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木人

克木人

亞洲中南半島的一個民族
克木人(英文:Khmus)亞洲中南半島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老撾、越南和泰國。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使用克木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人口約44萬(1978年)。"克木"意為"人"、"人民",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内部又分為"克木泐"(西雙版納土著)、克木老(老撾遷入)、克木交(越南遷入)三個群體。相傳曆史上也曾建立過王國,但最終被傣族征服而淪為奴隸。
    中文名:克木人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Khmus 位置:亞洲中南半島 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

簡介

克木人(Khmu)是一個跨境而居的文化群體,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西南部和中南半島北部。他們分布的區域分别屬于中國,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等國家。克木人有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就是圖騰崇拜,在克木社會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同一圖騰姓氏的人不能結婚。克木人的宗教可以稱為一種原始宗教,他們信仰鬼神,信仰自己的祖先。每個村寨都祭“官鬼”,一般是在大樹下擺一塊畫有人像的石頭,每年一、二月開發坡地之前,搭一棚子舉行祭祀儀式。每個家庭供有祖先靈位,一般在夜間祭祖。祭祖時,人們要模仿本族圖騰(如虎或鳥)的動作。

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夫兄弟婚、妻姊妹婚相當普遍。保存母系氏族殘餘,招婿之風盛行,舅父在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個别地區還有群婚現象。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使用克木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在中國也有少量克木人,但是為未識别民族。

克木人是中國一個人口較少的族體,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臘和景洪市郊區,屬于“百濮”群體之一,中國克木人分“達邁老”,“達邁交”和“達邁泐”三支,“達邁老”遷自老撾,“達邁交”遷自越南,“達邁泐”為土著。

克木人沒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語言,與布朗語、佤語、崩龍語以及柬埔寨的高棉語關系密切,屬孟高棉語族。克木人主要從事旱地農業,過去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種。

圖騰制度的存在,對規範克木人的通婚範圍有很重要的作用,采用外婚制,因圖騰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通婚集團,通過婚姻的連結,形成了更大的社會互動網絡。

分布

在中國,克木人生活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口僅3200餘人。

克木人信鬼神,祭供祖先,崇拜圖騰。多住山坡,村寨稀疏。長期過着遊耕生活,以玉米、薯類和豆類為主食。主要農具為打塘點種的尖棒,長達5米,一端包鐵尖,另一端裝響器,播種時,在“樂聲”中邊跳舞邊掘塘。運輸工具主要是用大型背簍。

婚俗

克木人是一個尚未确定族稱的少數民族,現有二千餘人,居住在雲南省景洪、金平縣和我國老撾接壤的勐臘縣邊境一帶。由于曆史的原因,克木人與外界的交往較晚,至今仍保留着氏族社會的痕迹。其中,原始的婚姻習俗十分惹人注目。

克木人部落是母系部落,這裡的女子地位崇高,這是母系部落的基本原則,但是克木族部落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非常讓人難以理解的習俗,就是男女婚後不能同居,男生在結婚之後要聽從妻子的命令,并且長期生活在樹上,這實在是讓人難以接

克木人的婚姻是自由的。男女雙方在節日活動和生産勞動中認識和了解後,女方可将意中人領回家。如果父母熱情款待,就意味着婚事可成;如果父母質問男方:“你來家裡幹什麼?”男方自知婚事告吹,便悄然離去。

克木人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男到女家的情況很普遍,婚禮大多女方家舉行。舉行婚禮前,男方要殺豬設宴。但是,殺好的豬必須由身強力壯的小夥子看守好,若被女家搶去,就要出錢去贖,贖不來,婚事就辦不成了。因此,寨裡常常發生“搶肉戰”,女家“搶”過去,男方又“搶”回來,追得雞飛狗跳,叫聲笑聲不絕。

入宴前,新郎新娘隔門對唱,唱好了婚禮繼續進行,唱不好婚禮到此止步。因此,這是決定婚禮能否繼續舉行的關鍵。待客人入席坐定後,新娘便将屋門關起,新郎手端肉鍋,站在門外與新娘對歌,一問一答,十分精練。如新娘聽新郎唱得合拍,答的有理,才開門放新郎進屋,賓客才開宴;如新娘不滿意,新郎隻好吃閉門羹,隔門聽音,不能進屋見新娘。

宴席上,大家用吸管吃水酒。水酒是用糯米釀成的,做好後放在一個大壇裡封口保存,遇到喜慶或節日,就往壇裡灌清水擡到桌上。吃酒時,每人持一根用金做成的吸管,大家圍着酒壇吸。吸到一定程度又摻水,再吸,再摻水,直到酒味全盡方離席回家。誰中途退席,主人會不高興。

克木人嚴禁近親結婚,若有違反,男女均被視為“豬狗”,要舉行特殊的儀式,以示懲戒。儀式的内容有兩項:一項是在寨外的林子裡殺羊祭神,乞求消災免難。屆時,全寨的已婚者去吃,吃不完的就地倒掉,不準帶回寨子;一項是通婚男女四肢着地,學豬爬,到豬槽裡吃糠。吃糠時,由老人口念咒語,用斧頭劈兩人卧地空檔,将槽内的糠分成兩半,以示通婚者已經分離。這種儀式帶有迷信色彩,說明克木人認識自然的能力還落後。但是,他們嚴格禁止近親婚配,無疑是人類優生學的一大進步,對本民族的繁衍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服飾

男女都穿藍布衣服。男服肥大,束腰帶,纏頭巾。婦女都有一件節日穿的藍色緊身短衫,胸襟刺繡,配有銀質鈕扣以及繡花腰帶和頭巾。喜歡講述古代故事和民間傳說。

曆史

克木人很早就生活在西雙版納以至老撾北部邊境地區,有着悠久的曆史,是西雙版納邊境最早的土着居民之一。據在勐臘縣的調查,該縣從今尚勇的轄區的到勐滿一帶,曾經是克木人早期的集中聚居區域,方園近百華裡,建立過一百多個村寨,有類似部落聯盟的大酋長,有兵員“決、悶賀先幹”(即一萬個矛兵、十萬個弩箭手),當時,克木人在這一帶辛勤開荒種地,在磨歇鑿井熬鹽。鼎盛時期,克木人生活富庶、安居樂業。同時,由于麻歇鹽的品質優良,遠銷四方,當時的勐交(今越南)、勐老(今老撾)、景東(今緬甸景棟)、景先、景海(泰國今景邁府一帶)的商人,紛紛前來販運,一隊隊馱鹽的馬幫雲集麻歇。麻歇曾一度成為遠近有名的交易大集市。

從克木人的頒現狀看,大多是跨境而居。另外,西雙版納的克木人與老撾、泰國境内的克姆族以及越南北部的高目族(克木、克姆、高目都是漢文翻譯時的異寫)在語言、休質形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都相似。再加上中老邊境的克木(或克姆)人長期在經濟上互相依存,文化上互相交流、以及互相通婚、自由遷徙,多方面的曆史淵源,形成了今日的跨境面居的狀況。

據漢文史籍記載,早期頒在西雙版納以至老撾北部邊境地區的克木人,屬于“百濮”群體之一。譬如,有關創世紀和人類起源問題的傳說故事,就有許多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傳說相似。其中有這樣一段。

克木人居住環境克木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講話時的發音經常出現明顯的彈舌音。它與布朗語、佤族、德昂族以及柬埔寨的高棉語關系密切,在語音、語法特點等方面基本一緻,都屬于孟高棉語族。據勐臘縣人民政府的同志和勐臘一帶的克木人反映,他們在觀看西哈努克訪問我國的紀錄片時,能聽懂西哈努克的講話。還有的克木人喜歡收聽柬埔寨的廣播。另據反映,克木人語中原來有自己的數詞,有從1~10的基數詞不達意,但後來由于長期受傣語影響,數詞不達意全部改用傣語。解放後,在克木人居住的村寨使用漢字和傣文,并用這兩種文字進行教學。21世紀初,克木人中有部分人已經初步掌握了傣文和漢文。

據考察,克木人和各民族一樣,在古代曾經曆過從原始遊群過渡到氏族公社的階段,至還仍然保留着母系制社會以及由母系制向父系制社會過渡的氏族制遺迹。比如,在氏族制下,人們開始過着以血緣為基礎的集體的社會生活,各血緣集團(即氏族)之間為了通婚、交往等需要,為了彼此有所區别,就分别以他們經常接觸到的植物和他們熟悉的動物,以及其他自然物。就其氏族圖騰來看,至今還保留着它原始樸素的遺迹。勐臘、景洪兩縣的克木人,每個氏族都是以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崇拜對象。主要有虎氏、水鳥氏、小瓦雀氏、牛屎雀、野貓氏、白頭翁氏、水獺氏、八哥(鳥)氏、犀鳥氏、破臉狗氏、孔雀氏、水葫蘆(鳥)氏、秧雞氏、樹蕨氏、細白花氏等等,共20餘種。

再一個明顯特點是,克木人的每個村寨都有若幹氏族,克木語叫作“達”,即祖先的意思。既有男性氏族,也有女性氏族。以勐臘縣暖養寨為例:全寨共 22戶人家,按男、女戶主的姓氏(圖騰)劃分,有水鳥氏14人,虎氏14人,長尾鳥氏4人,野貓氏3人,小瓦雀2人、孔雀氏、水葫蘆(鳥)氏1人。具體講,就是在克木人的每個家庭裡,夫妻之間是分别屬于不同的氏族,所生的子女也按性别屬于不同的氏族,男孩歸屬父親的氏族,女孩歸屬母親的氏族。這樣,在一個家庭中,同時存在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據有關學者考證指出,這種情況生動說明:克木人曾經經過純粹的母系制社會,然後又從母系制社會向低度系制社會過渡。

宗教信仰

迷信神鬼,祭供祖先,崇拜圖騰。每個村寨都祭“官鬼”,一般是在大樹下擺一塊畫有人像的石頭,每年一、二月開發坡地之前,搭一棚子舉行祭祀儀式。每個家庭供有祖先靈位,一般在夜間祭祖。祭祖時,人們要模仿本族圖騰(如虎或鳥)的動作。

克木人以崇拜的圖騰為姓氏,這種姓氏有的用動物作姓氏如虎氏、野貓氏、松鼠氏、水獺氏、大靈貓氏、破臉狗氏、樹蜥氏、犀鳥氏、白頭翁氏、水鳥氏、長尾鳥氏、小瓦雀氏、團雞氏、野雞氏、孔雀氏等6種;有的用植物作姓氏,有樹蕨氏和細白花氏兩種。每種姓氏都有它的來曆和傳說,如姓虎的人傳說他們的祖先被虎所害,後人一方面畏懼老虎,一方面又崇拜老虎,因此,把老虎作為這個氏族的标志。

克木人的傳遞方式也較奇特。一對夫婦所生的子女,子随父姓,女随母姓。各氏族的成員,對于代表自己祖先的動植物圖騰都十分敬畏。如虎氏姓的成員,特别愛護老虎。水鳥氏的成員,不能去捕水鳥,更不能去吃。

每個氏族隻敬畏自己姓氏所代表圖騰的動植物,其他氏族則不受約束。

著名節日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境内的克木人非常敬重水牛,無

論在水井上,還是在屋檐下,都要制作一些水牛頭圖案,供人們敬奉。每當栽完秧後,克木人為了感謝水牛一年為人們耕作的辛勞,還要過一次水牛節。

栽完秧後,克木人要選一個吉日,給水牛過節。過節這天,主人要把牛拴在自家的竹樓下,在兩隻牛角上吊上紅花,然後,又在兩隻牛角上各點上一隻蠟燭。主人邊撫摸着水牛,邊說些感謝牛為人們耕作辛勞的話,還要在水牛前殺一隻公雞,并将一點雞血塗在牛角上。雞殺好煮熟後,主人要包一團糯米飯、兩隻雞翅膀、一些鹽巴和栽完秧留下的一把稻秧給牛吃。主人邊喂牛邊撒酒合掌,祝願牛無災無病,來年更好地為人們耕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