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尋梅

踏血尋梅

2015年翁子光執導的電影
《踏血尋梅》是一部驚悚犯罪電影,由美亞電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翁子光為導演兼編劇,郭富城、春夏、白隻、金燕玲等主演。該片于2015年4月6日在香港首映,為第三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閉幕電影。影片由真實的肢解兇殺案改編,用警察的視角講一個人性的故事。[1]片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分别是移民少女、失業貨車司機、工作狂警察。該片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9項提名[2],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7項獎項。[3]
    主标題:臧Sir 副标題1:演員 郭富城 副标題2: 副标題3:臧Sir是一個失婚男人,他隻顧工作,對生活稀裡糊塗。太太離他而去,留下一個五歲的女兒。臧Sir是一個怪警察,查案不在乎案情,隻在乎案中人物的底蘊。習慣在案發現場來一場“到此一遊”的寶麗來自拍照,留作紀念。 主标題:王佳梅 副标題1:演員 春夏 副标題2: 副标題3:王佳梅從東莞搬來香港已經兩年,雖然寡言,卻有禮貌。與母親和繼父同住,但認為生父較好。渴望離開家庭獨立生活,可惜沒有經濟能力,走上援交道路。 主标題:丁子聰 副标題1:演員 白隻 副标題2: 副标題3:失業的貨車司機,住在石硖尾街一間套房裡,沒有朋友。整日跟神童佳混在一起。與王佳梅在網上認識,兩人在網上如老友般熟絡,分享各自的愛與恨的故事,是其最後一個恩客。 主标題:美鳳 副标題1:演員 金燕玲 副标題2: 副标題3:王佳梅母親。帶着女兒改嫁到香港,事發前正在與現任丈夫鬧離婚。臧Sir去她家在露台跟她說了整個事情的始末,她泣不成聲。 中文名:踏血尋梅 外文名:Port of Call 其他譯名: 類型:懸疑犯罪 出品公司:美亞電影 制片地區:中國 拍攝地點:中國 發行公司:美亞娛樂 導演:翁子光 編劇:翁子光 制片人: 主演:郭富城,春夏,白隻,金燕玲,譚耀文 片長: 票房: 對白語言: 色彩: 電影分級:香港:III imdb編碼:tt4417522 主要獎項: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7項獎項 第22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3項獎項  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8項提名第10屆亞洲電影大獎2項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畫面顔色:彩色 制片地點:中國 出品時間:2015年 對白語言:湖南話 、粵語 拍攝時間:2014年 9月

劇情簡介

從湖南到東莞石門的王佳梅(春夏飾)及王佳莉(李與霏 飾)最終與媽媽(金燕鈴飾)來港,但王佳梅在學校生活不愉快,而家庭亦出現磨擦。一年過後,王佳梅遇害。老差骨臧Sir(郭富城飾)聯同拍檔煙鏟(譚耀文飾)調查案件,發現王佳梅已當上援交少女,而最終案件矛頭指向脾氣不佳的貨車司機丁子聰(白隻飾)。其後,丁子聰自首,并供出案情。隻有阿臧認為還有案情,于是從王佳梅與丁子聰的身邊人物調查,漸漸發現内情。

《踏血尋梅》用段落式的方法,分為‘尋梅”“孤獨的人”“踏血”與最終的章節。三個部分,分别以警方、王佳梅、丁子聰的角度來看案件。

主創團隊

演員

角色

郭富城 飾 臧Sir

備注  警察

春夏 飾 王佳梅

備注 移民少女

白隻 飾 丁子聰

備注 失業貨車司機

金燕玲 飾 美鳳

備注  王佳梅母親

譚耀文 飾 煙鏟

備注  臧Sir拍檔

邵美琪 飾 羅警司

備注  臧Sir上司

梁小冰 飾 阿嫦

備注  臧Sir前妻

楊詩敏 飾 Flora

備注  臧Sir下屬

太保 飾 王父

備注  王佳梅生父

蔡潔 飾 李慕容

譚炳文 飾 美鳳夫

備注  王佳梅繼父

車保羅 飾 丁父

備注  丁子聰生父

袁浩揚 飾 神童佳

艾迪 飾 警察

李與霏 飾 王佳莉

備注 王佳梅姐姐

李逸朗 飾 四眼濟

演員表

出品人

李國興

制作人

羅秀麗、黃東花

監制

朱嘉懿、唐慶枝、曹敬文、古玉芬

導演

翁子光

編劇

翁子光

攝影

杜可風

配樂

丁可

剪輯

廖慶松、黃海、張叔平、翁子光、朱嘉懿

美術設計

何劍雄

造型設計

吳裡璐、陳子雯

服裝設計

陳子雯

錄音

杜笃之

職員表

角色介紹

以上内容參考資料來自

原聲音樂

曲目

歌曲名稱

作詞

作曲

演唱

主題曲

漆黑的海上

丁可

丁可

丁可

片尾曲

Away

潘美袆

丁可

丁可

插曲

娃娃看天下

馮正

馮正

春夏

插曲

這占有,是誰的擁抱

丁可

丁可

丁可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屆次名稱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2016年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編劇

翁子光

獲獎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

最佳女主角

春夏

最佳男配角

白隻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最佳新演員

白隻

最佳攝影

杜可風

最佳電影

踏血尋梅

提名

最佳導演

翁子光

最佳剪輯

廖慶松、黃海、翁子光、朱嘉逸

最佳新演員

春夏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漆黑的海上》( 詞曲唱 : 丁可)

2016年 

第10屆亞洲電影大獎

最佳剪輯

張叔平、朱嘉逸、廖慶松、黃海、翁子光

獲獎

最佳新演員

春夏

最佳編劇

翁子光

提名

最佳男配角

白隻

最佳攝影

杜可風

2016年 

第22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電影

踏血尋梅

獲獎

最佳男演員

白隻

最佳女演員

春夏

2016年

香港電影導演會2015年度頒獎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

獲獎

最佳女主角

春夏

最佳新演員

白隻

2015年 

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男配角

白隻 [5] 

獲獎

最佳劇情片

踏血尋梅

提名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最佳新演員

春夏

白隻

最佳原著劇本

翁子光

最佳攝影

杜可風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漆黑的海上( 詞曲唱 : 丁可)

2015年

第19屆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

最佳電影

踏血尋梅

獲獎

最佳女主角

春夏

特别推介獎

白隻

2016年

青年電影手冊

2015年度華語十佳

踏血尋梅

獲獎

2015年度男演員

郭富城

2015年度新演員

春夏

2016年

第十六屆華語電影傳媒盛典

最佳新演員

春夏

獲獎

評審團獎

踏血尋梅

花絮彩蛋

片中郭富城飾演五十多歲老差骨,角色的老年裝扮需要白發駝背、帶着老花眼鏡。郭富城坦言說這是他入行以來的最老造型,為了入戲,他必須蓄須染發運動減半。翁子光跟郭富城說眼鏡可以不用滑下來,郭富城稱自己出汗太多,眼鏡自然滑下來,他沒辦法控制。直到拍攝結束,郭富城才告訴翁子光其實我是騙他的。

電影裡有幾場開膛破肚的分屍血腥畫面,因為在拍攝現場導演為求其逼真性,準備真的牛羊内髒。拍攝時值炎熱的夏天,從早上拍到晚上,内髒已經腐爛發臭。白隻私下透露這場戲拍完,他開始吃素,想到血腥的肉都會怕。

《踏血尋梅》的片名是緻敬英格瑪·伯格曼的“Port of Call”,其實兩片的劇情有相似之處。另一處緻敬則是影片的尾章“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幕後制作

該戲在2011年就在HAF創投會上獲得劇本獎項,導演一直想由郭富城出演自己的劇本,但因技術問題,結果押後了三年才開拍。

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2008年的一宗肢解命案,一名十六歲少女在提供性服務期間被殺,她在被殺前向嫖客透露她想死。 

2014年9月1日,影片“踏血尋梅”在灣仔舉行開鏡儀式。本片由金牌攝影師杜可風助陣掌鏡。  9月25日電影殺青 。

制作發行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香港

2015年4月6日(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韓國

2015年7月25日(第19屆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

中國

2015年11月13日

中國

2015年12月4日

新加坡

2016年1月12日

影片評價

一次很堅定的電影理念追尋,翁子光探問實情怎樣發生過,大膽想像真相,也堅決在地書寫。藉著倒述回閃以網絡式叙事結構開展查探過程,人情行為多層推敲,卻不落俗套慢慢指向内心的發掘;加上杜可風室内戲布光烘托、春夏郭富城白隻等各自各精彩演繹孤獨,呈現不一樣無聲冷漠的香港景觀。(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評)

充滿感官刺激又發人深思、兼具娛樂及深度的驚豔之作。(《Hollywood Reporter》評)

如果說《踏血尋梅》有什麼啟發性的話,那就是它是一個很好的樣本,探索了香港電影更多的可能性。當港片迷茫失路,就必須要有一個探路和重塑的過程。香港電影要找回自己,不是簡單地将港片劃分為北上合拍片或港味港産片,而是應該有一種超越的思維來重拾港片非凡的創造力。或許,這才是本屆金像獎大赢家真正教會港片的“踏雪尋梅”之道。(豆瓣電影評)

能把當年的那樁殺人碎屍案拍得如斯發人深省,而不僅僅把援交、肢解、血腥當作是吸金的噱頭,它值得我們買票進電影院靜靜觀賞。演員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主演抑或配角的演技相當不俗,特别是春夏,演戲經驗不多,可是演得好贊,把從湖南移居香港的16歲少女王佳梅對生活的無奈、壓抑以及那種豆蔻少女的小虛榮和對父親的孝順、對愛情從希望到絕望演繹得淋漓盡緻。讓人不禁遙想,當年真實案件中的少女梅,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吧。(新浪娛樂評)

翁子光新作《踏血尋梅》,以懸疑犯罪作包裝,繼續貫徹獨立精神。電影延續性工作者的際遇,借此道出社會的種種問題,包括新移民問題、青少年的價值觀、資訊爆炸帶來的錯亂、香港人的迷惘等,絕非一般商業電影。“踏血尋梅”以一宗命案出發,帶出新移民在香港社會裡的特殊性。金燕玲飾演的母親,是上一代新移民,她對香港抱着美麗的想像,而由春夏飾演的女兒,對身處的地方隻感到虛無,這樣的落差對照今日上下兩代對香港社會、生活現況的體會,異常寫實。 (文彙報評)

《踏血尋梅》就像是影片中那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然而卻是空的。名不見經傳的導演翁子光曾三次從社會焦點切入,但沒有一部真正透徹地分析出實質,現實的确是現實,但是沒有大悲憫的現實,終究無法成為大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