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導式溢流閥

先導式溢流閥

控制主閥閥芯啟閉動作的溢流閥
先導式溢流閥,通過先導閥閥芯的啟閉來改變作用在主閥閥芯上的力的平衡狀态,以控制主閥閥芯啟閉動作的溢流閥。作用主閥芯及先導閥芯的測壓面上,由先導和主閥構成。
    中文名:先導式溢流閥 外文名:pilot operated pressure relief valve 别名:

釋義

先導式溢流閥

英文名:pilot operated pressure relief valve

定義:通過先導閥閥芯的啟閉來改變作用在主閥閥芯上的力的平衡狀态,以控制主閥閥芯啟閉動作的溢流閥。

見載:《機械工程名詞第一分冊》

學科:機械工程(一)_傳動_液壓傳動_控制閥

公布年度:2021

基本信息

Pilot-operated Pressure Relief Valve

先導型溢流閥有多種結構。一種是典型的三節同心結構先導型溢流閥,它由先導閥(Pilot Valve)和主閥(Main Valve)兩部分組成。

錐式先導閥1、主閥芯上的阻尼孔(固定節流孔)5及調壓彈簧9一起構成先導級半橋分壓式壓力負反饋控制,負責向主閥芯6的上腔提供經過先導閥穩壓後的主級指令壓力P2。主閥芯是主控回路的比較器,上端面作用有主閥芯的指令力P2A2,下端面作為主回路的測壓面,作用有反饋力P1A1,其合力可驅動閥芯,調節溢流口的大小,最後達到對進口壓力P1進行調壓和穩壓的目的。

YF型三節同心先導型溢流閥結構圖(管式)

1—錐閥(Pilot Valve)(先導閥)

2—錐閥座(Poppet Seat)

3—閥蓋(Valve Cap)

4—閥體(Valve Body)

5—阻尼孔(Orifice)

6—主閥芯(Main Spool)

7—主閥座(Main Valve Seat)

8—主閥彈簧(Main Spring)

9—調壓(Adjustment Spring)(先導閥)彈簧

10—調節螺釘

11—調節手輪。

工作分解

工作時,液壓力同時作用于主閥芯及先導閥芯的測壓面上。當先導閥1未打開時,閥腔中油液沒有流動,作用在主閥芯6上下兩個方向的壓力相等,但因上端面的有效受壓面積A2大于下端面的有效受壓面積A1,主閥芯在合力的作用下處于最下端位置,閥口關閉。當進油壓力增大到使先導閥打開時,液流通過主閥芯上的阻尼孔5、先導閥1流回油箱。由于阻尼孔的阻尼作用,使主閥芯6所受到的上下兩個方向的液壓力不相等,主閥芯在壓差的作用下上移,打開閥口,實現溢流,并維持壓力基本穩定。調節先導閥的調壓彈簧9,便可調整溢流壓力。

三節同心先導型溢流閥原理圖

導閥體上有一個遠程控制口K,當K口通過二位二通閥接油箱時,先導級的控制壓力p2≈0;主閥芯在很小的液壓力(基本為零)作用下便可向上移動,打開閥口,實現溢流,這時系統稱為卸荷。若K口接另一個遠離主閥的先導壓力閥(此閥的調節壓力應小于主閥中先導閥的調節壓力)的入口連接,可實現遠程調壓。

二節同心先導型溢流閥(闆式)

1—主閥芯;2、3、4,阻尼孔;5—先導閥座;6—先導閥體;

7—先導閥芯;8—調壓彈簧;9—主閥彈簧;10—閥體

二節同心先導型溢流閥,其主閥芯為帶有圓柱面的錐閥。為使主閥關閉時有良好的密封性,要求主閥芯1的圓柱導向面和圓錐面與閥套配合良好,兩處的同心度要求較高,故稱二節同心。主閥芯上沒有阻尼孔,而将三個阻尼孔2、3、4分别設在閥體10和先導閥體6上。其工作原理與三節同心先導型溢流閥相同,隻不過油液從主閥下腔到主閥上腔,需經過三個阻尼孔。阻尼孔2和4相串聯,相當三節同芯閥主閥芯中的阻尼孔,是半橋回路中的進油節流口,作用是使主閥下腔與先導閥前腔産生壓力差,再通過阻尼孔3作用于主閥上腔,從而控制主閥芯開啟。阻尼孔3的主要作用是用以提高主閥芯的穩定性,它的設立與橋路無關。

各機構區别

先導型溢流閥的導閥部分結構尺寸較小,調壓彈簧不必很強,因此壓力調整比較輕便。但因先導型溢流閥要在先導閥和主閥都動作後才能起控制作用,因此反應不如直動型溢流閥靈敏。

與三節同心結構相比,二節同心結構的特點是:①主閥芯僅與閥套和主閥座有同心度要求,免去了與閥蓋的配合,故結構簡單,加工和裝配方便。②過流面積大,在相同流量的情況下,主閥開啟高度小;或者在相同開啟高度的情況下,其通流能力大,因此,可做得體積小、重量輕。③主閥芯與閥套可以通用化,便于組織批量生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