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

會計名詞
會計信息(accounting information)為進行會計管理而搜集、加工、整理、存儲、輸出的各種數據資料。會計信息是指會計單位通過财務報表、财務報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單位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
    中文名:會計信息 外文名:accounting information 别名:

概述

會計信息的内容有三:

(1)輸入信息,通過會計憑證輸入會計賬務處理系統的各種資料;

(2)輸出信息,最終輸出的财務報表;

(3)存儲信息,包括輸入以後未處理和處理後未輸出的信息,如由憑證、賬簿、文件、記錄等所記載的有關會計主體資金、成本、利潤等各種指标的會計信息。

信息是對人有用的,能夠影響人們行為的數據。信息是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的變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觀事物之間聯系的表征,也是客觀事物狀态經過傳遞後在人腦中的再現,從而可以對人産生指導。任何信息隻有經過傳遞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

會計信息主要用來處理企業經營過程中價值運動所産生的數據,按照規定的會計制度,法規,方法和程序,把他們加工成有助于決策的财務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具體地說,會計信息是指會計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後産生的,為會計管理和企業管理所需要的經濟信息。它包括:反映過去所發生的财務信息,即有關資金的取得,分配與使用的信息,如資産負債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種财務分析報表,對未來具有預測作用的決策信息、年度計劃、規劃、金額等。會計通過信息的提供與使用來反映過去的經濟活動,控制目前的經濟活動、預測未來的經濟活動。

作用

會計信息是價值運動及其屬性的一種客觀表達,包含相互關聯,互為制約的“數據輸入,系統轉換,信息輸出”三個有機過程。它是整個會計行為系統的核心部分,其實質是各種利益關系的反映。随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随着經濟主體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活動的全球化,國際化,以及經濟規模的日益擴大和内涵的日益複雜,會計信息在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上越來越顯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1、會計信息能幫助投資者和貸款人進行合理決策。在市場經濟環境裡,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會計信息能評估和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動。企業内外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為了幫助未來的經濟決策,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其中主要内容側重于财務預測,如現金流量,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預測經濟前景應以過去經營活動的信息為基礎,即由财務報告所提供的關于企業過去财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作為預測依據。

3、會計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國家财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财務管理情況;稅務部門通過閱讀企業的會計資料,了解稅收的執行情況。

4、會計信息有利于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企業将生産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搜集,整理,将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統的信息資料,傳遞給企業内部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可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采取措施,改善生産經營管理。

種類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形成與提供違背了客觀的真實性原則,不能正确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會計信息失真可分為無意失真和故意失真兩種類型。

中立探讨

會計信息的中立性,就是在制定和實施會計準則時不偏不倚,不受偏見的影響,從而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的中立是相對的,但它很重要。當前中國會計信息普遍失真,已成為社會一大公害和頑症。1999年上半年财政部組織對110戶釀酒企業會計信息情況的抽查,信息不實的邊抽查總戶數的92.7%就是鐵證。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委托代理關系看,主要是不少代理人心自中根本沒有代理人職責和義務的概念,隻講權利,利用“信息不對稱”,濫用職權,授意、指使或強迫會計人員做假,為已服務。其次是部分會計人員素質低下,根本不懂自己處在委托人和代理人這個特定的中介地位應盡的職責,嚴重偏離中立性,被迫接受代理人不恰當的指令或主動與代理人合謀,采用各種不光彩的手段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這樣的信息既無真實性,也無可靠性,更談不上中立性。市場經濟越發展,會計信息越重要。經濟發達國家之所以這樣重視會計,就因為會計是市場經濟的靈魂!而會計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得有個條件,這就是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可信。而中國目前的會計信息中立性距離市場經濟的要求還相差甚遠!

要實現會計信息的中立性,會計準則制定者、代理人和會計人員三方應該共同努力和協調。

會計準則的制定者應及時修改準則。我國會計準則是基本符合準則中立性标準的。但是,随着社會經濟的不斷變革和發展,經濟生活将會發生新的變化。原有的準則不能真實反映新經濟現象的結果,此時就需要修改準則。否則,就會喪失準則的中立性,信息的中立性也無從談起。

“道德敗壞”的代理人掌權的企業,會計信息是不可能中立的。因此,要使信息可靠,關鍵在于規範代理人行為,可通過政府制約、市場制約、道德制約和強化監管等多種途徑進行規範。

政府制約是指國家制定和頒發各種法律、法規,以國家強制力來規範和調整代理人行為。如1999年10月頒發的新《會計法》第4條、第21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财務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從法律上明确了他的法律責任主體地位。新《會計法》第5條、第13條、第28條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迫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僞造變造憑證、賬簿和其它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财務會計報告。同時還在“法律責任”中明确規定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些都是國家采用強制手段以預防和遏制代理人的不法行為。

市場制約是指通過市場競争來調整代理人的行為。有效辦法之一是建立經理人才市場。企業所有者從經理市場選擇經理,通過“契約”關系嚴格規定經理應承擔的資産保值增值的職責,并建立鼓勵制約機制。市場是檢驗企業行為的試金石。凡符合市場遊戲規則的行為必定成功,反之,則失敗。企業會計信息也是如此。代理人如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必将受到市場的懲罰,也會失去所有者的信任而被撤換。

道德制約是通過職業道德來調整企業代理人職權和職責相互關系的規範。即是代理人所必備的品德,是代理人正确處理各種關系的行為準則。政府、市場都難以深入到“社會的人”這個層次發揮作用,這個空白靠道德調節來彌補。道德調節是政府調節和市場調節之外的第三種調節。因此,應該成立代理人行業協會,制定代理人職業道德規範,促使代理人自覺履行受托責任,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強化監管是指通過強化企業内外部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制約企業行為。強化内部監管主要包括:監事會以财務監督為中心,保護所有者權益不受侵犯;按新《會計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相互制約的管理制度和會計控制制度,從制度上防範于未然。強化外部監督主要是強化社會會計監督和國家會計監督,以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是否中立的具體決定因素。會計信息要做到中立,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于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應按新《會計法》的要求切實抓緊抓好會計人員後續教育,提高職業道德和技術水平,堅持持證上崗,并有計劃地接受大專院校畢業生,淘汰不合格的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應尊重代理人的财權,但對違規收支應按新《會計法》的要求處理,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權。

矛盾協調

一、會計信息供求矛盾的表現形式

會計信息的供求關系無外乎三種形式:供過于求、供不應求以及供求平衡。會計信息的供求平衡是會計系統最理想的狀态,但由于會計的反應特性,會計信息的供求總的來說是供不應求的。考慮到政府的強制性信息披露要求可能會在某些方面強制過度,或者會計信息供給者的自願披露動機在某些方面過于旺盛,會計信息也會出現局部的供過于求。

1、會計信息不足:會計信息供給#會計信息需求。當會計信息供給小于會計信息需求時,會計信息就處于供給不足狀态。會計是反應型的,是會計信息需求推動的産物,也即會計信息需求決定會計信息供給并相互制約共同發展,會計信息供給理應落後于會計信息需求,會計信息不足才是會計信息供求矛盾的正常表現。事實上會計産生發展至今,無論會計理論與實務怎麼完善,人們對會計的批評從未停止過,而且這種批評伴随會計的發展還在日趨激烈。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報告對人力資源、财務報表、分部信息披露不足,對财務預測信息、物價變動信息、管理者對會計信息的分析等完全未披露。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行業前景、大市漲跌情況等信息對投資者很重要,但會計卻無法提供。會計信息不足有會計理論内在缺陷方面的原因,也有會計報告制度無法提供足夠的披露動機的緣故,當然會計信息供給者在現有制度框架下選擇性披露、模糊性披露甚至錯誤披露也是重要原因。

2、會計信息過量:會計信息供給%會計信息需求。當會計信息供給大于會計信息需求時,會計信息披露就處于供給過量狀态。作為會計的顧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無疑産生了對會計的需求并推動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進步,如果說過去的會計是被動地追逐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現在的會計對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把握越來越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這是會計走向成熟的表現,但會計界在飽嘗信息披露不足的指責後,開始有了對信息披露過量的擔憂。據調查我國上市公司報告規範對公司股票和股東信息的披露過量(包括股票發行、上市、交易各種情況與股東結構、數量以及他們的持股情況)。公司的規模和一旦破産時資産出售變現的能力,對投資者不太重要,但公司卻做了大量的披露。這些過量的會計信息對會計信息供給者而言,隻會增加成本不會帶來任何收益;對會計信息需求者來說,過量的會計信息會增加他們的信息過濾成本并會影響他們的決策,有些會計專家甚至認為,會計信息需求者沒有能力運用這些過量的會計信息,過量的會計信息對他們沒有任何淨收益。會計信息過量還隻是會計信息供求關系的局部,隻是在某些方面呈現出會計信息供給大于會計信息需求的情況,會計信息供求矛盾的主體仍然是會計信息不足。會計信息供給大于會計信息需求的原因:一是會計信息供給者在成本效益許可下的過度自願披露,而這些會計信息一般是無關公司疼癢的一般信息;二是過度強制性披露的結果。

二、會計信息供求矛盾産生的原因

1、對會計信息需求者的會計信息需求把握不夠,沒能随會計信息需求者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會計系統以及會計信息的供給模式。會計信息的生成仍在沿用傳統的以産促銷模式,不能積極地發現甚至預測會計信息需求者的需求變化并作出超前的、主動的反應。這是會計理論研究上的不足,應通過會計理論研究加以彌補。

2、會計系統自身的先天缺陷,也是影響會計信息供求關系的重要原因。

(1)會計信息供給的共性與會計信息需求的個性。這是會計信息供求在形式上的差異。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是會計最根本的目标,但由于利益相關者衆多且他們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會計系統和會計信息供給者不可能提供所有利益相關者需求的會計信息,隻能在成本效益約束範圍内提供具有共性的會計信息,從而必然形成會計信息的供給不足。

(2)會計信息供給的滞後性與會計信息需求的及時性。這是會計信息供求在時間上的差異。會計是對現實經濟生活、會計信息需求的被動反應,會計信息的需求是及時的,而會計信息隻能按會計分期假定間斷地提供,從而形成會計信息供求時間上的差異。

(3)會計信息供給的曆史性與會計信息需求的前瞻性。會計面向過去主要提供以曆史成本為基礎的曆史财務信息,而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卻主要面向未來,需要以公允價值為主的未來财務及非财務信息,這正是目前的會計系統所無法達到的。

3、會計信息供給者方面的人為因素也能影響會計信息的供求關系。

(1)選擇性信息披露。是指會計信息供給者根據自己的喜歡有意識地披露信息,比如,大量披露有利會計信息而隐瞞不利會計信息。

(2)模糊性信息披露。是指會計信息供給者以不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雖然遵照了信息披露規範,但語言含糊其辭模棱兩可,很容易傳達錯誤信息。

(3)錯誤的信息披露。指會計信息供給者有意或無意地曲解會計處理和披露方式,提供了錯誤的會計信息。當前會計信息失真情況比較嚴重,從而對會計信息供求關系造成了嚴重影響。

三、正确看待會計信息供求矛盾

人們常常用“會計期望差距”來形容會計信息供求上的差異。上市公司作為會計信息的供給者往往缺乏披露信息的足夠動機,會計信息的供給總體不足且面臨萎縮;投資者作為會計信息的需求者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欲望很大且不斷膨脹,自然就形成了會計期望差距。會計期望差距是會計信息供給與會計信息需求間的差距,包括:

(1)使用者的不合理期望,受自身技術和經濟的制約會計不可能提供的服務;

(2)使用者的合理期望,由于技術上的缺陷會計可以但未能提供的服務;

(3)實際業績缺乏,由于執行不力造成的會計設計意圖的偏離;

(4)使用者對會計的不正确認知所引起的差異;

(5)會計信息供給者的不合理操作所引起的差異。

如何正确看待會計期望差距,是協調會計信息供求矛盾的先決條件。

1、合理的會計期望差距是會計發展的内在動機。會計期望差距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徹底消除它是不可能的。會計信息供給不足實際上是種正常狀态,正是它促使會計不斷向會計信息需求者的預期靠攏,成為會計發展的内在動力。但要注意會計信息供給不足的适度範圍,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會計信息需求是會計最根本的目标,會計信息供給的嚴重不足必然會招緻會計職能的萎縮甚至消亡。

2、會計期望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但也不像想像中的那樣嚴峻,原因是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并非無止境,而上市公司的信息供給也不能無限加大。投資者可以向投資公司、基金轉讓投資程序以及财務分析師轉讓部分乃至全部信息收集和處理過程,從而減少對會計信息的直接需求,而且并不是每個投資者都需要會計信息,他們可以通過内幕交易、交易解密以及價格解密等方式獲取信息;因受到會計信息成本和保護上市公司合法權益的制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供給也不可能無限擴大。

3、努力縮小會計期望差距進而協調會計信息供求關系,仍是會計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除了會計系統自身的缺陷外,由于會計設計上的技術偏離和會計信息供給者的不合理操作所形成的會計期望差距是可以通過努力加以改進的。

四、會計信息供求矛盾的協調

1、加強會計理論研究,特别是對會計信息需求者的會計信息需求的預測。現代生産管理早已由傳統的以産定銷轉變為現在的以銷定産,這種模式要求企業及時把握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并随時調整生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僅如此,還要求企業能預測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趨勢并預先對生産作出戰略調整。會計信息的供求也是同樣道理,這些年會計理論過多關注了會計信息的供給而忽視了對會計信息需求變化的把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信息的供求平衡。加強會計理論研究特别是對會計信息需求的預測,有利于會計信息供求矛盾的協調。

2、适度強制性信息披露。要縮短或消除會計信息供需上的會計期望差距,理論上有兩種方式:減少信息需求和增加信息供給,而強制性信息披露正是增加信息供給的一種形式。通過對信息披露的強制規定可以緩解會計信息供求差距,但強制性信息披露并非萬能,強制過度将導緻會計信息過量。在會計信息的強制披露中政府應考慮有效披露原則,強制性信息披露必須适度。

3、改變傳統會計信息供給模式。傳統的會計信息供給模式采用了通用報告模式,不能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個性化需求。如果能采用會計服務模式、大規模按需生産(MassCustomisation,MC)模式、可擴展的企業報告語言(XBRL)模式或适時報告模式等,就可以克服這些缺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