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膠囊

胎盤膠囊

加工胎盤制品
胎盤膠囊是指将産婦分娩後的胎盤進行處理,加工成膠囊。但該膠囊為徒手灌制并沒有進行消毒。販賣者稱胎盤膠囊可以提高免疫力,“非常大補,能治很多種病,尤其對于治療男科疾病、女子不孕不育、催乳等方面效果明顯。”2013年爆出胎盤膠囊加工行業亂象叢生,部門難監管導緻問題層出不窮。
    中文名:胎盤膠囊 外文名: 别名: 危害性:易傳播病毒 原料:産婦分娩後的胎盤

正文簡介

2010年9月,媒體報道稱吉林省長春市一些家政公司提供“胎盤加工”服務,家政公司員工稱胎盤膠囊裡還加有“秘制中藥配方”。胎盤做膠囊的加工過程,就是将胎盤剁碎、烘幹、磨成粉,然後灌在膠囊裡。

一般産婦的胎盤可以加工成100多粒膠囊,可以食用數月,相對于炖湯、包餃子等吃法,胎盤膠囊“更能被人體充分吸收,不浪費”,費用在250元~400元之間。加工費每家要價都不一樣,50元、90元、100元不等。

合法與否

2005年衛生部發布批複文件稱,在産婦分娩後胎盤應當歸産婦所有。産婦放棄或者捐獻胎盤的,可以由醫療機構進行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如果胎盤可能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産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消毒處理,并按照醫療廢物處置。

吉林法徽律師事務所主任邱德明律師表示,衛生部門雖然明确胎盤歸産婦所有,并不意味着産婦可以随意處理自己的胎盤,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

邱德明律師認為,個人采取來料加工的手段将胎盤做成膠囊,牟取經濟利益為目的,屬于經營行為的一種,根據相關規定應當取得衛生部門行政許可和工商營業執照方可經營,否則将按照無照經營進行處罰。

目前,中國尚未對胎盤制品問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政規章。

健康性

專家表示,胎盤是胎兒和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母親的血液流經胎盤時,就會供給胎兒生長所需的物質,而胎兒将自己産生的代謝廢物通過胎盤傳遞給母親,再由母親通過呼吸、泌尿系統排出體外。胎盤是一味中藥,學名叫“紫河車”,從醫學上說,胎盤含蛋白質,可提高免疫力,因此對于某些患者或許有用,但濫食胎盤可能對身體健康有危害。

易受到污染

首先,胎盤在随胎兒離開母體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細菌的污染;其次,胎盤含有母體的血液,如果孕婦攜帶乙肝或艾滋病等傳染病病毒,其胎盤也可能會攜帶上,如果沒有完全被殺滅,食用後就可能染上這些病毒。另外,胎盤以雌性激素為主,如長期食用可能會對男性及兒童有負面影響。

對身體無益不建議食用

醫學博士、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産科主任醫師朱寶菊教授說,作為母子間交換物質的過渡性器官,胎盤的主要功能是輸送營養,自身不但沒有營養,反而因其承擔的“物質交換過濾器”作用,而集納了很多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沒有好處,“說白了,它就是非常髒的一塊肉”。

“通過放置,胎盤内的激素就會被破壞。高溫烘烤,則會完全破壞胎盤内的激素類物質,所謂的保健功能會完全喪失,從醫學角度講,我們是很不建議市民食用胎盤的。當然,一些制藥廠通過化學手段從胎盤内提取一些激素,則與胎盤膠囊完全不同,會對人體保健起到一定作用。”

生産亂象

2013年6月,被爆出胎盤膠囊加工行業亂象叢生,其主要原因胎盤膠囊定性的模糊,以及衛生、食品藥品監督與工商部門認識上的模糊,這也導緻該行業很大程度上處于市場自發調節狀态,居于“地下”,見不到“陽光”。鄭州市工商局有關人士表示,國家目前尚未批準“胎盤加工”這一經營項目,相關單位和個人的經營行為,涉嫌違規,但因該行業隐蔽性強,且屬生産環節,他們很難監管到位。

調查發現,該行業除了經營缺少審批手續、幾乎沒有準入門檻外,這些經營胎盤加工的地方,清一色地位于居民家中,普遍缺乏消毒設施,衛生條件比較糟糕。在接觸到的胎盤加工點相關人員中,記者均未發現有健康證。他們也從不問胎盤是否受過污染或者沾染病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