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幹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上海一流專科高等職業教育建設立項單位、上海市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上海市首批中高職貫通、高本貫通試點單位,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教育集團、長三角電子信息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學校創建于1960年,前身為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專科學校。2001年4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學院轉型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1]截至2021年4月,學校占地近500畝,總部地處上海市奉賢區,另有闵行校區、徐彙校區、普陀校區;設有7個專業學院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基礎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共有37個招生專業;有全日制在校生11448人,專兼職教師近600人。
  • 中文名: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簡稱:STIEI
  • 主管部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 校訓:尚德修能,知行合一
  • 主要獎項:第四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獎;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
  • 英文名:Shanghai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 類别: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屬性:國家骨幹高職院校
  • 所屬地區:上海市
  • 現任校長:楊秀英
  • 主要院系:通信與信息工程系、計算機應用系、機電工程系、經濟與管理系、電子工程系、中德學院、動畫學院
  • 學校地址:奉賢校區: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鎮瓦洪公路3098号闵行校區:上海市闵行區劍川路910号徐彙校區:上海市中山南二路620号普陀校區:上海市普陀區新村路435~439号

辦學曆史

1960年1月,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成立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專科學校。總校校址在龍江路214号。學校設置廣播電視通信、電真空器件、無線電微波測量儀器、精密光學儀器制造、電工儀器、精密醫療器械制造等6個專業。并按專業對口,分别在上海廣播器材廠、上海燈泡廠、上海亞美電器廠、上海光學儀器廠、上海電表廠、上海醫療器械廠設立了6所分校。

1962年,該校停止招生。同時,将61級電真空器件專業新生全部轉入上海工學院就讀,将61級光學儀器專業新生全部轉入上海機械學院就讀。

1963年,該校恢複招生,并改名為上海儀表電訊工業半工半讀專科學校。設置無線電通訊設備、無線電元件、無線電機械結構設計、無線電機械制造、熱工儀表等5個專業。并在上海無線電一廠、三廠、四廠,上海儀表電訊機械修造廠、和平熱工儀表廠設立5所分校。

1964年,國家投資120萬元,在零陵路332号建造20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和實驗大樓。

1966年,大樓竣工後總校即由龍江路遷至新址;同年,該校再次停止招生。

1970年底,上海儀表電訊工業專科學校、上海醫療器械工業專科學校   、上海無線電工業學校和上海科學技術學校合并,改為上海電子專科學校,培養3年制大專生,遷往嘉定縣東門。    

1975年,更名為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  

1978年11月,又從嘉定遷至凱旋路30号。  

1981年,更名為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職工大學。本部在陝西南路548号,下設兩個分部。  

1983年,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專業訓練班和上海電視大學儀表局輔導站先後并入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職工大學。  

1990年4月   ,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職工大學與上海市儀器儀表工業公司職工大學合并   ,更名為上海市儀表電子工業職工大學。    

2001年4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學院轉型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更名為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9月,主體搬遷至奉賢新校區。  

2013年8月,學校劃轉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管理,與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設。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4月,學校設有7個專業學院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基礎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共有37個招生專業。

二級學院

專業

學生類别

電子技術與工程學院

微電子技術

全日制高職

電子技術與工程學院

應用電子技術(貫通)

中高職貫通

電子技術與工程學院

汽車電子技術

全日制高職

電子技術與工程學院

應用電子技術

全日制高職

電子技術與工程學院

微電子技術

全日制高職

電子技術與工程學院

汽車電子技術

全日制高職

電子技術與工程學院

智能控制技術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移動互聯應用技術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通信技術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建築智能化工程技術 (樓宇智能化方向)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移動通信技術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通信技術(貫通)

中高職貫通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應用技術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網絡技術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軟件技術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安全與管理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通信技術

全日制高職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網絡技術(貫通)

中高職貫通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物聯網工程技術

全日制高職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工業機器人技術

全日制高職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數控技術(貫通)

中高職貫通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機電一體化技術

全日制高職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電氣自動化技術

全日制高職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數控技術

全日制高職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機電一體化技術(貫通)

中高職貫通

經濟與管理學院

會展策劃與管理

全日制高職

經濟與管理學院

國際商務(跨境電商方向)

全日制高職

經濟與管理學院

會計

全日制高職

經濟與管理學院

人力資源管理

全日制高職

經濟與管理學院

金融管理

全日制高職

中德工程學院

飛機電子設備維修

全日制高職

中德工程學院

飛機機電設備維修

全日制高職

中德工程學院

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德合作)

全日制高職

中德工程學院

通信技術(中德合作)

全日制高職

設計與藝術學院

影視動畫

全日制高職

設計與藝術學院

工業設計

全日制高職

設計與藝術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

全日制高職

設計與藝術學院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全日制高職

設計與藝術學院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

全日制高職

外語學院

應用德語

全日制高職

外語學院

應用英語

全日制高職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專兼職教師近600人;在編專任教師中,中高級以上職稱占比近90%,專業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占比近90%;有市級教學團隊10支、市級教學名師6名。

上海高等學校市級教學名師:嚴曉華、胡國勝、張迎春、邵瑛、賈璐、周巧婷

上海高等學校市級教學團隊: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通信技術一流專業教學團隊、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教學團隊、機電一體化技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教學團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上海市通信與信息技術公共實訓基地教學團隊、智能控制技術教學團隊、信息安全技術教學團隊、計算機應用技術(物聯網方向)教學團隊、通信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專業8個,上海市重點專業10個;市級精品課程22門;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和市财政支持的國家級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國家級計算機應用軟件技術實訓基地、上海市通信與信息技術公共實訓基地、上海市自動化設備維修維護公共實訓基地、上海市電子與通信開放實訓中心等公共實訓基地及上海市第22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國家級重點專業:智能控制技術、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物聯網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德合作)

上海市雙一流專業:智能控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德合作)、飛機電子設備維修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年份

現代通信技術基礎

嚴曉華

2007

小型電子産品的實現與調試

朱詠梅

2010

三維圖像設計

王荻

2010

自動線安裝與調試

方林中

2011

會展現場管理

馮江華

2011

光傳輸與系統運行與維護

賈 璐

2011

Linux服務與安全管理

張迎春

2012

綜合布線技術

李元元

2012

典型傳感器應用

邵 瑛

2012

維修電工綜合技能訓練

何永豔

2013

嵌入式系統應用

邵 瑛

2013

通信工程制圖與概預算

包曉蕾

2013

控制器應用

李軍鋒

2014

氣液控制裝接與調試

羅建華

2014

通信工程監理實務

王卓英

2014

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

陳永平

2015

多媒體項目管理

魯家皓

2016

線路标準施工

黃婷婷

2016

機電一體化系統集成

李露霞

2017

面向對象編程基礎(Java)

吳新星

2017

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

陳永平

2018

安全防範技術

董瑩荷

2018

市級精品課程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4月,近年來,學校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9項、市級教育科研成果獎2項。

學生成績

截至2021年4月,近四年,學校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國家級技能競賽獎項100餘項,獲上海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省部級技能競賽獎項200餘項。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20年,學校共獲批立項各級各類縱向課題58項(包括省部級及以上5項、校企合作申報項目12項),立項金額達228.5萬元;校級科研項目立項54項;完成技術合同審核34件、認定登記26件;承接橫向技術服務項目38項,立項金額達170.381萬元;評審通過“高青計劃”項目結項13項、校級科研項目結項53項;縱向課題經費到款183.0808萬元,技術服務總收入115.081萬元(其中,技術交易到款額37.4萬元),技術服務産生經濟效益1811萬元。

2020年,學校挖掘、遴選、發布中小微企業技術需求6批共335條(浙江省長興縣企業技術需求信息9條、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企業技術需求266條、浙亞龍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需求60條),組織開展校企技術需求對接10例,促成合作5例,幫助教師承接企業委托橫向課題4項,立項金額9.4萬元;首次完成了2件發明專利的權屬轉移工作,首次向奉賢區成功申請授權專利政府補貼17000元(3件發明和10件實用新型);編制了學校64件專利的《專利盤點與估值報告》;完成對中國國内20所高職院校的《高職院校專利質量提升促進轉化運用現狀調查》并形成研究報告。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21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室内有紙質中文期刊360餘種,過刊合訂本近6000餘冊,498種,報紙約為100餘種;可供讀者檢索該館書目數據,檢索萬方數據的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超星讀秀、超星數字圖書館,維普中文電子期刊,中華數字書苑,環球英語多媒體資源庫及百科視頻數據庫,在線閱讀博刊電子期刊,訪問上海教育網絡圖書館提供的電子資源。

文化傳統

形象标識

校徽

校徽基本輪廓由兩個同心圓構成,圓環上半部為舒同體書寫的校名,下半部為英文校名。圖案 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英文縮寫EITI作為元素,構成一朵綻放的白玉蘭花。圖案中的小圓點象征電子,體現學校與IT科技的關聯。1960為學校建校年份,體現了學校的曆史文化和底蘊。圖案的标準色,采用代表高科技力量的藍色和象征白玉蘭花的白色。

精神文化

學校精神

自強不息 開拓創新 砥砺前行 追求卓越

釋義:

“自強不息”源于《周易·乾·象》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取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日:”唯進取也故日新”。将其作為學校精神,是為學校辦學曆史,辦學宗旨、價值标準和管理信條的集中體現,而且是學校不斷走向輝煌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校訓

尚德修能,知行合一

釋義:

“尚德” 意為尊重人格、彰明倫理、崇尚品德,“修能”意為卓越才能的培養和修煉,” 知行合一”是提倡知識和實踐的統一,将“尚德修能,知行合一”定為校訓,突顯學校重視師生的道德修養和能力培養,提倡知識與實踐并重、學識與技能相長的辦學原則和目标。

教風

嚴謹重範 關愛善導

釋義:

嚴謹——教師的治學态度和作風嚴格慎重,切忌浮誇,使學生獲得真言、真知和真見。

重範——教師應注重自身的示範作用。一是加強自身内在的修養和外在的師表形象,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二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實踐的引領和技能的示範。

關愛——是教師的天職,是成功教育的關鍵,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陽光雨露。

善導——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是教書育人的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學風

自信有恒 勤學緻用

釋義:

自信有恒——自信、堅定、百折不撓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勤學緻用——勤學善用、勇于實踐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

“自信有恒,勤學緻用”的學風,反映了高職學生的特點和用人單位的期待。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田欽

黨委副書記、校長

趙堅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毛玉婷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張濤

副院長

窦争妍、徐德明、方林中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