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

漢語詞語
受私利驅使,以緻頭腦發昏,不顧一切。[1]出自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鄙諺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負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衆,邯鄲幾亡。”例句:楊烈不是打暗器的高手若在平時程百吉躲開他的這一記飛刀并非難事但此時他卻利令智昏絲毫沒有防備整個前胸都賣給了楊烈。
    中文名:利令智昏 外文名:be blinded by lust for money 拼音:lì lìng zhì hūn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用法:褒義,謂語

故事

戰國時,秦國派大将白起帶領人馬攻伐韓國,占領了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泌陽縣),使上黨(今上西長治市北)受到極大的威脅。“上黨守将準備歸附趙國,希望得到趙孝成的保護。趙孝成王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平陽君趙豹認為,無故受利,會招緻禍殃,以不要為好。但平原君趙勝卻認為,這麼大一塊好地方,不費任何代價,送上門來還不要嗎?最後趙孝成王采納了趙勝的意見,派他到上黨把這塊地方接受了過來,井封馮亭為華陽君。可是這樣一來,把秦國激怒了。秦國又派白起去打趙國,使趙軍大敗。後來,差一點兒打進趙國的都城邯鄲。

簡介

近義:見利忘義、利欲熏心、自私自利

反義:見利思義、一芥不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