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

梵文

印度雅利安語早期名稱
梵文為印度雅利安語的早期(約公元前1000年)名稱,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禮儀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
    中文名:梵文 外文名: 别名:雅利安文 使用國家:古印度 使用書籍:《吠陀經》

簡介

印度古代書面語言文字。書體右行。相傳為“大梵天王”所造。《法苑珠林》卷十五:“西方寫經,同祖梵文。”唐許渾《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詩:“梵文明處譯,禪衲暖時縫。”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五·河套喇嘛》:“經有三卷,皆梵文,誦或以百計,以千計。”

來源

早期的梵語并沒有一定的文字來表達,曾經用過的文字包括婆羅米文、佉盧文、笈多文、悉昙體等。到了十二世紀,天城體為梵文的位置才被确立。而天城體對藏文的構成有莫大的影響。

佛教東傳至中國與日本時,一同将佛教的咒語(日本稱為真言)傳至中日兩國,而寫咒語的文字多為悉昙體,所以中日兩還流通着已經不用的悉昙體,作為表達梵言的文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