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

龍子

神話傳說中龍的子嗣
龍子即龍的孩子,然而龍子并不都像龍那種形态[1]。事實上,神話傳說中真正龍形的龍子(如《西遊記》中龍三太子等)遠不如變異龍子出名。在現代,提及龍子,人們都會立即想到"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龍的九子分别是赑屃[bìxì]、螭吻[chīwěn]、蒲牢[púláo]、狴犴[bìàn]、饕餮[tāotiè]、蚣蝮[bàxià]、睚眦[yázì]、狻猊[suānní]、椒圖[jiāotú]。當然,不同的傳說,龍九子也不盡相同。也有人認為貔貅[píxiū]、囚牛[qiúniú]等是龍子。
    中文名: 外文名: 來源出處: 中文名稱: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圖、貔貅、囚牛 地區:中國 神話體系:《懷麓堂集》 分類:神話 作品:《懷麓堂集》 數量:9

基本介紹

中國的神話傳說中,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和信仰。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系,"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此中國人又稱龍的傳人。

當然,龍有很多種分類,如青龍、應龍等。傳說龍性淫,故而與其它生物生出九種不同形态的孩子。在今看來,九為虛數,龍生九子是言其多;九子其實是生命傳承中的變異。

懷麓堂集

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是較早記錄"龍生九子"的。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眦,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呑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其遺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螭吻,平生好呑,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李東陽按圖索骥,講了九個。九其實是概數,據我所知,數得上的就有10多個,如饕餮、椒圖他就沒提到。饕餮就是那個老也吃不飽的餓死鬼,椒圖是大門門環上的圖像,但霸下與赑屃又似乎是一回事。所以那個馱墓碑像烏龜的赑屃,在李東陽眼裡又變成龍紋,而碑座獸竟是霸下了。還有,那嘲風和螭吻都在房頂上,怎麼就沒打鬧起來。但不管怎麼說,這九個或十多個太子爺還是有些凡人相,各有所好,各有性情,各有缺點,各有所司,比他們的老爸們更像人更有人間煙火氣。

龍有九子

一子:(好重者)赑屃[bìxì],最喜歡背負重物,所以經常作為碑座背上馱一塊石碑。

二子:(好望者)螭吻[chīwěn],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于屋檐上。

三子:饕餮[tāotiè]),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于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幾乎在古代橋梁外側正中都能見到,防止大水将橋淹沒。

四子:(好殺者)睚眦[yázì],嗜殺喜鬥,常飾于兵器刀環、劍柄。

五子:狴犴[bìàn],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于監獄的門楣上。另一種說法: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将其刻鑄在監獄門上。

六子(好煙火者)狻猊[suānní],性好煙火,常飾于香爐蓋子的蓋鈕上。另一版本:狻猊:又稱金猊、靈猊。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七子:(好水者)趴蝮(音八夏)位于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于石橋欄杆頂端。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八子:(好閉口者)椒圖,最反感别人進入它的巢穴,常飾于大門口。椒圖:形似螺蚌,性情溫順,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闆上。

九子:(好鳴者)蒲牢[púláo],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于大鐘的鐘紐上。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

不同版本

龍生九子的其他幾個版本

綜述

一說:囚牛|睚眦|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螭吻。

另說: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圖。

其他:螭|麒麟|犼|貔貅。

中國古代傳說中龍生有九子,都不像龍,各有所好。

版本一

好重者:赑屃(音畢戲),最喜歡背負重物,所以背上馱一塊石碑。

好望者:鸱吻(音吃吻),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于屋檐上。參見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的裝飾小獸。

飸餮(音滔帖),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于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也有裝飾在橋欄闆的,防止大水将橋淹沒。

生性好殺者:睚眦(音牙自),嗜殺喜鬥,常飾于兵器刀環,劍柄。

狴犴(音畢岸):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于監獄的門楣上。

好煙火者:狻猊(音酸泥),性好煙火,常飾于香爐蓋子的蓋鈕上。

好水者:趴蝮(音八夏)位于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于石橋欄杆頂端。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性情溫順者:椒圖,最反感别人進入它的巢穴,常飾于大門口。

好鳴者:蒲牢,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于大鐘的鐘紐上。

版本二

1、赑屃(bi,xi):形似龜,好負重。一沖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2、螭吻(chi,wen):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并有一劍以固定之。

3、蒲牢(pu,lao):有搖滾氣質,愛好音樂,也愛吼叫。古代樂器編鐘頂上就用它來裝飾,寺廟大鐘上的鐘鈕上也可見到他的身影,敲鐘的怪獸。善鳴,怕鲸魚。

4、狴犴(bi,an):掌管刑獄。常被裝飾在死囚牢的門楣上,因其形狀似虎,所以民間又有虎頭牢的說法,是古代法官的象征。

5、狻猊(suan,ni):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爐蓋上可見。而且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供奉文殊菩薩的寺廟中均可見到。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一沖曾遊過此廟,香火極為旺盛。

6、饕餮(tao,tie):美食主義者,性貪吃。夏商時期出土的青銅器上經常可見饕餮紋,為有首無身的猙獰怪獸。

7、睚眦(ya,zi):性情兇殘易怒,喜歡争殺。民間成語"睚眦必報"所講即為此物。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環上上面可以見其雕像,以加強殺氣,兇獸。

8、椒圖(jiao,tu):形似螺蚌,性情溫順,有點自閉症。所以将他安排在門上銜着門環,免得宵小光顧,好閉口。

9、貔貅(pi,xiu):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隻進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隻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隻掙不賠。

版本三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樂,蹲立于琴頭;

老二叫睚眦(yazi),嗜殺喜鬥,刻镂于刀環、劍柄吞口;

老三叫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五子狻猊(suanni),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于香爐足上,随之吞煙吐霧;六子霸下,又名蟲醜蟲夏(bixia),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七子狴犴(bi'a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八子負質,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版本四

《諸神由來》一書說《升庵外集》記載龍之九子是:品質,形似龜好負重,即碑下龜;螭吻,形似獸,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蓋;蚣蝮,好立,站橋柱;椒圖,似螺蚌,性好閉,立于門首;金猊,形似獅,好煙火,立于香爐;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眦三個,恰為龍之九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