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依托于南京外國語學校的股份制國有民辦學校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是一所依托于南京外國語學校的股份制國有民辦學校。學校籌辦于2002年,2003年9月開學,2004年2月新校舍啟用。學校占地352畝,總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設有小學部、中學部和國際部,現有110個班級,4200多名學生,555名教職工,外籍教師25名。由南京外國語學校(控股)、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委會、江蘇開元國際集團、江蘇雨潤集團、瑞奇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共同投資,投資總額達2億元人民币。[1]
    中文名:南京外國語學校 籌辦時間:2002年 占地面積:352畝 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 郵編:210023

簡介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是一所依托于南京外國語學校的股份制國有民辦學校,由南京外國語學校(控股)、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委會、江蘇開元國際集團、江蘇雨潤集團、瑞奇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共同投資,投資總額達2億元人民币。分校座落在仙林大學城中心區,占地350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分校設小學部和中學部,設計規模84個班,3360人。

仙林分校的辦學理念、教育教學模式和南京外國語學校保持一緻。其師資和南京外國語學校實行統一調配并向全國招聘部分優秀師資。分校學生将享受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小升初、初升高的招生工作中的一系列相關政策。

分校概況

全面素質教育

南外仙林分校的陳校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特别注重對學生的理想教育、學習心理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基礎素質、綜合能力、個性特長有機結合。學校十分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合作、共同研究、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形成民主、自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社會、家長的教育資源利用,強化外語和計算機的教學,把選修課、活動課和生活課程列入正式課程,目前全校共開設100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進修。學校每年舉辦外語節、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演講節、科技節等六大節,形成了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學校每年寒暑假還組織學生出國修學,現已有1000多人次分别到過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歐洲等地;每年暑假,學校還邀請30名資深的美國教師來我校舉辦中美夏令營,讓學生學習外語、接受外國文化,開展各項生動活潑的文體活動;學校還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校園實踐,去小農場或行知社會實驗基地開展“學農”和社會調查,去工廠或者技術院校“學工”,舉行春遊和秋季遠足等活動。

外語教學特色

南外仙林分校的外語教學是一大特色,教學小班化,貫徹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實踐“結構——情景——交際”的教學模式,并聘用外籍教師教學,為培養高級外語人才和精通外語的複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努力和國際接軌,創辦十年已和澳大利亞、新加坡、德國、法國、美國、奧地利、新西蘭等國有關學校和教育機構進行了實質性的、卓有成效的國際合作和交流。2004年,經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教育部課程專評委員會一緻同意,批準我校為澳大利亞維多利亞高中課程學校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總示範校。

南外仙林分校小學部每一個年級并設有一名外教,每周一次外教課。一周英語課4—6節,能夠保證學生的英語興趣和學習成果。

南外仙林分校始終把把民主管理作為學校建設的原則。始終把教科研作為提高和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始終把教師隊伍的建設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四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高中畢業班二本上線率2006年為61%,2007年為78%,2008年為82.2%,其中重點大學率達80%以上,同時有近100名學生被墨爾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國外著名大學錄取。

校區概述

現南外仙林分校共有東、西兩校區,其中西校區是五、六年級所在地,2011年開始啟用,位于學子路118号,東校區即老校區,是低、中年級和中學部所在地。

小學部每年開設“六大節”——體育節、藝術節、外語節、讀書節等,學校很着重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為“培養出高素質的仙林學子。”

學費标準

中學部學費根據不同班級、年級而不同,小學部各個年級收費也不同,但大體保持在10000元左右。其中餐費2000——3000元。學校食堂質量較好,有好幾十種飯菜,并有營養師。

校訓校風

校訓

順其自然

校風

民主、奮進、合作、創造

學風

自覺、自主、自信

教風

求是、求德、求新

辦學宗旨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建設高質量、有特色、開放性、整體推進率高的國家一流外國語學校。

培養目标

為培養高素質具有外語專長、國際性、複合型人才打好基礎。

教育追求

教育是傳承人類文明的紐帶和手段。一方面,教育使人類認識自己,實現自我的開掘、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教育使人類認識事物,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高學曆、忠誠、勤奮,于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大行其道。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除去以上要素外,更注重競争力、創新意識和善于人際交往。簡而言之,社會要求人才具有全面優秀素質。而中國正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加速過渡。我們不能僅僅看到高一級學校的門檻,我們應對社會負責,對孩子的終身負責。我們高度重視升學應試,但我們堅決摒棄“應試教育”。

南外仙林分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與南京外國語學校保持一緻,考慮到學校自身的特點,教學過程中特别注重學生學習理想的教育、學習心理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南外仙林分校充分認識校本課程的價值。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強化外語和計算機的教學。在育人價值觀的驅使下,把活動課和選修課排入正式課程。全校開設數十門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全年舉行外語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演講節6大節日。

南外仙林分校力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是師生兩個主體的交互作用過程,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而是在課堂上重新生成不斷完善的過程。為了使這個過程不斷優化,學校将逐步推行“六步循環教學法”等多種先進的教學模式。

南外仙林分校的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推到主角的位置上,要使他們成為與教師共同創造課堂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師生合作,共同研究,形成一個民主、自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南外仙林分校教學活動中要特别注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要幫助教師樹立正确的教育觀、人才觀。全體都是在做好提優輔差、分層推進的工作基礎上,要化大力氣挖掘學生的興趣性、領悟性、求異性、創造性,讓他們不局限于分點式的知識的記憶上,而是增強學會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拓展上。

我們贊同國際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學校教育要求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的主張。

我們認為,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極為重要的領域,其要點是:

理想教育——讓學生成為有遠大追求的人。

常規教育——讓學生成為有教養的人。

勤樸作風教育——讓學生成為務實的人。

心理指導——讓學生成為成熟的人。

社會适應能力培養——讓學生成為能幹的受社會歡迎的人。

總而言之,我們期待學生将來成為傑出的人。

如同科學技術是發展社會生産力的關鍵一樣,教科研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關鍵。

南外仙林分校的教科研工作将被置于學校優先考慮的位置。它将回答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所提出的問題,它将提高學校各項工作的實效它将指導學校教職工擺脫“粗放經營”的方式,崇尚“精耕細作”.我們希望廣大教師去當教育家,而不當教書匠。

安居才能樂業,這是一條颠撲不破的真理。南外仙林分校學生的飲食、住宿、安全、醫療、保險等諸方面能夠讓家長滿意。

中國人民追求民主已曆經一個世紀,中國社會尋求法制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管理的要訣正是民主與法制的高度統一。南外仙林分校将建立涉及所有方面的,符合市場機制和教育規律的,易于操作的規章制度體系,并确保其權威性。南外仙林分校管理将把民主作為頭等重要的原則,尊重教職工和學生的基本權利,維護人的尊嚴,提高每個人的生命質量。我們期望在學校造就一種真正法治而不是人治的,穩定而充滿凝聚力的,令學生、教職工、家長各得其所的生動局面。

市場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合作,沒有分工就沒有市場,沒有合作同樣也沒有市場,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南外仙林分校将敞開大門,與國外的教育人士和教育機構進行充分地交流和合作。它将成為國内、國際教育網絡中的一環。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即将閃亮登場。我們的理想是:充分利用優勢的民營機制和高度的辦學自主權,實踐我們的辦學理念,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辦一所學生、家長、社會一緻認同的好學校。

這是我們的一個美夢,我們将使之夢想成真!

股東介紹

南京外國語學校南京外國語學校是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直接關心下于1963年創辦的全國首批外國語學校之一。南京外國語學校倡導”求實、奮進、博學、謙遜”的校風和“嚴、新、細、活”的教風,立足于培養“理想遠大、熱愛祖國、勇于創新、學有所長、行知統一、腳踏實地、心理健康、體魄強健”的高素質人才,以“有外語特長、文理兼通、綜合能力強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為學校的培養目标。辦學四十多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積極開展素質教育。學校開設英語、德語、法語、日語等四個語種,現有行政班級69個,在校學生3,500人,教職工298人,其中特級教師8人,高級教師110人。南京外國語學校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在國内外各種比賽和競賽中脫穎而出,成績名列前茅;每年都有一大批優秀學生被國内外著名大學錄取,在北大、清華,在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耶魯、斯坦福、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在英國的劍橋、牛津、加拿大的多倫多、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法國的巴黎、德國的柏林和日本的東京及早稻田大學等世界著名高等學府中都能看到南外學子勤奮求學的身影。近年來,南外一直保持着極高的高考升學率,連年穩居全省之首。南京外國語學校已為國家輸送了200多位優秀的外交骨幹人才,其中有七位校友出任駐外大使,八位校友擔任參贊,先後有幾十人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身邊工作。許多畢業生在黨政軍機關和大公司大企業擔任領導職務,也有相當數量的校友成為了知名的專家學者

分校課改

背景:對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再認識

我們首先要對整個宏觀的教育有一個持續的認識。我們做教育的人不能脫離整個宏觀的背景,如果隻是局部地在某一個單位、某一所學校去具體地做我們的教育,我們就會缺乏一種高度和寬闊的背景。所以在基礎教育面臨一個轉折關口的當下,有必要對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進行一次再認識。

(一)對基礎教育現狀的描述。

正面、肯定的一些因素是:基礎教育的投入比過去增大很多,規模也比過去要大,普及率(尤其是沿海地區,我們江蘇)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特别是廣大老百姓對基礎教育高度重視。對此,我認為除了獨生子女的政策導緻大家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更加關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三十歲到五十歲相當一部分從業者自己的教育經曆是有缺憾的,于是把自己的一些缺憾、一些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從學校教育的内容來看,計算能力、部分邏輯思維能力、記憶能力非常卓越。我認為我國的學生計算能力、記憶能力在世界上處于遙遙領先的水平。以上都是當前基礎教育中值得我們肯定的方面。

但從全局來看,我們目前的基礎教育處于應試教育占統治地位的狀态下,因此對其評價基本是否定的。最近十年,這種情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表現出以下七個特征:

1.大運動量、高強度的教學特征。

最近,相信大家對“奧數控訴信”事件有所耳聞,何權副省長對此給沈健廳長的批示要求立即扭轉并糾正目前這樣的狀況。我們仙林分校的情況算是比較好的,但從大範圍來看,我們的學生學習時間之長、負擔之重是全世界少有的;教師的工作時間之長、壓力之大也是全世界少有的。像這樣大運動量、高強度的教育方式在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沒有過的。從世界各國教育情況來看,也沒有看到中國這樣的情況。

2.不科學的課程體系。

我們現在的課程體系重理輕文(大範疇的“文”),導緻我國的學生知識結構傾斜嚴重。對理科,尤其是計算能力的培養高度重視,其難度也是全世界僅有,但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藝術、體育等都沒有重視。這與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有極大的反差。當然這有其曆史原因,建國初期需要重建國家,理科确實非常重要。但是多年後的今天,社會發展處于均衡狀态,我們卻依然沒有改變這樣的情況,問題的嚴重性就突顯出來了。

3.知識一維課堂。

我認為課堂應該是三維的,但就目前基礎教育全行業反映的情況來看,我們的課堂基本還是一維課堂,主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除了知識、技能之外,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價值觀方面非常不重視。我們所提倡的課改以及國家新頒布的課程标準,其實就是想改變這樣的現狀。

4.德育工作貧乏、單一、不作為。

目前基礎教育的德育狀況大緻是做這四個方面的工作——紀律、衛生、安全、勤奮。德育工作其實是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但很多的德育工作者、廣大教師對德育的理解非常狹隘,甚至有些采取不作為的方式——擔心有危險、不安全,于是幹脆什麼都不做,把學生局限在課堂裡面。

5.管理呆闆、低效。

基礎教育的管理、機構的設置以及管理的方式,都是從蘇聯移植過來的。整個管理體系本身就不合理,“多張皮”的情況至今在基礎教育中沒有得到改變,效率是非常低的。

6.精英教育。

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基本是面向優秀學生、重點學校、重點班、實驗班、高考狀元、奧賽等等,并沒有面向大多數,更沒有面向全體學生。這是基礎教育的整體傾向。

7.封閉教育。

學校教育是有其相對封閉性的,但仍然應該與整個的大教育,特别是整個社會聯系在一起。中國的教育要向世界開放,但目前整個的基礎教育依然非常封閉。

以上這些特征導緻我們的受教育者——中小學生全面素質下降,為我們整個國家、社會、民族的發展前景埋下了巨大的隐憂。我個人認為,1949年至今,除了文革的十年異常時期,最近的十年是中國基礎教育最荒謬、最黑暗的十年。

仙林教育改革思路

(一)唯有改革。

二十年前,鄧小平同志在珠海提出“不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我認為我們的教育也是如此,不改革真的是沒有出路的。現在我們所進行的這些改革就是要謀求發展,按教育規律辦事。如果不改革,教育的道路将會越走越狹窄。民辦學校現在還沒有得到政府應有的重視,因此我們學校的情況決定了我們必須改革。剛才提到過,溫總理提出要大力發展民辦學校。我們的學校03年才創辦,生源是常态的,師資由于政策的限制不可能聚集各方最優秀的教師。“窮則思變”——正因為各方面處于這樣的劣勢,所以我們必須改革,才能尋求新的出路。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們的優勢所在:首先,正因為是民辦學校,我們擁有不同于公辦學校的辦學機制,有辦學自主權。其次,我們南外仙林分校所特有的體制——公私合作夥伴學校,這樣的學校既有外語學校公辦的優勢,又具有我們自身民辦的機制,這樣的體制是非常好的。再者,我們有非常正确的辦學思想。我們的老師非常敬業,并且絕大部分都有比較超前的意識,這一點從選擇民辦學校就可以看出。家長文化水平比較高。硬件設施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

前面的不足,說明我們需要改革;後面的優勢,鼓舞我們要對改革充滿信心。我非常欣賞鄧小平同志南巡時針對經濟改革說的一句話,我将其變通到教育中來——“堅定改革,橫下一條心,在應試教育的重重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

(二)我們學校改革發展的方針——積極穩妥。

所謂積極,一是非改不可,二是刻不容緩,三是持續不斷。所謂穩妥,就是分批進行,一切都要經過實驗。改革一定要促進發展,這種發展由效果來檢驗,包括學生的全面素質,當然也包括考試成績。我們要避免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哄而起,做事不謹慎;一種是因為尋求穩妥而導緻辦事不積極。我認為“積極”與“穩妥”兩者之間,積極更重要。從目前情況來看,不是改革太多、程度太高大、範圍太廣,我認為我們改革的熱情還需要繼續高漲,絕不能因為強調穩妥就不去作為、不敢作為。

(三)對學校改革發展的概述。

南外仙林分校的改革有以下11個方面:

1.理想教育。這是在德育領域内的改革。理想教育的提法和我們現在的工作在全國基礎教育中具有原創性。

2.國際公德。雖然這項工作我們現在做得還不令人滿意,但是我們提出來要把中華傳統美德和國際社會一些約定俗成的道德結合起來,形成我們學生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規範。

3.學生實踐。我們做得很好,校園内的校園節日、社團活動、校園一日實踐,科技活動、藝術活動、體育活動等,校園以外的社會調查、學工學農、愛心活動、援助弱勢群體、去國外的留學旅行等,這些所有的實踐活動是其他學校很少有,甚至根本沒有的。

4.外語等特色。除了外語之外,我們的科技、藝術、體育等學科已初步形成自身特色。

5.課堂教學改革。

6.班級管理體制改革。具有原創性,在全國的基礎教育中也是率先提出來的。

7.心理教育。在這方面我們在全省也是走在最前面的,

8.學習總量控制。就中學生的負擔而言,我們是最輕的。

9.教育科研。對教科研高度重視,以課題引領,人人進入課題組。目前我校個人課題立項的數量在全市都是領先的。對科研骨幹的培訓也是很少學校能做到的。

10.國際化辦學。國際高中,包括我們的留學工作,

11.民主進取開放創新的文化環境。我們的教代會、學代會、少代會,人人都有發言權,形成民主的機制和作風。

我們的改革大部分已經出台,下一步工作就是要把這些改革工作做好。學制改革暫緩,這涉及到全局的問題,我們要非常慎重。

(四)教育力與教育關系。

既然我們對應試教育是否定的,對根據升學率來評價學校是否定的,我們就應該提出新的理論和觀念。我們集中了大家的實踐和智慧,提出了教育力的概念。教育力将來要代替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的标準,它需要非常高的理論框架指導。所謂教育力,就是學校教育的總體實力(教育的總體力度與教育的總體效能的統一),是學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綜合體現。從操作的層面再給教育力下一個定義:教育者(教師和管理者)在一定的意識驅動下(教育思想、文化建設),依據課程計劃和課程标準,運用相應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學生)實施系統影響的過程。教育力定義的提出,為我們接下來進一步進行教育改革——辦學的目标,辦學的内容,評價的标準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教育關系,是指教育行為運作的外部條件和教育者工作的客觀驅動機制。前者主要指教育環境、辦學形式、機構設置、管理方式等,後者主要指分配制度。教育關系會對教育力起很大的制約作用,或者阻礙、或者促進。

據此,将我們學校改革的理論分析簡單說一下:理想教育和國際公德教育屬于教育力中的教師水平與學生素質;學生實踐、課改、教育科研屬于教育力中的教育方式與教育科研;外語等特色、心理教育屬于教育力中的課程計劃與課程标準;文化環境屬于教育力中的辦學思想與學校文化;班級管理體制改革、學習總量控制、國際化辦學屬于教育關系的調整。以上便具體體現出教育力與教育關系理論對我們的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意義。

仙林模式教育觀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

教育是使每一個受教育者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而不是使一部分受教育者受益,因此要面向全體學生。每一個生命都是很寶貴的,現在的每一個孩子對家庭而言意味着百分之百。我們的做法有這樣一些:

1.在義務教育階段堅決不搞實驗班、重點班。我們的态度已經正式向教育局表明,要求他們拿出魄力制止小學、初中搞實驗班、重點班。搞實驗班、重點班的行為都是違反教育規律的。

2.重視提優補差。這是分類指導。隻有區别對待——對優秀的學生給予更好的指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特别的關心和輔導,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都得到重視。

3.所有的活動和管理重在參與。藝術節不是要讓一些有天賦的學生來組成一台節目,運動會也不是讓幾名學生來破記錄,我們的目的是要讓所有學生都來參與,因為有普及才有提高。包括我們的管理工作也要将學生的能力激發并調動起來。

4.國際高中各種辦學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很多學校至今還無法理解我們為什麼鼓勵學生出去留學,因為這樣會導緻升學率降低。我們的考慮是,我們是外語學校,學生的外語水平比較高,同時又有開放意識,并且具備良好的經濟條件,所以讓學生到歐美國家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夠更好的成才,這是對學生而言更好的發展。如果因為學生出國留學而影響了我們的升學率,我們毫不介意。我們在意的是學生自身的發展,是廣大老百姓對這所學校的認可程度。中外合作辦學、國際高中,也是為我們的學生創立更多的平台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雖然這樣的形式比較艱難,但我們會堅持走下去。

5.課改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成倍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分層作業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班級管理體制改革的集體診斷,分包到人,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

我強調兩點目前做得還不夠好的:一是排名次。今後所有老師不允許對學生成績排名次,包括不允許排前三名、前六名等。排名次總的來講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的,負面效應比正面效應要大。更何況,我們也應該有一些人權的觀念,考試成績是學生的隐私,我們怎能将别人的隐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我們要思考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在不傷害學生的前提下更巧妙地促進其學習。二是多元評價。從下學期開始,将取消優秀學生的評選。不要對學生作整體性的評價,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元化的。學生的某一個方面表現出色,我們就應該肯定他這個方面,哪怕是問題學生也有他閃光的地方。中學部今年做得比較好的是提出了“百佳人物”。但我認為十個方面還不夠,可以十五、二十甚至更多方面來評價。有些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很熱愛集體,勞動習慣非常好,與同學相處非常愉快,這些也同樣是優點。這些優點在他們今後走上社會之後,甚至會比成績更有用。在歐美國家,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長處,都能受到鼓舞,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最主要的是學生學習,而不是教師教。教育最主要的是學生的活動。所以在所有教育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非常明确的。我們的任務是要喚醒這樣的主體,然後指導他們,讓他們大膽去參與,在實踐中獲得真知灼見。在教育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師不可能代替的。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傾向是包辦代替,填鴨式的灌輸。這種現狀一定要改變。教育就是創造機會,優秀的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各方面的機會,鼓勵其大膽實踐。

我們的教育要以良性刺激為主。我們要從教育行為上去反思,現在的陰性刺激太多,要對學生多表揚、多肯定、多鼓勵。特别在小學,孩子應該知道的是對他的信任、鼓勵,這樣孩子的行為才會向比較陽光的方向去發展。過度的批評會導緻學生失去信心,長此以往有些學生就會被埋沒,變成所謂的“差生”。

鼓勵冒尖,鼓勵有創見,反對中庸之道。我們不要用聽話來界定學生,有自己見解的學生更值得我們關注。如果因為聽話而變成庸才,這絕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我們不要怕亂,允許失敗之後總結再來,這就是教育。我們學校有些做得比較好,需要繼續堅持,比如本學期志願者隊伍的出現,團委也讓大家看到了身影,學代會、少代會首次會議的召開,課改、班改正在全面進行。

我們學校的學風是自覺、自主、自信,學部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自覺的要求相對低一些,即非強迫的;自主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自信是我一定會做好。三者的程度是遞進的。這樣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有效率的教育。

最近我們學校有幾十位教學管理幹部去溧陽市後六中學學習他們的辦學經驗,他們的辦學理念是——教育是要講究效率的。他們的學校過去是一所非常落後的農村中學,校長連續換了好幾任,他們的考試成績在當地是倒數。為了改變這樣的面貌,胡建軍校長提出“要做有效率的教育”。首先從作業開刀,作業大幅度減少。這和我們有些老師的想法正好相反,認為想提高質量就得多布置作業。而他們是從規範課堂入手——課要少上,作業要少布置,要精選、精做、精批、精講。他們學校早就開始實行周六不上課,晚上不上晚自習,但效率非常高。這就是窮則思變,情況不好就要改。改革隻是手段,最終是為了提高質量。後六已經是當地最優秀的學校,成績也是在最前面的。後六給我們的啟示就在于——教育是講效率的,我們不要隻善于做加法,要善于做減法,這是一個教育原則。我一向認為學習最重要的并不是投入,并不是時間,最重要的是興趣和注意力。如果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注意力比較集中,他就一定能學好。如果我們看不到這一點,總是強迫學生去學習,課很多、作業很多,時間很長,學生沒有興趣,上課總是走神,怎麼可能有好的效果呢?應試教育之所以效果不好,就因為它是一種低效的教育。

我們的課程是有其嚴肅性、科學性的。雖然我們批評說過于重理輕文,但就在目前的結構中有其道理,因此我們不能輕易去改變國家規定的課程。我校的校本課程也是非常嚴肅的。有效率的教育首先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同時,課時也不是随意增減的,要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教學内容,拉長課其實是降低我們的教學要求。因此,除了非常特殊的情況之外,我們不允許随意增減學科的課時。

作業。根據調研的結果顯示,我們中學的作業量偏重。學部研究決定,各年級作業量在現有的基礎上減少半小時,高中不要超過兩個半小時,初中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小學部的調研仍在進行中。

從下學期開始,小學六年級、初一、初二周六都不上課,相關年級老師要把雙休日的安排指導好,畢竟考慮到學生是缺乏自主安排的能力的。預習、複習、作業的時間,以及休閑、娛樂的時間都要幫他們規劃好,回校之後是要檢查的。

提高課堂效率有這樣幾點:第一,要求學生課前做好預習。第二,課堂要有一定的容量,要注意節奏的緊湊,保證比較大的容量。第三,每節課目标的達成要明确強調。第四,關于教學資料的問題,給大家一年的時間準備,至少每個備課組要有一套自己的資料。要動腦筋精選,怎樣的資料才是最好的,是最适合我們學生的?我們不允許将其他現成資料發給學生。

重視教科研。要提高我們的素質,提高基礎教育操作的技術含量。每位老師必須進入課題組,這是刻不容緩的。隻有進入課題組,你才會去思考、去學習,才會把你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特别是要研究學習方法和學習心理。希望我們的心理教研組可以在學習心理方面提供一些理論指導。

(四)開放式教育。

我們的教育要具有“大教育”這樣的視野和思維。不能局限在我們自己所在的學校,更不能局限在我們所教的學科裡面。就開放的範疇而言有四個層面:

第一,課堂要開放。不要造成死氣沉沉全封閉的課堂,歡迎同行、家長來聽課,進行交流。

第二,從課堂解放到校園,戶外。校園的文化節、社團等,要讓學生走出課堂。

第三,從校園走向社會。學生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非常重要。他們在學生時代對社會的認識是将來不可替代的,否則很難客觀地認識全面的社會。

第四,從國内開放到國際。要有國際化辦學的視野。

同時,辦教育的人要看到經濟的情況,看到全社會的情況,我們的立足點才會比較高,視野才會比較寬,這也是開放式教育的一個元素。此外,我們要擁有敞開的胸懷。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可以和别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交流。先進的經驗經過相互的探讨是相長的。歡迎國内外相關機構、人士來我們學校進行交流,同時我們也要創造條件讓大家走出校門、走出國門去學習探讨。

仙林模式

(一)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不僅是一種進取精神,同時也是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是對真善美的追求。這樣我們對理想教育的理解就比較寬泛。試想,如果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對生活、生命充滿了熱愛,對真善美充滿追求,這就是理想的體現,它是鼓舞人向上的一種精神狀态。相信今後我們對理想教育的理解思路會越來越寬闊。

回顧幾年來我們所取得的經驗,有很多做得比較好。首先是趙和春老師“目标理想,三力合一”的經驗就相當寶貴,提出了在小學、初中這樣的年齡段一種非常可行的方式——學生在老師和家長共同的配合下,确立自己的奮鬥目标,以及實現這些目标的手段、方法,然後共同幫助他實現這樣的目标。我們要對此大力推行,并不斷提煉完善。第二是初中“目标卡”的經驗。這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能夠帶來班級内集體的激勵。小學也可以借鑒。第三是高中的“生涯規劃”。我們的理想要定得比較适度,要是自己能夠達到的。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是将來能夠自食其力、受人尊敬的人,那就很好;能夠為他人、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那更好。我們高中的生涯規劃,指導學生去社會上進行調查,讓他們自己制作簡曆,召開模拟招聘會,通過面試并最終被錄取,我覺得非常有價值。這對學生将來樹立人生、職業的目标有極大的啟蒙和激活作用。這樣的方式應該堅持,并且越做越精彩。

關于理想教育實施綱要,其中的閃光點是八條途徑,仍需要不斷地完善發展為系列。這八條途徑保證了我們的理想教育能得以實施而非空談。這八個方面分别是:目标途徑,班會、晨會途徑,影視途徑,訪談途徑,社會實踐途徑,重大活動途徑,讀書途徑,學科途徑。目前我們抓得比較緊的是目标途徑和學科途徑,但并不表明其他途徑都不重視。我們的學部、年級組、班級教育小組,要有自己對理想教育的理解和部署。

關于學科的理想教育,不是外加,也非“滲透”。我們應當發掘學科中理想教育的元素,在學科中實施理想教育。何偉老師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科的理想教育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如果課堂這樣大的資源不去利用實施,而是借助于課外去進行理想教育,是本末倒置的。要知道,我們所有的教育最重要是在課堂上。每個學科中都有理想教育的元素可以發掘,關鍵在于你是否有這樣的意識和恒心堅持去做。希望所有老師用學科教學的形式,将理想教育貫徹下去。

教師的理想。教師的三個境界:教書匠、教師、教育家。教師會成為教書匠亦或教育家,關鍵取決于你自己的努力。目前的形勢下,真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基礎教育千瘡百孔,問題如此嚴重,我們在很多領域内可以有自己的探索。何為教育家?你在自己的領域内把工作做好,做到有創見,就是教育家。越平凡的工作做得越不平凡,其推廣示範價值越高。之所以創辦南外仙林分校,是想要在常态生源的條件下,在基礎教育的全階段,辦一所受廣大人民群衆歡迎的學校,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理想。

理想教育和其他德育工作的關系。理想教育是核心,是綱。所謂綱舉目張,我們在抓德育工作的時候,要緊緊抓住理想教育。但是理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團隊精神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是有客觀内在聯系的,我們要善于把理想教育和其他教育結合起來。

(二)課堂教學改革。

我認為課堂教學改革是中國學校教育方式的改變。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是違反人的認知規律的,已經被現實所檢驗,效果是相當糟糕的。溫總理提出我們要探索培養更多人才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改革。為什麼我們總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教育的責任是不容回避的。滿堂灌的教育方式是培養不出具有創造性人才的。老師們必須有這樣的認識,要想在仙林分校教書,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目前已經有部分老師做得很好,但也有些做得不夠,甚至基本還沒有采取行動。提醒這些老師要認清整個教育發展的大勢,不重視是不行的,遲動不如早動,要全部投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去。

多種模式并存。我們認為改革是必須進行的,但模式允許多樣化。我們并不提倡隻用一種模式,目前我們就存在着外語教學模式、杜郎口模式、東廬模式等,此外小學部的科技教學、中學部的體育也已形成自己的模式。隻要你覺得某一種模式适合你自己的學科教學,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們鼓勵大家去進行各種嘗試。

課改主題詞的提煉,是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是對教育規律的探索。這樣的提煉相當重要。當然這樣的提煉有其反複的過程,提煉再提煉,直到比較精當為止。所有教研組都應當重視起來。

另外,現在的課改研讨還做得不夠,我建議要加強。研讨要比較及時、典型,然後在理論上有所概括,最重要的是要及時地去推廣,這是教學管理幹部的頭等大事。抓教學就是要抓課改,抓課改就是要能敏感地發現亮點,然後幫助他們進行總結,迅速地推廣。本土出來的經驗是最具生命力的,更易移植。

改革還是要強調效益。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要看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也要看應試成績,但不能拘泥于成績。如果成績小幅度的上下波動,不足為訓。任何一項改革過程中,開始階段有所下降是非常正常的。既然改了,我們就要有耐心持續觀察下去。當然過程中若出現偏離的情況要及時糾偏。我們既要強調改革的形式,又要強調改革的實質,要能促進學校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素質的改善(包括學習成績)。

(三)班級管理體制改革。

班級管理體制改革屬于教育關系的重大調整。下一步,我們将會對中層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目前最紅要的是班改,因為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學校的絕大部分活動都是在班級進行的。我們學校經過兩三年的探索,率先建立班級教育小組這樣的制度。它的價值在于,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會極大地解放教育力,會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素質。但這樣做是不容易的,任何一件創新的事情開頭總是非常困難的。專家和學者都對班級管理體制改革給與了高度的關注和評價,但我坦言,班改相對于課改而言還是比較滞後的,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做得比較好的班級教育小組。分析其中的問題,最主要在于班主任角色轉換不夠。班主任過去是和學生打交道的,其他任課教師隻起配合作用,是個人負責制,而現在是和班級教育小組其他老師集體負責,這是一種工作方式的轉變,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和其他老師合作工作。作為班主任,你現在領導的是一個團隊,而不是個人。由于這樣的一種轉變沒有實現,集體工作、集體負責的意識不強,我們的整個的班級教育小組工作推進不是很得力。角色轉變過程牽涉到很多調整,不管是班主任還是其他任課老師肯定都是比較累的,但是一旦轉變成功,接下來的工作勢必會比較輕松。在管理過程中,如果不懂得授權,不懂得将工作分配安排到所有成員身上,領導者包攬全部工作肯定是很累的,而且未必能把工作做好。這不僅在班級,在年級組、教研組、甚至都學校都存在的問題。

三會制度——日碰頭、周例會、月診斷。這是我們的教師創造出來的班級教育小組很好的日常操作方式。日碰頭,即班級教育小組成員每天簡單碰頭,有問題就讨論解決,沒有問題就對當天工作進行簡單回顧,并将第二天工作安排好。周例會,就是将本周的工作小結一下,下周工作安排一下,未必需要很多時間。月診斷,最關鍵的是每學期開學第一次診斷,将每位學生定位之後,今後就不需要每次都對每位學生進行診斷,隻要對那些問題特别突出的學生進行診斷就可以了。這些都要靠大家在實踐中去摸索、去動腦筋。

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除了班主任的角色轉換要加快之外,就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班級教育小組中要凸顯。即決策中一定要有學生幹部參與,他們集中學生的意見和智慧,再把班級教育小組的決策帶給學生。有了學生的支持,工作就會順利得多。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們的主體作用一定要被重視起來。他們不僅要有知情權,還要有決策權。

(四)外語教學。

外語教學在仙林分校的極端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紹興會議上我們取得了共識,這是學校的核心競争力,是仙林分校教育質量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沒有外語教學,仙林分校的很多優勢就不複存在。我們是非常規範的外語學校,我們要有兩個共識:第一,全校各個部門及學科都要理解和支持外語教學。第二,外語老師要自強,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出你們的智慧赢得大家的尊敬。

總的來說,我們的外語教學還是比較好的,我們的外語優勢在近幾年中已經彰顯出來。包括外語學校的四個特點,我們是全部具備的——小班化教學,結構-情境-交際模式,特别的大綱要求,外籍教師。在考試、競賽中都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我們要客觀地肯定我們的外語教學。

不足之外在于距離我們建立全國一流外語學校的目标還很遠,很多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主要是以下方面:大綱和教材要明确。小學要提高要求,中學要向南外本部看齊。我們不能降低大綱的要求,在聽說讀寫方面都要有全面的要求。與此相配套,完成這些大綱要有教材支撐,因此我們的要求要盡快确定并到位,引進教材與統編教材并用,這些教材要相對穩定。第二,結構-情境-交際的教學模式,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最先進的,我們要堅持,最主要是把它做好、做精。我們學校有超過一百位外語教師,在全國都是少有的。如此龐大的外語教師隊伍,如果大家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積極性,我們學校的外語特色會非常突出。結構-情境-交際模式落實和創造性的發展是我們外語教師最主要的工作目标。第三,外語的教學管理要加強。基層的管理隊伍要盡快形成,同時要提高工作水平,我們所有的外語老師要和其他老師一樣,在教學常規中嚴于律己,遵守學校的各項規定,加強教研活動,集體備課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狀态。我們強調外語老師要重視二次備課,要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二次備課,從而将課上好。教學研究要加強,我們的外語師資弱于南外本部,但“年輕”既是我們教師隊伍的劣勢,同時也是優勢。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銳氣和聰明才智,做到後來者居上是完成可能的。比如結構-情境-交際的模式能否尋求新的突破?能否把小組合作學習加以引進?不斷地去實踐,然後在理論上更多的概括。第四,外語環境。營造良好的外語環境,同學校環境的布置,外語角、外語社團等要加強。第二外語要規範起來,雅思、托福等考試要在高中階段給予很好的指導。最後,希望外語教學盡快形成優秀教師群。有這樣的實踐,隻要大家用心持續這樣去做,一定可以形成我們自己的優秀教師群。

(南外仙林錢鐵峰校長文,有删節,全文見擴展中的仙林官網)

學生組織

學生會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學生會宗旨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學生會是學校行政和黨總支領導下的群衆性組織,本會的宗旨是倡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培養,學生會的基本任務是團結全體同學,圍繞提高學生學習素質、身體素質、思想素質和綜合能力展開工作,以學習為中心,協助學生處和共青團,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同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生會常設職務:學生會主席2名(國際部增設副主席1名),各部部長2名,包括紀檢部長、文藝部長、體育部長、心育部長、學習部長、宣傳部長、生活部長、衛生部長(國際部)

志願者協會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自2008-2009學年度增設志願活動,并設立志願者協會,隸屬團委管理。行政上獨立管理運作,與學生會平級,理事會成員為校學生幹部。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志願者隊伍是一支在學校組織開展的校内外活動中提供無償服務,協助相關組織部門共同保證活動順利開展的公益性團隊。本團隊以“真誠服務”為宗旨,以“提供師生滿意的服務”為工作目标,以“無私奉獻”為工作的指導思想,努力配合學校各部門工作。

志願者協會常設理事會,志願者協會會長任理事長,理事會決策成員包括:會長(常設1-2名),秘書長(常設1名),名譽會長(不常設),副會長。

行政機構包括:組織部、宣傳部、後勤部等,理論上分設部長1名。但截至目前不常設各部部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