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嘴栗啄木鳥雲南亞種

黃嘴栗啄木鳥雲南亞種

啄木鳥科 噪啄木鳥屬動物
黃嘴栗啄木鳥(學名:Blythipicus pyrrhotis)。體長30厘米。識别特征為體羽赤褐具黑斑,形長的嘴淺黃色。與竹啄木鳥區别在體羽具黑色橫斑。雄鳥頸側及枕具绯紅色塊斑。與栗啄木鳥的區别在于橫斑更顯濃重,嘴為淺黃色。海南亞種的背及臀部無黑色橫斑。虹膜紅褐色;嘴淡綠黃色;腳褐黑色。叫聲:沙啞的嘎嘎聲。高聲大叫 keek, keek-keek-keek, keek, keek音頻穩但音程回落,恰似八聲杜鵑。普遍罕見,栖息在海拔500-2200米的常綠森林。指名亞種為雲南及西藏東南部亞熱帶地帶的留鳥,海南亞種僅見于海南,華南亞種在華南及東南部。分布于印度和東南亞各地區及國家。中國見于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廣東、福建、海南。
    中文名:黃嘴栗啄木鳥 拉丁學名:Blythipicus pyrrhotis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今鳥亞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啄木鳥科 亞科: 族: 屬:噪啄木鳥屬 亞屬: 種:黃嘴栗啄木鳥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黃嘴栗啄木鳥身長約30厘米,是體型略大的啄木鳥。識别特征為體羽赤褐具黑斑,形長的嘴淺黃色。與啄木鳥區别在體羽具黑色橫斑。雄鳥頸側及枕具绯紅色塊斑。嘴黃色,嘴端呈截平狀。體羽大都栗色,上下體均有橫斑。上體大都棕褐色,下背以下暗褐色;自枕下至頸側及耳羽後有一大赤紅斑;頭頂羽具淡色軸紋;背、尾及翅具黑橫斑。下體暗褐色,胸具淡栗色細羽幹紋。雌鳥頸項及頸側均無紅斑。幼鳥頭上羽幹紋較粗,下體較暗褐色。嘴長而粗壯,鼻孔暴露。圓翅,初級飛羽稍長于次級飛羽。後趾發育完全,第4趾較第5趾略長。

雄鳥虹膜棕紅色,雌鳥虹膜灰褐色;嘴黃,基部沾綠色;跗蹠和趾淡褐黑色,爪角綠色。

大小量度:體重♂120-160克,♀102克;體長♂252-319毫米,♀256毫米;嘴峰♂39-43毫米,♀38-42毫米;翅♂140-156毫米,♀130-156毫米;尾♂80-114毫米,♀87-100毫米;跗蹠♂24-29毫米,♀24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環境

普遍罕見,主要栖息于海拔500-22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冬季也常到山腳平原和林緣地帶活動和覓食。

生活習性

黃嘴栗啄木鳥指名亞種為中國雲南及西藏東南部亞熱帶地帶的留鳥,鳴聲為沙啞的嘎嘎聲。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繁殖期間叫聲粗厲而噪雜。多在樹中上層栖住和覓食。有時也到地上和倒木上覓食螞蟻。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蠕蟲和其它小形無脊椎動物。高聲大叫 keek, keek-keek-keek, keek, keek音頻穩但音程回落,恰似八聲杜鵑

啄木鳥卻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鈎和粘液,非常适合鈎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每天清晨,它們就開始用嘴敲擊樹幹,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笃,笃……”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将樹皮啄破,将害蟲用舌頭一一鈎出來吃掉,将蟲卵也用粘液粘出。當遇到蟲子躲藏在樹幹深部的通道中時,它還會巧施“擊鼓驅蟲”的妙計,用嘴在通道處敲擊,發出特異的、使害蟲産生恐懼的擊鼓聲,使害蟲在聲波的刺激下,昏頭轉向,四處竄動,往往企圖逃出洞口,而恰好被等在這裡的啄木鳥擒而食之。它們一般要把整株樹的小囊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碰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棵樹上連續工作上幾天,直到全部清除害蟲為止

分布範圍

分布于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在國外分布于分布于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東南亞;在我國分布于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福建、海南,

旅鳥:中國香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