一名、首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
    中文名:陳薩 外文名: 别名: 籍貫:四川重慶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

簡曆

第十二屆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水晶大獎獲得者,曾被鋼琴大師依曼紐·艾克斯稱為“卓越的鋼琴家”的陳薩在歐洲、中國、日本、美國和波蘭等世界各地都受到熱烈歡迎。她的首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演出是在1996年,她年僅十六歲,就出現在了英國利茲鋼琴比賽的決賽舞台上,這次西蒙·拉特爾爵士指揮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協奏的決賽,由英國廣播公司進行了電視轉播,她的演奏令英國的觀衆着迷。

陳薩出生于重慶。她九歲跟随但昭義教授學習,琴藝迅速提高,十歲時參加全國少年鋼琴邀請賽獲少年組第一名。随後,她進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和深圳藝術學校,在但昭義教授的指導下繼續學習,先後獲得1992年“珠江杯”全國少年鋼琴邀請賽專業組第一名及1994年首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同時還獲得了中國作品優秀演奏獎,得到了國際評委和國内音樂界的高度評價。同年10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四川,親自接見了陳薩和但昭義教授,并聆聽了陳薩的演奏。1996年,當她在利茲取得成功後,立即獲得了倫敦喬凱音樂學院的邀請,進入該校随喬安·哈維爾教授學習,并獲得了演奏碩士文憑。從2001年起,她還曾經就讀于漢諾威音樂學院,師從阿裡·瓦迪教授。陳薩現在居住在德國。

15歲那年,陳薩應邀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黃河》鋼琴協奏曲,一鳴驚人;第二年,她參加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名列第四名,成為該項賽事上獲獎的第一個中國人。兩年前,陳薩又在美國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報捷,勇奪水晶大獎,媒體形容她的演奏具有“閃光精湛的技藝和珍珠般的音質”。

與郎朗、李雲迪并列為中國鋼琴時代領軍人物,陳薩在三人中是唯一的女生。相對郎朗的老成豪放,台風有如玩家自我陶醉卻又光彩眩目和李雲迪溫文儒雅有如詩人般的演奏氣質,陳薩的音樂更清澈透明,指尖流露出堅定和果敢,技術精妙一如水般無痕,能将激情和感動融于平和自然之中,令聽者渾然不覺,轉而心潮澎湃。

 自從1994年陳薩獲得中國鋼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之後,各種獎項随即到來。1996年,她作為最小的參賽者獲得的英國利茲鋼琴比賽的第四名,标志着她的國際演奏生涯的開始; 随後, 她獲得了2000年杜德利千禧年比賽的第二名;在喬凱音樂學院,她曾獲得1996年斯班瑟·邦尼紀念獎、2000年金獎協奏曲比賽銀獎和水晶獎杯和貝多芬比賽第一名等。2000年10月,她獲得了波蘭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的第四名,同時還獲得波蘭舞曲特别演奏獎。她在第十二屆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水晶大獎後,更加确立了她當今世界傑出鋼琴家的地位,同時也使陳薩成為曆史上第一位在三大頂尖鋼琴比賽中均獲獎的鋼琴家。

陳薩已經走遍了歐洲的各個音樂都市:華盛頓特區(肯尼迪中心)、倫敦(巴比肯中心、維格默音樂廳、普賽爾音樂廳、卡多根音樂廳);華沙(愛樂音樂廳);米蘭(威爾弟音樂廳);柏林(廣播音樂廳);蘇黎世(市政廳音樂廳);林茨(布魯克納音樂廳);巴塞爾(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哥本哈根(路易斯安娜博物館);波士頓(波士頓交響大廳)。陳薩還在美國(她的美國首演是在2002年4月);加拿大;亞洲(包括香港、台灣、東京、特拉維夫),以及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她參加過為數衆多的音樂節,其中包括肖邦音樂節、路易斯安娜博物館音樂節、洛肯豪斯音樂節、巴塞爾新音樂節等。同時,在她的祖國,陳薩也頻頻地應邀出現在北京國際音樂節、施坦威鋼琴比賽音樂節和鼓浪嶼國際鋼琴藝術節上。2006年,她參加了中國交響樂團在美國的巡演,擔任獨奏。

作為獨奏家,陳薩與許多傑出的指揮家合作過,其中包括謝苗·畢契科夫、西蒙·拉特爾爵士、列奧納德·斯拉特金、詹姆斯·康隆、路易斯·雷恩、米蓋爾·哈斯-貝多亞、依蘭·沃爾科夫、卡茲梅茨·科爾德、亞諾什·福斯特、伯恩哈德·奎勒、湯沐海、餘隆、揚·科蘭茲、霍華德·格裡菲斯等。她與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薩爾茲堡室内樂團、華沙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斯特拉斯堡愛樂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波蘭國家廣播交響樂團、沃斯堡交響樂團、伯爾尼交響樂團、拉脫維亞國立交響樂團等。她經常在日本進行巡演, 在2000年和2001年期間,她在日本各地舉辦二十多場音樂會,并且被列入在東京舉辦的著名的“二十世紀百位偉大的鋼琴家”系列中。

在2003-2004演出季裡,陳薩應邀與小提琴大師吉東·克萊默在很多音樂會上合作。她也在美國和加拿大為肖邦協會舉辦音樂會。陳薩的首張唱片《肖邦印象》于2003年由JVC唱片公司發行。她的第二張唱片将于2005年秋天由harmonia mundi發行。

2004年夏天,陳薩将應邀參加了德國克隆貝格室内樂音樂節和奧地利洛肯豪斯音樂節,她與吉東·克萊默和尼可萊·茲奈德合作演出。她還出現在廣州交響樂團2004-2005音樂季開幕音樂會,以及具有傳奇色彩的上海音樂廳重新啟用開幕音樂會上。她還再次出現在2005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舞台上。2006年,她與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和指揮大師謝苗·畢奇科夫一起在中國五個城市進行了巡演。2007年3月,陳薩獲得世界銀行和挪威政府的邀請,在北京與中國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了《呼喚綠色多媒體協奏曲》,這是其環保教育項目的一部分。

陳薩未來的演出合約包括與新加坡交響樂團(有水藍指揮)、香港管弦樂團(由艾度·迪華特大師指揮)、布法羅愛樂樂團(由法萊塔指揮)等的音樂會,在波士頓喬丹音樂廳、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東京藝術劇場等舉辦的獨奏音樂會。她将在美國進行多次巡演。在亞洲,她将在日本巡演。在歐洲和中國,她再次得到了吉東·克萊默的邀請,将參加音樂節和巡演。她還将和艾度·迪華特大師一起與新西蘭交響樂團進行七場音樂會的巡演。

陳薩出現在了以2005克萊本比賽為主題的記錄片《心靈之音》和《返場曲》中,該片從2005年10月開始在全美PBS電視網上播放。她也成為了《留聲機》雜志(中文版)創刊号的焦點人物。由香港電台制作的陳薩專集電視紀錄片于2006年秋天在香港衛星電視網上播出。

新加坡鋼琴獨奏會

節目表如下

1. 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作品31第2首)

2. 蕭邦五首圓舞曲。

3. 蕭邦幻想波蘭舞曲(作品61)

4. 王笑寒四首短曲《花和畫意》

5. 阿爾貝尼斯《伊貝利亞》之《塞維利亞聖體祭》

6.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作品254)

這套節目設計得很好,饒有趣味。一方面,曲目脍炙人口,觀衆容易共鳴。另外一方面,在技術上也讓鋼琴手很有揮灑的天地。

陳薩自信,台風穩健,熱情大方,技術了得,精力充沛,音色對比強烈,富有層次感。以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為例,上列的特點,讓樂曲一氣呵成,幹脆利落。處理簡單,樂曲走向直接明确,讓人感染大将之風。

接下來的蕭邦的五首圓舞曲,王笑寒四首短曲《花和畫意》與阿爾貝尼斯《伊貝利亞》之《塞維利亞聖體祭》,篇幅不長,卻各有特點。

蕭邦的五首圓舞曲,陳薩快捷的演奏速度以及不時突出低音線條,都有異于一般的處理,給樂曲添加了新的趣味。

中國年輕作曲家王笑寒四首短曲《花和畫意》,第一首,有印象派風格。第二首,兼具民歌與觸技曲(Toccata)風格。第三首,溪水似的流暢。第四首,繁複的層次感,回響Prokofieff的果敢英氣。陳薩的處理,讓短曲之間各有對比、呼應,可圈可點。

阿爾貝尼斯《伊貝利亞》之《塞維利亞聖體祭》,陳薩賦予樂曲強烈的異國色彩,活潑風趣,富節奏感,把西班牙曲風發揮得淋漓盡緻。

陳薩的演奏,理性強于感性。這樣的演繹方式,樂曲的曲式掌握得體,整體感覺大氣,易于建立氣勢,凸現彈奏者個性魅力。落實在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上,尤其見效。《西班牙狂想曲》充滿技術上的挑戰,不過硬的鋼琴手往往會因小失大,讓樂曲顯得瑣碎。陳薩的技術實力,駕輕就熟。無論快速音階、連續八度、跳躍和弦、複音對位……當晚都有不俗的發揮。

然而,過于理性的演繹方式,容易讓樂曲少了空間感、少了真摯、細緻、随興的内心活動。陳薩曾獲得第14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四名以及《波蘭舞曲》特别演奏獎,可惜那晚彈奏的《幻想波蘭舞曲》,似乎少了内心深沉的、委婉的、如泣如訴的滄桑感,稍嫌少了可以把玩的韻味。

音樂會結束前,陳薩很有巧思,得體又懇切地祝願大家元宵節快樂,返場曲加奏了一首《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波瀾微微蕩漾。陳薩的演奏,讓新加坡觀衆見識了國際音樂競技場上年輕一代的技術高度和審美潮流。

世界各媒體樂評

鋼琴大師依曼紐·艾克斯——

“一位卓越的鋼琴家……”

鋼琴大師保爾·巴杜拉-斯科達——“演奏得似天使一般……”

塔瑪斯·翁格爾,德克薩斯基督大學鋼琴系教授、克萊本鋼琴學會執行總監——

“這部肖邦的奏鳴曲——音樂世界最高山峰之一——她非常自然地就做到了感人和樂感。”

約瑟夫·卡利斯坦,第12屆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評委、鋼琴大師——“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好的肖邦。”

第14屆肖邦鋼琴比賽評委 遠藤郁子——“才華不遜于李雲迪,造詣确實令人驚訝”

第14屆肖邦鋼琴比賽 波蘭媒體評論——“敏感的、好幻想的、善于表達豐富色彩的鋼琴家”,“閃光精湛的技藝和珍珠般的音質”

“當她一出現在國家交響樂廳,就吸引了所有的人,使比賽氣氛頓時變得火熱”

英國《鋼琴》雜志 2000年7/8月号——“在演奏斯卡拉蒂F小調奏鳴曲KP466時,陳薩很快用她那非常引人入勝的音樂和音色感染了觀衆。她對結構和風格成熟的理解使得她能夠用她所演奏的所有作品(與觀衆)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音樂會下半場,她所演奏的肖邦B小調奏鳴曲讓人難忘。邏輯性和自由感得到最好的平衡。她對情感的表達也是那麼自然和流暢……”

中國《音樂周報》2001年10月19日——陳薩演奏貝多芬和德彪西的鋼琴作品“醉人清音勝管弦”。“形象刻劃得睿智、達觀,琴音平和深邃……”;“心靜如水,智者的神采、勇士的遺風躍然琴上……”;“陳薩居然低眉信手續續彈來,呼吸調節有制,氣定神凝一氣呵成……”;“使德彪西音樂中和聲的精妙配置與鋼琴豐富色彩結合的美侖美奂令人難以置信。音樂形象的豐滿、音色的圓潤、色彩的豐富、珍珠落玉盤的音質,使人感到她手下的鋼琴,似乎勝過一個管弦樂團。”

中國《愛樂》雜志 2002年第5期——“陳薩的藝術氣質決定了她的演奏有一種特殊的打動人的東西,我确實是第一次在現場音樂會上聽到舒曼的這首協奏曲演奏的這麼熱情感人,陳薩的演奏帶動起了聽衆的情緒。”

《音樂美國》世界演藝名錄著名樂評人 2002年11月——演奏了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的第二、三部分的鋼琴家陳薩,不但表現出了高度的藝術性,而且還展現了罕見的智慧和典雅。她是為數不多的能正确演奏李斯特作品的幾位鋼琴家之一。她提醒了我們李斯特的作品除了快速以外還有更多東西。

中國《音樂周報》2001年10月19日——今天的陳薩無疑是當今最偉大的肖邦诠釋者之一。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星期日論壇》報 2004年2月3日——陳薩完全掌控了使她的樂器歌唱的訣竅。在過去的一年裡,我隻從兩位鋼琴家那裡聽到過,他們都已經年過七旬了,他們都用魔力為音樂賦予豐滿的線條。她的聲音美妙、細膩,對踏闆的運用也非常準确,而且敏銳。

中國《影響》雜志2004年9月——她真不愧為中國當今最傑出的女鋼琴家。

 

美國伯明翰新聞報2005年6月——陳薩對貝多芬第五協奏曲的解讀,充分展示了他亮麗的音色,節奏韻律的精準,以及與樂隊的完美融合(她的)清新優雅、強烈個性和絢麗色彩,主宰了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美國達拉斯晨報

2005年5月21日—(陳薩)演奏的貝多芬的降A大調奏鳴曲(作品110)非常具有說服力,銳氣十足。音色富于光彩,他對色彩的關注和和聲的平衡在作品開頭就非常顯著。她還演奏了肖邦、李斯特、斯特拉文斯基的三首練習曲,都似乎易如反掌,但是拉威爾《夜之幽靈》的演奏讓人從始至終都屏住呼吸,栩栩如生的惡魔“斯卡博”令人毛骨悚然,把樂曲推向高潮。

2005年5月21日——那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夜之幽靈》你絕對值得聽。她一定與斯卡博這家夥有約,要把他彈得如此活靈活現。就連瑪塔·阿格裡奇的演奏也令人感到平淡無奇了。陳薩的演奏内涵非常充實,同時也令人不寒而栗。她的曲目還包括了感性的《鬼火》,以及斯特拉文斯基和肖邦的練習曲(顯示了她的三度像六度一樣出色),在她大量的手指運動中,蘊藏了真正的樂感。太讓人不可思議了。

2005年5月30日——這位演奏家完全掌控這套充實的曲目,令演奏達到權威的高度,并且精神十足。

2005年6月2日——(陳薩)演奏的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激動人心,氣質清新,挽救了這個夜晚……其中沒有任何枯燥的音符,句法講究,目标明确。終曲則是輝煌的人類之舞。

美國明星電訊

2005年6月——一位前途無量的藝術家。

2005年5月27日——陳從德沃夏克的A大調五重奏的一開始,就證明了她是塔卡什四重奏組最理想的合作者,她把美妙的音色注到入了這個活生生的十九世紀室内樂的裡程碑中。她顯示了既能完全融入重奏中,又能在适當的時候占據主導地位的能力。在終曲裡,她再次展現了浪漫主義風格和室内樂合作上的天賦。

2005年6月2日——在貝多芬這部苦難的學院派的晚期奏鳴曲裡,陳找到了旋律線條和文雅的情感,她一定能解決一部作品裡最為棘手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指揮家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曾經當作帶樂隊伴奏的技術練習。更重要的是,她能讓觀衆一直屏住呼吸,期待着後面迸發出來的歡樂。

2005年6月3日——對于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她有着明确的色彩和效果的概念,建立了這首作品和音樂之外事物的聯系,而太多的年輕鋼琴家隻把這個作品看作一堆音符而已。

2007年3月——陳薩的演奏極富個性,光彩奪目,音色華麗。……她的演奏稚嫩之氣不容易察覺,甚至可以說極為老道。

新加坡海峽時報2007年3月8日——陳薩完全沒有郎朗标志性的怪癖,在技術上也超越了李雲迪,同時具備了更為親切的人性化素質。

今天,毫不費力地運用手指的演奏技巧随處可見,但是像這場由藝術家傾注了全部身心的獨奏音樂會卻是不可多得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