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

俄羅斯末代皇帝
尼古拉二世(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68年—1918年),俄羅斯末代皇帝,在位時間1894年—1917年。他對内鎮壓,對外擴張。卻一事無成。1905年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後,首都發生流血星期事件,引發了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暫時度過難關,但是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問題。俄國軍隊在一戰前線損兵折将的消息徹底摧毀了皇帝“小父親”的形象,這個形象在俄國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幾百年。俄國先後爆發了波瀾壯闊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推翻了皇帝專制的統治,後者則最終結束了他的性命。
    中文名:尼古拉二世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籍貫:俄國 出生地:俄國聖彼得堡 性别:男 國籍:俄羅斯 出生年月:1868年5月18日 去世年月:1918年7月17日 職業:俄羅斯帝國皇帝

簡介

尼古拉二世,亞曆山德羅維奇,俄羅斯帝國的末代沙皇,1868年5月18日出生于聖彼得堡,是亞曆山大三世與皇後瑪利亞(丹麥公主達格瑪)之長子。

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時代,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變革時期。從19世紀末起,以重工業為中心的俄羅斯工業體系得到完善,資本主義經濟與腐朽落後的俄國國家制度之間産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而俄國國内貧富差距擴大,大量農民破産,社會矛盾激化。面對這些情況,他從維護統治的角度出發,繼續對内鎮壓,對外擴張。1895年他與德皇威廉二世幹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1900年鎮壓義和團之後占領中國東北。因與日本争奪朝鮮和滿洲,于1904年爆發日俄戰争。1905年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後,首都發生“流血星期一”事件,引發了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暫時度過難關,但是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問題。1914年,尼古拉二世帶領俄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由于戰況不利、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将列甯從瑞士穿過德國領土護送回國,讓其發動革命,以使俄國退出戰争。1917年3月,首都聖彼得堡市民發動反饑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由于皇後寵信“惡僧”拉斯普京,引起年輕貴族和軍官團的不滿,沙皇失去了軍部、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3月2日沙皇被迫退位,傳位給弟弟米哈伊爾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絕,于是羅曼諾夫王朝滅亡。

1918年7月16日深夜至17日淩晨,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布爾什維克黨人在葉卡捷琳堡被槍殺。此後在1918年至1919年間,共有19名羅曼諾夫家族成員遭到處決,亞曆山大三世的後代完全被消滅殆盡。 

人物生平

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的末代皇帝。生于俄國聖彼得堡,是沙皇亞曆山大三世與皇後瑪利亞(丹麥公主達格瑪)的長子。

皇太子時期,為西伯利亞鐵路建設委員會主席。1891年,前往海參崴主持出席西伯利亞鐵路開工儀式時,順路訪問日本,于大津遇襲,史稱“大津事件”。

從19世紀末起,以重工業為中心的俄羅斯工業體系得到完善。高速成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與落後的第一産業之間産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1895年與德皇威廉二世幹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1900年,鎮壓義和團之後,派軍參與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北京,占領中國東北。與日本争奪朝鮮和滿洲,在1904年爆發日俄戰争。1905年,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後,聖彼得堡發生“血腥星期日”事件,爆發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暫時度過難關,但是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問題。

因皇太子阿列克謝患有血友病,尼古拉二世的多數時間隐居在聖彼得堡的沙皇村和黑海的,與家人待在一起。由于皇後寵信“惡僧”拉斯普京,引起年輕貴族和軍官團的不滿,尼古拉二世失去了軍部、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帶領俄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由于戰況不利、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私底下協助列甯從瑞士穿過德國領土,經芬蘭回國,讓其發動革命,以使俄國退出戰争,1917年3月,聖彼得堡市民發動反饑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1917年3月15日(儒略曆3月2日),沙皇退位,傳位給弟弟米哈伊爾·亞曆山德羅維奇大公,但遭到弟弟拒絕承繼,于是羅曼諾夫王朝滅亡。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拒絕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國避難,于是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亞曆山大·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家族被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囚禁于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别墅。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淩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仆人近10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手槍集體處決。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毀,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

伊帕切夫别墅于1977年7月時被時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的鮑裡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奉命拆除,後來他在自己于1990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表示對此感到羞愧。

1990年代,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被重新找到,并經DNA檢測得到确認。隻有阿列克謝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詳,有一說是三公主瑪莉亞女大公)的遺體未被發現。1998年,根據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命令,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被隆重安葬在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大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俄羅斯東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 

 

尼古拉二世生前最後的檔案照片2009年3月DNA鑒定結果公布,确定阿列克謝皇儲與瑪莉亞女大公遭到殺害。

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俄國當局正式推翻有關羅曼諾夫皇族罪有應得的觀念,而此一皇族所遭指控的罪名,正是九十年前布爾什維克革命以及将沙皇一家處死的重要正當性依據。最高法院發言人奧金佐夫說:“本院主席團宣布,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鎮壓毫無理由,并恢複他們的名譽。”

家庭情況

皇後:亞曆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 來自黑森—達姆斯塔特

子女:

奧麗加女大公 Grand Duchess Olga 1895年-1918年 

塔季揚娜女大公 Grand Duchess Tatiana 1897年-1918年 

瑪麗亞女大公 Grand Duchess Maria 1899年-1918年 

安娜斯塔西亞女大公 Grand Duchess Anastasia 1901年-1918年 

阿列克謝皇儲 Tsarevich Alexei 1904年-1918年 

人物評價

無能的昏君

尼古拉二世既是一個暴虐的君主,又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他認為他的君權是“天賜”的,而他個人隻須對上帝負責。他不喜歡同臣民有密切的接觸,更妒忌那些出色的、有能力的、有主見的大臣,因為他知道,他們的智慧居于自己之上,總是擔心有朝一日大臣們要奪走他的君權。所以,尼古拉二世逐步抛棄了當初為他效勞的大臣。一些敷衍塞責的、但又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卻得到他的信任。這種人向他反映某些虛假的情況,往往比官方的報告,更容易得到他的稱贊。于是,各色各樣的騙子、冒險家,利用尼古拉二世的昏庸、無知,都混迹沙皇朝庭。最大的騙子是拉斯普廷。拉斯普廷本是西伯利亞一個農民,經過幾年流浪生活後,以曾經受過秘密傳授醫道訓練的僧侶出現,并冒充“預言家”,到處招搖撞騙。1905年,他被引進沙皇朝庭,得到亞曆山德拉和尼古拉二世的寵信。亞曆山德拉把他看成是上帝派來拯救皇位和扶持俄國的聖人,看成是保持對專制制度虔誠的庶民的化身。對拉斯普廷的醜事,亞曆山德拉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當時在沙皇朝庭,如果有人敢直率地講出拉斯普廷的壞話,一定會惹起亞曆山德拉的不快。于是,拉斯普廷日漸得勢。在尼古拉二世統治的末年,特别是1915年他主持前線指揮後,以拉斯普廷為首的沙皇朝庭内的狐群狗黨在手中掌握了皇室的極大權力,直到任免内閣首相、大臣、給投機商人發放許可證。在拉斯普廷及其黨羽的操縱下,整個國家機構癱瘓無力。充分暴露了沙皇制度的全部腐敗和醜惡。 

民衆态度

全俄社會輿論調查中心2008年11月17日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在俄羅斯革命時期(1917年前後)的政治人物中,有44%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有好感,排名第一。而無産階級革命領袖列甯得到了42%被調查者的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